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两人闲谈着小酌几杯后,邹仁怀放下酒杯道:“听说刘先生喜欢古玩收藏?”
“确实如此,莫非邹老先生也喜欢此道?”刘东道。
“呵呵,是啊,不过论鉴定功力,我可不敢跟刘先生这种压服整个香港收藏协会的收藏大师相比!”
“邹老先生客气了!香港收藏界藏龙卧虎,我可不敢自称第一!”
面对刘东的谦虚,邹仁怀笑了笑站起来道:“择日不如撞日,既然刘先生今天来了,不妨也品鉴一下我这个老头子的收藏品如何?”
“这自然求之不得!”刘东道。
古玩鉴赏能力想要进步,除了知识补充外,多见识那些真东西,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刘先生,请!”
“邹老先生先请!”
随后两人一起顺着别墅的楼梯来到了三楼而不是地下,因为空间有限的关系,地下更多的是车库和存储间,以及健身娱乐室之类,而楼上与书房紧连的房间才是收藏室,当然安保设施也极为严密,除了厚实的密码门外,周围的窗户都加装了坚硬的钢铁栅栏,除非你是手段高超的国际级大盗,否则一般人根本别想进来。
不过,邹仁怀的这个收藏室并不如刘东想象中那么大。
在长15米,宽8米,大约120平左右的空间里,只有周围靠墙的地方摆放了一些铁架,上面摆放着瓷器、玉器、书画、漆器等各类古玩,而收藏室中间反而显得的比较空挡,只有几张古色古香的圈椅,以及一条长两米,宽一米左右的长案!
长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以及大大小小的放大镜,显然这是主人鉴赏古玩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二章 邹仁怀的收藏品
第九百六十二章 邹仁怀的收藏品
……
“刘先生请进!”
而等刘东跟在邹仁怀身后走进他的收藏室后,看着周围铁架上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不禁道:“没想到邹老先生的收藏如此丰富!”
“再丰富也没有刘先生手中紫电神剑和‘八骏图’子冈玉那样的国宝珍贵!”邹仁怀话语中带着浓浓艳羡之意道。
闻言,刘东淡淡一笑,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径直走到了临近门口的第一个铁架边上,看着上面摆放整齐,一尘不染,数量达到几百册的连环画,也就是小人书,刘东略显诧异道:“没想到邹老先生也喜欢收藏连环画?”
虽然在1932年的时候,连环画就已经在中国大行其道,出现了《三国志》、《西厢记》、《闹天宫》等精品,但连环画真正的黄金时期是在49年建国后。
虽然,现在连环画已经成了收藏中仅次于书画、瓷器、玉器和杂项的第五大收藏品类,但刘东没想到像邹仁怀这种在资本主义环境熏陶中长大的人也喜好收藏这个,要知道这可不是人人都稀罕的瓷器。
“是啊!如今在香港的收藏界,连环画可是一种很时兴的收藏品!”邹仁怀凑过来笑道。
“哦?”
略有些意外的点了点头后,刘东道:“邹老先生,我能上手吗?”
“当然!”
得到允许,刘东伸手从口袋里掏出两只白色手套戴在了手上。而他的动作所显露出来的专业素质,以及对收藏品的尊重不出意外的赢得了邹仁怀赞赏的目光。
不过刘东倒是没管此刻邹仁怀心里怎么想。在看到这些连环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就已经被吸引过去了。
尤其是等他把距离他最近的一个巴掌大小的方形红木漆盒打开后。看着里面柔软的衬垫上摆放的略有些虫蛀的连环画,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惊喜,“这是《铁佛寺》?”
“看来刘先生对连环画的收藏也很了解?”从刘东的语气中,邹仁怀听出了一丝端倪。
而朝着对方点了点头后,刘东伸手小心翼翼的把古朴大方,而扉页上留有‘滴水阁藏’朱文方印的连环画小心的拿在手里。
虽然那次在京城的时候,刘东掏老宅子意外获得了两大箱珍贵的连环画,但其中却并没有《铁佛寺》!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红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红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
其中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就是其中的代表。因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价值也自然更高了!
仔仔细细的把这本反应抗战时期淮南解放区铁佛寺乡抗日斗争历史的60页连环画《铁佛寺》看完后,刘东满足的叹了口气!
连环画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他既有书画的艺术价值,又能够客观的反应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即是艺术载体,又是对文化和历史的真实记录。可以想象以后这种文化和历史相结合的艺术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收藏市场的青睐。就比如青铜器。有文字的青铜器在价值上远超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青铜器。
原因很简单,因为文字就是文化。在没有比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更珍贵的了!
也许再过个两三百年,现在最高价值不过几十万,上百万的连环画,将出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珍品。
因此,刘东现在已经非常注意对连环画,尤其是那些建国前名家手笔连环画的收藏,而那些超过48开以上的连环画更是有见到便绝不放过。
因为48开以上版本的连环画,绝大部分发行量比较小,有的甚至只发行了一千册,非常难觅,必然更珍稀。
刚放下珍贵的《铁佛寺》,刘东便见到了更让他吃惊东西!
“这是《林海雪原》连环画的原稿?”
看着放在旁边一个红木盒子里,48开的纸张上熟悉的画面,刘东不禁震惊道。
《林海雪原》的连环画他也有,而且还是第一版,保存状况也非常理想,但印刷品再珍贵也比不上原稿,因为原稿是作者一笔一划画出来的,凝聚着作者心血,而且是独一无二,自然更显珍贵!
“这是两年前,我从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买下来的。可惜的是只有《三路进兵》的原稿,要是能凑齐一套就好了!”
邹仁怀的话让刘东心中都有些羡慕起来。
尽管只有《林海雪原》6册之一《三路进兵》的原稿,但像这种精品连环画,就算只有六分之一也是格外珍贵。
虽然它的价值可能还比不上一件御窑瓷,但是却是真正的有价无市!
注意到刘东脸上的表情,邹仁怀略作思索后,不禁笑道:“如果刘先生喜欢的话,我愿意把这册《林海雪原》的原稿相送!”
“送给我?”刘东心中一喜,但很快便摇了摇头,无缘无故受人恩惠,以后可是要还的,在不清楚对方目的时候,绝不轻易接受任何的馈赠!
“有道是‘君子不夺人所爱’,这本《三路进兵》的原稿还是留在邹先生手中吧!”
刘东话落,邹仁怀本待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刘东已经离开堆放连环画的铁架走到了旁边盛放瓷器的架子上,而且很快拿起了一件青花梅瓶看了起来。
而他的这番动作也让邹仁怀的话又重新咽回了肚子里!不过刘东的这番谨慎反而坚定了邹仁怀打算通过古玩加深彼此关系的念头。
相比刚才连环画中惊喜,邹仁怀的瓷器收藏中虽然不乏清代乾隆缠枝莲纹葫芦尊、清代雍正青花梅瓶和清代康熙五彩将军罐这样的珍品,但手中掌握有乾隆殉葬大量珍贵古瓷的情况下,这些价值几百上千万的瓷器,反而刘东没什么感觉了!
只是大概用欣赏的目光看了几眼后,便很快转移到旁边的玉器上。
玉器也跟瓷器一样,虽然能够进入邹仁怀收藏品中的玉器,绝大部分都是工好料绝的珍贵玉器,甚至不乏清代如意坊的皇家玉器,但刘东更多的还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谈不上惊喜!
在获得孙殿英的藏宝后,刘东感觉自己无论是眼光还是品味一下子提高了几个等级,以前觉得的非常珍贵的东西,现在反而没有一些价值不高但意义非凡的艺术品更让他感兴趣,当然国宝除外!
“没想到邹老先生这里居然还藏着这样的好东西!”说着,刘东把锦盒中的书画拿到收藏室中间的长案上小心的打开了。
“呵呵,虽然跟刘先生手中张僧繇《五行二十八宿真形图》这样的国宝无法相比,但这幅李成的《奇石寒林图》算是我所有收藏中最近珍贵的三甲之一了!”邹文怀道。
“三甲?不知道另外两件是?”刘东饶有兴致道。
要知道李成可是五代大家,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平远寒林,画法简练,气象萧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如卷动的云,后人称为“卷云皴”;画寒林创“蟹爪”法。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北宋时期被誉为“古今第一”。
与荆浩、关仝、巨然并称为‘五代四大家’,作为北方山水画派的开创者,李成更是与北宋名家范宽和关仝并成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他的真迹流传到今天的不超过十幅,每一幅都是传承千年的国宝级艺术珍品,可以想象能够跟李成真迹并称的东西也应该价值相若,并称国宝才对!
“其中之一,刚才刘先生已经看过了!”邹仁怀道。
“看过了?”刘东一愣,等他顺着对方的眼神集中到摆放瓷器的铁架时,脸上陡然流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邹老先生所指便是何朝宗的观音像吧?”
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逝后,邹仁怀不禁道:“刘先生果然不愧是鉴定大师,眼力非凡。没错,我这所有收藏品中价值最高的三甲之一,正是这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像’!”
何朝宗是德化窑瓷塑的代表人物,他主要活动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何朝宗非常注重自己作品的艺术性,不是成熟的作品,决不轻易烧制,所以何朝宗的传世作品较少,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居多。
何朝宗瓷塑,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取胜,美如脂玉,质感强,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流传下来的何朝宗德化窑瓷器任何一件都是国家一级艺术品。
而且在国外,何朝宗的瓷器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 何朝宗的作品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 、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 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 在西欧人眼中; 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铜簋
ps: 感谢书友‘红色警报119’‘紫天 tl’‘时空证明’(两张)‘peterwhy ’的月票支持,以及书友‘maplecsu ’的打赏支持!
同时也非常感谢上个月给东人月票和打赏的书友,这个月更新恢复,两更保底,偶尔三更,期待大家更多的支持,谢谢!
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铜簋
……
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莫高窟、云冈石窟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大多会集大批能工巧匠,耗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宗教雕塑及雕塑群并非个人的独立创作,而是一大批人的集体创作。
况且,从功能上看,此时的宗教雕塑艺术是服务于宗教和政治,艺术的意义是从属的,工具性的。而何朝宗的每一件瓷塑作品从取材、构思到制作的全过程都是独立完成的,他的作品服从于材质,服从于内容,服从于人类的精神诉求,体现出艺术独立的、自主的品质特征。
所以说何朝宗是中国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并不为过。
也正因此他的雕塑作品才格外的珍贵,如果不是刘东从李老手中继承了一个何朝宗的雕塑作品,而且后来又从荷兰范加尔的收藏中得到了两件的话,也绝对为亲眼见识到何朝宗的作品而震惊!
“那第三件呢?”刘东目光在何朝宗观音像上停留片刻后,继续问道。
“这最后一件,就是它了!”
说着,邹仁怀从旁边的铁架上拿过一件高越20厘米左右的青铜簋走了过来。
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邹仁怀手中这件青铜簋,有着夔龙状的双耳,鼓腹圆肚的器身上有着三组不同的纹饰,口沿处的云雷纹,鼓腹上的兽面纹,以及最底下的螭龙纹,图案精美华丽。而且没有出土青铜器常见的大块绿锈,反而是有些黑沉的表面上带着一层乌光,很显然这是经常被把玩的关系,青铜簋的表面已经形成了一层浑厚的包浆!
不过这件精美的青铜簋,刘东仅仅是欣赏了一眼,便转移到了它顶部的盖上,倒不是因为这个只有边沿处带有夔龙纹盖子有多华丽,而是在邹仁怀拿起来后。刘东在上面发现了三行,共计21个铭文!
铭文大致的意思是:一个叫‘有’的人过寿。当时的国王便把这个青铜簋给了他,以嘉奖他对国家的贡献!
因为上面并没有交代是商周时期的哪一位王,或者诸侯,所以刘东也不知道这个青铜簋的出处,不过从灵光上看,它应该出现于春秋晚期!
虽然单纯论价值。这件青铜簋比不上大名鼎鼎的秦公簋,更无法与四大国宝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和散氏盘铭相比,不过到底是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已经足够珍贵了!
但即便如此,刘东对于这件青铜簋的感觉跟刚才的何朝宗渡海观音像是一样的。已经从庄王墓中得到太多价值无法估量的青铜礼器的刘东,对于相比之下有些普通的青铜簋已经很难再有惊喜了,除非是像毛公鼎这样的重器,但很显然这种东西极少出现在私人手中!
“刘先生觉得我这些收藏如何?”见到刘东放下青铜簋后,站在旁边的邹仁怀笑问道。
“非常不错,邹老先生的收藏可谓是件件都是其中的精品!”刘东点头道。
当然,如此说也不完全是毫无理由的夸赞,更重要的是邹仁怀的收藏确实很有针对性,无论是最开始的连环画,还是后面的瓷器和书画,以及玉器、杂项,基本上都是那种品相完好,在同类艺术品中价值比较高的古玩!几乎没有一件普通的东西。
由此也可以看出邹仁怀对于古玩收藏的热衷,当然也从中看出对方的财力确实不一般,要不然也不会拥有如此多堪称精妙的收藏品!
“刘先生过奖了,我这里虽然东西多点,但是论顶级的收藏品却是跟刘先生差距甚远!”邹仁怀客套道。
不过尽管如此说,他脸上的得意之色还是从眼角眉梢间流露出来。
但城府深深的邹仁怀很快便平复了自己的心情,看了正饶有兴致查看其余收藏的刘东一眼后,略作思索的邹仁怀道:“正逢今天你我合作成功,不如刘先生就从这些收藏中挑选一件吧,就算我送给刘先生见面礼!”
听到这里,刘东本待拒绝的,不过很快他又想起了刚才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古玩,而且邹仁怀第二次开口,他要是再拒绝就有些显得拒人于千里之外了,怎么说双方也是合作伙伴!
想到这里,刘东便点了点头,“长者赐不敢辞,邹老先生盛情如此,那我就厚颜接下了!”
“哈哈,刘先生客气了!”
说这话,邹仁怀的眼底却闪过一丝放心之色,要是第二次主动送东西再被人退回来,那他可真就有些下不来台了!
“请!”
邹仁怀话落,刘东点了点头后,目光快速在周围的展架上来回扫视了几眼,最后眼神定格在摆放杂项的展架上,而后大步走过去,从最底下掏出了一件铜狮子!
铜狮子的形象跟以前摆在县衙、府衙门口石狮子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是这件铜狮子四肢着地,而不同于立在门外的石狮子属于蹲坐。
如果算上底座的话,刘东拿到手的这件黄铜狮子,长度达到20厘米,而高度也有15厘米左右,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看了一眼手中铸造工艺还算精良,而且品相完好,形态生动的铜狮子,刘东转头道:“邹老先生,我就要它了!”
“你确定?”邹仁怀看了一眼刘东手中的铜狮子后,神色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