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迪生传-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们的鲁莽行动等等,都是很可能发生的。然而爱迪生却始终保持着他那崇


高的信心,这不能不叫人惊奇。

爱迪生自称这次的举动是他一生中的一个“最大的冒险”。他说道:“这
好像在一个没有测量过的海洋中航行一样,完全没有前例可以援引。我觉得
自己担负了一个极大的责任,因为把一种强大的电力发放到纽约下部的那些
街道和房屋的地底下去时,可能有不可知的事情发生的。”

1882 年9 月初,一切就绪。3 日是星期日,爱迪生在珍珠街的电厂里
查验着各种小节,准备正式开幕。他一直留在厂中,到4 日下午3 时,约翰
逊、英索尔、伯格曼、克拉克、克鲁西都来了,于是他又赶到半里外的德勒
克塞尔摩根公司,在爱迪生电力工程的主要支持者摩根面前,把电灯开亮起
来。在正式开幕时,电机室中集了10 多个人。董事会一名成员打趣说:“机
器开了给你100 块。”“行。”爱迪生答道。电厂的工程师里勃(Johnw .Lieb ) 
颠起了脚尖把总开关拉上,电流就流入地下的电线了。纽约下部1/3 的地方
的电灯开始在发光了。随着珍珠街发电机的不断供电,电灯越来越亮,附近
办公室的白炽灯也大放光彩。就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重要的事件的记载马上在报纸上出现了。《泰晤士报》上曾这样报
道说:

“试验是在下午5 时开始的,那时天色还很亮,灯光看来很是暗淡。7
时许,天渐渐黑暗下来,而那些电灯也就在这时显示出它的光亮和稳定来了。
当时编辑室中有20 盏,统计室中25 盏,都照耀得和白天一般。这种电灯没
有一些不快意的摇曳的闪光。在这种灯光下面可以坐着写上几个钟点而不觉
得上面的亮光是人造的。光线非常柔和,很适宜我们的眼睛,而且又没有煤
气灯那么多的令人头痛的热量。昨天晚上,这种电灯已作了一个彻底的试验。
他们经过了好多年的夜间工作,眼睛已经饱受了亮光的折磨,而也因此他们
都知道究竟怎样的一种灯光才是很适当的。结果在和煤气灯的比较之下,大
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爱迪生的电灯的成绩。

煤气灯中时常被昏浊的灯罩弄得暗淡不堪的摇曳的灯光现在被另一种
稳定,明亮而又柔和的新光所取代了。这种灯光如果在屋内点着,在窗外看
来很是稳定而丝毫不摇动。。。在以前曾经有很多人说过在屋内点用这种灯
光是不可能的,但结果却恰巧相反。爱迪生的诺言证实了,而他的电灯也终
于成功了。”

次日,《纽约时报》报道说:

“直到大约7 点钟,天色变暗之后,电灯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威力——既
明亮又稳定。编辑室里的27 盏电灯和会计室的25 盏电灯虽使这里光明如昼,
但却并不刺眼。在这种灯下,坐上几个小时也感觉不出它是人造光——它的
光线柔和、舒适,既无跳跃的火花,又没有令人头痛的热浪。在电灯下工作
似乎像白天一样。”

在电灯问世的第一天下午,只有几个小小的故障。一处的保险丝断了。
爱迪生亲自调查。他钻进一个地沟口,一位记者在那里发现了他,只见他蓬
头垢面,外衣也脱去了。白色的礼帽上沾满了油泥。

他向来访记者说道:“在今天下午我开动那机器时心中并不是完全没有
恐惧的,我猜想一定会有一些新的现象发生,也许会影响电灯的工作;但是
结果却完全成功了。我们现在只动用一架机器,它能够供给800 盏电灯的亮
光。我们有6 架发动机,在今年年底前就都能陆续的工作了。

“我们现在的电灯求过于供,由于人手的缺少,不能大量的铺设电线。


因此我们不得不训练出一批工作人员来。现在这里只有一个熟练的工程师。
有一天,一个来自戈克街工厂的工人无意中把一个油罐放在两根电线中间,
一秒钟后那油罐突然熔化去了,里面的油也立刻溶了出来,把他吓得跳了起
来。另外有一个工人在富尔顿街工作时,突然他的一只旋凿烧了起来。他惊
惶得手足无措,急忙地赶到电厂来询问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爱迪生把许多装有电灯的箱子指给别人看。在每只箱子上都装有3 盏
电灯,两边是红的,中间的一盏是蓝的。在每只箱子上另又附了几只铃,铃
响时,蓝灯或是红灯也同时亮了。

在红蓝灯都不亮时,总线上的电压相当于16 支烛光。当左边的红灯亮
时,电压就超过此数。蓝灯亮时,电压相当于15 支烛光。而在右边的红灯
亮时,就说明电压抵不到15 支烛光了。

旁边的一只凳上坐着一个年青的工人,手攀着一个转盘。铃声响了而
红蓝灯点亮时,他就调整转盘一直等铃声停止灯光熄灭了才止。

珍珠街电站供电的第二天,爱迪生访问用户,探询电灯系统的效果如
何。其中一位顾客叫科尔布,爱迪生问他是否喜欢电灯。他回答说,这种新
灯什么都好,就是不能点雪茄。爱迪生什么也没说,3 天后,他又来到这位
用户家里,送给他一只电动打火机。

珍珠街发电厂运转几天后,爱迪生又取得了另一项记录。这就是第一
座水电厂。它用福克斯河水为动力,推动安装在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的发电
机,供给附近200 至300 只电灯用电。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它是在珍珠街
电厂运转之前,而不是在其后建成的,它是胡佛水坝、大古力水坝、邦维尔
水坝等将为美国提供数百万千瓦电力的巨型电站的前身。

珍珠街电站的建成,使得那些曾经批评过爱迪生的人最后终于沉默下
来。不过,电力生产依然处在原始状态,常常发生预想不到的事故。为了应
付紧急情况,有时要使些简陋但尚且可行的手段。在公众之中,还存在着某
种对电的畏惧心理。约翰逊在伦敦曾把两架“大象”发电机并联起来,结果
很是成功。爱迪生相信他在纽约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他在安装发电机的
初期试验中,发生了连爱迪生本人也不曾料到的事。爱迪生回忆说:

“一台发动机开动以后,我又发动起另一台,把它们并联起来。这下发
生了自亚当出世以来最滑稽的场面。头一台发动机突然停下,后一台则达到
每分钟上千转的速度;接着,它们就调换过来,头一台猛然起动,后一台又
停了下来。问题出在调速器上。当故障发生时,站在机器旁的人们撒腿就跑,
我猜其中有几个人至少一口气跑了一、两个街区。我抓住一台机器的制动器,
另外一个唯一保持镇静的人——E.H.约翰逊——抓住了另一台机器的手闸,
我们把机器关闭了。”

有一个工人说道:“我们不知道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那两只‘大
象’怒咆着,从重浊的轧轧声一变而为可怕的尖叫声,室中全充满了火花和
各种颜色的火焰。这简直好像一个魔窟的大门突然地洞开了。”

爱迪生凭经验断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一台机器的调速器受制于另
一台机器的调速器。于是,他召集车间的工人,吩咐他们赶制一种轴,以迅
速消除故障。后来试验没有成功,他决定亲自动手。

“最后我到戈克街厂里找得了一根轴杆和一个大小适合的套管。我尽可
能的把轴杆向一方扭转过来,同时把那套管向另一方扭过去,再把它们闩在
一起。我这样的把两者以相反的方向扭到它们的弹性限度后,再装固为一,


就能把扭力抵销了。”

问题的症结是在于调速器的方式上。那种调速器受了下面铁底座的上
下振动,因而影响了它的平衡。现在用了那特制轴杆暂时把缺点纠正了,但
新成立的中央电厂是不能用这种权宜的办法的。于是爱迪生把西姆斯请了
来。西姆斯式蒸汽机上是利用离心的作用的,所以底座的振动不会有多大的
影响。爱迪生要他赶造了一架蒸汽机,送来代替以前的普尔特式的。

在这一时期中珍珠街电厂中只得仍用一架发电机来发电了。单独的一
架“大象”发电机的发电量只能供1200 盏灯点用,因此第一区中的电灯就
不能很快的亮起来。舆论界又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宣传爱迪生又失败了。有
一个署名“无名氏”的通讯员写信给一个最大的煤气工业杂志道:“爱迪生
正遭遇着一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想用他的地下电线系统点亮2500 家用户的
白炽灯的企图已经完全失败了。”

这封信还被登在纽约《太阳报》上。爱迪生立即写回信给那位编辑道:
“先生,贵报星期六转载《煤气灯杂志》上关于我地下电线系统完全失败而
我自己又陷入极度失望的叙述是绝对不确实的。事实上适得其反,我的电气
系统现在正每日工作着,这是有目共睹的事。”

珍珠街电站建成后不久,爱迪生收到了31 个专利,从来没有人在短时
期里收到这样多的专利。

一天晚上,爱迪生走进戈克街的试验室中,这时安德留正在工作,他
便在他旁边坐下。

用铅笔在纸上描绘了一个草图,交给安德留道:“尽快的把它做出来。”

安德留把草图仔细地查看了一下,图中说明要在接线板接出三根平行
的电线来,中间接联两列电灯,每盏灯的一端联接至中间的一根电线上,另
一端和外边的电线联接。中线联接在两架互相串联的发电机中间的跨接线
上。外边的两根电线,一根接在一架发电机的正极上,另一根接在另一架的
负极上。安德留看了这图,虽然迷惑不解,但他只得照着去做。安德留把电
线都接妥了,电灯也装好,爱迪生和英索尔便开始作这个新的试验。

英索尔问道:“爱迪生先生,你想这方法能节省多少铜呢?”

“我想大概可以节省2/3 吧。”爱迪生微笑着说。电流接通后,爱迪生开
始把每列的电灯试验着,一会儿开亮,一会儿关熄,仔细察看几盏还点着的
灯的光度的变化。最后他说道:“安德留,拿一根电阻值已经知道的德国银
线来,把它插在中间一根线的头上。”

这样,这根德国银线就成为一个粗草的安培计了。他把一列上的一盏
灯关熄,同时注意另外电流表上的偏转度。他发现如果在同一列上再关熄一
盏灯的时候,电流表上的偏转度就会加上一倍。他在两列上同时各关熄一灯,
电流表的指针并没有什么偏转;虽然一列上的灯放在顶部而第一列上的电灯
放在底部,但结果毫无影响。

后来又发现如果两列上关熄的电灯的盏数相同,中线中就没有电流通
过,这时把这线取去也并不妨碍灯光的亮度。后来又把那分路银线改接在外
边的电线上,两边都试了一次。他一面把电灯开亮或是关熄,一面测量灯与
灯之间的电压。最后他说道:“好了,你把这东西拆去吧。我已经试验好了。”

安德留用心地注意着这整个试验,但他依然莫明其妙,其余的工人们
也全然不明了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一直到爱迪生签署呈请他发明三线系统
的专利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发现了一个新的电流分布方法。正和他试验时


对英索尔所预言的一样,这方法的确能节省2/3 的铜量。到19 世纪80 年代,
爱迪生在电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方面的投资都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成果。电力
通过配电中心和各个发电厂分配供给。1882 年底,珍珠街电站有231 家客
户,灯数达到3400 盏。到1883 年8 月中旬,也就是该电厂运行近一年之际,
爱迪生电灯公司报告,珍珠街电厂已有431 家客户,电灯总数超过了1 万盏。
到1884 年,纽约珍珠街上第一座配电中心已能把电力供给500 户共1.1 万
盏电灯应用;另外,各发电厂又点亮了5.9 万盏电灯。

在科学技术的求索方面,“爱迪生也许没有像牛顿或麦克斯韦等人知识
渊博,但就纯智力来说,他是绝无仅有的”。

电灯事业的扩展

随着珍珠街电站的建成,许多客户要求建立独立电厂。这些电厂的建
立,为爱迪生带来了珍珠街电厂所不能企及的巨额利润。建造独立电厂的单
位有:音乐厅、《匹兹堡时报》社、纺织厂、面粉厂、粮食仓库,另外许多
轮船也建立了这种电厂。这时,爱迪生已经成为如《纽约时报》所称颂的“普
降光明的人”。

爱迪生在发明他的三线系统后,决定先在一个小镇进行试验。他选择
的地点是马萨诸塞州的布洛克吞。

布洛克吞的居民都很愿意资助爱迪生设立一个发电厂,

可是他们不愿意在铺设电线的时候挖掘地沟。于是,爱迪生想出了一
个妙计。他派了两个工程师乘了一辆无顶的四轮马车,在镇上来往巡查,记
着每棵树木的地位,这些树木是预备剪短了好让电线架空而过的。他们又在
各处标上“t ”字,表示困难(Tough ),“e ”字,表示容易(Easy )。因为布
洛克吞的居民非常爱护那些成荫的树木,只好同意把电线铺在地下了。7 月
4 日,布洛克吞电厂建成。

接着,爱迪生又想找到一个煤气昂贵而燃料却很低廉的地点作试验。
他选定了宾夕法尼亚的森柏雷。

安德留被派到那里去监督工作,斯普拉格少校负责装配蒸汽机。发电
厂预定在7 月4 日开幕,爱迪生和英索尔将在7 月3 日晚上到那里去检查,
因此安德留和斯普拉格(Frankj .Sprague )不得不加紧工作。可是,在试
验中有一个工人忘记了在蒸汽机上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巴脱合金全烧毁了。
那天晚上他们连夜加工修理,但另外的病症又接着发现了,又不得不把它改
正过来。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他们想把电灯开起来,可是没有亮光。

原来里面没有电流,因为两根馈电线互相交叉在一起了。他们匆忙地
把线改接过,于是都城饭店里的电灯明亮地照耀起来。

森柏雷的居民对于爱迪生的电灯系统并不完全表示好感。有人恐惧地
说,电流会“从电线中漏出来把他们的房子给烧掉的”,而且“这又是有恶
鬼在后面煽动呢”。有一次,由于天空中的雷击,使得都城饭店应接室中的
电灯线和煤气管之间有火花飞过,于是他们的恐惧更加证实了。安德留马上
赶去,发现那饭店主人和客人都站在街道中心,宁愿让倾盆大雨冲在他们的
身上,安德留心想,那屋子是被空中的闪电袭击了,要是没有电线保护的话,
那它早就起火焚毁了。为了扩大用户,爱迪生宣布,凡是愿意用电灯的人,
可以免费使用3 个月。

爱迪生不久又得到一个大规模试验他三线系统的机会,路易斯维尔城
准备建筑南方博览会,要装设5000 盏电灯,供100 夜之用,他们便和爱迪


生订了一个合同。

电厂的设计交毕勒斯比(H.w .Byllesby )和斯蒂林格负责,爱迪生
自己也参加筹备工作。他们把电线从发电机接到一个管理者站立的高架平台
上。“整个发电部分运用起来很是简便,只要由一个人管理就足够了。从这
一点上就可以证明爱迪生所完成的整个系统的设计的精密了。”

爱迪生说道:“我现在已决定在我的电灯系统正式完成后,把它好好地
推行起来,否则我就不能把握住这个方法。。。我将以一年或是更多的时间
来完成那整个系统,把它改进得比任何别的方法更完美些。”

这时旅馆开始使用电灯。第一家使用电灯的旅馆是于1881 年建在阿迪
龙达克山中的蓝山饭店。这家饭店建在海拔3500 英尺处,在1880 年至1890
年间,它距铁路线有40 英里之遥,电机设备不得不用骡子运去。向那里运
煤要花不少钱,因此发电站的锅炉只得使用木炭作燃料。

电灯的应用也进一步的介绍给剧院经营者们。在芝加哥的哈佛利剧院
安装了637 盏电灯。大厅中央悬了一个价值500 美元的吊灯。大厅、回廊、
入口处和舞台上的照明装置,都得使用单独的发电机供电。据《报务员与电
力世界》报道:“剧院任何一处的灯光都可以按要求变暗、变亮或关闭。化
妆室的灯光是独立的,能像煤气灯一样随意掌握。每只灯的寿命为600 个小
时,只要不打碎,就可以在剧院里使用三、四个月之久。当然,这种电灯也
没有煤气灯那样容易带来火灾的危险。”开始时一些演员担心,在新的照明
设备下,他们的化妆会不会失真,但随着在化妆室也安装电灯之后,舞台与
化妆间灯光效果的统一使这种担心烟消云散。

独立电厂在国外也得到了发展。爱迪生的白炽灯不久就被用在了伦敦、
柏林、布拉格的剧院,用在了法国、德国的酿酒厂、造纸厂与纺织厂,用在
了全欧洲的工厂之中。墨尔本的下院大厦和布里斯班的政府建筑都安装了爱
迪生的电灯。在1882 年的水晶宫电力设备展览会上,世界第一个电动广告
牌在音乐厅上方拼出了e DISOn 一字。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