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极。在他们心中,除了装满个人私欲外,一无是处。唉!如今的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
这个世界真是令人伤心难过。
更让人难过的是,现代人还时常口是心非,心中的真实想法与实际行动,往往与口头的冠冕堂皇背
道而驰。比如有人热情地邀请你到他家做客,但内心却并不希望客人出现;当他很慷慨地声称要赠
送别人名贵物品时,实际上却一毛不拔,吝啬透顶。每当我看到这些人间丑态,就不禁生起厌烦之
心。
而古人无论面对任何人,基本上都能够平等、谦逊、虚怀若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言行谨慎、恭
谨行事。至于弟子在上师面前,那就更是毕恭毕敬,他们时时刻刻都想方设法令上师生起欢喜心。
然而今人却勇于为少许利益就不顾因果,即使为此落得个身败名袭、恶行累累也在所不惜。
此外,古人也愿意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接受他们的忠告。今人却对这些逆耳的忠言无法容忍,只
愿听到一片赞美之声。许多人一旦受到恭维,便如饮甘露,心中欣欣然忘乎所以。如此一来,自己
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的认识,便会距离事物的真实面目越来越远。我对此也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如果再从智慧的角度来对比,则古今之间的差距更不可同日而语。当古人对某件事物要作出判断时,
他会首先依赖佛法的标准,其次才参照世间法。要知道,一个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佛
法的智慧去观察和抉择,对一个人的人生与事业该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今人却盲目地听从自己的私
心与他们的分别见解,更谈不上运用佛法。像这样连世俗生活的常识与道德都不具备的人,又怎能
不造下无边罪业呢?我对此也同样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全知麦彭仁波切曾特别强调:无论我们从事任何事情,事先都必须运用智慧观察。如果自己缺乏这
方面的能力,那就应该向具有头脑的人请教,在权衡得失之后,方可付诸行动。对修行者而言,若
欲成办某种事业,则一方面应在上师面前询问讨教,同时祈祷三宝加持;另外还要自己认真分析、
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会被称为明智,才能够避免自损损他。相
反,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不经观察就随意行事,那不仅所做之事很难成功,还会为
自己带来无穷后患,并最终把自己导向痛苦之源,只落得个心中懊悔不已的结局。
同样的道理,国家大事如果不经过协商和研究,也会造成处理不当的后果,类似的例子在人类历史
上随处可见。如果当权者唯我独尊,容不得他们的半点意见,那肯定会为其治下的人民带来巨大灾
难,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由此走向衰亡的。反之,如果一国之君能够胸襟豁达、礼贤下士,处理问
题的时候集思广益,则可成就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其国这会变得更加繁荣和昌盛。例如当初藏
地在修建布达拉宫时,每天都有许多大臣聚集在一起周密策划、具体协商,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所以雪域藏地最为辉煌的宗教与艺术的结晶…布达拉宫,才经历了历史上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巍
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之上,并时时散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以往的古人,正因为深解此中的奥妙,故而在行动之前无不深思熟虑、反复斟酌,以期达到最佳效
果。今人却行为鲁莽、举止荒唐,处理问题异常草率,甚至连最基本的思考也忽略过去。这样的人,
其所作为无异于愚痴之辈的行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事业则定难成功,日后肯定会追悔莫及。
今人不仅在人格、智慧等方面较古人卑下,若论及他们的本性,那除了“贪”字冠之外,更别无它
种形容。现在的一些贪欲之徒,当他们不顾一切地攫取个人利益之时,那犹如饥饿的豺狼一般,根
本不顾及他人死活的丑陋而凶残的面目,让我对之生起了强烈的厌烦心。
实际上,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内心愿望,那你必须具有端正的态度和善良的心愿,并且在这样的前提
下,如理如法地去行事,你的事业才会获得成功。否则,即便取得一些暂时性的效果,也不可能维
持长久,一切终将付诸东流。无垢光尊者这样谆谆地告诫过我们,请大家一定仔细观察自相续,小
心护持正念,谨慎地取舍善恶。
总之,末法时代众生的智慧实在是浅薄鲜少,其愚痴的行为如若广为宣说,两大阿僧祗劫也无法言
尽!凡是听闻这些恶劣行为,且对佛法具有坚定信念的人,都应当对空上五浊恶世心生厌倦,进而
远离尘嚣,前行寂静的地方去精进修持。
二、对不如法僧众的厌离
以上只是大概宣说了我对当下世界的厌离之心,因为生逢末法时代的人们,如果不接受佛陀的教言,
他们的行为方式便只能像如上所述的那样,令任何一个正信佛教徒都难过而悲伤。这样的话,人们
的厌离心当然就会自然而然地生起。
其实不仅仅是普通世人的行为让人看不到佛法的希望,就连僧团内部的人也往往心行不善。如若广
述他们的行为,我想大众也会与我一样,更对这个人世生起不可遏制的厌离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法之徒,他们无恶不作、劣迹斑斑,我对此自然深恶痛绝。不过有时我又觉
得这一切也还情有可原,因为这些人从来就没有福德资粮与机会去修习善法,因而根本也就不可能
懂得取舍善恶。这样的话,造下罪业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而某些出家人的行为不能合乎教规,这
就令人不可原谅了。因为他们毕竟学习过真正的佛法,也通晓戒律,故而一旦破戒就纯属明知故犯。
但我恰恰多次看到他们那令人大失所望的举动,这就让我不由得生起厌烦之心。
这些所谓趋入解脱大道的人,是多么可怜、可鄙,正是他们自己的丑恶行径,才使佛法进入末法时
期,并且破坏了佛教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对此,我无法不生起厌烦之心。以下我要叙述的内
容就与此相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谛听。
究竟安乐的根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现今在人间弘扬已接近的尾声了,此刻正是正法隐没前最
为危险的时期。正如古德世亲论师所言…世尊已入灭,无数高僧大德也相继圆寂,不尊重佛法的
曲解者(分别寻伺者)开始摧毁佛陀教法,真正具足菩提心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贤劫千佛将要示现成佛的地方…印度的金刚座,其所在地的菩提迦耶和附近的大城市,当初,佛
法之兴盛犹如日上中天。但如今也无可奈何地归于觉寂,人们再也无法见到昔日那种辉煌的景象。
至于释尊降生、苦修、成道乃至传法的诸多圣地,也已面目全非。
譬如释迦牟尼佛居住了二十四年的舍卫城,当年曾是古印度一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却连一间佛堂
也没有留下,仅仅剩下僧众寮房、比丘尼经堂等几处遗址。此外,佛陀涅磐处如今也只遗留下一个
小土堆,涅磐像也是由泰国与日本的信众日后所造。而在世尊曾讲经说法的王舍诚、广严城、灵鹫
山,现在我们已根本无法再寻找到佛法的踪迹。至于那些众多天人居住过的地方,如今也大多变成
一堆堆黄土,许多佛陀转法轮处的佛塔也不复存在。
历史上,印度以金刚座为主的无数圣地曾惨遭外道蹂躏,许多地方至今仍被他们占据,情形十分可
悲。在古代,异教徒如盗匪一般的军队,曾计划摧毁金刚座的全部佛塔(佛陀圆寂后不久,由阿育
王在此建造,龙猛菩萨又于其上加造。),并砍倒佛陀成道于其下的菩提树。幸而有内道居士将菩
提树的树枝暂时转移到斯里兰卡,又将佛塔将埋洞中,这才勉强躲过劫难。
本来,作为释迦牟尼佛教法的发祥地,以及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弘扬佛法的道场,印度的佛教应
当极为兴盛才对。但诸法无常,世间的一切往往事与愿违,如今那里真可谓物是人非。目睹此情此
景,不由得令人唏嘘感叹,心中生起无限悲凉!
不过,与其要在外道身上找原因,还不如反观自己。回过身来,我们就会发现,末法时代的种种征
相,其实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出家人身上。例如有些形象上的出家人,打着大活佛、大阿闍黎、大和
尚的旗号,但他们自诩的标准,不是来自以佛法修证层次为宗旨的判断,反而肤浅地认为只要拥有
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就能成为高僧大德。在他们心目中,甚至嗓音悦耳也成了当法师的资本。这些人
从不闻思修行,也不具备些许功德,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佛教常识也弄不清楚,常常表演一些将五
方佛误认成“可怜如来”等的笑话。他们的行持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不免让我们为佛教的前
途黯然神伤。他们这些人,仅仅是身穿了一身出家衣服而已,根本就不拥有与之相应的智慧。
然而,越无知的人却往往越加傲慢,当他们有幸见到真正的高僧大德时,非但一丝恭敬之心也不能
生起,还狂妄无礼、目中无人。这些人表面上削发为僧,似乎舍弃了尘世的小家,实际上却在建立
和维护另一个更大的名利之家。他们的心念仍旧觉湎在世俗的事物当中而不能自拔。看到这种迷乱
的现象,我也不禁生起了厌烦之心。
其实据佛经记载,早在迦叶佛时代,就在一个人的梦中曾出现过一头大象,它的身躯已经飞出窗外,
尾巴却迟迟不肯出来。这个故事暗示着释迦佛教法的末期,出家人虽然身体出家,心中却仍然保留
着从事世间八法的愿望。
无垢光尊者就不无遗憾地指出过:如今真正具足法相的善知识可谓少而又少,如理如法的行为反倒
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寺院已类似于在家人的社区,与喧嚣的闹市毫无区别。作为佛教的道场,寺庙
却不具备闻思修行的条件,这样的寺庙中安住的“法师们”,既无弘法利生的事业可言,也不护持
清净戒律,我们对此都应当生起厌离。
同时,有些未破戒的比丘也仅仅流于形象上的护持净戒。他们虽然天天在积累资粮,而内心里却仍
幻想得到今生的名闻利养。这种人也不可能存在解脱的机会。还有一些人本来就没有好好修持,却
自以为行持如法,特别喜欢在他们面前吹嘘自己的善妙功德。看到这些人,我也只能心生厌烦。
对比他们,我便更加钦佩和仰慕我的根本上师托噶如意宝,我认为他老人家才真正具有大德风范。
以常人观点来看,他的财富不可谓不丰厚圆满,但他本人却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日常生活
异常检朴,有时候甚至到了缺乏食物的地步。但即便这样,托噶如意宝也从不轻易享用他们的供养,
而是像普通僧人那样参加诵经,以获得其中所应分得的一份财物。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他老人家
的一生可说是非常平凡,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然而,其不凡之处也正在此…这
正所谓寓伟大于平凡之间。托噶如意宝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向世人展现了他严谨的作
风和高超的境界。但你千万别以为托噶如意宝是一个吝啬之人,在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方面,他从不
吝惜。仅以供类为例,在他一生中,平均每天供的灯就多达五百余盏!
但如今的一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们,则不会这样行事了。他们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善行,也会想方设法
加以鼓吹,借机提高自己在世间的声誉。例如有人刚刚修建了一座佛塔,便对其又是拍照又是录像,
随后就手捧照片跑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大搞宣传。他会逢人就说:“大家快来看看哪,这是我一
人建造的佛塔呀!”有的人甚至还会借机化缘,以便中饱私囊。针对这种悖离古训的做法,无垢光
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也传讲了一些教言。
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虽然脱离了尘世中的家庭,却仍然在寂静之处积累财富。也有人自
以为戒律清净,其实只执著于依食住行等细微处,对更加重要的方面却满不在乎。他们偷盗、邪淫
乃至杀害众生,对待因果毫无正信,仅仅具备严持戒律的假面罢了。每当面对那些不懂道理的比丘,
我都禁不住会生起厌烦之心。
那些自以为已经远离红尘,却不懂得取舍因果、从不闻思修行的人,肯定无法得到戒定慧三学的功
德,他们还会由此而五毒炽盛,经常处于迷乱散漫的状态。更有甚者,个别僧人连四根本戒也没有
听说过,但当别人问起时,却大言不惭地说:四根本,我不知道,有个三根本可能是上师再加护法
神吧!如果一个人出家修持净戒,却连一点佛法方面的智慧也没有得到,这就犹如天鹅在水中嬉戏,
羽毛却没有沾上一滴水,实在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还有人一旦皈依佛门,便认为自己已经趋入了佛道。其实他既不具备正知正见,也不具备出世间的
智慧和广大的慈悲心,只是获得了表现上的身份而已。这样的人,甚至对上师三宝的信心都不坚定。
每当见到这种自欺欺人的佛教徒,我都会生起强烈的厌烦心。
而我们学院中的一些堪布、活佛(色达喇荣佛学院),在智慧、慈悲、戒律等方面都可谓出类拔萃、
堪为人天楷模,无论就品格修养还是出世间的成就而言,他们都非常优秀,这在整个南赡部洲也希
有难得。然而他们一旦到了其他地方,却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前,我也曾安排一些德才兼备
的大堪布前往藏地各大寺院。但这些寺院中的僧人们对他们却并不重视,致使这些大堪布、大活佛
连一般寺院中方丈的地位也无法获得。现在的世人就是这样愚蠢,他们不懂得敬重那些具有智慧而
又戒律清净的善知识,却对虚伪狡诈之徒倍加信任,这种现象令人非常遗憾而痛心。正如至尊米拉
日巴对日琼巴开示的那样:“在藏地,智者不会受到恭敬,愚者却倍受拥戴;了义的佛法不会受到
重视,对不了义的法门却备加奉行。所以,你应当努力追随智者和真正的善知识,支寻求了义的法
要。”如今,这样的教诲对我们依然有效。
我还看到某些“金刚上师”并不悲悯摄受精进修行的弟子,反而贪婪地笼络那些只知以钱财供养的
追随者。他们也从不善待禀性正直的人,只对虚伪狡诈之徒异常宠爱。如此觉溺于世间八法的“金
刚上师”,让人怎能看到正法弘传的希望?
另外,现在还存在着以下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对于生活清贪的智者,大家不仅不懂得尊重,
反而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对于拥有财富的人,哪怕其头脑愚钝无比,有些人也会追随着拥戴他
们。有些活佛并不具备清净的戒律、深邃的智慧和广大的功德,仅仅因为他们拥有一点点财富,便
立刻受到大家的敬仰,似乎钱财成了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此前的某些地位卑下者,一但其
地位发生变化,或得到大笔财产,大家也随即见风使舵,对他奴颜婢膝、交口称赞起来!在这个末
法时代,世人对智者不生恭敬,对愚者却阿谀奉迎,看到这些可耻的行为,我当然要生起强烈的厌
烦心。
世界上那些以各种因缘而富有的修行人,头脑里往往被悭吝的思想所占据。他们非但舍不得利用财
物于有益社会人生与佛法利益之方面,更不会对贫苦者进行布施。正如龙猛菩萨所指出的那样:“如
果一个人既不享受也不布施,财富反而会成为痛苦的源头。”当这些人临近命终之时,恐怕将身无
所剩,只能以恶业随身了。每当看到这些守财奴般的出家人的行为,我也只能对之生起厌烦之心。
可以想象,在这些人短暂的一生中,从早到晚都在辛苦忙碌,不停地积累着财富。如此沉浸于贪欲
的游戏中,将日甚一日地远离真正的快乐。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 “拥有一条茶叶肯定会拥有一
条茶叶的痛苦,得到一匹马的同时,自然也得到了一匹马的烦恼。”他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
还指出:“拥有百数以上羊只的主人,必将堕入一次地狱。”因为得牧场中的牦牛、山羊若造下罪
业,其主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果报。其实,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所拥有的财富之间,并不存在任何
必然而直接的因果关系,作为修行人,我想我们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如今这个迷乱的年
代,却总有一些所谓的修行人沉迷在世间法当中,行为与普通在家人迥然无异。我对此无法不生起
强烈的厌烦心。
要知道,以上我所指出的种种过患,可谓满目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纵使历经数劫也不能完全道尽。
目睹了不如法的出家人的这些行为,我们更应该远远避开这些相似的出家众,前行寂静的处所,去
精进修持胜妙的佛法。
前面我曾经讲过,有一些在家人并未听闻过佛法,也从来没有修学过戒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
知取舍因果,也还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