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
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
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
动。
在遥远的山巅上空,还淡淡地残留着晚霞的余晖。透过车窗玻璃看见的景物轮廓,
退到远方,却没有消逝,但已经黯然失色了。尽管火车继续往前奔驰,在他看来,山野
那平凡的姿态越是显得更加平凡了。由于什么东西都不十分惹他注目,他内心反而好像
隐隐地存在着一股巨大的感情激流。这自然是由于镜中浮现出姑娘的脸的缘故。只有身
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
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
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
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祥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
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映像的清晰度并没有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
也没有把映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
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
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镜子中叶子是异样美的虚像,引起岛村朴朔迷离的回忆,似乎已把他带
到遥远的另一个女子——驹子的身边,接着倒叙岛村第一次同驹子相遇的情
景。次日到达雪国,从映在白昼化妆镜中(这是后一面镜子)的白花花的雪
景里,看见了驹子的红彤彤的脸,又勾起了他对昨夜映在暮景镜中的叶子的
回忆。作家写岛村第三次赴雪国,更多的是与驹子的交往,当他们两人的关
系无法维持、岛村决计离开雪国时,又突然加进“雪中火场”,由于叶子的
坠身火海,把现实带回到梦幻的世界,这时再次出现镜中人物与景物的流动,
增加了意识流的新鲜感。作家运用这种联想的跳跃,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
物从虚像到实像,又从实像推回到虚像,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岛村、驹子和叶
子三人的虚虚实实的三角关系;同时从故事的发展来说,从现实世界到梦幻,
又从梦幻到现实世界,或者在一个并列的平面上展开,或者时空倒错,但跳
跃却很有节奏感。通过跳跃的联想,一步步地唤起岛村对驹子和叶子的爱恋
之情,驹子和叶子的内心世界常常是在岛村的意识流动中展露出来。岛村遥
远的憧憬着流动于理智的镜中,而镜子又属于遥远的世界,驹子和叶子都是
属于岛村的感觉中产生的幻觉,把岛村的心情、情绪朦胧化,增加感情的感
觉色彩和抒情风格,表现了川端式的“意识流”独特的日本风格。
四 创作成熟的标志
如果说,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奠定了作家在
日本文坛的地位,那么相隔八九年后发表的中篇小说《雪国》,就标志着川
端在创作上已经成熟,达到了他自己的艺术高峰,最后导致他成为蜚声世界
的名家,“康成已不仅是日本的康成,而且成为世界的康成了”。他在国际
文坛上占有一席,因《雪国》的出现而当之无愧。说《雪国》是川端创作的
成熟标志和艺术高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在艺术上开始了一条新路。川端从事文学创作伊始,就富于探索
精神。尽管他在一生的创作道路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尝试,走过一
条弯弯曲曲的道路。他习作之初,他的作品大都带有传统私小说的性质,多
少留下自然主义痕迹,情调比较低沉、哀伤。新感觉派时期,他又全盘否定
传统,盲目追求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无论在文体上或在内容上都很少找到日
本传统的气质,但他并没有放弃艺术上的新追求,且不断总结经验,重又回
归到对传统艺术进行探索。他的《伊豆的舞女》在吸收西方文学优点的基础
上,力图保持日本文学的传统色彩作了新尝试。而《雪国》则使两者的结合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作家在《伊豆的舞女》中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和
风格的升华,它赋予作品更浓厚的日本色彩。
其二,从《雪国》开始,川端的创作无论从内容或从形式来说,都形成
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川端早期的作品,多半表现“孤儿的感情”,但还不能
说形成了自己的鲜明艺术个性。经过《林金花的忧郁》、《招魂节一景》、
《伊豆的舞女》等的艺术实践,创作经验不断丰富,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其创作个性得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鲜明的表现。他善于以抒情笔墨,刻画
下层少女的性格和命运,并在抒情的画面中贯穿着对纯真爱情热烈的赞颂,
对美与爱的理想表示朦胧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徒劳毫不掩饰的渲染。
比起以前的作品来,《雪国》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更加细腻和丰富,更加显出
作家饱含热情的创作个性。尽管在其后的创作中,川端的风格还有发展,但
始终是和《雪国》所形成的基本特色相联系的。
《雪国》问世之后,时至今日一直是日本文学界评论的重点对象之一,
评论有褒有贬,但褒誉者居多,大多肯定它在现代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说
它是“昭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堪称抒情文学的最高峰”;也估价了它
在川端文学中的位置,认为这标志“川端康成的艺术达到了顶峰”,“是川
端康成作品群中的高峰杰作”,“记录了川端的艺术的一个顶点”;有的评
论家还说,《雪国》是川端的“过去艺术的总和”,“川端是《雪国》的作
家,为了《雪国》,川端可以失去其他作品”,以及《雪国》升华和凝聚了
川端作家的天资的作品”,乃至认为“川端康成文学明确地体现了日本美的
传统,它代表日本文学走向世界是最合适的”等等。但是,也有的贬之为“颓
废的美”或“颓废和死亡的文学”。因为它所继承的日本美,“正是一种颓
废的感情,它是从接近毁灭和死亡而更加炽热的官能的冲动及其虚无、悲哀
中产生的”。
《雪国》的问世,也引起国际文坛的广泛关注。川端康成的作品群中,
被翻译介绍到海外最多的便是《雪国》。 1957 年秋,它首先被译成英文在
英国出版:继之,德国、瑞典、芬兰、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波兰、
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前苏联、土耳其、
越南、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孟加拉等国先后用本国文字翻译出
版了六十多个版本。还出版了世界语译本。在我国,台湾1957 年出现了第一
个中译本,之后,台湾和香港地区又先后有八个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内
地于1981 年也将《雪国》译成中文与读者见面,到目前为止,已有四五种不
同的中译文版本了,尽管内地的日本文学翻译评论界对《雪国》的反响不一,
但它的浓郁的日本色彩和清淡而纯真的艺术美,确实博得了读者的喜爱,引
起了文艺界的兴趣,从而掀起一个小小的“川端热”。
第九章
战后的岁月
一 战败的哀愁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全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人民也在战争的痛苦磨
炼中获得了新生。
战争,不仅夺去人民的生命,毁坏大好的山河,还泯灭人类的文明,给
人民、包括侵略国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人民在迎接战争结束的时
候,都是普天同庆的,但是,在日本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日本作家几乎都被
卷入侵略战争的旋涡,日本战败对他们的冲击是强烈的。他们大多数人是带
着严重的心灵创伤,迎来了战争的结束。
8 月15 日中午,日本天皇通过广播下达日本国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川端
康成和妻子秀子、养女政子穿着带家徽的礼服,端坐在收音机旁聆听天皇的
声音。在这之前三个月,川端在鹿儿岛鹿屋海军特攻队基地采访时早已感受
日本必将战败的气氛,同时对于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也偶有所闻。所以,他
在听广播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沉静,丝毫也不感到意外,他说:“战败与投降,
使大多数国民惊愕不已,但我却不感到突然”①。 当时仍然主持“镰仓文
库”租书屋的他,听完广播之后,担心美军占领日本之后,会立即加强
新闻出版的检查制度,便一个人悄悄地把“镰仓文库”租书屋收藏的左翼和
右翼的图书,用背包搬回家中,统统付诸一炬。
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在战争末期写就的《英灵的遗文》和有关感想文
全部收藏在箱底,反映了他的战争的“生涯也结束了”①。
川端康成同大多数日本国民一样,在日本战败以后,产生了一种虚脱感、
摆脱军国主义桎梏的解放感和美军占领下的屈辱感, 这几种复杂的情绪交错
在一起,使他陷入迷惘的状态,长时期沉浸在日本战败的悲哀之中。他说:
我们目睹了这个国家几乎灭亡的过程。我们目睹了那场战争的结束。人生的
悲剧、人类的苦难和不幸,不能不改变我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对人生和文学
的思考, 并且开始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来衡量。所以他一方面认为这场侵略战
争是“一场错误的、遭到如此惨败的战争,多少能缓和我心中的近代病毒,
那多好啊!”②“日本战败后,我更加切实地感到自己生活在现在的日本国土
上。在我来说,比起政治上的愤慨来,我更多的是内心的哀伤,我的工作恐
怕无法摆脱这种哀伤”③。“这种哀伤彻身透骨,反而使我的灵魂更加自由和
安定了!”④另一方面, 他又说:“战后我感到自己好像死去一样”⑤,“我
感到自己的生涯也结束了。直到现在,我还不能从这种的感觉中站起来”⑥,
“没有能力感受真正的悲剧和不幸,我过去这种想法,现在变得更加强烈了。
所谓没有能力感受,恐怕也就是本能上感受不到吧”⑦,于是,他表示:“不
① 《感伤之塔》,《川端康成全集》,第22 卷,第149—50 页。
① 《川端康成全集》附录,编缉部:《关于〈重逢〉》。
② ⑥《感伤之塔》,《川端康成全集》,第22 卷,第149—50 页。
③ 《我的思考》,《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434 页。
④ ⑤⑦《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268—69 页。
相信战后的世相风俗,或许也不相信现实的东西”了①。
日本投降后过了半个月,即8 月底,川端康成等人在大同造纸公司的建
议下,将“镰仓文库”租书屋扩充为“镰仓文库”出版社,并在东京日本桥
白木屋百货公司大楼租赁了一个地方,开设了出版社的事务所。川端担任常
务董事,每天都得从镰仓上东京主持出版社的业务。此后五年内,正如秀子
夫人所回忆的,“当时他的生活,可以说简直同‘镰仓文库’出版‘一心同
体,了”②。经过长期的战争,战后日本书荒十分严重,而读者产生了强烈的
读书欲望,所以“镰仓文库”出版社的工作特别繁忙。它不仅在地方上开设
了分社,而且除出版图书以外,还编辑出版《人间》、《文艺往来》、《妇
女文库》、《社会》等杂志。川端康成亲自担任《人间》杂志的编辑工作,
倾注精力于发掘新作家,一手培养和扶植了青年作家三岛由纪夫。三岛的处
女作《烟草》就是经川端的手发表在《人间》杂志上的,川端之所以参加繁
忙的编辑出版工作,按川端本人说:“我由于事务工作忙,冲淡了对战败的
悲哀和忧郁,我感到幸福”③。他大约想以繁忙的工作,避免自己从战败沉重
打击下倒下去吧。但是,他又担心“出版社编辑出版杂志,万一发生新的战
争,宣传机构不知如何动作,也就觉得参预这项工作有点危险,心情总是沉
静不下来。战后头几年,他很少创作小说。
日本的彻底失败,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日本,也动摇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川端康成对战争以及战败的反思,自然扩展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重新认识,
以及审美意识中潜在的传统的苏醒。他觉得作为一个日本人,在战后的祖国
更需要继承日本的美,他说:“我已经只能吟咏日本的悲哀”,“日本的‘悲
哀’是同美相通的”①;“除了日本的悲哀美以外,今后我一行字也不想写了”
②。他认为战败后他这种气质更强烈了。对一个日本作家来说,这也许是必然
的趋势。因此可以说,川端康成战后生活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日本民族
生活方式的依恋和自信,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执着和追求。
川端在战后的这种哀伤情绪,既含有对战败的哀叹,反映战后失去独立
的悲伤和对美占领时代各种事态的愤懑,同时还掺杂着对战争夺去他的青春
年华怨恨,他悲叹:“对我们的生命来说,究竟战争时间是长还是短呢?可
能有人认为是这可怕的浪费吧。时间对人来说,就是偶然,也绝不应轻易地
让它浪费”③。“战败的哀伤,随着身心的衰颓而来,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时间
都仿佛被毁灭了”,“我也悲伤战争流逝自己的年华”④。再加上这个时期他
的至友片冈铁兵、岛木健作、武田麟太郎,掘辰雄相继辞世,他的恩人横光
利一、菊池宽先后于1947、 1948 年作古,这些人的葬礼,他都得参加,并
致悼词,于是又有人戏笑他是“吊唁的名人”,产生了“第二次的孤儿感情”。
川端康成的哀愁是复杂的,既有对个人前途的忧怨,也有对师友之死的
哀伤,但更多的是对战争、战败和战争后现实的痛恨。这一点,他在旁听东
① 《哀愁》,《川端康成全集》,第27 卷,第391 页。
② 川端秀子:《回忆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全集》附录。
③ 《战败的时候》,《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9 页。
① 《不灭的美》,《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380 页。
② 《追悼岛木健作》,《川端康成全集》,第34 卷,第44 页。
③ 《感伤之塔》,《川端康成全集》,第22 卷,第149 页。
④ 《山茶花》,《川端康成全集》,第1 卷,第440—45 页。
京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争罪犯之后更加明显地流露出来。川端接受《读卖新
闻》的委托,于1948 年11 月12 日出席旁听东京国际军事法庭最后一天对日
本战犯的宣判,头天晚上,他非常忧郁,彻夜不能成眠,除了生理上的因素
(他正好患感冒、头痛、腹泻,他是带着怀炉去参加的)以外,还有心理的
原因,这就是川端本人所说的:“日本人的残暴行为,受到惩罚,这是最大
的耻辱”①。他旁听之后写了两篇文章,题目《东京法庭上的老人》和《东京
法庭判决之日》更充分表现了他的愤恨和忧郁交杂的矛盾心理。他在《东京
法庭上的老人》一文中愤愤地写道:
这些人如此指导国家和民族,却不相信是愚蠢的。他们是国家动荡时期的得势者,
他们把我们的过去放在被告席上。
我看到他们作为无力的被告而受到审判,就对国家、对历史产生了怀疑。我觉得:
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会有教益的。②
他在《东京法庭判决之日》一文对战后的时局和政策还表示了忧虑的心
情:
东京法庭的判决,可能是一种政治下场吧。这种下场难道能够到达明朗、确实地解
决问题的目的吗?目前日本的国情和世界的形势,不能从我的头脑中抹去,这是我忧郁
的原因。假如这些人是历史上最后一批战争罪犯,我的忧郁也就可以拂除,街上就会响
起欢快的歌声!但是,这只是一种祈祷罢了。另外,即使日本已经丧失了发动战争的能
力,或者丧失了防卫的能力,国内的政治又将会如何呢?今天我仍然不清楚,还是冷漠
些吧。虽然我过去受到政治的残害,但当
我看见这些战犯的形象似是象征,也似是残影,我就想到现在和将来的政治。也许
这也是我忧郁的原因。日本人的暴行在国际法庭上受到追究,更是我忧郁的原因。暴行
是附在世界战争历史上的东西。但是,过去一切罪恶的例子,是不可能为新的罪恶辩解
的,当今的文明世界,假如存在不进行残暴战争的国家,而日本却更多地进行战争,那
就没有比这个更讨厌的了。①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川端在战败的哀愁是十分深沉的,既有
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历史的也是社会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