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更不知道,就在自己走后,斯大林做出了一连串怪异举动。先是拿起信件,反复查看逐字逐行用笔标出,然后又走到地图前呆立良久。最后才按下桌上的电铃:“让莫托洛夫部长和叶若夫来见我。”
两周后,让图哈切夫斯基欣慰的消息传来,莫托洛夫启程访德。但让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莫托洛夫启程当天。叶若夫亲率保卫局秘密警察冲入他家中,以莫须有的叛国罪将他,以及和他一样亲德的集团军司令亚基尔、乌博列维奇,二级集团军司令科尔克。军长普里马科夫、普特纳、费尔德曼、艾德曼等八人一起逮捕。
不久,他们就被全部秘密处决!
很多年后的军事战略家们在揭秘这段历史时都一致认为,如果图哈切夫斯基还在。后面的一切历史或许都将改写。最起码,此时的杨秋还不知道,已经有人看出他的想法。他应该庆幸拥有秦剑,拥有无数为国家游走在生死线上的龙牙们,应该庆幸有一条出色地秘密战线。正因为这条战线,让斯大林犯下了其政治生涯中最严重也是最大的一个错误。
而此时,杨秋已经结束漫长的访问回到北京。总的来说,这次出访是成功的,不仅和德国保持不离不合的关系,还向波兰等国出口上百架白肩雕战斗机和武器装备,让莫斯科愈发相信中德正在加速靠拢。
总统回京的消息飞速传遍民国政坛,大小官员们重新打起精神投入工作。不知从何时起,杨秋已经成了他们心头不能攀登的大山,既压的大家喘不过气来,又能镇住风起云涌的宦海,让人觉得有了主心骨。这种矛盾的心理充斥着民国各界,所以当他回来后,总统府、国会和各个部门又被办事人员挤满。
“。。。。。。这是15个军的组编方案。原1师和2师已经改为第一装甲师和第二装甲师,原八个独立装甲旅到年底也能全部改为装甲师,再加121、122、123和124四个混成机步师,除新编15军还在组编外,其余14个军都已经齐整,每个师都能确保拥有一支装甲部队,其余步兵师和混成师也基本实现骡马化。”回来后的首个总统早餐会上,宋子清拿出了拟好的计划书。向杨秋和王正廷等人介绍军队扩编的情况:“还有,4个中央警卫师的装新坦克预计到明年年初能完成,十五军最迟明年3月也能完成组编。”
随着部队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师编制指挥起来诸多不便,所以总参商量后决定组建军级指挥机构,每个军下辖5个师,这样等完成组编后全军就拥有75个师、4个中央警卫师、3个独立旅,再加正在扩编的2个空降师和2个海军陆战旅,总地面兵力达到180万。如果再加海空两军,实际总兵力233万人,这还不包括二线的国民警卫队。
部队扩大会带来日常消耗增多,战斗力减弱等问题。还好,国防军从1922年新军事改革起,就注意储备基层军官,目前军中总职业军人数量已经超过30万,士官比例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所以目前的扩编数量并不会对战斗力带来太大影响。
“还有件事。”宋子清汇报完后,突然地扫视一眼,深吸口气:“初步情报,图哈切夫斯基和布柳赫尔已经有两周没有出现!是被捕还是有事离开,目前还在核实中。”
“真的!”
岳鹏第一个跳了起来。说实话,苏军中最让他忌惮的就是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和叶戈罗夫等少数几人,因为这些人都是从内战中打出来的老兵,经验丰富不说,思想上也格外重视新军事发展。连杨秋都按耐不住狂喜,起身反复的踱步,其实不用核实他也知道,因为历史上斯大林就故意隐瞒两人的死讯。
斯大林对军队下手,就意味着等待数年的战略机遇向中国敞开大门!那么,接下来的这一步,是为赢得亚洲奠定基石,还是灰溜溜的失败?依然还是未知,只有杨秋,仍然是充满信心。
迅速写下几句话交给宋子清:“告诉萧靳云,让张志丹做好准备。”
。
。(未完待续。)
第734章 战略误判(三)
一支浩浩荡荡全部由十轮重卡组成的车队,沿着中阿资源公路向法扎巴德前进。车队的目标,是阿富汗北方最靠近中国的巴达赫尚省首府,法扎巴德。
车身被沙黄色帆布紧密覆盖,车厢内满满当当全是武装士兵。奇怪的是,这些士兵虽然也都身着中国国防军标准的沙黄色军装,但他们的臂章上却是一副亚洲地图。这些士兵明显是第一次来这里,光秃秃连绵不绝的山脉总能惹来他们的好奇,指指点点似乎在将这里与家乡苍翠青山进行对比。
最前面带头的吉普车上,张志丹眯着眼睛,脑袋和着车轮的节拍,一点一点打着瞌睡。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咸阳出发,带着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由彪悍的唐军护送;前往各国宣扬大唐帝国的强大和兴盛,因他们都来自唐王朝,所以被人称为“唐使”。而西域各国派往回礼并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人,又被称为“遣唐使”。
如今的他,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角色。
这位民国西北战区副参谋长梅生中将的铁哥们,辛亥年加入军事情报科,从策应河南战役一直到前往欧战东线,再到中亚负责人,搅得阿富汗翻云覆雨,最后与差点成为朝鲜王的张宗昌并称南北二张的四十五岁军情局军官,是现如今整个穆斯林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从印度穆盟到阿富汗各派,从伊朗到沙特,甚至连伊拉克和土耳其都知道这位的“丰功伟绩”。
作为一名情报人员,别人都是拼命隐藏自己恨不能变成聊斋志异中的画皮鬼,天天换张脸。但他却截然相反,名气大不说,还开了家中阿贸易公司,大摇大摆做起了生意。
那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名气呢?让我们看看他过去九年的所作所为。出资600万民元。帮助阿富汗北方修建三条公路,其中就包括眼前这条横穿中国塔吉克斯省,连接喀什的中阿资源公路。出资1500万民元在阿富汗北方开设数十家学校,兴办手工作坊,开矿十余座。出资2000万帮助伊朗兴建铁路和机场,出资3000万帮穆盟在白沙瓦开办起第一家年产五万吨的小型钢铁厂,第一家民族发电厂、第一家手扶拖拉机厂、第一家制糖厂等等;出资1000万民元帮助穆盟修建107所中小学;出资300万帮助沙特兴办第一所大学。。。。。。。过去九年中,经他的手向穆斯林各族提供的援助金和贷款多达3亿民元,兴建各类工矿、作坊、学校数百家,双方打开市场。因此受惠的穆斯林信徒何止百万。
正因为这种口碑和善心,反而让各国情报部门无从下口,就连忠于阿曼努拉的阿富汗部落,都在苏联抓他时提供帮助让他逃离。大英帝国的007们更是无数次想暗杀他,但同样投鼠忌器。因为谁也无法保证,杀掉他会不会将穆斯林世界推向中国?会不会惹来中国报复。但不杀他,又实在是恨得牙痒!这家伙行事肆无忌惮,军火、白银、马匹、面纱、茶叶、盐铁等等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还针对穆斯林世界普遍贫穷的劣势。进行以物易物式的交易。从上次阿富汗战争结束起算,经他手流回中国的黄金就高达2亿民元,总贸易额高达37亿民元。当然,这还没算那座保密严格已经快挖空的金矿。仅此一项就给国内带回900吨黄金、4000吨铜、8300吨白银和其它高价值有色金属,总价值高达25亿民元。
最让英国气不过的是,身为国防大学穆斯林和阿拉伯研究所的唯一一位在役军情局军官,在他和他那家雇员上万的中阿贸易公司的影响下。东方文化和价值观在沉寂数百年后,似乎又被唤醒,不少人已经开始称他为“唐使”。
与他同车的。还有几位老朋友。
第一位是曾在这里战斗过的费文华,他现在已经是亚洲解放旅副旅长,山地战专家。坐在他旁边用匕首削木棍的,是在印度接受过实战考验的亚洲解放旅朝鲜团团长朴恩星,而坐在最里面,一身阿拉伯长袍打扮的男子,是真纳派往中**校学习,现任全印度穆斯林第三旅旅长的穆罕默德。阿尤布汗。
中阿资源公路,是上次阿富汗战争后,由张志丹代表中国全权投资,耗时六年修建起来的一条战略公路,从喀什到法扎巴德总计712公里,下一步还将直接连通喀布尔。由于整条路蜿蜒曲折,又全部建在山脉中,通行率无法和国内省级公路相比。但这条路却是联系中阿两国的纽带,所以路上经常能看到自发来养护道路的阿富汗护路工。
现在整个阿富汗都知道张志丹和中阿贸易公司,所以一路上的阿富汗北方联盟哨卡远远见到车队,就会立刻拉开鹿柴放行。车队很快来到法扎巴德。这个昔日群山环抱的小城,因为前阿富汗总统纳迪尔沙和北方联盟的建立,已经发展成一座中型城市。而且因为资源公路的存在,已经成为中阿贸易集散地,商品数量和繁华程度甚至不比喀布尔差多少。
车队一进入城市,耳旁就传来零星的枪声,首次来这里的朝鲜团士兵下意识就去摸枪,但很快被熟悉当地风俗的贸易公司保安队士兵拉住。指指远方才发现,原来是当地人在举行婚礼,朝天鸣枪以示庆贺。很快车队就抵达了城北的北方联盟总部,这是一座占地宽广的军营式建筑群,在西面还有中国援建的机场,简易机棚内停放着两个中队的歼4【化蛇】战斗机和三架运7。在各国均已研制出相当型号后,这种战斗机被准许前沿部署,它们在这里的任务,就是保护北方禁飞区不受侵扰,保护喀什至这里的空中航道安全。
数十辆十**卡进入驻地,引起不小轰动,连那些在训练的当地士兵都围了上来。费文华一下车,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上去就是一个拥抱,搞得北方联盟第一师师长恰哈图很不适应这种热情。“费长官,见到你太高兴了。”恰哈图虽然不适应这种拥抱,但眼睛里却有些发热。两人是打出来的交情,当年一起在兴都库什山阻挡苏军,何况费文华还救了他一命。
“现在你的军衔比我高,应该是我叫你长官了。”费文华和他开着玩笑,刚想去看看他手下的士兵练成什么样子,张志丹从后面懒洋洋地走上来:“行了,一会在叙旧吧。我亲爱的恰哈图。纳迪尔沙汗在吗?”
纳迪尔沙逃出喀布尔后就收拢残部组建反抗军,随后在张志丹帮助下组建起北方联盟。所以恰哈图和大家一样很尊敬这位“唐使大人”,敬礼道:“唐使大人,纳迪尔沙汗早就盼着您来了。”
“前面二十辆别动,后面归你了。”张志丹笑呵呵的让人拿来一支国内刚准备的新式冲锋枪,扔给爱枪如命的恰哈图:“这是送给你的礼物,我们也才刚刚装备。”在阿富汗,拥有一支好枪绝对是身份象征。但恰哈图已经不是九年前冲动的小年轻,所以谢谢他后。先带着众人先去见纳迪尔沙和长老们。
正在开会的纳迪尔沙已经得到他来的消息,早早带着各部落首领和阿訇来迎接尊贵的客人。“纳迪尔沙汗,让我为您介绍几位客人。”等大家入座后,张志丹为纳迪尔沙和部落长老们介绍费文华等人。阿尤布汗他们都很熟悉。穆盟和阿富汗北方联盟就像亲兄弟,但朴恩星等人的出现,让他们隐隐感觉到了什么。
纳迪尔沙落难这里后,无时无刻不想着重返喀布尔。所以等他介绍完。心头一动激动地问道:“唐使大人,您带他们来,是指引我们重返喀布尔吗?”这句话让长老和阿訇纷纷投来目光。连恰哈图眼中都射出求战的火苗。
张志丹心里知道,虽然法扎巴德非常繁华,但在这些人心里,喀布尔的地位始终是无法取代,只有拿下喀布尔,他们才不算“草寇”。好在他此次来就是帮助他们夺回喀布尔,深层的目是要让苏联担忧丢失阿富汗控制权,让一些人做出错误判断。所以也不用隐瞒,看向恰哈图问道:“能说说现在的喀布尔情况下?”
他的话让众人心头一热,恰哈图更是早在等报仇的机会,立刻为他介绍喀布尔的近况:“。。。。。。。阿曼努拉已经背叛了真主,成为苏联人的鹰犬。他现在控制有五万军队,武器都是苏联提供的,其中两万部署在昆都士…巴格兰和安达卡这条防线上对付我们。为保住地位,他还让苏联军队驻扎在喀布尔,大约有2000人就在机场和王宫附近,有机枪和大炮,还有6辆坦克和一些装甲,机场里有二十几架飞机并有高射炮保护。”
恰哈图打开话匣后,坐在四周的长老和阿訇也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消息,从他们愤怒地表情可以看出,阿曼努拉在苏联帮助下重回喀布尔后,为保住政权对北方联盟和各地反抗力量发动清剿,大搞屠杀,甚至还屡次邀请苏军帮助攻打,所以现在阿富汗各部落均恨透了他。但无奈苏军力量太强,除喀布尔有两千驻军外,在昆都士和铁尔梅兹驻扎有一个步兵师,赫拉特也有一个步兵师,连靠近印度的坎大哈都驻有两千多人,总兵力高达五万余,何况还有随时可以支援的杜尚别、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三个方向的援军。
可以说,除了北方联盟还能通过资源公路和飞机联系外界外,其它通道几乎都被苏军掐断。正因为这被封闭,九年来阿富汗枪声不断。除北方三省因为设立禁飞区,且莫斯科也害怕引发两国全面战争,所以苏军和阿曼努拉一直采取的都是封锁战术,并不深入,其它地方却几乎是处处烽烟。
听完全部介绍后,张志丹和费文华都微微皱起眉头。北方联盟虽然实力不差,但多年守势后已经被苏军和阿曼努拉的军队联手堵在三省内,想要夺回喀布尔,首先就必须突破昆都士…巴格兰…安达卡这条防线,还要快速翻越曾经让苏军痛恨的兴都库什山。
由于上面不准动用自己的军队,所以此战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正式改名为亚洲解放阵线的一个精锐旅,和五万全部装备中械军备的北方联盟军。五万对两万,他们有信心突破阿曼努拉杂牌军的防线,但昆都士的苏军步兵师就有些麻烦。
怎么样才能在苏军反应过来前,夺回喀布尔呢?
张志丹首次收起了玩世不恭的伪装,即使不知道全部战略目的,但从上面将辛苦数年培养起来的整个亚洲解放旅调来听他调遣,还敞开武器库等手段可以看出,此战绝不容有失!
。
。(未完待续。)
第735章 战略误判(四)
张志丹不是莽夫,他不像一号那样深潜大泽,风云际会一朝化龙般壮烈,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用贸易、医疗、教育、实业等等手段,潜移默化的悄悄实现目标。所以走出客厅后,没着急拟定什么进攻计划,而是先安排费文华和朴恩星等人住下,又帮着把带来的武器和物资发放给北方联盟军,直到安排妥当才搭乘运七前往乌鲁木齐西北战区司令部。
飞机抵达乌鲁木齐机场时,接到消息的方瑞、梅生和龙云三人已经等在机场。
方瑞和梅生都是他的同年战友,龙云是九年前的阿富汗战役总指挥,所以四人没有寒暄直接进入话题。张志丹先把纳迪尔沙他们说的情况介绍了遍:“对付两万叛军不难。亚洲旅有三个团,总计7330多人,又是石将军亲自训练出来的,打这些伪军问题不大,难就难在昆都士的苏军步兵师。听他们说,苏军这几年装备了很多大炮和卡车,还有一个骑兵团相助,要是动作慢的话很可能被拖在兴都库什山。
我的想法是,你们给我弄些重武器,最好是装甲车和坦克,这样起码能拖住苏军一段时间。只要能进入喀布尔抓住阿曼努拉,他那些伪军肯定一哄而散。还有就是兵力集结上要你们帮忙,资源公路通行差,阿富汗人的保密措施也不能信,动用这么大兵力肯定会惊动苏联人,所以剩下的亚洲旅士兵要分批分次的走,最好是走空中避开侦查,到地方后我在想办法找个山坳让他们先躲一段时间。”
“这个办法不错,我一会就让空军增加些班次,多去少回,大不了费点油。”一起长大的伙伴当然要支持,所以梅生率先开口:“我这边有不少老式灰狼装甲车。还有二十几辆损坏的t26坦克。我看这样,你去打报告申请,我这边让人抓紧修,最迟半个月肯定能给你。不过怎么运过去你要想好,这些大家伙上路,动静可不小。”
“不用这么急,怎么样也要拖到10月动手。那时苏联即便做出反应来支援,也会因为天气变冷运输能力下降。而且就算想发飙打我们,也要等到明年春天,不至于出问题。”
方瑞也同意不要着急。但他是出于政治目的:“图哈切夫斯基和布柳赫尔等人肯定是被斯大林宰了!这两人在苏军中影响极大,隐而不报只是一时之计。照我估计,斯大林肯定要继续清洗军队内部,驻在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