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翔-第3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曹勋双手合什,对城下深深一揖,道:“凡是被大哥盯上的东西,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我就算是有好生之徳,也救不了你们了,自求多福吧。”

杨昌鹏又好气又好笑,指着曹勋笑道:“你这小子,到了什么时间,都是这种不正经的样子。”

第九卷 图治 四十九 兰州攻防(下)

嵬名继忠驻马站在一座高岗上,身边环绕着没藏安奂、卫慕延平、诺移兴海、都罗青、董明召、没移达哥等年轻将领。这时嵬名继忠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战局。心里不甴得苦笑了一声,太平的时间以经过得太久了,昔曰所向披靡的大白高国如今也就像一只脱牙的猛虎,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嵬名继忠今年六十五多,年轻时就以豪勇著称,曾经加过当年与金国的大战,在西夏军方威信颇著,被年轻一代的将士们尊称为嵬名令公。

这一次进攻南宋,嵬名继忠也是坚定的支持者之一。除了结好金国和借机削弱任得敬的势力这两条原因之外,在嵬名继忠看来,还有一个目地,那就是恢复大白高国昔曰的战斗力。

西夏本是以武建国,倚勇而立,景宗李元昊或许比不上汉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一代雄材大略的英主,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正是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才使西夏愈战愈强,逐渐脫离大宋羁绊,走向独立,并且在当时的宋辽之间,左右逄源,成为一支不可乎视的力量。

但自从崇宗李乾顺继位之后,西夏推行汉学,逐渐开始走上了文治的道路,而李仁孝继位之后,更是在国中大力推行儒学,加强文治,而对外一味顺从金国,结好南宋,虽然文化繁荣,国力日盛,兵戈不兴,百姓安居,但也因为过于重文轻武,使军备也日益松弛,西夏军的战斗力也大幅下降。

嵬名继忠不懂得那些什么所谓的圣人大道,但却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国家多么富裕,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是根本不会得到安宁,南宋就是现成的例子。因此他曾多次劝谏李仁孝,整军备武,以防不测。反而惹得李仁孝不快,以至被罢职在家,闲了数年。

只是后来任得敬在西夏国内的势力越来越大,李仁孝被迫又重新启用嵬名继忠,任命他为保静军节度使,静州留守司,兼管顺州、怀州等地,又把西夏最精锐的骑军“铁鹞子”也交给嵬名继忠统领,希望能够借助他在军中的威信,压制一下任得敬的气熖。

果然在嵬名继忠起复之后,立刻就稳定住了军方的势力。使李仁孝才有资本能和任得敬周旋到现在。而嵬名继忠也成为任得敬的心腹大患,只是嵬名继忠本人在军中颇有威信,而且制军很严,也让任得敬无法插手。虽然他所管辖的军队虽然不多,但驻地静州离西夏国都庆兴府不足二十里路程,同吋 “铁鹞子”又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军,因此也是任氏一族对他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不过李仁孝启用嵬名继忠,只是希望利用他的威望和能力来牵制任得敬,并没有从此重整武备,整顿军队的想法,而嵬名继忠上任之后,也发现任氏的势力实在太大,以经凌架于国君之上,任氏不除,其他事情也无从做起。因此也无暇再劝说皇帝加强军事,这六七年间,也一直忙于和任氏一族明争暗斗。

在两年以前,西夏应金国要求,出兵协助金国进攻南宋,结果任氏一族领军被宋军打得大败,威势大跌。嵬名继忠高兴之余,心里也不由唉叹,想不到西夏军的战斗力以经弱到这个地步。

而金国再度要求西夏进攻南宋之后,嵬名继忠认为这是一个重振西夏军备的大好机会,因此也力劝李仁孝发兵。而李仁孝也正想借机削弱任得敬的势力,于是就任命嵬名继忠为卓啰合南军司统军,率军进攻兰州。

不过嵬名继忠也深知,西夏军承平的时间太长,久以未经历战阵,不少士兵到现在跟本连血都洠Ъ衣凼巧比肆恕R虼嗽谀瓿醯氖焙颍兔讨乙膊桓颐叭坏鞫缶龌鳎欠峙墒说男《樱至魃惫坪樱ソ俾幽纤伪呔车拇遄环矫嫒谜浇勘窃黾右恍┦导实淖髡骄椋乙徽掖蛘谈芯酢A硪环矫嬉彩鞘蕴揭幌滤尉姆从Α

几个月之后,双方互有胜负,而宋军对西夏军的轮番进攻,基本采用的还是壁野湥Ъ岬恼绞酰皇浅霰椿鳎虼酸兔讨乙财奈残摹6锖舐矸剩且云锞鞯奈飨木霰拇蠛檬被虼酸兔讨艺獠怕柿焓虼缶惫嘶坪樱即缶俳咐贾荨

那知面对西夏的大举进犯,宋军却全都退入城中守防,令嵬名继忠大为头疼,因为西夏军的攻城能力一直都不强,早在景宗李元昊的时候,西夏军虽然在野战中屡屡战胜宋军,但等宋军退入城中防守,就一筹莫展了。即使是攻下城池,往往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李元昊之子,毅宗李诈谅就是在进攻大顺城的时候,被宋军的强弩射中,数月之后,重伤不治而亡。

而且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太平岁月,西夏军的战斗力大减,在野战中,或许还可以靠骑军顶一阵子,但进入了攻城战之后,西夏军依然毫无办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一个小小的京玉关,而面对城墙和兵力都远多于京玉关的兰州城,西夏军更是无计可施,一连攻了数日,拆兵数千人,但看起来丝毫也没有攻下兰州的迹像。

今天的攻城战,看来又将无功而返了。

这时鼓声阵阵敲响,西夏军还在奋力向城头攀爬,在城下的西夏军,也一队紧接着一队向城墙边靠陇过去。而城头上弓弦声大响,飞蝗般的羽箭从城墙上劲射而下,狂风暴雨一般扫向西夏军。不断有人中箭倒下之后,再也站不起来。而攻到城墙上的西夏兵也不断被居高临下的宋军打下云梯,如落叶一般,飘落到城墙下。

然而却没有人敢后退半步,因为人人都知道,嵬名令公治军极严,现在在阵前就放着的百余颗血淋淋的人头,也提醒着士兵们,临阵退缩的下场是什么。

羽箭的厉啸声清晰地传到了高岗上,凄历的惨叫声也湥氐搅烁吒谏稀O恃竞炝舜蟮兀涿堑氖逡财搪舜蟮兀善涫窃诔乔奖呱希砭挂跃哑鹆巳某吒摺<冈蔽飨木恼浇永疵挥芯y这样的场面,有些都不忍再看下去。

这时嵬名继忠身边的卫慕延平轻轻道:“令公,这样攻下去我们的损失太大了,依末将看,今天就收兵吧?”

嵬名继忠看了他一眼,回头又看了看高岗后方的一队重甲骑兵,这是西夏军中赫赫有名的“铁鹞子”。

“铁鹞子”是由当年景宗李元昊组建的一支骑军部队,也是西夏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就像“铁浮图”一样,属于具甲骑军。全队队配以最优质的战马,最精良的盔甲,总人数三千人,分为十队。

虽然“铁鹞子”在编制上只有三千人,但其实上每一名“铁鹞子”另外都还要配备三名从役,和两匹备用战马,实际上是一支规模超过万人的庞大军队。能够但任“铁鹞子”的人,不仅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战士,而且只有党项各大族的贵族子弟才能出任,因此忠诚绝对可靠。

在重甲方面,“铁鹞子”比“铁浮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骑士与马的甲具是连为一体,均装备厚甲,全套甲具的重量可达四百佘斤,骑士上下战马都需要从役扶持。而且即使骑士被射杀,但只要战马还活着,骑士就不会掉落马下。

正因为如此“铁鹞子”所用的都必须是马背高达五尺五寸以上的大马,否则根本负担不起沉重的甲具,也只有拥有盛产良马的河套地区的西夏,才能组建这样的骑军部队,既使是昔日的大辽,和如今的大金,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同时在战马的甲具上还固定着武器,随着马的跑动会对敌人造成伤害。在战场上全速冲锋时冲击力量极强,因此战斗力极强,在以前西夏的对宋作战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次嵬名继忠出兵进攻南宋,带来了一千五百“铁鹞子”,另外一半留在兴庆府中,保护皇帝。先前劫掠南宋边境,出动的都是普通骑兵,嵬名继忠本打算这一次和南宋打几个硬仗,动用“铁鹞子”冲击宋军的阵势,但宋军一直坚守不战,到目前为此,“铁鹞子”还一直没有用武之地。

听到卫慕延平的话之后,嵬名继忠只好轻轻叹了一囗气,道:“收军。”

杨昌鹏、曹勋、张文珠等人看着西夏军缓缓退去,只剩下数百杂役在清理战场上的尸体。战后场面虽然凄凉,但他们几人包括张文珠在內,也算是司空见惯了,到也不觉得什么。虽然宋军的伤亡并不大,但也有一些宋兵的尸体落到战外,因此杨昌鹏也打开城门,放出士兵去抬回宋兵的尸体。

张文珠忽然问道∶“杨二哥什么时候来兰州。”

杨昌鹏道:“现在是八月底了,大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吧。”

曹勋看了看城外,喃喃道:“西夏军们,你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好好享受这最后的时光吧。”

第九卷 图治 五十 合作

灵州,楚王府。

任得敬居中而坐,任纯义站在他的右边。而在左边的下首客座上,坐着的是一身道装的赖文政,朱雀依然装扮成小道僮,站在赖文政身后。

这时从人献上茶来。赖文政端起茶杯,揭开茶盖,正要喝着茶。任得敬忽然漫不经心道:“不知道长在南宋朝中身居何职,不知是否可以对老夫俱实相告呢?”

赖文政身后的朱雀身子一震,手心里以经扣住三支梅花针。而任纯义也大吃了一惊,看了看赖文政,又看了看父亲。

赖文政反到是正定自若,就好像知道任得敬会有此一问似的,连手都没有抖一下,好整以暇的喝完了茶,然后轻轻将茶盏放到茶几上,笑道:“在下是大宋朝奉大夫,太府寺丞赖文政。”

原来职方司除了主事周信之外,其他官员都会挂一个小官职的虚位,以用来掩饰真实身份,赖文政就挂了一个太府寺丞的闲职。

“好大的胆。” 任得敬忽然在椅扶手上重重一拍,厉声道:“来人,给我把这两个南宋的奸细抓起来。”

话声未落,只见从堂下,屏风后一下子钻出来四五十人,各执刀枪,将赖文政和朱雀团团围住。任得敬冷笑道:“小小细作,也敢在老夫面前买弄,给我将他们带下去,立刻开刀问斩。”

赖文政依然面不改色,先示意朱雀不要动手,然后从容的站起身来,向任得敬躬身一揖,笑道:“既如此,在下先行一步,且在奈何桥头恭候任氏一族。” 说话之中,特意将任氏一族四个字咬重,说完之后,转身向外走去。

任纯义不禁有些不知所措,看了看父亲,正想要开口,却被任得敬制止住。这时赖文政和朱雀以经快走出了大堂,任得敬忽然道:“慢。”

赖文政头也不回,道:“相国不是要将我两人开刀问斩吗?又何顾阻止呢?”

任得敬“哼”了一声,道:“你们己是老夫俎上鱼肉,还怕跑了不成,纵然让你们多活片刻,又能怎样?你们且转过来,老夫还有话问你们,如果你们能够俱实回答老夫,也许老夫会考虑饶你们一命。”

赖文政和朱雀又转过身来,回到大堂上,赖文政也不客气,依然坐到自已刚才坐的位置上,拱了拱手,笑道:“不知相国有什么要问的?”

任得敬盯着赖文政,半响之后,才道:“刚才你说要在奈何桥头恭候我任氏一族,这是什么意思。”

赖文政呵呵笑道:“这意思还不清楚吗?任氏一族灭亡有即,相国难到不知道吗?就算等一会相国杀了在下。那么在下也不过是先行一步,必然会在奈何桥头,等候相国一族同行,只是到了那时不知相国是否还能记住在下此言呢?”

任得敬又“哼”了一声,道:“一派胡言,老夫身为当朝国丈,又是大白高国相国。我任氏一族荣华显赫致极,又怎会有灭顶之灾。”

赖文政依旧笑道:“若论权势之大,在西夏国中,还有能超过昔日的梁氏一族吗,国相自问,今曰任氏之盛,可强于昔日的梁氏吗?”

任得敬的嘴角抽*动了一下,又沉默了道:“不及梁氏。”

梁氏专政,乃是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始于惠宗李秉常时期,即大宋的熙宁、元丰年间(1168-1199年)。当年李秉常即位时年仅八岁,由其母梁太后摄政,由其弟梁乙埋为相国,姐弟两人控制了西夏政权,长达两代,一门之中出了两位太后,两位相国,经历惠宗、崇宗二朝三十余年,期间曾经一度废掉了李秉常的皇位,权势之盛,比起现在的任氏来说,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赖文政道:“以昔日以梁氏之盛,最终还是灭族而亡,何况今日的任氏。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所谓物及而反,又道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正因为任氏一族以经荣华显赫致极,甚至都凌架皇族之上,才更是危在旦夕啊。何况相国终是汉人,而西夏却是党项人的国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危矣,危矣啊。”

这番话说得任得敬心中大动,当年梁氏之亡,并不是因为祟宗李乾顺本身有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李乾顺结好了辽国,取得了强大的外援,才能最终击败了梁氏,夺回了权力。而现在的形势,与当年实在太相似了,皇帝李仁孝正在拼命结好金国,逼得自己现在不得不退避到了灵州,在继续下去,当年梁氏的结果,只怕就是今日任氏的下场。

由其是赖文政最后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是深深打动了任得敬的心。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国家,这类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一般对汉人都比较排斥,西夏自然也不例外。梁氏虽然也是汉族,但数代均与党顶通婚,属于蕃化的汉人,尚能够被党项人所接受。

而任得敬本是宋朝的西安州的通判,投降西夏之后,虽然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但始终却不被党项贵族认可。即使有些党项贵族为了获得高官厚碌,虽然屈从于任得敬,但任得敬的权势一但有所动搖,他们就立刻投到李仁孝那一边去了。现在任得敬能够信任的,除了任氏的族人之外,只有一些汉族官员,一个党项贵族都没有。

任得敬沉默半响之后,才道:“照赖先生的说法,我任氏一族是必败无疑了吗?”

赖文政等了半天,就是等任得敬说这句话,立刻道:“当今天下,能与金国相抗者,唯我大宋,因此相国唯有与大宋合作,方才能够保住任氏一族的荣华富贵。”

其实任得敬心里早就明白,李仁孝背后有金国支持,自己是万难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靠南宋,取得南宋的帮扶,这样才能与李仁孝相抗衡。但他迟迟不肯派人去与南宋联络,也实在有难言之隐。一来是因为在金国南征时,自己曾出兵进攻南宋,恐怕南宋会记恨在心;二来如果自己主动去找南宋,只怕也显得自己太无能了。而且任得敬也估计到,南宋不可能抵抗得了西夏与金国联手,也大有可能会来主动联络自己,因此任得敬并没有封锁与新会州的边境,其实也是在等着南宋派人来找自己。

但南宋一直没有派人来联络任得敬,也使任得敬大为焦心。就在这时任纯义主动来找任得敬,建议联络南宋。任得敬是何等样的人,稍稍一问就猜道,告诉任纯义这个办法的道士十有**是南宋派来联合自己的人,因此沉住气不理,只能着来人主动求见自已,这样好在与南宋的谈判中占居主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那知他沉得住气,对方也沉得住气,双方就这么耗了起来。而这时嵬名继忠出动大军进攻兰州,使任得敬大为着急。因为一但嵬名继忠获胜,自己的曰子就将更加难过,而一但宋军获胜,说不定宋朝会认为即使没有自己的帮助,也能战胜西夏,两头都落不得好。因此只好命任纯义去找赖文政来面谈。

两人一见面,任得敬又故弄玄虚,想给赖文政一个下马威。但赖文政也是成竹在胸,根本不为所动,任得敬只好主动撤梯子下。

赖文政接着道:“现在嵬名继忠正在进攻兰州,只要相国暗中助我大宋击败嵬名継忠的大军,则皇帝的权势必然大损,再甴相国出面收拾残局,我大宋退军,相国的声望必然大增,此消彼涨,在有我大宋在背后扶持,试问西夏国中,谁还能奈何相囯?”

任得敬听得也心中大动,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还是沉住了气,又道:“若是宋朝大胜之后,并不退军,而是乘机亡我大白高国,又当如何呢?” 这也是任得敬的另一层故虑,联合南宋虽然是好事,但若是给他人做了嫁衣,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赖文政微笑道:“相囯多虑了,我大宋的世仇仍是金国,而非西夏。何况我大宋若要灭亡西夏,金国也绝不会坐视不管,以大宋一国之力,是无法与西夏与金两国相抗。因此我大宋只想在西夏国中,扶植一股亲近我大宋的势力,使西夏不能完全站在金国一边。”

任得敬听到这里,脸上这才有了点笑意。

赖文政继续道:“所以我们也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