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注】
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双脸:两鬓。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
子齿密。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
形的首饰。《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飐(zhǎn 展):
风吹飘动。金飐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全句的意思是:面容美丽,饰有
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
舞衣二句——写穿着。因风停息而浅蓝色的舞衣下垂,显得无力,敛:
收敛,引申为停歇。藕丝:颜色之一,见前温词《菩萨蛮》“其二”注。秋
色:浅蓝色。
绣帷——绣花帷幕。
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温庭筠诗《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粉心二句——写面饰。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
山,花靥(yè夜):妇女面上的妆饰物。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
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
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
“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析】
这首也是写美女形象的。
上片小凤、战篦、舞衣、秋色,都是描写女子的妆束。
下片写她的室内陈设和面饰,突出其华艳。
此首与上首一样,正如李冰若先生所指出:“除堆积丽字外,情境俱属
下劣。”
酒泉子
其一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
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注】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
中。
凭栏干三句——所见远景。凭:倚。萧萧: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二句——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疏索(shū疏):
稀疏冷落。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洞房:幽深的闺房。庚信《小
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掩银屏三句——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箔(bó伯):
竹帘子。《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
《西京杂记》曰:“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为水文及龙凤象。”又“昭阳殿织
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析】
这首词写女子春日怀远。
上片写她池上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
写景,前句明丽,后句暗淡,以喻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三句写女主人
公的行动,关键在一“闲”字,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纯属
百无聊赖。
下片写深闺怀远。“近来”二句是写她的境遇和感受,音信疏索是心情
寂寞的原因。洞房寂寞而修饰以“空”字,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与
前片的“闲”字相应。最后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
垂帘,苦度春宵。全词用她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空虚寂寞,无限
惆怅。
其二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蔼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注】
金鸭——香炉的形状,多用铜制成,内燃香料,用以熏香气。《邺中记》
“石季龙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意思是香炉用金银雕刻而
成。最有名的香炉是铜制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丁谖作九层博山香炉,
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
故乡春三句——故乡已是春天,但云烟相隔;香灯熄灭,闺人乡情无限。
烟霭(aǐ矮):云烟,这里指室内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gāng
刚):焚兰香膏油的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灯错些。”膏,
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句——意思是带着隔夜的旧妆而凭倚高楼,心情惆怅。
草初齐三句——草刚刚铺遍郊野,花却零落了,燕子来往双飞。
【析】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怀乡的心曲。
上片写她在室内怀乡。头两句写晨光透过纱窗,照亮了室内的香炉和屏
风上的群山。“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意脉自局下句“故乡春”相连,
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烟
蔼”二句接“金鸭”而写,意思是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
隔雾蔼。这就造成了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
下片紧接上片而来,写她思乡的焦渴心情,质朴但露,“宿妆”二句写
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
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
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了。
其三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注】
楚女——泛指南国女子。
楼枕句——写楼阁坐落在小河春水之畔。枕:坐落。
斜簪——斜别着,插着。“簪”作动词用,如“簪花”,即“插花”。
云鬟——古时常用云形容妇女之发,鬟称“云鬟”,髻称“云髻”。刘
禹锡《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妆。”
金缕凤——金线绣成的凤鸟图形。
八行书——指信札,古信笺每页八行。《寰宇记》:“益州旧贡薛涛十
色笺,短狭才容八行。”孟浩然《登万岁楼》诗:“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
家书寄八行。”
【析】
这首词是写男子怀念女子,在温词中是少有的。
上片写日夜怀念。“楚女不归”是长久思念之后的深情叹息。“楼枕”
四句是写男子所在的客观环境。“枕”字极为生动,既是春水傍楼的实写,
又是男主人公枕上长忆,梦随流水的虚拟。“月孤明”中的“孤”字,更是
传神之笔。明月自古至今,只是一轮,无所谓“孤”不“孤”,而况月为自
然界的无情之物,何生孤独之感?看似无理,实则绝妙;这些都是男子对水、
风、花、月等周遭环境的感受,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冷落。
过片两句,是男主人公仍然沉浸在对楚女的追忆之中,眼前幻化出她美
丽动人的形象。末三句写南飞的鸿雁,声声啼叫,打断了他的遐想;他自然
地联想到请南飞的鸿雁给楚女带去书信,以抒千里遥想之情。全首“纤词丽
语,转折自如,能品也”(汤显祖评语)。
其四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
罗带二句罗带引来芳香,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惹:引,这里有带
来之意。红豆:又名相思子,生于岭南,果实为荚,种子大如豌豆,色鲜红,
有黑色斑点,可供妆饰和药用。《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
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
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泪痕新三句——泪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缕花饰已无心收拾,所以
“旧”;离别之情痛苦,所以断。
绿阴浓三句——写春景。绿阴浓郁,芳草幽邃,柳絮狂飞。歇(xiē些):
深邃,这里形容幽深的草丛。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歇欻幽霭,云复霮
■。”又解:歇,泄也,谓气泄无余也,即芳草长势极盛,已停止生长。
【析】
这首词也是写别情,清新可喜,文意流畅。
上片直吐衷肠。首二句写别后余香犹在,红豆长系,以表不忘;末三句
写相思之情,“泪痕新”写别情深切,“金缕旧”写别时长久,“断离肠”
写相思痛苦。
下片写眼前景,以景托情。“一双娇燕语雕梁”,既是对往年此时两情
融洽的怀恋,又是眼前景色的实录,暗喻着自己的孤寂;犹言双燕呢喃依旧,
而人却天各一方。结尾三句是暮春的景象,将别恨寄寓在这“草歇花狂”中,
言虽尽而意无穷。
定西番
其一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
汉使句——追述汉朝使节往年的离别。汉使:指张骞。《汉书?张春传》:
“骞以郎应募,使月,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
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这里是借对张骞的怀念,以表
边疆人民怀念朝廷使节之情。
攀弱柳——攀折细柳枝表示赠别。《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
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折寒梅——折梅花赠远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
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
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上高台——征夫游子,常登高台,遥望故乡。《乐府诗集?临高台》解
题:“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
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门关一带还是春雪纷飞,雁已来而人未见来。
羌笛二句——闻羌笛一声,愁思欲绝,月下独徘徊。羌笛:笛名。《风俗通》:
“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羌笛。”羌笛出于羌族,今甘肃一带,始为
三孔、后有五孔,可吹五音。又:《初学记?乐部》:“风俗通曰:‘笛,
汉武帝时丘仲所作也。’按,宋玉有笛赋,玉在汉前,恐此说非也。又马融
长笛赋云,近代双笛从羌起。”
【析】
这首词是就题发挥,写西域人对张骞的怀念。
上片写了张骞离别西域时国内地的一个镜头。用折柳、赠梅、送至高台
这些传统的形式,表示了西域人民对张骞的怀念。“折柳”、“赠梅”未必
实有其事。“上高台”表示依依惜别之状。首句有“昔年”一词,表示是在
追叙。
下片转到现实中来,用“玉关”、“春雪”、“雁飞”、“笛声”,突
出塞外的地理环境。“雁来人不来”,语浅情深,可见盼望之殷切。结尾用
月影徘徊、羌笛悠悠来加深怀念的气氛。
其二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注】
海燕句——燕子将要起飞时,先理一理它的羽毛。海燕:燕子。古以燕
子从海上来,故称。
萱草三句——萱草碧绿,杏花绯红,都在帘栊之外。萱草:见温词《菩
萨蛮》“其十三”注。杏花:次于梅而开,五瓣,色白带红,似梅花而稍大,
果实可食。帘栊:有帘之窗。《说文解字》段注:“■与栊,皆言横直为窗
棂,通明。”即窗户格子。
双鬓二句——双鬓戴着碧霞色的玉石和金丝制成的首饰,看去好像春天
里一朵盛开的鲜花。
楼上二句——楼上正是十五明月高照之时,琐窗中之人,浓妆对圆月,
别有情思。
【析】
这首词写新妆初罢的少女形象。
开头一句用海燕初飞兴起少女新妆,给人一种轻盈明丽的感觉。接着用
“萱草绿”,“杏花红”二句,刻画少女新妆时的美好环境,烘托了少女开
朗而欢快的情绪,使之活动于草绿花红的画面中,为下片突出人物衬托了背
景。
下片写妆后的少女形象。“双鬓翠霞金缕”,突出妆饰的艳丽;“一枝
春艳浓”,以比喻少女如花,与李白《清平调》“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
山枉断肠”意境相似。后二句,将少女置于月圆之夜。这时,少女的情怀,
并未写出,她究竟有何感触呢?给了读者以思索的余地。然而,“琐窗中”
三字,岂不是透露出淡淡的清凄之感么?
其三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注】
罗幕二句——写美人初起,帘幕初卷,对镜自照,美如花枝。
肠断二句——飞雁不传塞外征人的信息,思念之情,使人肠断。塞门:
塞外关口。颜延年《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李善注:“塞,
紫塞也。有关,故曰门。”崔豹《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
亦然,故称紫塞。”肠断:表示极度悲切。《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
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
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析】
这首词写少妇对征人的怀念。
上片是泛写晚春景色和人物形象,把春景与人面自然地结合起来。“柳
如眉”,既写了春柳,又写了人面。“正相思”,表现了在暮春环境中人物
的活动。
下片转入具体刻画。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以应“晓莺”。晓妆对镜,
如花一枝,以应“人似玉”。“肠断”二句,以应“相思”,结构紧凑,浑
然一体。
杨柳枝
其一
宜春范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注】
宜春范——秦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以黔首葬二世
杜南宜春苑中。”又《三辅黄图》:“宜春宫本秦离宫,在长安城东南,杜
县东,近下杜,又有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庾信《春赋》:“宜春苑
中春已归,披香殿里著春衣。”唐代改建为曲江,今陕西长安县南。
闲袅句写杨柳细柔,迎风轻舞,与舞女的细腰相媲美。闲:闲适。袅(ni
ǎo 鸟):同“嫋”,形容细长柔软的样子。
正是句——美人见景生情,柳色依旧,人事已非,不禁愁肠欲绝。玉人:
这里指宫女。《晋书?卫玠传》:“玠总角羊车过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赤栏桥——桥名,疑在宜春苑附近。这里写美人自伤,见一溪春水,潺
潺流过赤栏桥下,更添悱恻之情。据《通典》记载,隋开皇三年筑京城,引
香积渠水,自赤栏桥经第五桥西北入城。
【析】
这首词是借咏柳来表现舞女感物自伤的。或咏杨柳本身,或借咏人事,
写得流利晓畅,摇曳生姿,情致缠绵。清词人郑文焯在《大鹤山人词论》中
说:“飞卿《杨柳枝》八首,终为宋诗中振绝之境,苏黄不能到也。唐人以
余力为词,而骨气奇高,文藻温丽。”这首词正是如此。
“宜春苑外”和“闲袅春风”两句,一“外”一“闲”,将舞女的被遗
弃巧妙地渗透到咏柳的词句中,即现在虽是春风习习,柳条婆婆,可是已不
复在宜春苑内翩翩起舞了,而只能是柳条舞腰,寂寞相对!这两句是从侧面
写的。“正是玉人”和“一渠春水”两句,是正面深入,直接抒写舞女的愁
怀:面对春风杨柳,舞女不禁感物自伤了。特别是这赤栏桥边,碧柳夹道,
依依可怜;赤栏桥下,春水潺潺,则使人更为伤情。词的节奏舒缓,《栩庄
漫记》评道:“风神旖旎,得题之之神。”
其二
南内墙东御路旁,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注】
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据《旧唐书?玄宗纪》
载,“兴庆宫”在“隆庆坊”,本玄宗故宅,在“东内”之南,故名“南内”。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御路:皇宫内
的道路。
须知句——要想知道春色,须看柳丝颜色是否嫩黄。
杏花二句——意思是杏花也不愿做无情的草木,含情默默;为何行人却
着意于柳,见之而引起极度的思念呢?何事:何用、何须。陶潜《饮酒》诗
之二:“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析】
这首词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伤别。
“南内墙东”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句,明写柳色,似从李白
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杏花未肯无
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
断肠?”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
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柳的艺术魁
力,已在其中了。
其三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注】
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一带的名妓,才盖群士,容貌绝美,其家
门前多柳。
鲜毵句——描写细柳如金线,轻轻地拂着平桥。毵毵(sānsān 三三):
形容细长的样子。
朱门——富豪人家的大门,常漆朱红色,据《晋书?麹允传》载:允,
金城人,与游氏世为豪族,西洲为之语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