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她隔
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接着她又情
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
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玩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
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
竹风句——从竹丛中吹来的轻风,使庭阶更清冷。除:廊阶,台阶。张
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珠帘句——月上珠帘,显影精美。玲珑(linglong 零龙):精巧细致。
山枕句——闺妇凭倚着山枕,她的浓妆已经淡薄。山枕:枕形边高中凹,
如山形,故称“山枕”。隐:藏,这里是隐没的意思,卧时浓妆已模糊不清
了。又:“隐”,作“倚凭”讲,《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赵歧
注:“隐,倚也。”
这里说闺妇倚凭在枕头上,亦通。
绿檀句——绿色的檀香枕,饰以金色凤凰。
两蛾句——两眉带愁,黛色浅薄了。
故国句——借西施之口喻自己怀念故国之情。吴宫:此春秋时吴国的王
宫,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残点声——漏壶计时的滴水之声。残:将尽;漏尽更残,即天将晓时。
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铜制成,分播水、受水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
均有小孔,可以漏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中有立箭标,标上分一百刻,
箭随蓄水上升,露水的多少从刻度可见,用以表示时间。诗词中多用“刻漏”、
“漏点”、“更漏”、“漏声”等。
【析】
这是一首宫怨词。
上片写一种清凉的境界:竹影森森,凉风萧飒,庭阶变得寒冷,人自然
也感到了一阵寒意,这是写景而寓人的别致写法。“珠帘月影”,是写明朗
的月光从珠帘外射进来,投抹层层影子。在这月影清幽的晚上,浓妆的宫女
凭枕闲卧。“绿檀金凤凰”是补足“浓妆”的,以见其环境华丽。
下片头两句为倒置,只因想到自己的家园与吴宫相距很远,所以两眉带
愁,浅著黛粉。清张惠言《词选》说此处“略露寓意”,寓什么呢?这里暗
用西施思越,而不堪吴宫幽禁的典故,以寄寓作者对现实的处境不满。末二
句是更深一层的境界:女主人公独居画楼,通宵不眠,外面传来画楼的残漏
声,天又将明,在这春天慢慢的消逝之中,她的愁怨更深了。《白雨斋词话》
说:“春恨二语是两层,言春恨正自关情,况又独居画楼而闻残点之声乎?”
更漏子
其一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
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
柳丝三句——写春景:雨细花开柳丝长,雨点声声。漏声:一般指漏壶
滴水声,此处是指雨点之声。迢递(tiáodì条弟):形容悠长,这里指雨点
声连续不断。
惊塞雁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雁惊,城乌起,唯画屏金鹧鸪不
为所动。塞雁:塞外南归之雁。城乌:城头栖宿的乌鹊。金鹧鸪:用金彩绘
画在屏风上的鹧鸪。
香雾三句——芳香的薄雾,透过重重帘幕,使闺妇更加惆怅。谢家:泛
指美丽的少妇之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
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
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
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
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红烛三句——掩住烛光,垂下绣帘,将入睡,但睡梦中仍然思念郎君,
可他哪能知道?
【析】
这是一首女子怀念情人的词作。
上片六句两层。前三句就气象和花树来写女主人公的感受:春雨蒙蒙,
柳条丝丝,细雨飘洒,在花木之上,积水渐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在宁静
的夜晚,听起来好像铜壶的滴漏声。这已写出女主人公在宁静中的不宁静;
岂只不宁静,这漏滴之声,简直使她心烦意乱了。故紧接着第二层感受就更
为激烈,偶尔听到一两声遥天的雁唳,城上的乌啼,她内心尤为惊异,莫不
是漏声惊起了塞雁、城乌。甚至她还觉得画屏上的金鹧鸪,这无生命的东西,
此刻也被惊起,要破屏而飞去了。这纯是女主人公在外界刺激下的一些主观
感受,化呆为活,假物言人,以显示女主人的心绪不宁,夜不能寐的情状。
《白雨斋词话》说:“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意思是“塞
雁”、“城乌”被惊而飞,当为苦;而“金鹧鸪”在屏上安然不动,当为乐。
《栩庄漫记》评:“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金鹧鸪一句强植其间,文理均因
而扞格矣!”二者说法均未尽善,可资参考。“画屏”一句,是女主人公听
到乌、雁之声,同类连及到室内,而见屏上鹧鸪,并无什么深邃寓意。在结
构上,为下片写内景作了铺垫。
下片承“画屏金鹧鸪”一气贯下,直写女主人公所居室内的情景:薄雾
透过帘幕,使闺人更加惆怅。在红烛斜照,绣帘低垂的华丽洞房里,只有以
睡梦来排遣这种闺怨的痛苦。但她又转念一想:梦毕竟是梦,就是梦见了她
所怀念的人,而被念者又哪能知道呢?一个“长”字,足见怀念的幽深,梦
境的委曲。其柔情缱绻,婉丽入微,正如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中说:“怨
而不怒,无限低徊。”
其二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
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
兰露——兰草上的露珠。
虚阁——空阁。惆怅(chóuchàng 愁唱):伤感失意。
【析】
这首写少妇晨起登阁,望远怀人。
上片写清晨景象,看上去像是纯客观的描绘,实则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
受。星稀鼓歇,晓鸯残月,是一种清晨景象。“兰露重”三句,是用众多的
事物写晨景,兰花带露,柳枝摇曳,落花满地,加重了早晨的色彩,同时也
暗示了春残欲暮。在这清丽的物色中,已蕴含着人情的冷寂。
下片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清丽的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在空虚的楼阁上
倚栏眺望,望她远行的爱人归来,但还是如去年一样,人未归而空留惆怅。
“还似”二字,足见相别之久,怀念之深。“春欲暮”三句,揭示了她思绪
重重的心理状态。春天快过去了,人生的青春时光也会渐渐消逝,爱人到底
何时来归?他现在情况可好?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
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
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
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
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
金雀三句——追叙相见时闺妇的形象。金雀钗:首饰,即金爵钗,又叫
凤头钗。《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红粉面:面
涂脂粉。暂:短。
知我意三句——君知我意,我感君爱,两情相合,上天可鉴,所以说“此
情须问天”。怜:爱。须:要。应璩《与满公琰书》:“适有事务,须自经
营。”
香作穗三句——香烧结成灰烬,蜡烛流着泪,依旧像两人的心意。穗(suì
岁):原为禾麦之实,后将用丝线等结扎成而下垂的妆饰品也称为“穗子”。
这里是指香燃烧后下坠的残灰。韩偓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山枕腻三句——枕头上沾满油垢,锦缎被褥寒冷,醒来天已将晓。山枕:
见温词《菩萨蛮》“其十四”中“山枕”注。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更漏:
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漏声”注。
【析】
这首词写少女对负心情人的怨恨。
上片回忆与情人初次幽会的场面。“金雀钗”二句,写她当时的打扮和
表情:以“金雀钗”表示她妆饰华美,以“红粉面”表示她美丽含羞。“花
里”是幽会的地点,环境与心情是统一的。所谓“暂时”,写出她陶醉于爱
情的感受,再长的时间在情人感觉上都是短暂的。“知我意”三句,直表衷
肠:你是知道我对你的一片深情的,我也被你给我的爱情而感动,当时,我
们相互作了山盟海誓,上天可以为我们作证。
下片写少女对负心人的怨恨:“香作穗”三句,用精妙的比喻,刻画了
少女发现情人是辜负了她的一片真情后的内心活动:她与情郎分别很久了,
但情人连一点消息也没送来,其心可能如香穗一般成了死灰,根本没有爱的
火光了;而少女的忧伤怀念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只有日日夜夜如红
烛流泪。“香穗”与“蜡泪”对举成文,可见负心之可恨,痴情之可怜。结
尾三句,是写她被辜负后的痛苦情状:她病倒了,躺在床上,华美的枕头已
污垢了,锦衾也不能给她带来温暖,痛苦折磨着她,不觉更深漏残,又是一
个不眠之夜呵!全词对被辜负者曲折痛苦的遭遇和爱悔交加的心理状态写得
细腻入微,委婉动人。
其四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郎熏绣衾。城上
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注】
眉浅句——写眉黛色已淡薄,如烟中之柳。
垂翠幕三句——垂下翠色帘幕,结下相爱之心,精心侍奉郎君,以香料
熏绣花被子。
城上三句——月夜触景生情,美人愁思至极。蝉鬓:见温词《菩萨蛮》
“其五”中注。绝:极。
宫树三句——院内树影昏暗,天空鹊桥横现,报更的人已传签报晓。鹊
桥:传说七夕那夜,牛郎织女相会,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风俗记》: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此处指天河。天河位置移动,表明夜间时
光不早,玉签:用来报时的器具。《陈书?世祖纪》:“每鸡人司漏传更签
于殿,乃令送者必报签于阶石之上,令■然有声。”报明:报天明。
【析】
这首词写思妇怀远人。
上片写相忆成梦:前三句写离多聚少,相忆深且久,并用“眉浅”如同
淡色青烟,来具体地描绘相忆之人的憔悴面容,形象清晰可睹。后三句以“垂
翠幕”转入梦境:在翠幕遮掩下,结下鸳鸯比翼的心愿,接着进入两情融融
的境界,“侍郎熏绣衾”。
下片写梦醒愁极。“城上月,白如雪”,是梦初醒时所见:这里只有如
雪的月亮,高挂城头,梦中人不知何处?“蝉鬓美人愁绝”,直写女主人公
的无限愁悲。结尾三句,把闺中人的愁容化入树暗、桥横、玉签报晓的景象
中,婉丽入微,汤显祖评曰:“口头语,平衍不俗,亦是填词当家。”
其五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
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注】
背江楼三句——背靠江楼,目眺海月,耳闻城头画角之声呜咽。海月:
海上明月。角声:画角的声音。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之一,用来司号令、
整军容。《弦管记》:“胡角有双角,即今画角。”据说角上绘有五彩,分
长鸣(双角)和中鸣之别,长鸣慢声激昂,中鸣尤其悲切。李贺《雁门太守
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堤柳动三句——堤上柳枝摇曳,岛上暮烟昏暗,远去的鸿雁分成两行。
征雁:远飞的雁群。
京口路三句——京口路途中,归舟停泊的渡口上,正是暮春时节,远行
的人是否将要启程了?京口:今江苏镇江。芳菲:泛指春天景色。
银烛尽三句——银烛燃尽,玉绳星已下落,忽听村落里,鸡鸣声声,天
色将晓。玉绳:星名。在北斗星的第五星北边,共两星。张衡《西京赋》:
“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析】
这首词的写法比较特别,则思妇和远人并写的。
上片写思妇远望,从夜到晓。前三句写思妇背靠江楼,目眺海月初生,
耳听城上角声呜咽;后三句中,堤柳拂动是近景,烟岛朦胧是中景,两行征
雁是远景,时间和景物分明,层次井然,这虽是写景,而思妇望归人的情意
已灌注其中。
下片是写远人欲归,是变换镜头的写法,从另一方面着手,来升华思妇
的感情。以“路”、“渡”显示远人欲归的心意,日夜兼程,“正是芳菲欲
度”,点明时已春暮,良辰难再。最后三句亦写从夜至晓,是远人所见所闻,
显示了旅途的广阔和清凄,更衬托了行人的“归心似箭”:村落鸡啼,而自
己还羁旅在外,怎不急切?
其六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
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
玉炉香三句——写画堂中静景。玉炉:形容香炉精美。偏:单单、偏偏,
副词。秋思:秋日的愁思。
眉翠薄三句——写闺妇的形象。眉间翠色已淡薄,鬓发已散乱,秋夜正
长,衾枕凄寒。衾枕:被子和枕头,这里指代床上用物。
梧桐树三句——梧桐叶落,三更雨打,全不理会闺妇的离别之情,正在
苦处。不道:不顾、不管。王昌龄《送姚司法归吴》:“但令意远扁舟近,
不道沧江百丈深。”
一叶叶三句——写思妇彻夜未眠,梧桐片片飘落,夜雨点点滴滴,她都
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天明。
【析】
这首词写秋思离情,长夜不眠。
上片写长夜秋思。前三句以香烟蜡泪,寂寞画堂的室内气氛,烘托出秋
思萦怀的愁苦心情,“秋思”是上片的关键,而着一“偏”字,极为精妙,
使无情的红蜡变得分外有情,红蜡也像不忍看这满怀愁思的画堂中人,陪着
女主人伤心滴泪了。后三句紧接秋思,转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展示她长夜不
寐的秋思苦况:“眉薄”、“鬓残”,是睡卧长时,辗转反侧的情状,“夜
长”是感觉的体验,上片的收束处,点出秋思是因为孤独,虽淡淡写出,但
情景凄冷,深沉哀怨都含蕴其中。
下片以浅明流利的笔触,用秋夜的典型环境,描摹离情的苦味。彻夜难
寐之状附着于夜雨梧桐之景。用“不道”画龙点睛,把景物与人物联系起来,
充分表达女主人公的愁苦心情。梧桐雨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无所谓“道”
与“不道”,而主人公因为夜长难忍,借物言情,主观感到它们是故意扰乱
她的心绪,触动她的离愁别恨,极为自然地把夜间窗外之景与窗内之情融合
在一起。末尾三句继续写她的感觉:桐叶飘零,雨声晰沥,阵阵吹进胸扉,
滴滴落在心上,是心声,也是泪水;而一“空”字,尤现动中之静,烘托了
环境的寂寥。但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显得含蓄、深沉而真挚。
归国遥
其一
香玉,翠凤宝钗垂■■。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注】
香玉泛指头上精美的首饰。
翠凤二句——具体写首饰。意思是翠凤饰成钗头的宝钗,下垂着穗子;
还有钿筐、金粟和交错的彩胜戴在头上。宝钗、钿筐、彩胜、金粟,都是首
饰的种类。金粟:桂花也称金粟,因花蕊如金粟点缀枝头,这里的金粟,是
指妆饰品的形象如金粟状。交胜:彩胜在头上交错戴着。■■:见温词《菩
萨蛮》“其十三”注。
越罗句——衣用越罗制成,其色如春水碧绿。越罗:古越国(苏杭一带)
之地所产罗绸,轻薄美观。
画堂二句——精美的厅堂还燃着残烛,烛光透过帘幕,夜深人静了。梦
醒后,更觉更漏声迫促。
谢娘二句——谢娘无限伤心,日光初照,屏风上山景时隐时现。谢娘:
见前温词《更漏子》“其一”中“谢家”注。心曲——内心的深处,后来常
指心中的委曲之事或难言之情。这里是伤心的意思。
【析】
这首词写美女的情态。
上片香玉、翠凤、宝钗、钿筐、金粟、越罗,均写服饰华丽,琳琅满目,
交相辉映,以烘托女子的艳美。
下片写烛残夜尽,美人梦余之后无可名状的心情和屏风上明灭断续的山
川。
这首词除了堆积词藻之外,情景都无特色,实属温词中的下品。
其二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