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宋军的大队人马进入城中。
李纯祐一听,也不禁大惊失惊,忙道:“众位爱卿,宋军以经杀进城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浪讹进忠一见,忙道:“殿下莫慌,宋军虽然攻入城中,但一时还攻不到皇宫来,请殿下立刻准备,我们马上就走。”
这时嵬名延布也道:“浪讹大人,你和越王一起保护殿下速速离开兴庆府,我率军去挡住宋军,为你们尽力争取时间。”
李纯祐一听,心里觉得十分过意不去,正想叫嵬名延布和自己一起逃走,但浪讹进忠清楚,现在时间紧迫,没有功夫多商议了,因此立刻道:“殿下,不要迟疑了,快走吧。”
※※※※
兴庆府城是西夏的国都,也是西夏国中最大的城市,虽然比起建康、中都这样的大城,还有所不及,但城市的范围也不算小。
宋军虽然攻破了东平门,杀入兴庆府城中。但在街道上还是遭到一部分西夏军的顽强抵抗,真正完全占领兴庆府,结束战斗,还是花了两天的时间,
最后嵬名延布、野利刚等人都先后战死,而以刘仲平为首的一批西夏官员也全都投降宋军。但李仁友,浪讹尽忠、焦景颜、高逸、西壁贺、卫幕延平等人还是保护着李纯祐,率领着数千人马,杀出了兴庆府,向西方逃走。高震派兵追了一阵,但终究没有追上,只好暂时收兵做罢。同时又立刻写本,向建康朝廷报捷。
随后,高震率领大军进入兴庆府城中。这时铁木真也率领蒙古军回到兴庆府,得知金国内部正在发生内战,铁木真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立刻向高震告辞,要转回蒙古对金军用兵。
双方按照杨炎离开西夏时达成的协议,将兴庆府中西夏国库中的钱财物资作了平分,随后又按照兴庆府中的户籍名册,将城中的居民百姓按幼年、妇女、老年、壮年各分了一半,让蒙古军带走。不过在分配百姓上,高震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送给蒙古军的,大多都是党项贵族和宗室成员,其中还有不少都是投降的官员。而对铁木真的解释是,大宋是汉族人的国家,因此不希望让蒙古军多带走汉族人。
当然这也是杨炎在临走前授意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党项贵族一直都把持着西夏的军政大权,他们在西夏国中都是数代相传、势力极大,而且深入民间地方,他们将会是大宋日后能够稳定的统制西夏的最大障碍,相比之下,汉族人比较能够收受大宋的统治。因此借这一次分配居民,让蒙古军掠走大部份西夏贵族,对于大宋日后能够顺利的在西夏进行稳定的统治扫湥б恍┱习
而对蒙古军来说,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在之前的战斗中,蒙古军抓到了大量的平民百姓,劳力以不缺少,而掠走党项贵族,有不少人的家族中还花费大量钱财来像蒙古军赎人,到是又可以再赚到一笔。因此也没有什么异议
。双方经过十余天的湥Р楣ぷ鳎虐巡聘弧⑷丝诙挤峙渫瓯稀L菊婧椭诮熳琶晒啪核妥糯罅康娜丝凇⑴Q蚵砥ァ⒉聘恍穆庾愕姆祷孛晒拧
而蒙古军走后,高震立刻分派杨昌鹏驻守西凉府,李好义驻守夏州,三方人马遥相呼应,暂时在西夏境内驻扎。然好又写成奏本,将后续的经过报回建康,同时请朝廷决定下一步的安排。
※※※※
杨炎一口气将西夏的所有公文全都看完,总算是完全放下心来。然后先将所有西夏公文都整理好,命人送交到宫中,由赵忱审阅,也让朝廷放心。
虽然现在大宋的行政程序是由大臣先拟定好意见,然后再呈交给皇帝批阅,但这仅限于一般的事务,向攻取西夏,开疆扩地这样的大事还是先要由皇帝和各执政大臣一起商议,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因此第二天,赵忱立刻招集韩彦直、叶颙、周葵和杨炎,来着重讨论西夏的善后安排事宜。
关于西夏的善后事宜,主要有三个大的问题需要处理。
首先就是驻军问题,现在大宋在西夏共有驻军超过二十万人,占了目前大宋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包括还八万多三衙禁军,有如此庞大的兵力长期驻扎在数千里之外的地方,无论是谁当皇帝,由谁主持政务,也都难以放心。因此撤军也是再所难免的。
但现在宋军刚刚占领西夏,立足尚未稳定,需要留下一部份兵力,来保证大宋的统治。同时西夏原来的统治势力也并未完全湥С删唬杂谔拥轿髌骄镜奈飨某⒉杏嗍屏σ簿荒芊殴欢ㄒ≡缙较⑾吕础R虼嗽谖飨木硟攘糇は嗟笔康谋σ彩窃偎衙猓敲淳闾灞θ绾畏植嫉髋洌统闪四壳暗牡蔽裰薄
其次就是关于任得敬和任氏一族的处理方案。这次大宋能够顺利攻取西夏的土地,以任得敬为首的任氏一族自然是功不可没。按功赏过罚的原则,理当对任氏一族给予重奖,赐爵封地,那怕是封王也不为过。但是应该把他们迁到建康,还是继续留在西夏境內,却又是另一个难题。
把任得敬留在西夏,对大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任得敬在西夏苦心经营了四十余年,势力遍及西夏各地,而现在西夏败亡之后,党项贵族的势力大减。任氏一族的势力在日后必然又会大增,虽然现在任氏之中,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材,但难保日后在任氏之中,不会出一个李元昊似的有雄材大略,又有野心的人物,再把西夏给分裂出去。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任得敬到了建康之后,难以掌握实际的权力,因此他未必愿意轻离故地的。如果强行命他到建康为官,无异于剥夺了他的根本权力,未免也太强人所难,而且一但这样做了,那么日后谁还肯投靠大宋呢?因此如向处理任氏一族,也是一个难题。
且最后一点,就是如何统治西夏地区的,这不仅仅是向西夏地区派驻地方官员的事情,也就是说对西夏地区的定位问题。西夏地区是按照大宋正常行政方式,分路府州军县的行政分级,然后甴朝廷直接派驻官员来统治,还是按照大宋对待其少边境民族那样,由各民族半自治,并与朝廷委派的官员一起实行联合统治。
从地区和民族构成上来说,自然应该是和别的民族地区一样,由各部族与朝廷委派的官员一起实行联合统治,但西夏不同于其他的民族地区,将来作为大宋重要向产马地区和与蒙古勾通的通道地区,还是未来北伐时候,夹击金国西北的基地,无论是在战略、交通、运输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有半点闪失。
如果从稳定的角度考虑,自然是施行联合治理能够更快恢复西夏地区的平稳,但西夏与大宋敌对了近百佘年,一直都是战多和少,大宋朝廷可不敢赋于党项贵族太多的权力,这与处理任氏一族的道理一样。但釆用朝廷直接统制,势必又会引起当地新旧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党项贵族绝不会甘心就这么放弃自己的权力,一个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动不断的局面。因此这个问题同样也十分重要。
听了其他几人的发言之后,杨炎这才明白,为什么以前常听人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攻下一块土地容易,想要稳稳的守住它,要牵扯的方方面面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绝不是单靠强大的武力就能够解决的。既使是在武力强大的强汉盛唐,开拓的边境地区往往也会是几经易手,反复争夺。而在大一统的汉族王朝中,大宋是彊土最小的一个,连燕云十六州都一直没有收复回来,因此尽管创下了巨大的财彩强┑刈钌俚囊桓觯谡夥矫娴木橐步跤谑敲挥小
现在还是面对西夏,那么曰后北伐中原,收复所有失地,面对的将是数倍于西夏的金国,虽然都是汉人,但将会面对类似的问题也绝不会是少数,因此处理好西夏的事情,对曰后北伐戊功,守住北伐的成果,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经几位执政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对于在西夏地区驻军和继续追击西夏朝廷的残余势力的军事安排,将全都由杨炎来负责制定计划。因为他现在即是代理枢密使,又是西夏战事的主将,熟悉当地的局面和情况,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出最适当的进军和撒军方案。
而对任得敬的处理,首先派人去试探任得敬自己的态度,如果任得敬自己知趣,主动愿意到建康来任职,那么自然是再好也不过了大宋朝廷也将许之以少师、开府仪同三司,静安郡王、泰宁军节度使、提举云宵馆使的官职。这些官职虽然都是虚街,但却都是极高的品级,少师己是正一品官职,其他开府仪同三司,静安郡王等都是从一品的级别,最低的泰宁军节度使也是从二品,单以品级而言,在大宋目前,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了。对于任氏的其他弟子也都各有封赏,最低也不会低于正五品,并且保证任得敬之子留在西夏境內,出任地方官员。
不过如果任得敬不愿入建康为官,那么对他也不能轻慢,仍然授于世袭灵安郡王、紫金光禄大夫、泰宁军节度使、将黄河以东、韦州以北、盐州以西、长城以南的地方赐给任得敬为封地。其他任氏子弟也各有封赏,但都在封地以內为官。同时需要遣子侄各一人,到建康府为官,这样一来,虽然任得敬受封世袭郡王的爵位,还拥有了封地,但却可以把任氏一族的势力牢牢的限制在这数百里的封地中,其他西夏地方仍为大宋所有,而且任氏的封地处于四面受敌的局面中,再加上还有人质在建康,因此也不怕任氏曰后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最后是对西夏地区的管理方法,将釆用联合治理和朝廷直接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于在黄河东南的地方,有不少原来就是大宋的土地,而且当地居民也都是以汉族为主,这些地方就将甴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出任地方长官,直接管理。
而在黄河西北,党项族相对较多的地方,除了贺兰山以东的地方之外,都由朝廷派遣官员,与党项贵族联合管理地方。但出任地方官职的党项贵族必须派遣其子到建康府的国子监中学习,接受大宋的教育,以三年为期,三年期满之后,可以另换他人。同时这些党项贵族日后的继存人,也必须是在建康学习过的儿子们之中挑选,不得另选傍人。
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大宋朝廷手中掌握着大量党项员族的人质,同时又让他们接受大宋的思想教育,在曰后出任地方行政官员之后,在思想上也逐渐认同大宋的统治,从而也逐渐使大宋在西夏地区的统治能够稳定下来。
就这样,关于如何统治西夏的三个大问题中,有两个都以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当然这些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果,还要看在日后的施行情况,然后再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而在最后,就等杨炎拿出驻军方案,就可以下诏西夏,开使施行了。
有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可难不到杨炎,对此他早已有一个初步的方案。从西夏撤军自然是必须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第十卷 乱局 八十九 西夏的结局(三)
首先,目前西夏的局面以经逐渐驱于平缓,但因为还有西夏朝廷的残余势力和维持地方稳定的需要,因此现在西夏还有必要暂时保留十五万左右的驻军兵力。将在彻底消灭了西夏的残余抵抗势力之后,则可以保留十万左右的驻军,然后再视大宋的统治情况,再做决定。
同时还要在西夏地区逐步建立在固定的地方驻军体系。甴于西夏地区以经被攻占,那么原来针对西夏而设立的兰州御前驻军,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而在西夏地域之內,杨炎建议设立两支御前驻军,兵力各为三万,一支设在夏州,另一支设在兀刺海城。一方面是保证大宋在西夏的统制稳定,另一方面等到日后北伐,也可以从西夏地区出兵,配合四川的宋军,进攻金国的西北地区。不过俱体的兵力分配还是等到西夏战事彻底结束之后再说。而在先期从西夏撤回的人马,是一部三衙禁军和一部份地方厢军。其他的人马,再陆续撤回。
而对于逃到西平军司的西夏残余势力,杨炎则认为到并不用急于出兵去征伐,这是因为宋军经过了数月的征战,人马都十分彼惫了,需要一段时间来修整。而且西平军司一带地荒人少,兵力有限,发展的潜力也有限。西夏的残余势力逃到那里,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己,起不了多大作用。同时从兴庆府到西平军司一路几乎尽是沙漠地区,少有城市人烟,大军的后勤供应十分困难,因此如果不做好充份的准备,就盲目出兵,只会是大败而归。
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稳定住西夏的局面,建立起完善的地方行政机构,以保障大军出征之后的后勒供应和地区的稳定。并且安抚百姓,开展春耕,尽快使当地居民安定下来,并让一部军资能够由西夏地区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再供应。另外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多派人手,去打探从兴庆府到西平军司的一路地形,制定进军的路线,和后勤供应的路线,为曰后出兵征伐西夏的残余势力做好充份的准备。
等到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相信西夏地区的局面就可以稳下来,而到了那时,宋军也以经休整完毕,一切准备工作都以完成,到了那时在出兵,就可以保证一战成功。当然在出兵的时候,也不必动用大规模的兵力,人数在二三万左右,轻装简行,快速进军,另外再动用差不多数量的后勤部队,也就足够了。
但听完了杨炎的计划之后,韩彦直和叶颙也都认为可行,不过周葵却提出,在这段时间里,会不会有外来的势力干涉,以至于使本来就明朗化的西夏局势又变得复杂起来呢?
杨炎认为并不太有可能,他对此也做过一番功夫研究。目前能够干涉西夏局势的几方外部势力中,蒙古是大宋的盟友,是不会干涉。而金国正发生内乱,就算想干涉,也是有心无力。而吐蕃早在两年前就被大宋的兵威所震慑,而且吐蕃背后就是昔日的大理,也就是现在大宋的安南路,一但干涉西夏,必会陷入大宋的两面夹击之中,因此它也不敢干涉。因此目前来看,唯一有能力干涉西夏局势的,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西辽。
西辽本是契丹皇族耶律大石建立的西域大国,至令以传有九代,到是有能力干涉西夏的局势。但辽国原来与西夏的关系也不算很好,西辽与西夏过去也没有太深的外交关系,两国间既有商贸来往,也有互相争斗,而且西夏现在已是奄奄一息,本身以经没有一点力量了,救援它将付出的代价极大,而收益却可能根本就没有,因此西辽干涉的可能性也不大。
而退一万步来说,既使西辽出兵援助西夏也不足为虑。大沙漠虽然阻隔了宋军的继续进攻,但同样也给西夏军的反击代来了巨大的麻烦,因此只要西辽出兵,宋军就立刻撤军,不与西辽军作正面交战,西辽大军也不可能长期驻守在外,时间一久,自然就会撤军了。如果西辽军敢攻来,那么宋军正好可以固守城池,坚壁清野,然后派出精锐骑军断其粮道,就可以一举击败西辽大军。
当然在此其间,大宋也要积极展开外交工作,尽量稳定吐蕃和西辽,让他们最好不要介入大宋与西夏的事务中来。
听完杨炎的分析之后,韩彦直和叶颙都认为合情合理,而周葵也洠в幸煲椤S谑钦猿懒⒖滔轮迹谛饲旄枇⒘羰厮荆疗仓魅涡饲旄羰兀鞒终鑫飨牡厍幕指窗捕üぷ鳎⑶以谖飨牡厍鸩浇⑼晟频牡胤叫姓梗踩蔚胤焦僭薄S置罡哒鹞绷羰兀嫒伪矶甲芄埽菔卑幢欢凑昭钛椎募苹幻嫘疗玻榷ㄎ飨牡厍木质疲幻婊菡急福鹊绞被墒欤俪霰鞣ノ飨牡牟杏嗍屏ΑM庇纸な匚飨牡娜寺碇校钋八镜娜咳寺矶汲坊亟ǹ担胤较峋渤坊匾话搿
西夏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那么下面就该讨论江淮一线的事宜了。
北伐的各路宋军匀以各自撤回到大宋境内,而有平叛任务的各军也按照计划,都进入各自指定的地区,准备开始在两条战线上向叛军发动进攻。目前势形的发展,也基本都在朝廷的掌握之中,按双方的实力对比,和事态的发展,平叛的工作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
而就在这时,从金国也传了金国的最新动态,完颜长之和完颜允恭都分别出兵,在定州到太原府一带互相对持,一场争夺金国统治权力的內战,也即将开始。
因为目前大宋局势都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因此赵忱的心情也很好,于是等韩彦直等人走了以后,单独留下了杨炎,又和他一起聊起了金国的事情起来。
赵忱道:“姐夫,现在金国内战在即,而我大宋的内乱也即将平息,那么等我大宋的內乱平息之后,是不是可以出兵北伐,趁机多收复一些失地呢?”
杨炎摇摇头,道:“陛下,恐怕是不行。完颜长之虽然在河北与完颜允恭争夺皇位,但他在东京、山东一线布下了重兵防守,而且是完颜陈和尚在这里座镇,因此中原之地也不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