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样的美女作家。
李季兰是浙江吴兴人,所以这里把她叫做“吴兴宝贝”,因为李季兰确实大胆放纵,这样叫她也不算冒犯吧。吴兴也就是湖州附近,这湖州附近可是文化璀璨纷呈、才子辈出的地方,吴中四士中的包融也是吴兴人,后世如赵孟睢⒐艿郎蚋尽⒔⒌贝骷倚斐俚榷际俏庑巳恕
《唐才子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季兰自幼聪明伶俐过人,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看了后,虽然惊叹女儿的文才,却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居然春心萌动(“架却”谐音“嫁却”),性情不宁,于是向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不过这故事不大可信,要说骆宾王七岁咏鹅,我倒信。因为那什么“鹅鹅鹅”之类的话就像是小儿之语。而李季兰这两句实在不像六岁女童所写,六岁女童哪有这样的感受,也太早熟了吧,要是十六岁还差不多。这恐怕多半是后世文人们编出来附会的。就像过去编的什么真龙天子出生时异香满室,红光冲天之类的事情一样,因果关系其实是颠倒的,正是由于李季兰在旧时人的眼里是“失行妇人”,才有了这段附会的故事吧。
据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这“神情萧散”四字很传神呀,可以想像出李季兰的小资情调。
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这唐代的女道士是一种十分奇特的角色,好多女道士并不是守身如玉的出家人,倒是因为不是有夫之妇,可以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往来而无人可管,所以唐朝好多有身份的女子倒乐意当女道士。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九女儿玉真公主,是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的。出宫以后,两位公主住进豪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不少男子拜倒在两位公主的石榴裙下,两位公主虽然似乎确实终生未婚,但绯闻却是层出不穷。这些尊贵美貌的女道士,其实是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但假如她们无心为人妻的话,就可以享受到更多、更自由的两性关系。上行而下效,达官贵人家的女子,也有不少去做女道士的。李白曾经写过《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诗二首,这位女道士李腾空就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
还有骆宾王,也曾经代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至于到民间,女道士们的香艳传奇更是层出不穷。李季兰在这种情况下,以她的个性更是如一枝怒放的红杏,道观的矮篱如何羁绊得住。在李季兰留下的诗作里,留下了她和当时比较有名的文人如朱放、著名的茶艺研究家陆羽,还有号称“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以及阎伯钧之类的官僚们来往的记录。有的作者就据此编出来好多香艳的故事,当然也不完全可信。李季兰有诗作相酬,并不一定就是发生了关系。但李季兰大胆开放,不亚于现在的美女作家们,也是无疑的。从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唐才子传》)
这段意思是说刘长卿(有的地方错写为刘禹锡,这是不对的,刘禹锡12岁时,李季兰就死了)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肠子下垂,使肾囊胀大。当时患者没有手术治疗这样的途径,只好用布兜托起肾囊,才可以减少痛楚。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刘长卿也用一句陶渊明的诗来回答:“众鸟欣有託。”(《读山海经诗十三首》之一)这个“託”字借作“托”字,“众”字借“重”字,得了疝气肾囊胀大沉重。而这个“鸟”字作为水浒中骂人用的“鸟”字来讲了。
呵呵,看来李宝贝好厉害,当众讲黄段子不脸红,可见不是吃素的。李季兰和陆羽相好,竟然连陆羽的好朋友和尚皎然也想勾搭,皎然这和尚却和唐僧有一比,不为其美色所诱,也没有像武松一样“恼将起来”,而是很礼貌地还了她这样一首诗,果然是高僧的气度: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不知道当时李季兰看到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表情。
至亲至疏夫妻
即使放在现在,李季兰也是个放纵大胆同样会遭人非议的女人,但她的才情却实在是高于前辈的女诗人的。如果单论诗作,此前的才女恐怕都比不上她。李季兰有很多不错的诗,像这首《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很不错,意境高远潇洒,不让须眉。这首《得阎伯钧书》写得也极好,有首开温庭筠花间派诗风的意味: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李季兰的诗,前人多夸她这一首写得最好,《唐诗鉴赏词典》也选了这一首: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有个叫高仲武的在《中兴间气集》中说“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这是“五言之佳境”。但许多人可能却觉得也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据方家们解释:“远水浮仙棹”是暗用汉代博望侯张骞奉使乘槎探索河源的故事,“寒星伴使车”又是根据什么《后汉书》上的故事。还有最后这两句“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也是用了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典故。但不懂以上典故的一般爱好者未免读来索然无味。诗中用典过多,也不见得就好。
所以李季兰的诗中这一首更让人觉得精彩: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四句平白如话,但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其实全部是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呀,夫妻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亲时可以生死与共,反目成仇后却又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许正是李季兰对夫妻间的感情失望,才放浪情怀吧。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后来李季兰这位“美女作家”的大名越传越远,皇帝居然也知道了,要召见她。但可惜李季兰已经老了,怪不得张爱玲常说出名要趁早,李季兰老来得到皇帝的召见,不免有以下的遗憾: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已是华发衰容,不免遗恨终生。虽然皇帝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但想必李季兰还是心中余恨,因为毕竟年岁大了,落了个“俊媪”(漂亮老太太)的名声。
李季兰最后死得也很悲惨。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叛将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当时就有这样一个“烈士”般的人物叫段秀实的,居然不顾朱泚军权在握,生杀予夺。出于义愤,以一个文弱文人之躯夺过一块上朝时拿的象牙笏板,扑上前大骂道:“狂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你一起造反!”说着就用笏板猛砸朱泚脑袋,正中其额头,裂开好大一个口子。朱泚虽是个武将,也吓得不得不慌忙逃窜。当然醒过神来的朱泚爪牙自然砍杀了这位忠臣。事后连朱泚都不得不称段秀实为忠臣,据说唐德宗听闻段秀实死亡,深恨从前没有委用这位忠臣,“涕泣久之”。
但是李季兰却站错了队,给这位乱臣贼子朱泚献诗。这种行为在当时,就像抗日战争中当汪伪汉奸差不多的意思。难道是李季兰当时人老珠黄,穷困已极?也很有可能,因为像李季兰这样的女人晚景一般比较凄凉。像一代名妓赛金花,晚年也十分落魄,据说接受过韩复榘的资助,还写了首诗给老韩:“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看来确实是“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但即使如此,李季兰也不应该和这种乱臣贼子来往。当朱泚之乱被平后,李季兰也因此倒了大霉。唐德宗召李季兰而责怪她说,就算是被贼人所逼,为什么不学严巨川,有诗曰“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所谓扑杀,据说就是乱棍打死了。呜呼,李季兰也死得很惨呀。
李季兰的行止众说纷纷,有褒有贬。但李季兰作为一个出色的才女是当之无愧的。诗人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高仲武云夸她“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已下,罕有其伦。”陆昶《历朝名媛诗词》称其:“笔力矫亢,词气清洒,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出女人手……”确实,李季兰的诗句中警句妙句确实不少,很多让我们读了都是由衷地感到赏心悦目,像“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像“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像“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都是极妙的佳句,在唐才子众多的唐人诗集中,也有其不可掩没的异彩。
虽然既便是生活在现在,李宝贝的私生活依然会引来人们的种种非议,但无论如何,李季兰的才情和她另类不俗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几多佳话,唐朝的诗词宝库中也多了些许红袖馨香。
此花无日不春风——扫眉才子是薛涛
此花无日不春风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杨万里这首《腊前月季》本是咏月季花的,但是如果用此诗来形容薛涛,也十分恰当。蜀地前前后后更替了十一位剑南节度使,每一位都对她十分敬重和青睐有加,蜀中才女薛涛正像月季一样始终管领春风。她虽身为官妓,但却以高洁的品格、出众的才华“香超”那些庸俗“桃李”,让人不得不由衷地敬仰。
和李季兰一样,薛涛也有个关于她的诗谶故事。据传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着庭中的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小薛涛来答,小薛涛答了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日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结果果真就是这样了。对于这个故事,还是觉得是后人附会的成份多,和刘邦斩白蛇,某某的妈梦吞星斗之类的事情差不多。
薛涛虽然不得已成为了官妓,但比起李季兰那种放浪无忌,不是妓女,胜似妓女的人,倒更多了一份庄重高贵。薛涛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最先赏识薛涛的是蜀中的名臣韦皋,韦皋当时任剑南节度使,开府成都,统辖军政,经略西南。并且屡败吐蕃等外敌,是位很有作为的政治人才。《鹿鼎记》上有一段,几个拍马屁的官员帮韦小宝认了个“祖宗”,就是认得这个韦皋,几人把韦皋也大拍特拍了一回。不过这韦皋确实也是唐朝后期政绩很不错的一个地方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当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谒巫山庙
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韦皋拿过来一看,不禁大声称赞,觉得身为官妓的薛涛即兴赋诗,就写得很有气势,有愁旧怅古的深意,绝不象一般欢场女子的庸俗之作。一般欢场女子,就算有几分才情,比如像《红楼梦》中陪薛蟠等作乐的云儿那样,也不过只会说些什么“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这样的句子罢了。所以韦皋看过后又传给客人,众宾客也莫不叹服称绝。从此后,帅府中每有盛宴,韦皋必定召薛涛前来侍宴赋诗,薛涛成了帅府的常客,更被人们看成是蜀中重大交际场合上不可缺少的嘉宾。
随着对薛涛的了解越来越多,韦皋越来越觉得薛涛只当个“花瓶”似的角色实在是屈才,就让她参与原来由幕僚们做的案牍(官方文件)方面的处理工作,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女秘书的角色。并且还打算上报朝廷,正式下文件让薛涛任校书郎的官职。
但是有人劝阻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其实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影响不好”,所以韦皋才没有申报。
不过薛涛虽然没有转入正式编制,但薛涛却是实实在在地担任起了校书郎的工作。唐朝诗人王建有诗送薛涛: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对薛涛进行了由衷的赞美,也认可她是“校书郎”这一角色。
缠绵《十离诗》
薛涛的名气越来越大,FANS们也越来越多,好多高官名士,公子才子都来招惹。薛涛也有点得意,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薛涛的字也是很有名的),赠与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成为后世传颂不已的“薛涛笺”。后来李商隐曾说过:“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后世韦庄有诗名《乞彩笺歌》,其中就有“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独不惜。薛涛昨夜梦中去,殷勤劝向君边觅”之句。
薛涛笺一时成为蜀中最有名的特产之一了。但是这时候韦皋吃起醋来了,把她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该醒悟到自己闹得有点过了,以后还得要在人家韦皋手下混日子,于是她在赶赴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总称“十离诗”,差人送给了韦皋。
【十离诗·犬离主】: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十离诗·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里擎。
【十离诗·马离厩】: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十离诗·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十离诗·燕离巢】: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十离诗·珠离掌】: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
【十离诗·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纶钩。无端摆断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
【十离诗·鹰离鞲】:爪利如锋眼似铃,平原捉兔称高情。无端窜向青云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十离诗·竹离亭】: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
【十离诗·镜离台】:铸泻黄金镜始开,初生三五月徘徊。为遭无限尘蒙蔽,不得华堂上玉台。
这十首诗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暇、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
俗话说女人们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温柔和眼泪,薛涛这十首悲悲切切的《十离诗》,那一句句“不得”“不得”,不啻于十道温柔金牌,韦皋便是铁石心肠也要熔为绕指柔,不用说,马上把薛涛召了回来。由此可见,薛涛确实是个聪明女子,不但诗才好,对于世事也精明得很。
言语巧似鹦鹉舌
据说高骈(一说为高崇文)任成都节度使时,曾设宴,当时薛涛也在席间。高骈等在席间行酒令,要求是想出“一字象形,又须逐韵”。高骈起令道:“口,有似没梁斗。”机敏的薛涛答道:“川,有似三条椽。”高骈挑剔说:“你那个三条椽中怎么有一条是弯的啊(指川字第一笔是撇)?薛涛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