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子风流-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事态果然是急转直下,整个朝廷顿时轰动了。

杨士奇毕竟根基浅薄,那点儿门生哪里及得上人家?骤然之间,无数弹劾奏书四处乱飞,吏部亦开始核查弹劾,京察一起,鸡飞狗跳,短短几日之间被检举的便有七十余人,而这七十余人自是杨士奇有瓜葛的人占了多数。

朝野之上,四处都是抨击杨士奇的声音,却不知是谁带动了舆论,群情汹汹,更有甚者,许多关于杨士奇贪墨钱财、在乡中侵占人田地的流言也充塞京师。

这是一场很浩大的举动,上到朝廷命官,下到寻常读书人,居然出奇的一致。

其实这也难怪,吏部这边杀气腾腾,杨士奇的那些人,谁敢造次?冒头一个就收拾一个,吏部从来不怕割韭菜,反正有敕命在身,尚方宝剑在手。

杨党这边没了底气。而其他人群起攻之,这些人人多势众,本就不是杨党所能比拟,再加上有人在士林之中煽风点火,先是许多杨党摇摇欲坠,几乎到了垮台的边缘。

更可怕的却是杨士奇声誉。如今各种流言都有,什么杨士奇儿子强抢民女,什么结党营私,什么屎盆子都往上头扣。

好笑的是,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竟有士绅直接联络了一批人,前去县衙状告,口称杨士奇瞒报父丧,以及侵占田地,纵容族人不法等罪。

这泰和县令真是吓坏了,突然来了这么一出,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要知道,这些罪名之中,后头侵占田地和纵容族人不法其实不值一提,对一个内阁大臣来说,显然这还不足以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至多也就是在乡中流传而已。

可是瞒报父丧却不是开玩笑的,这绝对要命。瞒报父丧,其实和欺君罔上没什么区别了。国朝不过数十年,虽然法纪已经松弛,再不复当年太祖时的苛刻,可是有几条红线却一直悬在所有人头上,这红线便是四个字……君臣、父子。

欺君便是死,不孝则是声名狼藉,朝廷也断不会纵容姑息,即便你再如何显要也必死无疑。

而杨士奇却也有杨士奇的特殊性,杨士奇的生父早死,因此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叫罗性的男人,自此之后,杨士奇便成了罗性的儿子,而这位继父待他也算不错,供他读书,此后他金榜题名,本也是一段佳话。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年之前,罗性死了,这里头又牵涉到一个问题,杨士奇要不要守制?

很显然,杨士奇那时候风光得意,正在最关键的时候,若是守制三年,只怕这前途算是玩完,理由很简单,若你是布政使,那么守制之后,你的品级至少也该是三品,要嘛起复至京师任右侍郎,要嘛外放出去,最差也是三司的主官。假若你是五品知府,起复之后,最低也有五品官的待遇。

偏偏杨士奇是翰林,当值内阁。不过是小小的五品而已,他上年若是守制,三年之后多半也就是个翰林,运气不好,甚至到各部堂里做一个郎中也是未必,可是你还有机会入阁么?绝无可能,因为那时候,天子早就将你忘了,内阁终究不是头衔,它的权利再大,却也只是兼差,哪里有你从前兼着某差,三年之后还让你兼的道理?

……………………………………………………………………………………………………………………………………

第一章到。

第四百三十一章:满门皆贵

杨士奇没有选择丁忧,钻了一个空子,拿出来的理由是,此非生父,只是继父而已。

因为他没有选择,假若丁忧,这庙堂之上,就不会有他杨士奇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唯有如此。

可是现在,问题出现了,有人前来状告,并且还十分肯定,那罗性虽是继父,可是待那杨士奇犹如亲生,杨士奇自幼开始,便受那罗性熏陶,教授他做人道理,读书写字,这杨士奇本来改姓罗,可是中榜之后,罗性却是令他改回杨姓,如此至情至义,即便是生父也过犹不及。

可是这杨士奇,却是瞒报朝廷,不肯回乡守制,父子之情,薄凉至如此,纲常伦理,一钱不值,这样的人,居然高踞庙堂,实在是天理难容。

这些士绅,不少都是县中德高望重的人物,在泰和县,身份地位都不低。

如今他们突然跳出来,竟然状告当朝学士不法,这自然将那泰和县令,吓了个脸色发青,这泰和父母不敢去接状子,闭门不出,索性来个甩赖。

这状子若是接了,他一个小人物,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不可。

只不过他不想接,却是有人要接,浙江巡按御使突然至泰和,核查县中大小事务,这些士绅便拦了巡按的道,继续状告。

巡按大怒,立即命人发县衙处置。

那县令显然是没法子了,于是,只得过审。

这一审之下。触目惊心,更是教人心惊肉跳,那县令父母傻了眼……

泰和那边。已经有了眉目,紧接着便是京师开始哗然。一场争议已经开始,士林那边,一面倒的开始抨击杨士奇,国朝以孝治天下,固然继父和生父有别,饱受争议。可是此时,却是几乎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判。

以至于即便是紫禁城里,也不能独善其身。

王安将此事报到朱棣手上的时候。朱棣也是皱眉,他凝望着奏报,忍不住道:“泰和那边,案子还没结么?”

王安笑吟吟的道:“陛下。还没有呢。”

朱棣吁口气。道:“这个罗性,东厂也要打探一下,杨士奇近来如何?”

王安道:“杨公每日按部就班,似乎不曾受到影响。”

朱棣皱眉:“是么?通政司那儿,也有许多弹劾奏书来,都说杨士奇横行不法,又说他结党营私,更有说他谋反的。朕观杨士奇,不似那般不堪。可是三人成虎,他倒是清闲自在。这件事,也一并查一查吧,多留意坊间和士林的非议,统统都要报上。”

王安笑嘻嘻的道:“奴婢定教人留意。”

朱棣颌首点头,旋即摇头苦叹:“就这么着吧。后日就是廷议,你去拿一些关乎交趾的奏书来。”

吩咐过后,朱棣等到送来了一些奏书,便开始凝神看起来。他心里确实有点悬而不决,交趾那边的事,若是再不想个好法子,尾大难掉,迟早还可能出乱子,所以朱棣眼下热心的,便是在廷议时,将事情做个了断。

……………………………………………………………………………………………………………………………………………………………………………………………………………………

郝家的宅子,几经扩建之后,已经有了一番模样,这几日每日去北镇府司点卯,闲来无事,便是到各千户所走一走看一看。

不过近来他身子有些孱弱,因而把许多精力都放在养身身上,清早打一套拳,傍晚时分,围着宅子跑上一拳,气喘吁吁流了汗,便到书房去,看着每日送来的日报。

所谓日报,便是每日送来的禀报,神武卫那边,会将每日发生的一些大事归拢起来,以日报的形式送到书房,这种东西,显然比邸报更加准确一些,能使郝风楼做出准确的判断。

关于内阁里沸沸扬扬的事,郝风楼其实并没有留心太多,对他来说,解缙是自己的敌人没有错,可是那杨士奇,也绝对不是自己的朋友,这一点他分的很清楚,他们如何斗法,都和自己无关。

倒是这廷议越来越近,郝风楼却不得不未雨绸缪了,有时,他会在书房里自己提笔,写一些自己心血来潮记录下来的事,因为廷议开始的那一日,就必定会有激辩,和口若悬河的大臣相比,自己并不占优势,因此做一些功课,却也十分重要。

自从回京之后,他的身子比从前好了许多,终究还是年轻,虽是受了数月颠簸,恢复却是极快,一转眼两日过去,郝风楼起了个大早,今个儿是大廷议,他也有份参与,事实上就算他没有资格,天子只怕也会特旨命他参加。

毕竟作为海防侯,又屡屡平叛,在交趾的事上,郝风楼的话语权还是极大。

拂晓的时候,弥漫着皑皑的浓雾,南京城里裹在这雾中,无数的建筑,在雾中时隐时现,屋檐下滴着晶莹的露珠,打湿了青砖石的地面。

古老的城池,就在这清晨醒来,待那一缕曙光崭露,依旧泛着充满朝气的色彩。

郝风楼是骑马启程的,一路抵午门。

而在午门这里,大臣们照例起了个大早,早在这里久候。

今日的廷议,关系重大,是以许多人都滋生出期待,即便是那小小的给事中和御使,此刻也知道,廷议不只是关乎着交趾的方向,更关乎了一场铺垫已久的权力之争。

所以在这里,空气弥漫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肃杀之气,谁也没有交头接耳,没有窃窃私语,每个人在屏息等待,即便是任何人到了,似乎也如一片落叶飘落湖中,不见丝毫波澜。

郝风楼就在人群之中,没有人搭理他,他也不打算搭理谁,没有人去正眼看他,即便是有人想观察,那也只是故意眼眸一扫而过,瞬息之间,去瞄他一眼。

宫门大开,如往常一样,太监嘶声唱喏声中,大家鱼贯而入。

泰和殿里,在下一刻,已经熙熙攘攘的站满了人,所有人按部就班,一言不发。

朱棣稳稳当当的坐在了御椅上,通天冠之下,面无表情。

随后,有太监站出来,手持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所有人精神一振,谁都明白,在这里宣读圣旨,必定是陛下蓄谋已久,而这份圣旨,其实不用猜测,怕也知道要说的是什么。

这自然是一份封赏的圣旨,而要封赏的人,却是永乐朝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而这个家伙,如今光鲜体面的站在这里,气定神闲,实在教人觉得有些碍眼。

碍眼归碍眼,可是大家却是纷纷拜倒,口称:“吾皇万岁。”

太监面沉如水,用高亢的声音朗诵道:“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郝家父子,父谅山侯郝政,子海防侯郝风楼,均以累功而进爵,实乃朕之肱骨也。其父子于交趾,先平交趾之乱,斩杀贼酋;后朕又托付造船事,于是父子戮力同心,造出大船,此二功也。朕尊太祖之训,赏善罚恶,理所当然。今敕其父郝政禄国公、交趾副总兵,敕郝风楼,实授锦衣卫指挥同知……懋修和之实功,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嘉乃丕绩,以洽朕意。钦此。”

紧接着,又有一份圣旨出来:“德之在人,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谅山侯郝风楼之母张氏,孝敬勤俭,贞静淑懿,笃生哲嗣;克举其官。兹特赠尔为恭人,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第二份念完,又是三份圣旨:“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懿范弥彰崇嘉永。谅山侯郝风楼之妻陆氏,坤仪毓秀,月室垂精,锦线穿云,佐夫子以青灯,肃针偃月,赠良人以征袍,治行有声,亦宜荣宠。是宜赠尔为夫人,钦此。”

这三份圣旨念完,实在教人心惊肉跳,所有人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而朱棣却是面无表情,似乎对所有人的反应,都在预料之中,也并不觉得诧异。

只是这圣旨,足以惹得各方反应不一,大家各怀心事,原本以为,在此廷议上,天子会让大家讨论恩赏之事,谁晓得根本就没有给讨论的机会,直接就已经宣布了结果,而此时此刻,若是有人反对,这便是打天子的脸。

可以说,如今已是木已成舟,这圣旨一念,再无收回的可能。

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一次的恩赏,实在不小,一家四口,居然人人都有恩典,封完了老子封儿子,封完了儿子又封儿子他娘,最后又封结发妻子,历观国朝,除了那些靖难功臣,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第二章送到,额,今天看了下书评,居然有人说老虎天天装病求同情,这……最近确实多病,一个宅男,三四年呆在家里,每天枯燥的码字,经常性的熬夜通宵,凭良心说,身体差了很多,抵抗力很差,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以前一个感冒,吃点药睡一觉出一身汗就好,现在打一个星期吊针,居然还不能退,反反复复,好吧,以后不叫屈了,月初,求点保底月票,有月票的就投一下。

第四百三十二章:置之死地而后生

三封圣旨几乎是极尽优渥。

郝政敕封公爵,其实道理上是说得过去的。

本朝的规矩,无功不受封,没有战功,天上绝不会给你掉下爵位来,除非你是皇亲国戚,否则即便你如何见宠,那也是枉然。不过这二平交趾之功却是实打实的,再有郝家造船,追袭大食‘水贼’,大获全胜,这也是所有人亲眼所见,谁也抵赖不得。

有此战功,自侯爵敕封为公,于情于理,也站得住脚。

而郝风楼加官为锦衣卫同知,他造船有功,又是此次平叛的主干,可谓劳苦功高,这同知显然是做得心安理得,并没什么唐突之处。

郝老夫人加封诰命,所谓妻凭夫贵,丈夫加爵,妻子与有荣焉,那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再有郝风楼之妻加封,道理也是站得住脚。

几乎每一份圣旨,其实都算是名正言顺,绝对让人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来,可是将这三份圣旨相加在一起,意义就不同了。连续三道恩赏,也算是旷古未有。

更不必说郝政敕命为公,大明朝的公爵并不多,太祖在的时候整死了一批,靖难的时候虽然追封了一批,可同时也有一批人倒了霉,那左都御史陈瑛,专门干的就是这事儿,整垮了不少人。

因而眼下大明朝的公爵满打满算,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如今又加上了一个郝家,实在让人称羡。

再有郝风楼这个家伙。虽然只是进封同知,可是同知是亲军的佐贰官,一般情况。只要成为了佐官,往后即便没有恩赏,单凭熬资历,也就四五年功夫便可成为某亲军的都指挥使,这都指挥使职权不小,地位也是不低,风光无限。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三品武官,更不必说,一般情况。亲军都指挥使都比寻常的都指挥使司级别高一些,即从二品,比如现在的纪纲就是从二品。

假若四五年后,郝风楼晋升都指挥使。如此年纪轻轻。便可独当一面,这可就足以让人眼红耳热了。其实明初的时候,年轻轻便封侯拜相的不在少数,比如那些个阁臣,相较来说,年纪都很轻。武官就更不必说了,可是像郝风楼这般还是过于逆天。

旨意一下,朱棣一直都是保持沉默。而下头的大臣自然也不敢多嘴,纵是心里有万千的不甘。也得忍气吞声,乖乖俯首听命。

这百官在稍稍的失神之后,旋即便拜倒于地,纷纷道:“吾皇万岁。”

朱棣的脸色这才轻松起来,道:“众卿平身,不必多礼。”

众人纷纷起身,郝风楼从班中出来,诚恳道:“微臣父子微末之功,却屡受国恩,微臣惶恐,无以为报。”这当然是场面话,人总是该谦虚一些。

等到朱棣莞尔一笑道:“卿家大功于朝,何来的微末之功?你不必自谦,朕旨意以下,覆水难收,望尔父子,好生用命。”

郝风楼只得大拜道:“微臣父子,敢不以死报效。”

这便算是谢过恩了,接着郝风楼识趣地退到一边。

朱棣用手磕了磕御案,似乎并不急着提交趾的事,反而是慢悠悠地道:“诸卿,今日月初廷议,不知诸卿有事要奏吗?”

原本这种问话只是个形式,一般情况,是没人讨这没趣的,不过今日似乎事有突然,此时班中却有一人出来,此人凛然之色,庄重行礼,朗声道:“微臣刑部给事中刘昌,有事要奏。”

刘昌很年轻,细皮嫩肉,不过给事中素来资历年轻,不过别看官职卑微,权利却是不小,正因为他资历浅薄,年纪轻轻,所以这等人最是‘仗义执言’。

朱棣不为所动:“爱卿所言何事?”

刘昌道:“昨日有泰和县公文一封传递至刑部,微臣进行核实,因兹事体大,牵涉内阁大臣,是以不敢做主,恳求陛下圣裁。”

此言一出,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前些日子,针对杨士奇酝酿了这么久,今日总算是图穷匕见了。

解缙微微皱眉,露出几分不悦之色,却也不知是不是作伪。

金幼孜几人却显得有些兴奋,似笑非笑地看着那刘昌,当然也不肯做声。

其实有许多人偷偷去瞄那杨士奇,偏偏杨士奇气定神闲,一副淡然从容,似乎对眼前发生的事都不以为意。

百官之态各有千秋。郝风楼只是抿嘴,却似乎在思索什么。

朱棣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抚案沉吟片刻,目光幽幽地看了那杨士奇一眼,似乎是在踟躇,今日廷议是不是该把这档子事拿出来说。最后他颌首点头道:“泰和县之事,积攒于宫中的奏疏多如牛毛,朕岂会不知?怎么,莫非泰和县有了什么眉目?”

那刘昌义正言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