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求生记-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彧道:“也许这是一个办法。虽说有如杯水车薪,但总比一点没有的好。”   
说着他又起身去看地图,手指不停的在官渡与许昌之间画来画去,呐呐道:“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却那么有限,空出这么多的土地不能去耕重,真是可惜……主公与袁绍之争,看来又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打完的,没有足够的劳力去耕种,粮草方便迟早出些问题……唉,要是能把荆州、扬州的人口分一些过来多好!”   
陆仁一怔,心道:“分人口?荆、扬一带这几年战事较少,人口相对集中一些……等等,集中人口?”   
抬头向地图望去,许昌到官渡不过几百里的路程,真正来说补给并不困难。而他建立的补给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只是缓解许昌一带的生产压力与运输压力的一种做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光是这个补给点至少能应付官渡守军半年左右的粮草需求……   
“也许……也许……”   
陆仁突然间好像想起了什么,却把握不住,只有不停的敲击脑门,希望能把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给敲出来一般。   
荀彧道:“义浩你想到什么了?”   
陆仁苦恼的道:“刚才好像想到什么,可是一下子就过去了……”   
荀彧道:“别急,慢慢想。还有你别敲头敲得那么重,像拆墙一样,你不痛吗?”   
“拆墙!?”   
陆仁猛然醒悟过来道:“拆墙!拆东墙补西墙!现在军屯人员不足,只留下了少数维持屯田点运作的人,但众多的民屯点劳动力还是相对充足的……”   
荀彧鼓掌道:“拆东墙补西墙……妙!”   
陆仁愕然,他的想法还没有完全到位,怎么荀彧到先叫起妙来了?   
荀彧飞快的起身比量地图道:“主公领地虽广但人口不足,现在集中屯田兵力后更是捉襟见肘,众多的军屯根本就没有了相应的生产能力。而民屯又向来缺少治理,只是让定居的流民能够安身而已,粮食产量并不多。如果我们现在放弃民屯,允许流民进入一向治理甚好的军屯耕种,再由军屯留守的军士打理教导,那么……”   
陆仁茫茫然的点点头,心里却在想:“好像我不是这个意思啊……不过听起来荀彧的这一招更实用一些。现在的民屯基本上还没有得到军屯使用的改良耕种技术,土地也缺少相应的灌输设施与优质农具,粮食产量远远比不上军屯……说起来这要怪我,我当初光军屯的各种建设都忙不过来,根本顾不上民屯。本来以为这技术能快速流传开,可是……”   
(其实陆仁从建安二年提出屯田到现在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其中又发生了太多的事,再加上古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有限,让曹操光是军屯就能养活自己的部队,有这样的成绩已经算不了吧?)   
荀彧道:“义浩你马上去传达政令,让众民屯的民众移居到就近的军屯点开始春耕,军屯的留守士卒可以直接对民众进行管理,无论如何要保证军屯的春耕!”   
陆仁道:“那……民屯呢?”   
荀彧细想之后道:“先不管民屯!你可以在政令上写明,凡是助军屯耕种者,秋收后可领到两成的粮食,除此之外在战事终结后,耕种出色者还可以领到耕牛、农具。最主要的是这些民众能直接从军屯学到更好的耕种技艺,不但他们将来能多收粮米,对主公以后的发展亦有益无害。”   
陆仁起身领命道:“我这就去!”   
(不知道怎么说,反正有扯淡的嫌疑……)   
第一卷   
第六十七回 … 政务家务   
曹操在官渡迎击袁绍,荀彧坐镇许昌打理后勤诸事。与陆仁商议好以民屯劳力补充军屯的不足后,陆仁被荀彧派去许昌与濮阳之间的这一地区收拢民众。陆仁作为荀彧的直属部下这种任务也没少跑,不过临行时荀彧振振有辞的道:“义浩,我现在手边根本无人可派,只有劳你多费心了。不过你在百姓中的声誉甚佳,又远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农耕诸事,你去收拢民众的话只会事半功倍。只是遇事当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随性而为。”   
现在陆仁正带着四卫赶路,心道:“这都什么乱七八糟?我在民众中的声誉不错?又了解农耕?靠!我这两年除了让农民们注意选种与中期田间管理,再就是在各军屯搞出些灌溉设施之外,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嘛!至于声誉不错……”   
想到这里向张放问道:“张放,你们在跟我之前有听说我关于我的事吗?”   
张放道:“大人,我们还早在温候手下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一些关于你的事。据说大人你带着三千人半年中就修建起一座城,仅一年就让这城富庶无比……”   
凌云插嘴道:“还有人说,大人到哪里治理,哪里就会衣食丰足。”   
陆仁哭笑不得的道:“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哪有那么厉害。”   
张放道:“市井传言自然是有所夸大,不过大人能在百姓中传有能吏之名却是事实。”   
陆仁道:“那么你们说,我这次出面去召集百姓移耕军屯能顺利吗?”   
四个人一齐摇头,张放道:“这个我们也不知道。”   
陆仁道:“罢了,到了再说。也许就像荀公说的那样,我的名望说不定真的能起点用处。”   
——————   
荀彧诂计得没错,百姓们老早就听说过曹操的军屯点粮食产量远远高于民屯,都很想去见识一下。现在又是陆仁亲自来下令,再加上政令上的补偿条文又比较合理,百姓们一合计去军屯耕种绝对比自种要划算,因此牵家带口应命而往的人非常多。看到这个情况陆仁到想起了中国八、九十年代的打工热潮,心道:“看来人都想往经济发达的地区跑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嘛!我那个时代是为了多赚点钱,这个时代是为了多收点粮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想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为以后打算……也是,谁不想自己的日了过得更好一点?现在这样也有好处,诂计官渡之战打完后百姓对改良的耕种法也会有所了解,那时再回归本土会把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带上去。当粮食产量稳定后,商业流通也会慢慢的变好……”   
一想到商业流通,陆仁又想起了临行时与糜贞见面的那一幕:   
“义兄,你收藏的刀剑我卖掉了十五柄,其中一百金的六柄,两百金的三柄,三百金的四柄,五百金的两柄。”   
陆仁惊道:“怎么卖了这么多钱?加起来有……三千四百金!”   
糜贞道:“义兄你是不是送出过两柄给张辽、许褚?”   
陆仁道:“是啊,当时是送出去三柄,还有一柄是送给了主公。”   
糜贞道:“送得好!一开始我只是去找卫弘,想看看他有没有兴趣,可他听说是你的收藏之后就直接用九百金购去三柄上品。当时我还有点奇怪,后来我才了解到曹操手下诸将见过张、许的剑后都羡慕万分,虽说知道是义兄你的收藏,但又不好意思来找义兄你求剑。于是我就让卫弘出面在许都搞了个赏宝之宴,并放出一点风声说有一些你当初急用钱才卖给卫弘的剑,给果就不用我多说了。”   
陆仁瞠目结舌的心道:“无心插柳成阴?想不到我送出去两柄居然成了打广告!还有这赏宝之宴原来是糜贞搞出来的啊?可惜那几天我又被荀彧临时派去了官渡的补给点,没赶上热闹……其实就算我在许都我也没打算去的,我穷得要命,去那里丢人现眼?”   
糜贞接着道:“买去其余十二柄的都是曹操帐下的名臣,像曹仁、曹洪、夏候渊……”   
陆仁道:“难怪这几天许都这么热闹,有几个平时驻守在别处的人也派了最亲信的人来……不过卫弘没要你分成给他?”   
糜贞道:“卫弘可没那么小气,他为人很大方的。再说十五柄刀剑中他以最低的价买去了三柄上品,他又怎么好意思再从我这里分钱去?”   
陆仁道:“可是三千四百金不是一个小数目……光运送就令人担心啊!”   
糜贞道:“我并没有全部要钱,大多数还是换了原棉和许多的女奴,已经都送到小镇上去了。另外高管家那里也已经开始修建工房了,你改良过的织布机也在制造当中。”   
陆仁呀道:“这么快?还有这么多的人你是怎么安置的?”   
糜贞笑道:“这个还是托你的福呢!高管家去找过一次李典,李典听说是你要办事立马就答应了,而且看他的意思好像还想和你合伙一起干。”   
陆仁愕然道:“不会吧?李典也想搞这个?”   
糜贞道:“有利可图的事谁不想做?李典自己都说义兄你学识过人,只要是你搞出来的东西就绝对有赚头。以前你丢官罢职的时候不是在经营酒店吗?他那个时候就想与你合作的,只是见你只有这一样产业怕你会不肯松口才没去找你。”   
陆仁心道:“对啊!以前曾经听李典提起过他的家族好像也不怎么景气,有想帮助家族多赚钱提升家势的想法也正常……要不以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产业把他也拉上,多拉一个人下水也许我就能多一份安全也说不定。还有老郭、荀彧有机会的话也一定要拉下水,同时我尽量的少碰官场与军事,赚了钱粮什么的再多交些官税。这样的话就算到时老曹怪罪下来,只要我不犯大错他最多也就是说我不务正业,只顾自己赚钱而已。了不起再丢官罢职一次……不过还是得注意,以权谋私这一类的事可千万别去做,按老曹执法极严的脾气,一但触及这条底线就我就死定了。”   
糜贞道:“义兄,下一步我想把纺织工房开起来。我买到的基本上全是女奴,成年男奴所有的家族都不肯放手……”   
“精壮男性是目前耕种重要的劳动力,现在各大家族本来就不怎么够,肯放才怪了!”   
陆仁摆手道:“你按你的想法去做吧,男性劳力不足就挑那些只要女奴的产业即可。我最近要忙于政务,也抽不出身来去管这些事。还有一点你记住,千万不要依仗着我的官位去做些不法之事!”   
糜贞道:“这点义兄只管放心……另外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义兄,我联系到了我们糜家原先在江东柴桑、荆州襄阳几处的产业,这几处的少有战乱,比较适合下一步的发展……可惜洛阳、长安一带都毁了。”   
陆仁吓一跳,糜家的生意面居然有这么广!不过他好像记得书中有一段对于糜竺的记载是说他原先经常去洛阳、长安一带经商的……   
——————   
“大人,大人!”   
张放的叫声把陆仁拉回神来,忙问道:“怎么了?”   
张放道:“大人你在想什么这么出神?这里的百姓都在等着你下令。”   
陆仁道:“这里有官吏领事吗?没有官吏领事的话那头人没有?”   
一位约四十岁的男子站出来道:“陆大人,我是这里的族长。”   
陆仁从怀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信件道:“你拿着我的这一信令去西面百余里处的军屯,那里我已经交待过官吏接纳你们。希望你们到了那里后好好耕种,官府不会亏待你们的。”   
族长恭敬的接过信令后道:“谢陆大人!在下斗胆问大人一句,官府是否会像适才发布的政令中所言,两年后可复居此地?”   
陆仁道:“当然!只要你们能达到官府订下的要求,两年后回归本土时还可以领到官府奖励的耕牛、农具,如果出色的话官府还可能会直接来帮你们这里兴修水利。中途你们还可以回来看看,把在军屯学到的东西用在这里。”   
族长道:“陆大人亲自来下令,我等信服!但不知大人离此之后又将何往?”   
陆仁道:“会去东边一百二十里的民屯下达政令。”   
族长迟疑道:“东边一百二十里?好像有些不妥……”   
陆仁道:“有何不妥?”   
族长道:“实不相瞒,我等众人就是从那里逃离出来的。”   
陆仁道:“你们是从那里逃离的?为什么会这样?”   
族长道:“原本我等在那处屯田安身到也平安,可是一年前有一蒋姓大户领着数百青壮到来,向我等出示地契明言是他家中产业,那里的官吏见其势大又有地契为证,只得将我等驱逐至此……可恨的是那蒋姓大户又强留下我族中不少青壮为其部曲……”   
陆仁愕然心道:“不会吧?地主阶级强霸土地,又强征青壮为私人武装?怎么这一带的官员也没人管管?不过这里地处相对比较偏避,人烟又一直不怎么多,可能被官员们忽视了吧?先不管,我到了那里看看再说。”   
想完向族长道:“陆仁知道了。你们即刻动身去军屯吧,另外你可以先带着信令去找军屯的官吏,他会安排好接应你们的粮米柴草。其余的诸事你自己看着办,到了那里切记听从官吏的管治!”   
族长道:“小人明白!”   
陆仁与四卫离开这个民屯向下一处而去,陆仁心中在想:“到了那里会是什么情况?我能不能调动到那里的民众?希望能顺利一些……反正我只是调动一般的百姓,应该不会触动到这个蒋家的利益吧?他自家的族人奴仆我不去动便是了……”   
(16日晚起点服务器维护,这稿子是17日早上八点才传上去的。)   
第一卷   
第六十八回 … 欲去不能   
一百二十余里并不远,陆仁一行五人不过一个来时辰就看到了民屯族长口中被蒋氏强占的另一个民屯点。   
远远的望去,陆仁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先带着四卫躲进一处小树林再仔细观察:“这里怎么筑起了泥墙?居然还有鹿角这一类的防御工事!而且在屯内走动巡视的护卫不像是一般豪族的家奴,看这情形这是民屯吗?单论防御能力而言,比一般的军屯都要强!这个蒋家可能大有来头,小心为妙……”   
没有急着过去,而是向张放问道:“张放,你看这里的防御如何?”   
张放细看许久道:“若七百陷营陈尚在,攻下这里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若是曹军一般的军士,想强攻这里没有三千左右只怕不行。”   
陆仁道:“有古怪!那族长说这蒋氏强占此地时就带了数百青壮,然后又在此间又经营一年有余。现在看来这里不像是什么耕种之地,到更像一个驻军砦所。”   
黄信细看过后道:“大人,这里的田地约有方圆三十里,泥墙圈住的地界长、宽都在一百五十步左右,四门四角各有塔楼,中间似乎有砖石大院……可惜远了点,看得不是很清楚。要不让我再走近一些看看?”   
陆仁道:“你先不要过去,这里我越看越奇怪……对了,这个你拿去用。找个高处再仔细看看。”   
黄信接过陆仁递过来的竹筒,奇道:“大人这是何物?”   
陆仁心道:“何物?望远镜啦!老早就想搞出来的,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制做玻璃就一直放着。要不是前一阵子糜贞在卫弘那里卖剑的时候整来几块透明水晶被我打磨成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来。本来是想到官渡前线的时候送给老曹摆摆显来着,可没想到现在自己先用上了。”   
低头看下手上的几处打磨水晶时留下的划伤,苦笑道:“你试试抽出来向远处望一下,细的那头对眼,粗的那头对着想看的地方。”   
黄信依言而为,看过之后脸上写满诧异。另外三卫见状迷惑不解,黄信在得到了陆仁的允许后又交给三人去看,三人也是惊异非常。   
张放道:“大人这……”   
陆仁道:“别那么大惊小怪的,我搞出来的怪东西还会少吗?你们唤此物作望远镜吧。记住暂时不要将此镜泄露出去,此镜是我无意中搞出来的,全天下还可能只有这一个……以后说不定我还指望这东西来赚钱呢。”   
四卫无语,近一段时间来好像这位大人的满脑子只有赚钱这个念头。不过他们都是久经阵仗的精锐士卒,也都了解这望远镜在战场上的用处。   
陆仁道:“黄信,你爬到树上去再用望远镜仔细看一下。”   
黄信接过来爬上树去侦察。他以前是猎户出身,爬棵大树还不是小意思?在树上又看了一会儿道:“大人,中间的砖石大院根本就是鹿砦,长、宽……我在这镜里算不准,应该是在四十步左右吧?”   
陆仁蹲下身子在地上算起来:“汉代一步是138厘米,就按一米四算吧……乖乖,这个砦长、宽各56米,面积差不多3200平方米!”   
抬头又问道:“砦中的营房如何?大概能住多少人?”   
黄信道:“我算不清楚。不过看情况这个单是这个砦里住上两千人是没问题的……砦里面的营房都是三层,和小镇上军营营房的构筑很相似。”   
陆仁沉思道:“怎么会这样?小镇上的工匠与技术流传出去我不稀奇,可是在建筑材料方面一些组件要有钢筋与混凝土……我搞出来的都只能算是次一些的代替品,而且冶铁现在基本上都被官府直接管制着,民间的农具用铁少得可怜,拿来当建筑材料简直是在浪费,我当初在小镇上的建筑用铁还是费尽了口舌才说服荀彧把一批破损的兵器、农具交给我自己提炼。可这里居然能不动声色的就搞出来!   
“越想越不对劲了!这里原先可是有少量官吏管理的民屯点,按说搞出这么个几乎就是军事设施的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