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馐亲约赫嬲难郑徊豢客饷妫篮阄蘧〉模饷嬲飧鲆秤忻挥姓娴奈匏健�
  怎样才能够把自己的性德引发出来?你就依教奉行,老老实实依教奉行,也不要问什么时候成就。古德常讲的,「但问耕耘,不问收获」,自自然然有一天,你丰收了。何必一定要期待著丰收?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你很苦恼。一切都放松,都不要放在心上,佛教我们怎么做,老老实实的做,佛教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遵守,决定不做。时间久了,你心定了,定能开慧,那个慧就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智慧,你的修德把它引发出来了,你得到真实受用。到这个时候说老实话,「知恩报恩」,你才真的明了。现在写这四个大字天天看,你看不懂,恩在哪里?你是真正不懂。
  佛虽然是苦口婆心来教你,教你,你没懂,你没有契入!好比你是个病人,病得很严重,身体已经麻木不仁了;有个人,好心人来供养你,每天给你很好的饮食,你吃了怎么样?不晓得味道,舌头麻木了,食而不知其味,吃下去之后不能消化。这不能消化不要紧,如果他能完全排泄出来还好,要排泄不出来的时候,又变成病了。这个病在佛法里头叫法执,所以《般若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能执,法要融,消融。一定要消化才能变成养分,要不能消化,不能变成养分,它就变成病,一个道理。
  我们学的这些教诲,教诲怎样变成我们的养分?就是落实,它是我们生活的标准。我们日常生活与教诲相应,这个生活是正常的,佛菩萨的生活。如果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我们的想法、说法、做法与经论教诲不相应,自己一定要很勇敢承当:我错了。错了就要改,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放下,随顺经典教诲。要有这个勇气,这个地方不能碍於面子,还是自己对:佛三千年前时候的人,他怎么知道现在的社会状况?那我们就完全错了。
  在佛菩萨境界里头,没有三世,没有先后。世尊当年出世跟现在这个时代是一时,这个很不好懂,真的难懂。在我们观念当中,释迦牟尼佛总是古人。我们,你看在今初念到初成正觉,我们快讲一千次了,时间这么长大家忘掉了。现在念到第二个大单元一开头又是初成正觉,我们重新再温习一遍,再强调一次,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极乐世界跟我们现前生活这个处所是一不是二,无量劫前跟现在是一时,没有先后,没有古今。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没人懂。我们跟初学的人不能这样说法,说法之后,那一个吵架辩论是永远搞不清楚的。
  说法要随机,决定不要引起争论,如果引起争论,那是个最笨的说法的方法。他程度没有到,不能说这个法,所以跟初机说法要随顺他的常识,随顺他的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懂这个道理。佛说法常常举比喻,比喻愈近愈好,为什么?他能相信。像日本科学家做这个水的实验,这个可以跟他讲,他懂。他懂了这个之后,你再可以透一点消息给他,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讲整个宇宙一切万物都有灵知,跟水一样都能看、都能听、都有觉、都有知。
  《楞严经》上讲心,心的相是什么?见闻觉知。佛说「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心就是灵知,就是见闻觉知。由此可知,能现能变的他有见闻觉知,所变所现的哪里没有见闻觉知?当然有。所以现在实验水有,所有一切万物都有。他们用那个饭来做实验,发现到也有,你让他们慢慢再做实验,泥土、沙石、花草、树木,统统都有。原子、电子、粒子太小了,没有办法放在显微镜上,没办法。将来科学仪器再要往前发展,果然能够把原子、电子都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你用善心对待它,它有好的结晶,你用不善心去对待它的时候,它有不好的结晶。证明《楞严经》上这句话真的,不是假的。
  什么是我们的心?灵知是我们的心,见闻觉知是我们的心。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一个心,因心成体,心心相印,心心相照。这一个事实真相,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三贤听佛菩萨说,自己没能证得。圆教,大乘圆教三贤菩萨证得少分,真正证得的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五个位次,真正证得了;最高的妙觉就是如来的果位,究竟圆满的证得。怎么能证?学!
  所以从初发心到成佛,决定不能放弃学习,天天要学。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三天不学,我们的老毛病全都冒出来了。天天学,我们的精神意志都集中在佛陀教诲上,没有时间去搞外面这些东西,没有时间。而在佛法里面,愈学愈欢喜,愈学愈有心得,所以自己的境界很清楚,不断在向上提升,对人对事对物学会了谦虚、恭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然向外面放光。
  这个光愈来愈大,愈来愈殊胜,总有一天你的光芒像诸佛菩萨一样,遍照法界虚空界。现在你这个小小的光明放一点点照到你一家,照到你的团体。我们佛法讲放光,这个西方人叫磁场。你在这个地方、你这个家庭,你这一个家庭感受你的磁场。如果你修得再好,你境界往上提升了,你的磁场就愈来愈大。到哪一天你这个磁场能够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使一般人进入你这个城市就生欢喜心,这是你修行的功夫,真的是这个样子。
  佛光遍照虚空法界,佛的磁场好极了,谁能感受得到?有缘的人能感受到。什么是有缘的人?具足信解行证的人,他感受到,无论在哪个地方,自己的磁场跟佛的磁场融成一片。一般凡夫不能感受,是因为他自己也有磁场,他的磁场跟佛菩萨磁场产生抗拒、产生抵制。像我以前常常举这个水波、波浪,佛菩萨这个水波是平静的,我们众生的这个波浪是起伏不定,就是大风大浪,这两个一接触,大风大浪它会小一点,被这个磁场冲击它会小一点,它感受不到平静;大风浪虽然变成小风浪,平静它感受不到。所以必须自己要修真诚清净平等心,你才能够感受到诸佛菩萨那个平等的磁场。就是诸佛菩萨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光,你会感受到。感受得到就是加持,会把你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觉提升。这个里头你想想看,不就产生法喜充满,不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不亦说乎」!
  所以修行功夫在哪里修行?功夫那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世间违」(违就是逆境)顺(顺境)」,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你懂得怎样处逆境,怎样处顺境。「魔冤」是人事环境,冤家对头。你遇到这些不善的人事环境,你用什么方法来对它,使彼此两方都不产生障碍;他不妨碍我,我也不妨碍他,这样就好。所以决定不能有一丝毫瞋恚的念头,瞋恚念头就产生障碍了。他以瞋恚心对我,我以慈悲心对他;他对我攻击,我对他忍让,这就没有冲突了。要知道路太多了、太广了,不要争。
  世间人所争的,实在讲身外之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就争这个东西吗?他争我让,就没事了。让了之后是不是没有了?不会。你让的话,你得到的更多,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财富不是夺得来的,是你命中修积的,你命里头没有,给你了,你不能受用。我在没有出家之前,认识一位将军,少将,出家之后不久,听说他死了。怎么死了的?因为他要升中将,这个案子已经批准了,还没有发布,里面有人看到,批准了,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非常欢喜,请朋友吃饭喝酒,酒喝多了,就在桌上昏倒了、死了。有很多人讲,他命里头只有一颗星,再加一颗星把他压死了。所以他真的是这样的。
  你没有那个福报,那个福报来了的时候,那是祸不是福,你承当不起。无论财色名食睡都不外这个道理。聪明人、有智慧的人,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节俭。佛是圆满的福报,他还是那么节俭;孔老夫子的德行,在《论语》上我们看到学生对他赞叹:温、良、恭、俭、让。圣人对人对事忍让,对自己节俭,虽然是圆满的福报,要做给众生看。福报从哪里来的?从节俭来的,从布施供养来的。欢喜布施,欢喜供养,自己生活非常简单节俭,这个人大福德。不是纵情享受,那个福报再大也享不了几年就完了。所以这一条我们要特别特别用心求解,要把它落实,在我们菩提道上就会减少许许多多障碍,对我们的修学增长信心。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著看末后这两句:
  【立不思议。普见三世。】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安立教法,超言念故」,这个就是『立不思议』。说实实在在的话,佛不但四十九年言教不可思议,就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现相、言教都称性,称性就不可思议了,心性不可思议。凡夫为什么会变成凡夫?一真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为什么会变成六道三途?毛病就出在思议,就出在这里。这本来是不思议的,《楞严经》上讲得很好,富楼那尊者问一切众生都有无明,无明从哪来的?怎么来的?向世尊请教,世尊说得很好,「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说出来了,根本是什么?知见立知。这个话的意思,自性法尔具足知见,叫灵知。
  你们现在学院里面在学习三时系念,把三时系念当作一堂功课来学习。你看中峰大师的开示,讲到心,心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灵知心。「肉团心」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心脏,这是物质、是色法,我们世间人称它作心。第二种「缘虑心」,缘虑心是什么?在一切境界里面,你能够分别善恶、分别是非,这个称之为缘虑心。缘虑心就是法相宗里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大乘佛法里面称为妄心,一切众生都把这个认为是自己的心;这不是心,这是妄想分别执著。第三种叫「灵知心」,灵知心就是真心,真心本来就灵,本来就知,所以在楞严会上,佛讲「见闻觉知」,这个就是灵知心。灵知心法尔具足,就是本来就具足。你要问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它本来就这个样子,本来就具足见闻觉知。换句话说,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是自性,这是真心。
  真心在哪里?真心遍法界虚空界,因为法界虚空界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既然是心所现的这个相分,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哪一个相、哪一个事里头没有见闻觉知?统统都有。这个见闻觉知不能思议,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要加上个思议,就是立知了,它本来是知。本来是知,本来是有见,你在知见上再加上一个知见,知见立知,这就变成无明,画蛇添足。变成什么?有思有议,这有思有议这就是无明,把不思议的境界失掉了,因为思议就永远再见不到不思议的真相了,麻烦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佛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明心见性,恢复到我们的性德,恢复我们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佛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不思议。不思议是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不思议。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思议,所以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性。这个见性就是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思议也就是三昧,不思议也就是禅定,不思议也就是根本智。《华严经》上讲信心,信心依什么建立的?依根本智建立的。换句话说,依不思议建立的,这是真信,这能信,你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一真法界,这个法界就是佛性、真心、真如、第一义谛,名词术语很多,统统说的是这桩事情。
  所以大师在此地说,注解里面讲「安立教法,超言念故」,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不但是入华严三昧必须要具足的条件,我们念佛人要想得念佛三昧,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念佛三昧得不到。无量无边的三昧都是用清净心,都是用无分别心。无分别当然就没有执著,你才能证得,你才能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大师注解里面说「超言念故」。超言念就是不思议,超越了言语,超越了思惟。所以佛法能不能去想?愈想愈离谱,愈想愈错,佛法直觉,不能用思惟想像,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佛法它也分很多阶段,初学,恒顺众生,众生喜欢想让你去想,教你怎么想,使你的想与性德能有少分相应。阿含没有离开第六识,小乘教;到方等就提升了,让你思想更细腻、更精微,讲到八识,相宗的方法是思尽还原,到你想尽了,不想了,无想了,就还原了,你就见性了。这是一类众生用思考成了习惯。佛,你看看他有善巧方便,就用你的思议,到最后回归到不思议,你就成功了。
  另外一类根性的人,不喜欢用头脑,不喜欢去想,佛也有方法,教你不要想,教你万缘放下。禅宗用这个方法,净土宗也是用这个方法。不过净土宗教你什么?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念一句阿弥陀佛,到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就见性了。见性之后还念不念佛?他还念。为什么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有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入这个境界了,这是不思议境界。这样来教化众生,真正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了。佛菩萨首先是自己示相、示现,帮助大家契入。
  最后一句『普见三世』。这一句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突破了空间维次,三世是空间维次,现在人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科学家告诉我们,从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的维次。这个无限维次的空间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不知道。只知道空间确实有不同维次,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不同维次空间是从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因为一切众生分别执著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
  就是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或者在这一天,我们非常可能生活在不同维次空间。你说:我没觉察得,我天天都一样。我问你:你昨天晚上睡觉有没有作梦?有作梦,梦中的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醒的空间维次不一样。如果你修行,你修禅定,定中有境界,定中那个空间维次跟我们出定的空间维次不一样。人死了,死了之后,他进入另外一个不同维次空间,那是一般人随他的业力,他一生修善积德,他的空间维次会提升。佛给我们讲天有二十八层,二十八层肯定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空间维次,他要生天了,随著他自己福德,他到哪一层我们不知道。如果他在这一生造作很多罪业,杀盗淫妄,损人利己,他会堕落比我们现在这个生活空间维次更低的,更低一级,不相同!这些境界很复杂,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如来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不同维次空间是果,因既然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这个空间维次全部都没有了。全部都没有了,感现出来的这叫一真法界,华藏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也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遍一切处。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别说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不下,所以一真就在现前,但是你见不到。中峰禅师说「此地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地」,他讲的话没错,他讲的话就是此地讲的「普见三世」,三世跟十方通常都连在一起,普见三世,普见十方。
  所以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总结,总结只是众生跟佛迷悟差别不同;除迷悟差别之外,都是一样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於我们的修学就会生起信心,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你才会不动摇,你才会认真努力修学。境界没有现前是自己功夫不到,还要努力。什么功夫不到?心不够清净,依然夹杂分别执著,夹杂不善。像佛在经上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夹杂的不止毫分,我们夹杂的太多了,不但一真法界见不到,跟我们最贴近的六道轮回,这个六法界我们都见不到。
  前面曾经跟诸位透露过,古时候在印度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印度许许多多宗教都修禅定,他们见到六道,饿鬼、地狱、欲界天、色界天,禅定功夫深的他能够见到无色界天,佛在经上讲世间禅定。这么深的禅定,在定中能够把六道的界限突破了,他所见到的这是佛经上讲的现量境界,这不是他妄想,不是他在那里推测,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他们对於六道轮回的现象很清楚、很明白,看到这个人命终了,到哪一道去了,他看得很清楚。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有婆罗门在定中看到牛死了,死了之后它生天了,看到一个人死了,他就作鬼道去了。这牛不错!你看看做牛它死了之后会生天,牛这一生干些什么事?替人家耕田,吃青草。他也想生天,他就学牛,他替人耕田,他也吃青草,以为这样子能生天。佛举这个比喻跟我们说,戒取见。
  什么叫戒取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