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一个狭长细瘦的黑影随着波浪起起伏伏。此时此地,能将潜艇部署在这里的只有一个国家。
一艘英国潜艇!
身为陆军,刘明诏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开炮反击,但秉文却拉住他!大脑更是如闪电般运转起来。他先用眼角余光看看皱眉的哈坎,然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它没潜下去,说明应该还没辨认出我们的是谁。开炮只能惊动他们,要是把它的伙伴引来就糟了,所以我觉得。。。。。。不妨直接撞上去!”
“撞?!”
刘明诏脑袋有些晕,这又不是陆地上撞一下不会沉。但哈坎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赞许的看了眼秉文:“我们是破冰船,结构远比潜艇坚硬,船艏水下还有破冰锥 ,我认为可以试一试!”
刘明诏完全不懂海上航行,眼看事态紧急很干脆的说道:“秉文,你做主吧。”
“好!”秉文也很干脆,立刻下令:“所有甲板人员回船舱,用船艉防撞灯发信号,告诉后面做好准备。立刻封闭舰艏全部水密舱门,做好防撞击准备!”随着他的话,整艘破冰船都忙碌起来。舰艏的水密舱门立刻被全部锁死,甲板上巡逻的瞭望手立刻钻进船舱死死抱住身边的固定物,此时秉文下达了第二道命令:“提速到12节,舰艏向北16度,如果他们发信号。就回答我们要去奥斯陆。”
就在秉文下达命令的同时,远处的英国潜艇却并没做出反应。
“鲍尔少校,我想你也该来看看这个。”格罗姆扭头招呼艇长来查看自己发现的目标。他是英国皇家海军s21号潜艇的大副,说实话他讨厌这份工作!这该死的鬼天气使得潜艇就像个大冰窖,由于无法长时间潜航所以还必须浮在水面上忍受风浪颠簸。更可气的是,海面上那些家伙早就开溜回去享受篝火和丰盛的美食,却把自己丢在这里忍饥挨冻。但就在他抱怨,想是不是劝艇长回航时。突然出现的几道小光柱引起了他的注意,光柱中隐约能见到一个灰色影子正在向这里驶来。
“是挪威的船吗?”
“不知道,太模糊了。但看速度似乎不像是军舰。”格罗姆将潜望镜交给艇长鲍尔,后者贴上镜片细细观察起来。由于风雪很大,雪片贴在潜望镜镜片上影响了视线,所以鲍尔艇长决定上去看看:“打开围壳舱门,我要上去看看。”
鲍尔艇长说完后又将潜望镜交给格罗姆,自己披上厚厚的外衣准备上去看个仔细。随着舱门打开一股更加寒冷气流猛然钻入艇内。格罗姆下意识问道:“艇长,需要鱼雷和枪炮准备吗?”…;
“战争已经结束了,格罗姆。”鲍尔艇长自信的笑了笑,爬上梯子前最后说了句:“发灯光信号,询问身份,让他们停下接受检查。”
“好的,艇长。”格罗姆回答一声后,让信号兵打出了灯光信号。
潜望镜顶端的信号灯开始反复闪烁,秉文等人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这说明对方已经发现了自己。刘明诏更是立刻向他看去。得到了透着紧张的答复:“继续前进,航向230刻度,保持航速不变,进入1500米后回复。”
破冰船继续前进着,就仿佛没看到灯光信号般,这让鲍尔艇长和透过潜望镜观看的格罗姆感觉不对劲,眼看破冰船已经拉近到1500米正要应变时,对方终于有了答复。“我们是挪威海神号,前往卑尔根,请求通过。”格罗姆看完灯光信号后。飞速从航海桌上拿出挪威船只的照片,翻到了海神号货轮这一页,与潜望镜中的灰影对比起来。从外形看两者的确比较相似,都是三座烟囱,排水量也相当,但艏艉外形总给他一种似而非似的感觉。此时化名海神号的破冰船已经悄然拉近到了一公里,船艏保持着刚才的航向。再次打出灯语:“我们正在减速,祝贺你们获得伟大的胜利。”
这串灯语让格罗姆和鲍尔艇长都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眼看对方开始减速。船艏也开始逐渐偏转似乎要和潜艇保持同向便于水兵上船检查,所以纷纷松了口气,不少人还借此机会准备上甲板透口气。格罗姆也狠狠地伸了个懒腰,拿起帽子前鬼使神差又看了眼。
但就是这一眼,却让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左满舵!全速!”
一声暴喝中,舵轮被猛然打到底。动力舱迅速打开刚才锁闭的几个蒸汽阀门,高压蒸汽嘶鸣着冲入蒸汽轮机,带动叶轮飞速转动了起来。数百米距离完全无法让一艘速度6节,排水量超过4000吨的船只提高到全速。但秉文也从未想过真的要以全速装上潜艇,那样的话即使破冰船再坚硬,船艏钢板也会被撕裂,他只是想用最大马力冲向对方,然后用破冰锥轻轻地擦一下。。。。。。。
4000吨结构坚固的破冰船,以8节的速度用锯齿般的破冰锥主动“擦拭”一艘排水量才220吨,船壳最弱毫无防备的潜艇,结果完全不用想象!
尖叫、咒骂和嘶喊中,格罗姆和所有英国水兵都只觉得脚下猛然一晃,然后潜艇内的压力水管就纷纷爆裂。钢铁摩擦的咯吱声是那么令人毛骨悚然,海水开始猛烈灌入潜艇,只不到几分钟就他们就完全失去了知觉,即使那些提早一步登上甲板,因为冲撞坠海的鲍尔和水兵也不可能在这种温度下幸存。
剧烈的摩擦同样让秉文和破冰船上所有人都捏了把汗,见到潜艇迅速消失,甚至顾不上查看船艏损伤,就发出一串灯语下令船队全速北上!
第四七七章 怒海(四)
一群忘记生死的年轻人,驾驭着承载国家强大梦想的船队,顶风冒雪劈波斩浪一头扎入茫茫北大西洋冰山群时,杨秋也以中国副总统,巴黎和会全权特使的身份第二次来到法国,抵达了已经沦为菜市场的凡尔赛宫。
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上下从皇帝到士兵,十几万人沦为德国俘虏。德国国王威廉一世为展现雄风,还特意将加冕仪式放在这里举行,从此法兰西和德国结为死仇!整个19世纪甚至刚结束的欧战,全都源于那次嚣张奢华的加冕活动。数十年来念念不忘,决心雪耻报仇的法国这次终于逮到机会,甚至以拒绝出席威胁英美将和会谈判地点放在这里,就是要当众羞辱德国,并准备在这里将死敌彻底的瓜分干净。
巴黎和会的巨头们纷纷登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意大利总理奥兰多,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还有提前赶来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随着这些重要人物抵达,会议终于进入了最关键阶段。理想化的威尔逊不断推销他的十四项和平原则,包括美国一贯坚持的门户开放政策和最新的国际联盟构思。劳合乔治则更关心如何确保大英帝国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一边支持日本在远东牵制中美在太平洋上的活动,一边试图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局面。法国则更加简单,瓜分德国殖民地,彻底埋葬老对手,然后独霸欧洲大陆!所以提出了肢解德国、建立包括波兰在内的中东欧防德、防俄体系。田中义一希望确保独揽包括几内亚在内的德国太平洋殖民地,加深与英国的同盟关系,并希望英国支持日本吞并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在内的西伯利亚地区。至于杨秋也首次发表了“世界的亚洲”的演讲,公开要求各国取消从清朝建立起的所有不平等对华条约,并认为英法等国应该在适当时候取消亚洲殖民地政策,推动亚洲各国和人民自治。取消对峙削减军队促进亚洲互信繁荣。同时他还希望能减轻对德国的惩罚,不要伤及普通德国民众的利益,只惩罚那些发动战争的罪犯,最后还极为高调宣布中国放弃对同盟国的战争赔款要求。
促进亚洲和平。取消亚洲殖民的建议英法当然不想听,但“放弃对同盟战争赔款要求”这项却引发了剧烈反响,威尔逊更盛赞杨秋是真正地和平主义者,表示美国也正在考虑放弃赔款,各国最好也能参考。。。。。。云云。
三天的大辩论结束后,单边的,多边的。私下的,公开的等等谈判,交易和各类酒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巴黎各处展开,轿车来往穿梭的景象甚至比战争时期更繁忙。随着会议深入,英美法三国的声音逐渐增强,中日意三国逐渐沦为二等伙伴,而其它国家更成为了炮灰中的炮灰。田中义一是失望的,因为他没能获得加入一等伙伴的行列。意大利也很失望,唯有早知道结果的杨秋并不在意。
美国大使馆内,英俊儒雅的威尔逊和杨秋面对面而坐。陆征祥和兰辛陪坐在侧。热气腾腾来自中国福建的红茶,和这种喝茶叙旧的会晤方式让气氛轻松了很多。上一次杨秋访美因担忧释放出错误信号,所以两人并未举行任何会谈,但事后的国会演讲让威尔逊对这个年轻人高看几眼,此刻再见他,已经是巴黎和会上的重要一方。…;
对于威尔逊,杨秋内心非常佩服,他是一位真正地理想派政治家,可惜生不逢时,因为现在国际话语权依然由英法掌握着。但这对他。对中国来说却是好机会,说道:“尊敬地总统阁下,您提出的14点和平建议我非常赞同。殖民地争夺已经成为动荡和战争的源头,让更多民族自治可以促进世界多元化。我还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惩罚德国,我担心这会导致德国民众的敌视态度。一旦仇怨和怒火被人利用,又一次战争将不可避免。”
杨秋一边说一边注意威尔逊的神色,见他嘴角慢慢勾起心底暗暗一笑,看得出这番话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威尔逊的确有些小得意,14点和平建议是他认为最好的选择,也是美国式自由价值观的体现,但他很快又冷静下来,说道:“谢谢阁下的夸奖,您提出的亚洲和平我也深表赞同。但您如何处理与日本的关系呢?亚洲目前最大的不安恰恰因为贵国和日本的互相敌视。”
陆征祥没想到威尔逊如此直接,还好杨秋早有准备,微微一笑放下杯子,稍稍扬了下手加强语气:“总统阁下说得非常对,亚洲目前最大的不稳定源就来自于我们和日本的互相敌视。但这并不是我们造成的!日本一直垂涎于我国领土,在我国人民已经翻身做主并进行自决权后,依然强行推行他们的占领和殖民政策。我要感谢贵国对我们的支持,否则我们不可能获得上次战争的胜利。但胜利并非终结,一些人经过几年修生养息后又开始推行他们的殖民计划。”他说完后,从随身衣兜里掏出一份资料递给了威尔逊。
威尔逊很好奇,打开后发现是几张残缺的日文图纸,看形状似乎是一种大炮。他看不懂日语,所以递给身边的国务卿兰辛,后者曾经在日本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看完图之后脸色微微一变,附耳说了几句。
话语很轻,但杨秋还是能依稀听到“新式战列舰”“16英寸”等词汇,心地一笑端起茶杯。这几份资料可不是伪造的,而是情报部拿到的长门级410舰炮的原始设计图。因为中日战败,日本陆军规模减少很多,海军比历史上少了2艘伊势级战列舰,第二舰队也重创,但这种损失却变相帮助日本省下不少钱,所以提早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舰炮。随着去年边缘国家财政都引来大爆发,又占领鄂霍茨克解决了炼焦煤、铁矿石的麻烦,库页岛石油开采也提上议事日程,所以不仅长门级得以建造。还再次将八八舰队计划拿了出来,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据说都完成了设计。
威尔逊的眉头微微皱起,日本去年初开始建造长门级并非什么秘密,他们还主动对外宣称将安装14英寸舰炮。但如果现在这份资料是真实的。那说明美国和世界都被愚弄了!
杨秋并不想去解释资料的真实性,美国肯定有办法弄清楚长门级到底装的是多大口径舰炮,反而摆出非常担忧的神色:“日本正积极推进走向大海的新战略!他们已经向英国提出分配两到三艘德国战列舰的计划,还和澳大利亚争夺几内亚岛的控制权,我们对此非常非常的担忧!”
他用了两个非常来加强语气,继续说道:“我国已经有很多议员和幕僚建议购买更多战舰应对日本海军的威胁,对这点我非常痛苦。我们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需要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帮助我们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还拥有大量租界的半殖民地国家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四亿五千万国民的温饱,所以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我国没有可能去发展一支大海军力量,但又面临确保海疆安全的压力,我们正在抉择!”…;
他的语气很重,能让威尔逊听出里面的含义。对美国来说,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希望看到太平洋出现大量先进战舰。加上上次日本在没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出兵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美国本来就极度不爽,所以威尔逊脸上也有少许愠色。虽然他没直接表态,但看他将资料摆在自己茶杯边上。就知道这份东西触动了美国的一根心弦。
这就可以了!
杨秋见状没继续“告状”,说得太多反而会引发联想,润润喉咙提议道:“我们不想继续军事对峙,只希望解决国民温饱,让他们能丰衣足食幸福的生活。所以我恳请总统阁下和美国政府支持我们提出的全面废止清政府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中国应该也必须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当然,我们也考虑到各国的感受,所以愿意适当延长解决时间,但必须先确定时间表和发表公告性文件!如果贵国愿意支持此项提案,我们愿意向美国开放包括电力、运输、造船等市场,也将积极配合美国财团和商人来华投资建厂。。。。。。不知您畅想过没有。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或许几年后就将达到五亿、六亿!甚至更多的市场该有多大前景呢?而且我国的劳动力更加便宜,能促进美国商品占据更大出口优势。”
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商品制造能力,但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殖民地政策又限制了美国商品世界化的梦想,当杨秋主动推开大门。诱惑的确不小。后世三来一补的概念连威尔逊也颇为心动,虽然此项政策有利有弊,但对国家工业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在这些畅想发生之前,美国需要支持杨秋提出的全面废止清政府以来的全部不平等条约。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将收复台湾,还将收复北方的数百平方公里土地。
威尔逊和兰辛对视一眼,台湾是日本向南的最重要通道,交给中国就能抑制日本向南发展,减小对菲律宾的威胁。但问题是,中国将来会不会因为这点南下呢?而且两人突然发现另一件重要事情。。。。。除了库页岛外,民国上次提出的俄国管辖地区好像就是中俄《北京条约》被割去的前国土。
“如果美国政府愿意支持我们,我将保证立刻在我国国会推动台湾岛的非军事化政策!严格控制驻军数量,并愿意接受各国监督。”杨秋慢慢放下了茶杯。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今晚写不完,明天一起更。
今晚这章写不完,明天一起更。……
手打中……手打中……
【如果此章是属于作者求月票之类废话的,请跳过继续看下一章】
估计再过几分钟就打完上传
或者您可以点击上面的按钮发送错误报告
请你先收藏此页吧,方便等下阅读咯……
第四七八章 怒海
出门上车后,陆征祥还在想台湾非军事化这件事。台湾是扼守东南沿海的门户,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必须加强武装,但杨秋却反其道而行推行非军事化,这岂不是自废一半武功?他想想后还是没忍住,问道:“副总统,为何要推行台湾非军事化呢?”
“陆部长是文人,不懂军事上的事情。”杨秋靠在车椅上,放弃车窗外的巴黎市景扭头道:“台湾不仅仅是扼守我国东南的屏障,更是东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战略要冲。北方是琉球日本和朝鲜,南面是吕宋和马六甲,向东可辐射整个西南太平洋。这么一个重要位置,尤其是美国还控制着吕宋呢,你说要是我们拿回后就立即大规模驻军,英美会怎么想?”
陆征祥不懂军事,听说台湾竟如此重要又有些担忧非军事化会让别人有机可趁。杨秋呵呵一笑,拍拍他安慰道:“现在已经不是二十年前,此战过后英法都要修生养息,日本虽有心但朝鲜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有西线几场仗垫底,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打我们的主意都得掂量掂量!况且台湾近在咫尺,福建过去飞机片刻就能赶到,国民警卫队已经足够确保日常安全。所以我国近几年的关键还在北面。等这里的事情结束,要麻烦你去见见老朋友高尔察克,想办法给他点支援,听说他手上黄金不少,总不能白白便宜了别人。”
杨秋表情轻松但心头也满是无奈。一个国家想要崛起哪有那么简单,妥协忍让交换一路装孙子不说,还处处受牵制。如果不是要让英美放心,尤其吕宋就在台湾边上的情况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