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品下的游击将军。与周知裕任命书同时下达的还有卢龙军新的整军计划,原定的健卒营撤销方案不变,也就是说,健卒营短暂的四个月建军史告一段落,从此之后,卢龙军中不再有这个编制。

也许是考虑到胡虏入寇平州的特殊xìng,又或许是为了补偿周知裕本人及健卒营在南征中立下的大功,经大帅刘仁恭点头,节度府特许周知裕赴平州征募青壮,组建一支三营标准建制的平州镇军,一应粮饷由平州自筹。所谓标准建制,即衙内军所实行的五都为一营,每都一百人,周知裕辖下将允许组建一千五百人的平州军。

卢龙军内的编制为十人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都、三都或五都一营、两营或五营为一厢,再上则是dúlì的军。各军的名称也自不同,比如大帅衙内军、义儿军、山后军等称“军”,银葫芦都、霸都骑称“都”,健卒营称“营”,都有其来源与传统。

当然,节度府是不会允许整军之后再次出现地方军头的,因此,在编制中,都头以上军官的任命需向节度府专请,至于队正及以下军官的任命,则由周知裕这位新任的平州兵马使与平州刺史府合议,届时行文节度府报备即可。无论如何,周知裕保住了自己地方军头的地位和dúlì职权,他大大松了口气,随即将一应情况通报全营。

周知裕召集全营三百八十七个弟兄,做了一番声情并茂的动员,他希望大伙儿能够随他远赴平州,抵御胡虏的入寇,保一方安定。同时,他还许诺,凡是跟随他的弟兄,他都会记在心里,合适的时候,必然有所回报。

赴平州御边是危险且辛苦的,按照整军计划,原健卒营弟兄将在全营撤销后编入大帅衙内军,所享待遇要高出不止一筹。许多弟兄刚刚从南征的大败中逃回来,经历过生死艰难后,自然不愿再去边关追随周知裕,因此,周知裕的动员效果并不理想,等到他赴平州上任的最后一刻,愿意跟随前往的一共才有八十三人。八品及以上军官一个没有,正九品上仁勇校尉一人、正九品下仁勇副尉一人、从九品上陪戎校尉两人、从九品下陪戎副尉九人,军官合计一十三人。其中四人为周知裕亲卫,剩余九人分别为九个伙长。

面对这一状况,周知裕颇感无奈,但随即便重新振作过来,他的心思已经放到了平州,放到了榆关,只要身边有了这几十个经历过战场厮杀的老兵,到哪里不能重建起一支军队来?

姜苗似乎是认定了李诚中,无论李诚中去哪儿,他都愿意跟随。周砍刀和周小郎则因为全村被屠,已然举目无亲,便选择了前往平州。张兴重一直对此没有任何回复,李诚中问过他两次,他都摇头不语,也不说去,也不说不去。李诚中倒是很理解他,毕竟一家子都在幽州城内,让他去戍边确实为难了些,因此便不再多问了。钟四郎一直有从军的心愿,期盼着能够战场上取得功名,这次也跟了去。而王大郎愿意前往平州的原因则有些投机,他的说法是,跟随周知裕去的人越少,他的机会才越多。

出发的那天清晨,酉都共有十八人收拾行装跟随在李诚中身后,其中还包括火头军赵大以及两名弓弩手孟徐兴和焦成乔。整个酉都也是随同周知裕前往平州的队伍中最为齐整的,这让逐渐了解酉都内情的指挥使周知裕对李诚中更为另眼相看了。

当队伍绕行至幽州东门外时,李诚中看到了张兴重。他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了上来。周砍刀当胸就是一拳擂了上去,笑骂道:“每次都那么慢!”

张兴重喘了口气,嘿嘿一笑,然后对李诚中道:“非是某不想去,只是家中父老俱在,是以有些犹豫……”

李诚中点头道:“怎么又决定去了?”

张兴重叹了口气:“听说是要赴平州御边,某家大人非要赶我去……”一听说是张兴重老父亲的主意,李诚中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位老都头酒醉时高呼“杀!杀!杀!”的一幕,当下便笑着将张兴重拉进了队伍中。

……

平州城南三里外松林前的草场上,原平州军大营已然在刺史张在吉的叮嘱下重新整葺了一番,这是一个能够容纳两千人的营寨,卢龙军南征魏博之前,一直是平州镇军的驻地,各项设施都算完备,军舍、马栏、cāo场、箭楼等等一应俱全。按照张在吉的吩咐,郑县令亲自征募了一千流民,三rì内便将各处洒扫得干干净净,破损的栅栏进行了修补,军舍的窗纸也重新做了粘贴,就连马栏都仔细的洗刷一新。

当张在吉率刺史府及卢龙县一干官员在营寨门口迎接到新任平州兵马使的时候,眼神却不免暗淡了几分,略略有些失望。无他,周知裕带领的前健卒营官兵实在是有点……太少了。光是等候的平州一方官绅胥吏衙役差解就有百多人,两边还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平州百姓和流民,大家都想一睹大军风采,可结果等来的只有寥寥几十个。

张在吉还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好问,后续还有多少人马?某也好交代下面预为布置。”

周知裕有些尴尬,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却不能堕了自家威风,咳了一声,笑道:“胡虏,跳梁之辈而已,癣疥之疾,哪里需要多少人,有这几十个老军足矣!”

两人素有深交,本是同村玩伴,一起长大的,只不过一个后来从了文,一个习了武。张在吉自然知道这位好问兄是嘴硬,便也只能无奈一笑,引着周知裕等人进了营寨。

周知裕是新任的平州兵马使兼榆关守捉使,也就是说,他是平州地方名义上的二号人物。但在卢龙军体制内,各州兵马使是由节度府直接节制的,刺史张在吉管不到周知裕。相反,在卢龙军许多州县,兵马使因为掌握军权,又直辖于节度府,在地方上往往说话分量更重一些,有些强项的兵马使甚至直接插手地方政务,刺史也为之无可奈何。这样的人物到了地方,平州凡是上得了台面的都到场了,当晚就在军营内摆开酒宴犒劳新到周知裕等人。

周知裕是个做事干净利落,不喜欢拖泥带水的人,他的心思根本不在享受上,第二天一早便赶赴城内刺史府,和张在吉商议了整整一天,将粮饷事宜梳理好,再把征募流民的细节敲定,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叠文本告身,便在军营内召集所有军官军议,当场宣布了新的任命。

要想重整平州镇军,就必须将军官架子搭建起来,对于这件事情,周知裕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按照节度府给的编制,平州镇军包括三个标准营头,每营五都,每都两队,每队十伙,实职领兵的军官为三个营指挥、十五个都头兼队正、十五个队正、一百五十名伙长。实际上各军头是不会按照满编来征募的,简而言之,就是吃空饷。这不单单是卢龙军的惯例,也是天下各军的惯例。军头若不吃空饷,如何养活一家老小?如何迎来送往?如何享受尊荣富贵?甚至在关键的时刻,哪里来钱犒赏手下弟兄,让弟兄们卖命?

好一些的军头只吃一成空饷,差一点的就会吃两成、三成,更有甚者达到五成!周知裕算得上一位好军头,他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计划中只准备吃掉两百人。他的计划是自己亲任中营指挥使,中营只设三都,剩余两都全部吃掉,这些钱储备下来以应急用。同时,另外两个营指挥他也暂时不打算任命,一来没有好的人选,二来可以留作将来将士们立功升迁的盼头。所以,他需要任命的实际军官数额为十三个都头兼队正、十三个队正及一百三十名伙长。

可目前包括亲卫在内,新立的平州镇军目前只有八十四人,其中十四名军官,而且军官中十人都是伙长。人员的缺乏让周知裕很为难,他左思右想,干脆与刺史张在吉商量,直接以兵马使和刺史的名义写下了七十份伙长、从九品下陪戎副尉以及十份队正、正九品上陪戎校尉的告身。换言之,所有跟来平州的前健卒营士兵全部官升一级!

按照这份任命,平州镇军可以搭起一支七百人军员即七个都的军官架子,当然所有都目前都没有都头,其中两个都还没有队正。都头的任命需要向节度府专请,平州军因为新立,目前还没有战功,所以都头一级军官只能等将来再说了。缺额的两个都的四个队正,周知裕干脆让四个亲卫兼了起来,直接充作中营。剩下五个都则编为左营,营指挥也由周知裕暂领,右营则完全空缺。

于是,军议之时众人立刻沸腾起来,大伙儿分享到了新立营头的好处,顿感此行不虚。

第二十三章榆关风云(二)

李诚中接到了委任告身,告身由卢龙节度府所出,平州刺史和平州兵马使联合签署,委任李诚中为平州镇军左营甲都左队队正,秩陪戎校尉,从九品上。周知裕亲手颁发给李诚中告身时饱含歉意的说:“李陪戎,以你的功劳,当个都头都是可以的,奈何如今都头以上军职需向节度府专请,便先委屈你罢,将来有了机会再行补上。”

李诚中对这次调任平州的内情是最知根知底的,当然不会有什么怨言和不满,何况他还得到周知裕的承诺,手下的五个伙长可以由他优先挑选,所以愉快的接下了这份告身。

在挑选自己手下班底的时候,他认真斟酌了一番。他手下只有五个军官名额,即五名伙长。原酉都的弟兄中,张兴重、周砍刀和姜苗都升任了队正,和他是平级的,所以这几个人他不能选。最后,他选择了王大郎、孟徐兴、焦成乔、赵大以及钟四郎。王大郎是一直紧跟着他的人,当然是首选。孟徐兴和焦成桥二人则是关外游侠儿,精于骑射,也是他早就看好了的。钟四郎则是他在永济渠旁收下的兵,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他必须得管。

最后是赵大,赵大一直是个火头军,虽然升了伙长,但却没人看好他,所有队正都对他不太感兴趣,最后只好来找李诚中。李诚中看着眼前可怜巴巴的赵大,心下一软,干脆就收下了他。听说李诚中愿意收他,赵大眼眶都红了,这位三十多岁的老军哆嗦着嘴,一再向李诚中保证,他一定会管好全队的伙食,让队官放心,让弟兄们吃好。

李诚中问道:“赵大,你就不想带兵打仗?”

赵大一愣,低着头道:“队官,某只会烧饭,带兵的事实在不甚懂的……”

李诚中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挥挥手让赵大离开。赵大立刻就急了:“队官,还是不要某么?”

李诚中头疼的拍拍后脑勺:“要,要,老赵放心吧,只管烧你的饭就是了。”

赵大没有让李诚中满意,对于这个老军的不思进取,他很是有些怏怏不乐,但接下来姜苗却给了他一份惊喜。这个同样在贝州一战中立下大功,此刻提拔为队正的亲密战友,此刻送来的是一份忠诚。

“李郎,你看某手下选哪几个人合适?”

姜苗的这个问题等于拱手把甲都右队的人事权让给了李诚中,李诚中起初有些不解:“你已经是队官了,你觉得谁合适你就选谁。”

“李郎,某听你的,某的乙队,你说了算。”姜苗这句**裸的效忠宣言,立刻让李诚中明白过来。有人投靠,当然不能往外推,何况投靠的人是姜苗。他也不客气,就让姜苗把那几个北撤路上划归他手下管理的酉都弟兄招过去,姜苗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着去了。看着姜苗离开的背影,李诚中心里好一阵子舒坦,暗道,莫非是穿越人士的王八之气展现了?

军官架子搭建起来后,平州镇军开始征兵了。刺史府和兵马使府联合发出告示,张贴于平州、马城、石城各处,告示中说,凡是应募平州镇军后,便可得到一份军粮,还可获得榆关内碣石山下的五十亩荒地。短短几日功夫,便有络绎不绝的难民青壮拖家带口赶来应募,家眷们聚集于军营外,眼巴巴的期盼着自家子弟能够顺利的进入平州镇军。…;

因为赶来应募的人很多,所以征兵进行得十分顺遂,兵员按照强健程度优先补充中营,中营满员后,第一个补充到的就是左营甲都的左队和右队,共分到九十人。这个数字是按照每队四十五人配置的,换句话说,平州镇军允许每队的队官吃掉五名兵卒的空饷。当然,平州镇军的待遇中是没有饷钱的,这意味着李诚中和姜苗都可以获得五名兵卒的那份口粮以及二百五十亩碣石山下名义上的荒地。

将所有征募到的青壮聚集到甲都营前时,李诚中有些失望。这批兵……大大不行啊!李诚中是在卢龙军鼎盛之时从军的,就算加入的只是新立的健卒营,但当时身边的同伴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健卒,就算相对而言比较单薄的姜苗,也要比眼前这些兵强得多。就眼前这几十个人,身材虽弱但也凑合着能用,脸上虽有些菜色,但那是饿的,吃饱了之后相信就能很快恢复,让李诚中失望的是,他在这些兵眼中看到的是卑微和怯懦。当兵的没有兵胆,那还能叫兵吗?那叫羊羔!

李诚中忽然很怀念南征时的日子,那时候他身边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同伴,那时候他所身处的大军,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精锐。

甲都没有都头,只有李诚中和姜苗两个队官,但十个伙长都明白谁是老大,所以都将眼光看向李诚中,等着李诚中训话。李诚中回忆着以前在部队当兵时连长训话时表情和神态,照搬了一番老连长的训话内容。他手舞足蹈的比划半天,却只看到新兵们面面相觑的茫然眼神,明白自己的训话没有起到效果,他不禁有些泄气,便讪讪的让大伙儿回舍歇息。

整训!一定要整训!本想过回“连长”瘾头却终告失败的李诚中憋了口气,回到自家军帐中,开始琢磨起训练这批兔崽子的方法。体能、纪律、队列通通要练!他冥思苦想着当年被部队折磨的一应经历,开始闭门写起了训练大纲。

一夜之后,这份漏洞百出的训练大纲被捣鼓了出来,当李诚中打算进一步修改增益时,却被紧急召到了中军,同行的还有姜苗。

中军衙堂就在大营偏西的位置,紧邻西校场,衙堂房子不多,一溜平楼围城一个小院。兵马使另有住所,位于平州城内,但周知裕家眷都在幽州,此刻又当募军之时,诸事纷乱,便一直住在这里。

李诚中和姜苗随赵在礼进了正堂后,就见堂上坐着两人,正是平州刺史张在吉和兵马使周知裕。张在吉身后还站立一个年轻儒生,正在和周知裕说着什么。一见李诚中和姜苗进来,周知裕随手一指,让两人坐了,便道:“李陪戎、姜陪戎,如今有紧急军务,你们且听一下。”张在吉向身后的儒生示意,那儒生便将事情向李诚中又说了一遍。原来就在两日前,契丹游骑破了榆关!

榆关一直是平州备边的重要关口,一道长墙将关内关外分作两边,可以说关系着平州地方的安稳。把守的虽然是南征后留下的几十个老弱镇兵,但一则城墙坚固,二则关外胡骑不擅攻城,向来只有骚扰之忧,而无丢失之虞,却不知此番怎么就被契丹人攻破了。契丹人破关后大肆劫掠了一番,才退出关外,这可是近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自从大唐立了营州都督府以来,关外向来就是唐军立威的牧场,胡人一直臣服于大唐铁蹄之下,不敢多有造次。天宝变乱后,虽然此地被藩镇所据,虽然渐渐废弛了营州都督府,但对关外的掌控也没有削弱多少。就算是大帅刘仁恭登上节度使之位后,卢龙军的军威仍然压得胡人不敢有分毫染指关内的奢望。可一切都坏在了南征上………;

儒生说到这点时,张在吉忍不住叹息不已,周知裕更是狠狠将手掌拍在了案几上。等儒生说完,周知裕道:“李陪戎、姜陪戎,如今关城无人把守,已成平州大患。契丹人不知平州内情,是以劫掠之后匆匆退了出去,一旦狼子再次入寇,便可直指平州腹心,实为大患!某欲让你二人领手下先行,抢回关城,你们看可有什么要求?”

李诚中心里也明白了,现在平州军还在新募时期,除了中营两个都外,只有左营甲都的两个队算是编制满员,这先锋一事,也只有他们来担当了。李诚中瞟了一眼姜苗,见姜苗向自己点头示意,便干脆直截了当应了下来,只是要求拣选上好的兵刃甲具。

周知裕也知道李诚中的为难,新兵刚入营不到两天,就让人家开赴边关,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见李诚中答允得很爽快,心下甚慰,便命李诚中检校了甲都都头,总领两队。这个检校是暂代的意思,也就是说李诚中现在是临时的都头。但看周知裕的样子,“检校”两个字是暂时不会拿走的,也就是说,只要李诚中立了功,周知裕就会向节度府保举他为甲都都头。

张在吉对此忧心忡忡,着急着让李诚中赶赴榆关,自然完全配合。按照李诚中的要求,他命人从府库中拣选出十二具皮甲,三十副刀盾,五十杆套了铁枪头的木枪,以及十张弓和几十匣羽箭,匆匆送到了甲都的军舍,这已经是平州府库内尚存军甲的三成了。同来的还有一支五十名青壮组成的民夫营,押着十辆马车,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