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蝗悸涫翟诖κ麓私游铮愦κ麓私游锸欠鹁辰纭D阍趺床患穑〖鹪趺床怀煞穑〔怀煞鹉慵坏椒穑椒鹉憔统煞鹆耍煞鹉憧隙ḿ酪磺蟹稹D羌嗌伲挥邪旆ㄋ嫡飧鍪帧!盖橛胛耷椋仓种恰梗饨屑U飧黾透懊嫱馔蛹降诙鸱穑诙鸱鸷庞猩蒲郏爬锿酚猩蒲郏猜募裕皇羌俜帧⒓喾郑皇牵猜摹K淙徊皇俏颐窍智暗南至烤辰纾遣荒懿谎А�
  净宗法门的根本、基础是净业三福,如果没有净业三福的功夫,净业你就谈不上了。这一点同学们不能不知道。念佛法门从哪里学起?从净业三福做起。世尊教韦提希夫人往生西方净土的方法,没有教她念佛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而且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修行成佛都不能离开这三条;离开这三条不能成佛道。我们就要知道,这三条多重要。这三条头一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特别重要。为什么?根本的根本,这一条是人天善法。你要牢牢的记住,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境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要不善,阿弥陀佛想接引我们去,西方世界大众不容纳你,为什么?你跟他们格格不入,他们都是上善之人。我这个不善,怎么能跟人家合得起来?那个老太婆、老阿公一个字不认识,就念阿弥陀佛,他能往生。没错,他的心善,他的行为善,确实具备往生的条件!老太婆心里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贪瞋痴慢,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自私自利,那些往生条件她统统具足。
  回头再想想自己,自己有没有自私自利?有没有贪瞋痴慢?有没有是非人我?只要有一条,这一生怎么念、怎么学,也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释迦牟尼佛不骗人。你自己千万看经要仔细看,别看错了,不能断章取义。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包括其他四十七愿,少一愿你这个愿就不圆满;不是说四十八愿,我只要有一两愿就行了,没这个讲法。那是你自己想错、看错了,你体会错了,不能怪佛菩萨。你这一生修行不能往生,你自己要负责任。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由念能知」。头一条是能见佛,见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念佛见佛。第二个意思,智慧圆满。「一一佛德」,这一句意思很广,可以说「一一佛」是每一尊佛,每一尊佛的德行。这是一个说法。另外的说法,是一尊佛,一尊佛他一一德行。这一句两个意思都有。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就像仓库。佛的德行,任何一个德行,一定圆满包含所有的德行,这叫海藏。这个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性德。谁能知道?「由念能知」,念佛的人能知,「所以称门」。
  在这个地方,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譬如《华严经》。《华严》文殊菩萨讲修学,菩萨修学的纲领十条,叫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这是菩萨无量无边行门,总的说这十种、十大类,这十大类里头每一类一定是圆满的包括其他九类。譬如讲布施波罗蜜,布施里头一定包括持戒,一定包括忍辱,一定包括精进、包括禅定、包括般若、包括方便、愿、力、智,一个不会少;少一个,布施波罗蜜不圆满,有欠缺。提一个忍辱波罗蜜,忍辱一定包括前面的布施、持戒,包括后面的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这叫无边海藏,没有不包括的。
  普贤菩萨的十愿,愿愿包括一切愿,讲「礼敬诸佛」,礼敬必定包括称赞、供养、忏悔,乃至於普皆回向。而且跟诸位说,礼敬里面决定包括文殊菩萨十波罗蜜,称赞里头一定也包括文殊里头十波罗蜜。同样的道理,文殊里面的布施,决定包含普贤的十愿。文殊菩萨教我们持戒,持戒里头一定也圆满包括普贤的十愿。所以,任何一个法门,都圆圆满满的含藏一切诸佛如来的无量无边法门。《华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任一。世出世法统统不例外。在世法,儒家讲的五伦、五常、八德,随拈一法,全部包括在其中,这叫圣人。一法里头不包括其他的法,贤人、君子,那不是圣人。在佛法里面,圣人是法身菩萨,这是圣人。所以阿罗汉有偏,辟支佛、权教菩萨偏而不圆,法身菩萨圆备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念佛能知,念佛何以能知?念佛念到得念佛三昧,他就知道了。我们念佛,大家都是念佛人,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你没有念,你没有得念佛三昧,所以你不知,所以你没有见到诸佛。如果真的得到念佛三昧,你会尊敬一切人,这一切人包括你的冤家对头,包括时时刻刻存心想陷害你的人,你对他都尊敬,你对他都赞叹。再恶的人,他也有一点好处,你要赞叹他的好处,把他不善之处忘得一干二净,绝对不要放在心上。
  所以我在讲席里头也常常劝导同修,把别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里面,这是最愚痴的人。我们的心好像是个容器,心是个容器,把别人的垃圾东西放在我这个容器里头,你是个聪明人吗?这个道理大家都晓得。我决定不肯,我的杯子要装什么?装最好吃的东西,决定不能装肮脏的、有毒的。但是你忘掉了,你的心就是个容器,为什么装许许多多不善的人的不善的东西装在里头,那真的有毒!大傻瓜干的事,决不是聪明人。聪明人怎么样?把一切众生的善装在我心上,使我变成一个圆满的善心。这是聪明人,这个作法没错。现在日本的科学家研究、观察水,水的结晶,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跟佛法一对照,明了了。你心里头有不善,不善的念头,受害的是谁?是你自己,与别人不相干,於别人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伤害了自己。把自己身体,可以说每一个细胞,如果你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它变的样子都很丑陋,不是完美的。所以,为什么不常常想善?
  《十善业道经》上佛教给我们的话,好!佛在前面一段总的开示,那一段话非常重要,「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我读这句经文寒毛直竖,我深受感动。这是什么法?这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是十法界,这个法太重要了!佛接著就说,「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个善法就是直接指的十善业道。「常念善法」,心里头有,心里面有十善,没有十恶。「思惟善法」,思惟是讲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一定跟十善相应;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当中,决定没有一个恶念。「观察善法」,观察是讲行、言语造作,言语造作肯定跟十善法相应,决定不会违背十善。佛讲这个三句。末后又有一句话嘱咐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句话重要!一毫一分的不善不能够夹杂;换句话说,你纯善。我从这句话里头联想到一句,套他这个例子,我说「常存净法,思惟净法,观察净法,不容毫分不净夹杂」。我们的修行方向目标正确,纯净纯善就是如来、就是诸佛。我们的方向目标正确,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不净,我不受,所有一切不善,我也不受;我所接受的,纯净纯善。
  我刚才跟诸位所讲的,我们不受不善,毫分不善都不接受,毫分不净都不接受,这是如来教初学。初学的人要从这里下手,学会了,你真的得三昧了,得三昧没有不净、没有不善。一切不净到我这里来都变净了,一切不善到我这里来都变善了,这是什么?这是得三昧。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会转了!到你面前,恶的转成善的,浊的转成净的。六根在六尘一接触马上就转了,这到什么境界?这个到破迷开悟,你才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孔老夫子七十岁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怎么不逾矩?他会转!凡夫转不了。
  我在修学过程当中,我离开台湾,写了六句「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是告诉同学们,怎么样转逆境,把逆境转成顺境,把恶缘转成善缘,你会转。前年,我们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来,我也写了两句「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无瞋恚就转了,所以「业障尽消」。「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没有贪恋,没有愚痴,「福慧全现」。我写这么两句话。这都是什么?会转了。你会转,你得受用。你会转,渐渐的你就入三昧,你就能得念佛三昧了。这是学佛最大的受用,这是学佛真实的受用,我们不学佛哪里懂这个道理?怎么可能转境界?人家对我不好,我对他更不好,要报复!所以这是人之常情。这几十年学佛下来,人家所有一切不善,到我这都融化了,没有了。明明是恶的,到我这儿来变成善的;明明是苦受,到我这儿是乐受。所以大乘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要会转。
  契入三昧,你就真正懂得,任何一法遍含一切万法,尤其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华严经》上讲的,这前面读过的,毛端、毛孔、微尘,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在哪里?在一毛端。在哪个毛端?一切毛端都是。在一微尘,一一微尘皆是,所以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前面经文比这个地方说得更深、更广。科学家对於这个事实真相,连影子都没有,他现在才不过在一滴水里面看到结晶而已,这算什么?跟大乘佛法来比,这是小儿科。我们用现在话来说,是幼稚园的课程。我们修学大乘,现在看到科学里头种种的发现,我们一看完全了解,他只能知其当然,我们连所以然都明了;通达、自在、无碍。
  大师下面还有注解,他说「云何无边海,劫海所修,有行愿海」,这是说明什么?因果。这个名称上说「无边海藏」。什么叫无边海?是累劫所修的,所以有行愿海。我们今天是不是累劫所修的?是的。我们有过去生中,修行不是这一生一世!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修行。修行为什么今天智慧不开?迷了,这叫菩萨有隔阴之迷。迷怎么办?迷要遇善知识,遇善知识能够给你讲经说法,把你的迷惑破除,恍然大悟,你跟从前的修行又接轨了,接上了。你要不悟入,你从前修行的断掉了,现在路断了,接不上了,这一生所修学的跟前世修的接不上轨,那你不能成就。你一定要接上轨,接上轨,通了,那个进步是加速度的,快速!所以世出世间法,第一恩德不是父母。这个诸位要晓得,第一恩德是老师。为什么?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师。我生生世世修行,这一生当中如何跟过去生中修行接轨,要靠老师,这个父母办不到的。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佛菩萨的恩德超过祖宗,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行愿海。
  「成就色身,有相好海」。现在成就色身、相好,我们知道了,心善、心净,行善、行净,相随心转,你的相貌就转了,体质转了,百病不生。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有道理在,有方法。你只要懂得道理,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你肯定果报现前。这些方法,今天科学里头都没有。相好海。「成就智身,有辩才海;建立念处,有名号海;修诸助道,有功德海;安处众生,有净刹海;如是诸海,一一无边,各各出生,蕴积名藏」。时间过得太快了,又到了,这一段没讲完,明天我们接著再讲。经细说,确实让我们开智慧,真的帮助我们得到许许多多我们平常得不到的东西。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六0卷)  2003/3/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60
  诸位同学,请看经本「毗卢遮那品」第六,经文第二段,遇第二尊佛,睹相获益第一句,我们看第一句:
  【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这句前面讲过两堂课,意思还没有讲完。实在讲,意思是无尽的深广,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能够为同学介绍的,确实是非常浅显,佛法里面常讲的少分之少分的契入。『无边海藏』,清凉跟我们说「略有三义」,第一个意思是「由此定中见多佛故」,这跟诸位介绍过了。第二个意思是「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由念能知,所以称门」,这是第二个意思。第二个意思里面他举了很多例子,「云何无边海,劫海所修,有行愿海」,普贤菩萨就是代表这个法门,每一愿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在法身菩萨的境界里面,每一个念头、每一个举动,无不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在果地上才有这样殊胜的成就。
  「成就色身,有相好海」,色身是应化身,无量无边身。我们常常看到色身,立刻就想到自己的身体,这个想法不能说错误,但是也不能说正确。为什么?迷的人有身相。为什么说迷的人有身相?他有妄想、分别、执著,对於色身的执著是非常坚固,所以生生世世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就是这个坚固执著所感得的果报。他不知道真正觉悟的人没有身相、没有名字、没有色身。色身从哪里来的?从众生感应来的。大乘经上佛常讲「随类化身」,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随类化身。修行功夫到一定的程度,脱离了十法界,试问问,脱离十法界之后,还有没有色身?跟诸位说,没有了。这个没有不是说没有色身的形相,是没有色身的分别执著,这没有了。这一没有,他的身得自在了,得大自在,也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随类化身。
  所以我们在净土经里面读到的,释迦牟尼佛跟我们介绍,往生到极乐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真的烦恼一品都没断,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如同经上所说的「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高级的菩萨!他怎么生到那个地方去,就得高级菩萨的果位?这个在经上我们都见到了,世尊告诉我们,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不是他自己证得的。虽然不是自己证得的,但是受用跟自己证得的阿惟越致菩萨没有两样。这个道理,我们从一个比喻当中能够容易体会到,譬如我们宗教徒都相信有前世今生。在东方的宗教几乎都肯定有轮回这个事实。进入轮回,你投胎,投到帝王家,做皇帝的儿女。你一生下来,你的享受,你被别人的尊重,就跟帝王差不多。你为什么能得到这一分尊重受用?是你爸爸给你的,不是你自己有本事、有能力得来的,不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智慧、神通、道力不是自己修来的,是沾阿弥陀佛的光,阿弥陀佛之所赐予,是这么一桩事情。
  这个里面不能跟诸位细说,细说非常复杂。你要认真努力去研学经论,慢慢你自然通达明白,你对於这个事情不再怀疑,知道这是事实真相。你才真正体会得,为什么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那样赞叹。世尊的赞叹是代表诸佛的赞叹,你看在《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世尊代表三世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得自在身。能像佛跟阿惟越致菩萨一样,能现无量无边身,所以他才能够参访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我们想见一尊佛都不容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每天见无量无边佛。你们诸位晓得,见佛供养,他分无量无边身,一个身去见一尊佛。供养佛是修福,听佛说法是开智慧,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成就快。为什么快?机会好!天天见佛,见无量无边佛。天天供养,你说那个福报多大!他修一天的供养,我们修几个阿僧只劫都修不到,他一天就完成了。我们想听佛讲经说法都不容易,他一天能够同时听无量无边诸佛说法,那智慧怎么不开!福慧二足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那是无比的快速。
  这就给你说明,世出世间一切法,念佛殊胜!尤其是念阿弥陀佛,无比的殊胜。你真正要搞通、搞明白了,这一生当中什么事情重要?就这桩事情重要。除这桩事情之外,其余的全是鸡毛蒜皮,都应当放下。这个应当放下是对於真正觉悟的人说的,没有觉悟的人,你跟他说这话没用,他还有分别执著。他执著哪个法门,你就劝他修哪个法门,那准没错,他眼前得一点小利益。要得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你就要晓得选择「念佛三昧」,能成就无量无边身,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现的身都是色身。《普门品》里面讲三十二应,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数字就没有边际,不是算数之所能知。范围多大?是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个世界。同时也能够在同处现无边身,这是成就色身,所以「有相好海」。现什么样的身,在这一类身里头的相好,他统统具足。这无边里头含的第二个意思。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