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又商议了一下军力的布置,当即决定留下孟宗政率领一万五千人马,驻守池州,并且把建康府的水军还有物资钱粮等物也全部都留下,归孟宗政指挥。又派毕再遇率领一万人马驻守饶州,随时支援池州。其他的士兵、官员和随军的家属全部迁到湖口暂时安置。江州的水军乃返回江州驻守。
商议之后,各自立刻分派兵力,分头驻守各处要路。然后李显忠、陈敏、杨炎率领其他人马,随行的官员和家属,乘坐江州水军的战船逆江而上,到达江州时,李显忠和陈敏下船,先赶去潭州。而这时饶州还是曹勋在守卫,现在换了毕再遇,杨炎也趁这个机会将隆兴府一线的防守兵力重新布置,因此他和毕再遇继续乘船转入鄱阳湖,先到达饶州,换回曹勋,然后转回隆兴府。
到了隆兴府之后,杨炎才知道广南的第二批兵力也集结完毕,以经开拔。陈亮和魏昌、周信、铁成林等人带领着先期的二万人马以经到达隆兴府,同时还押运了大量的粮草物资。也带来了杨炎的一封平安家信。剩佘的三万人马随后也将马上赶到。同时辛弃疾还写信告诉杨炎,流窜到广西的流民基本都以经安置下来,各有居所,而且每人也都分到了一块土地,开春以后就可以开始耕种了,请杨炎放心。另外辛弃疾又从流民中招募了两万多青壮年士兵,正在整编训练,预计三个月后就可以开赴到前线来参加战斗。
而这时在隆兴府中,赖文政和周信的职方司以经开始运作,并且派遣了大量细住潜目临安府、建康府去打探消息。
第七卷 南侵 十一 新君登基2
魏昌从静江府带来了三百多名工匠,现在又在隆兴府一带招募了二百名工匠,以经开始打铁伐木,制造军器,而孙伟也将带着一部份工匠跟着后期的人马赶到隆兴府,开始制造火器。
董原也征调了一百多名郎中,又购买了大量的药材,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机构,令杨炎没有想的是光衍从中也出了大力,由他出面,说服了隆兴府中几座大庙的主持僧,腾出了大量的庙舍,安置伤兵,而且庙宇之中也有不少精通医术的僧人,也都一起来帮忙配药、熬药,照顾伤员,使在前次战斗中受伤的宋兵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虽然光衍曾经劝自己趁机夺权,使杨炎对他产生了隔阂,但这时对光衍的行为也十分感激。而光衍见了杨炎也依旧如故。
杨炎见自己离开时交待组建的各项机构都以经初居规模,到是十分欣慰。于是又将守卫兵力重新布置了一番,又命令曹勋、高震等人小心把守,这才离开隆兴府,赶去潭州。
赵惇急不可耐的要继位称帝,里面其实是大有原因的。起初几位宰相本来商定,等建康府的宋军平安撤回之后,再行继位大典。但这时却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却使太子的继位必须要提前了。
原来先期撤离临安的邓王赵恺以经逃到了福建路,并在建宁府以邓王的名义,号招福建路的军民百姓抵抗金军,并且在建宁府开始招集人马,建立自己的力量。
因为现在临安失守,皇帝生死不明,而太子也下落不知,整个大宋以经陷入群龙无首的状况中,而赵恺也是大宋宗室,同时还有亲王的身份,在这纷乱的局面当中,还是颇有号招力的。加上又有宗天玄帮他造势,首先是建宁府的知府胡伟响应其号招,奉立赵恺为主公,接着邵武军的知军余扬,福州的知州罗远斌等福建的地方官员也都到建宁府来讫见赵恺,承认赵恺的地位,并且献上钱粮物资,还有士兵、军器等等。也有一些从临安逃到福建的官员,听到了消息之后,也都纷纷投靠到赵恺的身边来。同时赵恺下榜招兵,打造军器。
后来就连乾道北伐后被贬职的邵宏渊也投到了赵恺的麾下。而且赵恺立刻授予邵宏渊兵权,让他全权付责军事布置。邵宏渊到底是武将出身,还曾经做过建康府御前驻军都统制,因此整编福建的地方军,操练人马还是比一般人要强得多,有了他的加入,也大大加强了赵恺的力量。
这时赵恺以经拥有建宁府、邵武军、福州、南建州、兴化军五处州府,几乎以经遍及整个福建路,军马两万余众,一时之间也声势不小。而且由余金军的主力人马前段时间只顾进攻建康府,而完颜长之也只注意到隆兴府。赵构和赵惇一行刚刚才在潭州站稳脚跟,杨炎也只顾迎接太子一行,谁都没有注意到赵恺以经在福建悄悄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
其实现在与金军和潭州的力量相比,赵恺的势力并不大,到现在也才只有四五个州府,人马也不过只有两万余众,而且赵恺仅仅也只是以邓王的名义在招兵卖马,扩大力量,并未称帝,在这局势纷乱的状况下,其实到并不为过。但传言往往总将事实夸大,这消息传到潭州以后,就变成了赵恺手下现在有十余万大军,占领了整个福建路,并且将要称帝等等。
陈俊卿、韩彦直、梁克家、龙大渊、史浩等几位执政大臣知道以后,也大吃一惊。谁心里都明白,这个时候赵恺突然冒出来号招军民抗金,或者称帝意味着什么。陈俊卿、韩彦直、梁克家都是推崇正统的人,而且还有赵昚的遗诏,当然是支持由太子继位,而龙大渊、史浩也都是和太子关系良好,自然也不希望看到赵恺称帝。因此几个人立刻在一起商议,决定现在以经不能再管建康府那边的情况如何,太子必须要马上继位,才能在名份名正言顺压过赵恺,领导大宋剩余的地方抗击金军。
因此几个人又联名向赵构上表,请求赵构下诏,由太子继位称帝。并且由陈俊卿当面向赵构阐明局势。赵构了解目前的局势之后,也知道不容迟缓了,立刻以太上皇的名义下诏,让太子赵惇继承皇位。不过按照礼仪,太子应当三辞之后,才能接受继位。等这些过场都走完之后,太子赵惇终于答应继承帝位,并订在乾道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举行登基大典。正好这时进攻隆兴府的完颜长之也退了兵,而且杨炎以经十分顺利的将建康府的宋军接应回来,总算是给太子登基增加了一些喜庆的消息。
不过太子登基的诏书只发放两湖、两广、京西、江南西之地。因为目前朝廷能确定传达诏令的地方也只这六路之地,福建以被赵恺所占,而四川又离得太远,消息不通,现在也不知通情况如何了,因此只能先称帝,再通知。潭州附近的地方官员纷纷赶到潭州,恭贺太子继位,路远赶不来的也派来了使者。就连赵忱也被赵倩如接到了潭州。杨炎是在十四日才到达潭州,总算是赶上了太子登基的日子,连受命坛也早己经筑好了。
到了潭州以后,杨炎才从杨沂中和赵倩如那里得知了太子急于称帝的始末原由。杨炎对太子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像,但对赵恺更是没有半点好感,相比之下,还是更能接受太子继位,而且杨炎也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道理,对太子急于登基的心里到也能理解。
第二天,聚集在潭州的文武大臣,以及宗室子弟等人都云集在湘水边的受命台前,各按班列站好。只见受命台分为三层,总高两丈,长六丈六尺,取六六之数,宽各为八丈一尺,取九九之数。整个台子是用土木青石混拼而成,在短短十余日之内,就能修筑这样规模的楼台,到是不易。而且每层都插满各色旗幡,台阶上都铺着大红地毯,守卫的士兵、内待和宫女、彩娥都身着锦衣,两侧还有人演奏钟鼓乐器。钟鼓齐鸣,乐声不断,到也十分热闹。
杨炎看得却微微皱眉,登基称帝当然是一件大事,但筑坛受命却只是一个形式,现在却弄得这么铺张,若是在太平时期到也罢了,但正是非常时候,应当一切从简才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这时吉时己到,太子赵惇立刻登坛受命,先拜祭天地,诏告祖宗,然后由赵构亲自为他加冕,穿上龙袍,坐在龙椅上。台下的众大臣、宗室、士兵都拜倒在地,对着台上端坐的赵惇三呼万岁,登基的典礼才终于告以结束。
接下来众大臣簇拥着新帝赵惇回到临时的行在,赵惇下旨,先将潭州改为天临府,为临时行在,立李妃为皇后。立段燕珠为贵妃,太上皇又赐了一名姓黄的宫女给赵惇,也一并立为贵妃。赵月如和赵倩如也都升了一级,由公主成为长公主。赵忱乃为信王。并追谥先帝赵昚为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并待击败金军之后,再为孝宗发丧。
封完了宗室之后,然后就是加封各位文武官员,几位执政大臣仍然未变,还是以陈俊卿、梁克家为左、右朴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加封陈俊卿少师,赐爵魏国公,梁克家少傅,赐爵仪国公,以韩彦直为枢密使,加封太子太师,赐爵宜城县开国公。以史浩、龙大渊为参知政事,各加封太子少保,洪适、刘珙为枢密副使。
又以叶颗为吏部尚书,曾觌为户部尚书,周葵为礼部尚书,胡铨为兵部尚书,范成大为刑部尚书,汪应辰为工部尚书。陈良翰,龚茂良为御史中丞,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张浚之子张栻为左正言兼翰林学士等等,其他大小官员,每人各加一级。这样一来,临时朝廷的各项机构也都基本建立起来,大宋的行政机构终于又可以正常开始运行了,这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当务的问题自然是金军南侵。封赏完毕之后,赵惇立刻招集几位执政大臣,一起商议如何抵抗金军的进攻。龙大渊率先提出,现在应与金国议和,两淮、两浙之地都祓金军占领,不妨都割让给金国,做为议和的条件。
但立刻遭到陈俊卿、韩彦直、刘珙等人的强烈反对,陈俊卿甚至还抬出先帝赵昚来,声称:“先帝一向力主抗金,金人入侵之际,不惜以死守社稷,也不与金国议和,如今尸骨未寒,陛下怎可违先帝之意,就与金国重开议和呢?”
这顶大帽子果然十分厉害,大宋一向标榜以孝治天下,无论赵昚的做法是对是错,但是现在是人死为大,无论如何都是不能轻易更改的。陈俊卿这样说了,连龙大渊都无法反驳。
第七卷 南侵 十一 新君登基3
韩彦直也道:“陛下,古人有一旅成中兴者,金人虽占两淮、两浙之地,但立足尚未稳,何况现在我大宋尚有十路之地,百官具在,军马二十余万,万众一心,将士用命,何愁失地不能光复,不能还都临安,如何能弃而不顾。天不绝我大宋,岂诽一国?若再与金人议和,将两淮、两浙之地尽弃,则不仅大宋根本居失,而且也必伤天下有志之士之心,不出十年,大宋也就离亡国不远了。”
就连一向主张与金国议和的梁克家、洪适也认为,以现在的局势,如果和金国议和,将两淮、两浙之地尽让与金国,其实就等于是给了金国稳定这些地方的时间,一但金国在两淮、两浙之地站稳脚步,大宋也确实必将亡国。
赵惇听了之后,也当即表示,绝不于金国议和。
这时另一位参政史浩道:“陛下,现在两湖之地太靠近金军,也不安全。而四川富饶,素称天府之国,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臣以为陛下当幸架四川,在成都府建立另临行在,以为恢复根本。”
韩彦直当即反驳道:“四川虽然富饶,但偏于一隅,难以总领全局,指挥调度。而且川路艰难,虽然易守难攻,但也不便出军。何况自古以来,未有居四川而得天下者。而天临府地处折冲要路,水陆两路,四通八达,才是恢复根本。”
刘珙也道:“现在天临府周围尚有大军不下二十万,大宋的精兵良将尽在于此,怎能说还不安全。陛下若是幸架四川,带兵少了,难保陛下安全,带兵多了,而两湖兵力空虚,又怎样抵挡金军。何况金军也在川陕进攻,四川未必能够幸免。幸架四川当作罢论,不可再议。”
赵惇听了,沉默了半响,才徐徐道:“卿言有理,幸架四川之议,不可再提。”
就这样,几位大臣争论一番之后,总算是确定了与金军交战的方针,下面就是讨论俱体的用兵布置。目前七位执政大臣中,只有韩彦直和刘珙有过军中的经历,算是通晓军事,其他四人都文官出身,其中陈俊卿和梁克家是老资格大臣,对军事虽说不精通,但还了解一些,洪适出任枢密副使几个月,也能说得出一二来,只有龙大渊和史浩,只要议论军事,根本就播不上嘴。
商议一番之后,几位执政大臣认为,还是采用先前就订好的计划,以长江中游为限,分江北和江南,两处防御。主将方面,还是选用李显忠和杨炎两人,但俱体的兵力布置,还需要和领军的武将商议之后,再行安排。
李显忠的资历和威望自不必说,以七万人马在建康府挡住二十万金兵近一个月,也算是不易,在目前的大宋不做第二人选,而杨炎虽然年轻,这两年建立的功绩也远远超过其他诸将,又是赵昚在临终亲自指定的。这一次也多亏了他领军接应,才使建康府的宋军平安撤回,因此赵惇听了,也点点头没有异义。
而且就在第二天,赵惇就诏杨炎单独进见。
杨炎进入临时行宫,见了赵惇,意外的发现,赵月如也在侧座陪同着。因为赵月如现在还是未出阁的公主,因此自从到了潭州以后,赵月如就住进了临时行宫。后来杨炎又去接应建康的人马,两人就一直都没有再见面了。不过在赵惇面前,杨炎也不好表现得太过份,只是看了赵月如一眼,又抵下头去。
参见了赵惇之后,杨炎起身。赴惇立刻命人赐座。杨炎推谢。赵惇笑道:“这里并非朝堂上,只是你我君臣私见,何况说起来子昊是九娘的驸马,也算是朕的妹婿,非是外人可比,就不必多礼了。坐下也好说话一些。”
杨炎听赵惇说到这个份上,也不好在推辞,告谢之后,便坐了下来。
赵惇看了赵月如一眼帝在时,曾告诉过朕,以将六娘也许配给子昊,朕亦不敢有违先帝之意,只是现在国势艰难,难以为你与六娘完婚,因此朕以为在局势稍稍平静一些之后,再行婚礼也不迟,子昊意下如何呢?”
杨炎又偷眼看了赵月如一眼,见她粉面微晕,双眸之中略含羞溉,但更多的却是喜悦之意切听凭陛下做主。”
赵惇点点头自知才智浅薄,无才无德,只是奉先帝遗命,太上皇诏令,才得以继位。幸好还有先帝遗留给朕几位忠正贤良的大臣,可以为倚仗。先帝在时,常对朕夸赞子昊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可以委以重任,如令金人入侵我大宋,江山社稷危在旦夕,还望子昊莫望先帝的嘱托,尽心竭力,扶保大宋才是。”
杨炎听了,忙起身拜谢道:“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力,保全大宋江山,击退金军,使陛下早日返回临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惇又点了点头,摆了摆手示意杨炎坐下知子昊现在有何良策,可以击退金军吗?”
这一点杨炎到早就想好了答案下莫看金人现在占了两淮、两浙之地,气势正盛,实犯兵家数忌,其一,金国国内叛乱方平,百姓尚未安居,国力尚未恢复,而又起刀兵,国力自不足持,必会加重岁赋,难免不会再有叛乱滋生。其二,金人不远千里行军,远涉江湖,后勤供应,长达数千里,而现在时至隆冬,北方必有风雪,粮草转运必然困难。其三,金人为北方人居多,到了南方,难免水土不服,受病痛苦。其四,金人善长马战,而江南一带河湖港汊居多,马不能驱驰,金人冒然南侵,实在是舍长取短。以此四点看来,金军人马虽众,气势虽凶,但并不足惧。”
赵惇听了,也不禁面露喜色,原来他虽然在几位执政大臣面前表示与金军一战到底,但回宫之后,却又十分但心金军势大,怕敌不过金军,因此心中总放不下,
第七卷 南侵 十一 新君登基4
赵惇听了,也不禁面露喜色,原来他虽然在几位执政大臣面前表示与金军一战到底,但回宫之后,却又十分但心金军势大,怕敌不过金军,因此心中总放不下,后来想起赵昚所说,如果有事不决,可以找赵月如商议的话。于是找来赵月如一问,赵月如建议他单独诏见杨炎来询问,这才有了今天的事情。
听了杨炎的话之后,赵惇也安心不少不得先帝常对朕夸赞子昊,果然所言不差。朕却是可以安心了。”顿了一顿,又道:“不过现在两淮、两浙之地匀被金人所占,我大宋根本之地尽丧,金军虽犯数忌,但想要击退,只怕也不易吧?”
杨炎道:“陛下尽管放心,金军占了两淮、两浙之地,不过是趁我大宋不备,从海上偷袭,侥幸得手而己。自古以来,取江南者莫不先占襄阳,然后浮汉入江,顺流道下,则两淮两浙尽在彀中。当年晋灭东吴,隋灭南陈,太祖平定南唐莫不如此。如今金人虽占了两淮、两浙之地,但襄阳尚在我大宋手中,只需组须一支水军,顺江东下,控制长江水路,另选一支水军,由海路进攻守住平江府或海州,即可切断南北交通,那时则南渡金军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这时再起大军十五万,分兵两路,一路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