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瞳-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显然,能够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除了钟繇真迹书法外,再也找不出第二种可能了!

    看着手中略显残破,但保存的还算完好的书法手卷。刘东心中涌动着难以名状的兴奋和激动!

    这幅带有四百多个钤印,三百多提拔的钟繇书法真迹,恐怕在全世界都绝无仅有了!

    毕竟三国时期,距今1800年,能够留存下来的,哪怕是一块布片都是难以想象的珍贵之物,更何况是钟繇的书法真迹了!

    仔细的把这幅宽50厘米左右,长6米,钤印提拔比书法正文更多的书法手绢上所有的文字和钤印一一看遍后,刘东发现最后在上面留下钤印和提拔的就是被古玩行内戏称‘大玩家’的乾隆皇帝!

    但是这幅《贺捷表》上便留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宸翰’‘古稀天子之宝’等共计19方大大小小的印章!

    而上面的乾隆皇帝留下的提拔更是超过300多字。可见这位缔造清朝最后辉煌的皇帝对这幅字是多麽的喜欢!

    不过结合刚才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再加上现在钟繇的《贺捷表》。刘东也发现了一个特点,三幅书画中最后留下钤印和提拔的都是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以后的嘉庆、咸丰、道光等几位皇帝没有在上面留下任何的痕迹,而这明显有些说不过去,毕竟这三幅书画可是中国几千年书画中最顶级的珍品,任何一个皇帝,就是刘东也希望在上面留下自己的钤印和提拔,从而让自己青史留名!

    因此,在看完这三幅书法后,对眼前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珍贵艺术品的来历,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测!

    不过具体是不是,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所以,在快速收起这幅价值无可估量的?钟繇真迹后,刘东再次拆起了剩下的书画卷轴!

    一幅幅价值连城的名人字画呈现在刘东眼前,其中最次的一件都是北宋祁序的《渡水乳牛图》,要知道他另一幅被收藏在故宫的《江山放牧图》可是被奉为国宝!

    而珍贵者,则是西晋画家,师于曹弗兴,与张墨并称‘画圣‘的大家卫协真迹《穆天子宴瑶池图》!

    除了卫协外,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作还有5幅,分别是‘六朝四大家’之一陆探微的《黄帝战涿鹿图》;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有‘曹衣出水’之称曹仲达的《慕容绍宗像》;时有“画圣”之称的北齐画家杨子华的《北齐贵戚游苑图》;北周画家,与展子虔并称‘董展’董伯仁真迹《弥勒变相图》;以及与董伯仁同时代的著名画家郑法士的《游春苑图》!

    以及同样位数南北朝时期的书法4幅,分别是‘书圣’启蒙老师,晋代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的《卫氏和南帖》;‘二王’之一王献之的《中秋帖》;东晋名士王濛的《五言兰亭序》;以及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的《七言律诗》!

    除去总计11幅的南北朝时期书画真迹外,剩下隋唐时期书画有28幅,其中不乏展子虔、吴道子、褚遂良、颜真卿等人的名篇!

    五代时期的书画有39幅,顾闳中、荆浩、董源、关仝、巨然名家之作全部在列!

    宋代画作反而除了南北朝时期最少的,加起来只有27幅!

    不过收获如此多的珍贵画作固然让刘东兴奋万分,但他也发现了这些画作上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便是基本上每一幅画的提拔和钤印到乾隆皇帝这便停住了,往后在没有任何刘东所熟悉的人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款印!

    而通过这个特点,刘东有百分之八十的肯定,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来自于乾隆皇帝,更准确的说来自于乾隆皇帝的裕陵!

    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姓爱新觉罗,圣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也是大清帝国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

    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

    他在位时期,平定疆省、蒙…古,还使川省、贵省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同时,乾隆还是个大诗人,一生写了几万首诗,是世界上创诗最多的人。

    在如此多成就的背后,乾隆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甚至可以说有史以来最有名的收藏界大腕!

    他号称“十全老人”、“古稀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收藏和最有能力收藏尽天下奇珍异宝的人。他的收藏惠泽百代,直到今天。如今我们去京城、台北的故宫,那里展示的历代传世珍品,许多都是他的收藏。而在世界各大拍卖行上拍卖的最多的,也多有他的藏品。

    乾隆皇帝从其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有些收藏,来自臣仆的贡献。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

    数十年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乾隆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

    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四章 东陵遗宝(上)

    ps:  这个月东人乱七八糟的事太多,肯定没办法像上个月一样三更或者四更,不过东人会尽量保证不断更!等过了这段时间,稳定了,再满足大家多更的愿望吧!抱歉了!

    第九百四十四章 东陵遗宝(上)

    ……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一份1816年的清单显示,当时有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紫禁城到察哈尔的皇宫,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真的应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古话了,这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艳丽繁复的审美情趣的烙印。

    另外,中国历代以来的丧葬习俗便是‘视死如生’,所以无论汉唐,还是明清都在皇帝即位后修建浩大而又华丽的皇陵,以乾隆皇帝的秉性,他的皇陵修建六十多年,肯定是最华丽的,而陪葬品自然也不用说了!

    绝对是中国500多位皇帝中最为丰富,甚至还是前几名的存在!

    所以在1928年,孙殿英盗掘清陵的时候,第一个就瞄准了乾隆的裕陵!

    没有人知道孙殿英从乾隆裕陵里到底盗掘了多少价值连城的珍宝,相比时间较近,有具体历史可考的慈禧定东陵,乾隆皇帝的陵墓里到底放置着多少宝物至今都是一个谜!

    事发后,有媒体估算,孙殿英从定东陵、裕陵内盗得的宝物。价值2亿5千万两白银。几乎是当时清廷年收入的三倍!

    但根据对两座陵墓陵上、陵下的宝物统计。实际上价值远远不止此数。

    现在,孙殿英盗清东陵的经过已不再是悬念,而是所盗出宝物的下落。除了分给属下、私留以外,主要有五大去向:售卖、上缴、罚没、贿赂、秘藏。

    前四个去向先不去说,单说秘藏,所谓的秘藏就是自留,那当然是要留下其中最好的,至于秘藏的清东陵宝藏到底有多少。除了孙殿英自己每人知道。

    而这部分清东陵中最精华的宝藏到底在什么地方,孙殿英死后也消失在了历史的迷雾中!

    现在刘东基本上肯定自己现在所看到的这些箱子中的藏宝,就是清东陵宝藏之一!

    至于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藏在这里的,刘东不知道,也懒得去追根究底,反正这些无主之物都将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刘东挥手收起近百幅价值连城的古画,这些古画基本上都没有出现在《石渠宝笈》里,想想也是,要是被人知道它们随葬裕陵。估计乾隆皇帝的坟墓要被全天下惦记着!

    所以历代以来皇帝下葬后的陪葬品从来不会留下宫廷档案,也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东西被放到了坟墓中。

    等到刘东打开第三个箱子的时候。尽管并没有光,但其中的珠宝玉器仍然让刘东感觉到耀眼无比!

    据李莲英《爱月轩笔记》中记载,慈禧地宫中陪葬的众多无价之宝:(棺中)金丝绵褥制价为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85万两;陀罗经被铺珠820颗,估值16万两;后身串珠袍褂估价120万两;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各27尊,共108尊,约值62万两;翡翠西瓜2枚,约值220万两,翡翠甜瓜4枚,约值60万两;玉藕约值100万两;红珊瑚树约值53万两;价值最高的是慈禧头上戴的那顶珠冠,上面一颗4两重的大珠系外国人进贡,价值1000万两,总价约1005万两。另外,慈禧身上填有大珠约500粒,小珠约6 000粒,估值22。8万两。

    仅是慈禧棺椁内的珍宝,价值就有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除此之外,据清史记载,仅三大殿所用的叶子金就达4592两以上,内外的彩画共有2400多条金龙,64根柱上都缠绕着半立体铜鎏金的盘龙,内壁的五蝠捧寿、万字不到头图案等雕刻上,也全都筛扫红、黄金,说金碧辉煌绝对是货真价实。

    所以此刻,看到堪比28寸行李箱大小的木箱中堆放的多达20尊的金佛、玉佛、宝石佛、翡翠佛,以及各种材质的项链、首饰放得满满当当!

    看到这些珠宝足以引发所有人心底的贪婪,刘东也不例外!不过相比之下,他更看重刚才的书画和瓷器!

    随着刘东一个箱子,一个箱子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宝物呈现在他面前!

    等到刘东打开第50个箱子的时候,他的手里已经积累了将近489幅书画精品,过半都是元代之前,剩下的也是明清两代书画大家的作品!

    除了书画上的惊喜之外,瓷器上的收获也给了刘东巨大的安慰,单是明清御窑瓷器就出现了357件,剩下的元青花和宋瓷更是上百件,珍贵的五大名窑和元青花人物图纹罐等最顶尖的瓷器在这里也几乎泯然众人,因为在它们的头顶上还有号称‘瓷器之皇’的柴窑!

    柴窑是五代后周皇帝柴荣自创的陶瓷窑。

    因对矿物内部组织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认识,制作出集千般风情于一身的千古绝品。

    柴窑器,集千峰翠色于一身,达到了古代青釉发色的最高境界。同时柴窑也被列为诸窑之冠。柴窑诸多传说和记载都离不开(格古要论)里这句: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所有人都知道瓷器收藏,宋代五大名窑是其中的绝世珍品,但是比五大名窑更珍贵的还是柴窑。

    再加上柴窑烧造时间短。成品率低。所以这种五代后周的皇家御用瓷器便成了中国历代以来瓷器中的最贵者。俗语说‘片柴值千金’!

    只是刘东从来见过,甚至没听说过谁收藏过这种‘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珍贵柴窑器,但如今他终于见到了!

    在厚重的紫檀木箱里,刘东见到了一件半柴窑!

    一件口径25厘米左右的笔洗,以及半件瓷盘!

    那怕以清代皇家的百年搜集,也只有这一件半柴窑器,甚至剩下半件破损,乾隆皇帝也舍不得扔。而是把它陪葬到自己的裕陵中来!

    感受着笔洗温润如玉的表面,刘东立即从芥子空间中拿出了一个强光手电,等灯光打到笔洗上的时候,清凉如玉的笔洗上立即散发出一层金黄的流光,就像磨亮了的铜镜,等刘东把灯光背过去的时候,一层银白光覆盖在笔洗上,就如高山静湖一样美丽绝伦。

    “果然跟古籍上记载的一模一样!”刘东心中暗自激动道。

    收起手电的刘东屈指轻弹,立时一声如钟如罄的清亮声音在耳边响起!

    虽然这里没有天光,但手中柴窑青如天的釉色。以及表面细小的开片纹仍然在舍利元光下清晰可见!

    而且,这件柴窑笔洗的底足并不是粗糙的黄土足。虽然比不上后来明清两代瓷器,但是底足的胎釉仍然非常细腻!

    堪称柴窑精品,不过旁边只剩下半边的瓷盘在底足的做工上就差了一筹。

    但尽管如此,不论是完成的柴窑笔洗,还是只剩下半边的柴窑瓷盘,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它们太少见了!

    也许也就那些帝王陵中还有柴窑的存在!

    把玩着两件柴窑,旁边多达9件的宋代五大名窑,以及‘竹林七贤’青花盖罐‘勾践无薪尝胆’青花梅瓶、‘汉武帝封将军柏’青花执壶,以及其他龙纹、缠枝莲纹、福寿纹等17件元青花御窑瓷再难吸引刘东的注意!

    至于珠宝,对刘东的吸引远不如书画和陶瓷,所以刘东也没有细数,几百上千那是肯定的,不过里面精美的佛像却多达300多座,而且还有精美的玉山子,价值惊人!

    乾隆皇帝痴迷于玉雕,现在故宫里最起码一半以上的玉器出于他的命令,最著名的便是重量超过5吨,高度超过两米,号称世界最大玉雕作品的‘大禹治水’玉山子!

    当然,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玉器肯定会陪葬在自己的墓里,所以也就有了刘东眼前这件巨大的玉雕!

    准确的说并不是单独的一件!而是一套!

    而这一套玉雕的内容便是赫赫有名的《乾隆南巡图》!

    《乾隆南巡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之一。全套共12卷,总长154。17米,描绘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情景。

    当然,巨型玉料难寻,肯定不能像真实的《乾隆南巡图》那样,紧紧一个“驻跸姑苏”卷就长达21。7米!

    在此刻刘东所见这块长达5米,高度近3米,重量将近20吨的巨型和田玉上,对《乾隆南巡图》12卷的故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最后完美的琢磨出来,不得不承认当时如意馆的皇家工匠们技艺高超,整块玉雕,结合圆雕、半圆雕、透雕等几乎所有的雕刻手法,把整个《乾隆南巡图》的情形表现的栩栩如生,而且在右上角还阴刻着‘乾隆御览之宝’和‘八征耄念之宝’两方印文,以及一首两百字的御制诗!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工艺水准,这件巨大的《乾隆南巡图》玉雕都不次于‘大禹治水’,只是让刘东心疼的是,为了方便运输,这件精美的玉雕被人为的切成了四块,让一件完美的精品出现了瑕疵,实在是让刘东这种热爱收藏的人心中万分的遗憾!(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五章 东陵遗宝(中)

    ps:  因为责编通知要全文删减任何有关超越拉手之外的性情节描写,甚至连想想的情节都不能有,所以没办法了,只能从头改,今天甚至后面几天都要修书,只能保持一更了!

    大家多原谅吧,胳膊拧不过大腿,东人也没办法!

    第九百四十五章 东陵遗宝(中)

    ……

    当然陪葬的巨型玉雕并不止‘乾隆南巡图’玉山子一件,比它稍小一些的还有反应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和维吾尔族的布那敦、霍集占叛乱,也是乾隆朝代主要功绩的‘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玉山子,反应两次千叟宴的‘千叟宴玉山子’,反应清代八旗军阵的‘大阅图’玉山子,以及象征清朝国势鼎盛,万邦来朝的‘紫光阁赐宴图’玉山子!

    这四块玉山子,加上最开始的‘乾隆南巡图’玉山子,反应了乾隆朝最重大的五件政治事件。从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