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田铁山坐了下来,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战报:“冈村不用太激动,军部和海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积蓄力量!但每次都要绕道拉包尔航线实在太远,不利于帝国获得更多储备。所以菲律宾和关岛,打通这条航线是势在必行的!欧罗巴的巨变,只会让米国更加谨慎。所以现在的关键是苏联!如果苏联人继续和支那在波斯进行这种小战争。那么我们拿下菲律宾后,和支那的战争就无法控制了。但如果支那和苏联全面开战,那么支那在短期内就必须在南方避让。就能给我们一定的时间!”
“现在的关键是,支那和苏联到底打不打!”永田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土肥原贤二脸上。那个意思,分明是要他想办法挑起中苏全面的战争。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土肥原贤二想想说道:“大将阁下,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可以用支那人的想法拟定一份进攻计划,然后秘密的交给苏联人,只要描绘出支那想夺取哈萨克和里海的景象,配合一些其它的行动,现在风声鹤唳的苏联人应该会提高警惕的。”
永田想了想,中苏争夺的都是中亚和西北,日本插手的办法还真不多,所以点点头道:“这个办法很好,尽快去办吧。还有,苏联人在西伯利亚冻土区还有一些仇视支那的人和民事警察,他们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如果可以的话。。。。。。。土肥原君,你去一次印度!可以联络苏联人,秘密的安排一些部队从我国控制的鄂霍次克海地区袭扰支那东北。”
“这是个调起冲突的好办法!土肥原君,应该尽快。”冈村宁次也觉得办法不错,如果能在西伯利亚地区扶持有正规军加入的苏联游击队,以那里复杂的地形和日本秘密帮助,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土肥原贤二点点头,立刻拉着冈村宁次回去草拟假军事计划,出门前还特意的鞠躬道:“大将阁下,我们会经常来看你的。请你好好保重身体,帝国需要您站出来带领我们走下去的。”
“我来带领?”
望着两人的背影,永田铁山嘴角苦涩。自从上次事变中受伤,他的身体就每况如下,能活多久只能看上苍是否眷顾。继续拿起沉甸甸的阿瓦士战报走到窗口,望着外面征兵站前排成长龙的狂热年轻人,心底轻轻地叹口气。
如果没有这份战报,现在,该是多么美好啊。。。。。。。
。
。(未完待续。)
第801章 中日友好?
德国进攻波兰比历史提早了整整十九天,主要原因就是英国在东方的全面失败和阿瓦士战役后中苏已经欲罢不能世界政治军事格局。后世对那个小胡子的各种评论很多,但有一点是必须公正对待的,他是整个三十代最懂得利用政治筹码,能左右局势,并最会见风使舵和趋利避害的政客之一。
欧罗巴的火焰,在小胡子猖狂的行动中彻底燃烧起来!世界的格局、亚洲的未来、全世界各民族的独立运动等等。。。。。。全都来到转折点。面对置若罔闻的德军,面对与波兰的同盟协议,英法不得不在最后通牒生效后双双对德宣战,但底气不足的他们根本没有介入的意思,甚至还在做着让苏德先开战的美梦。
英法的消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指责,法军不得不与波兰战役第七天,调动大约40个师,其中包括1个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78个炮兵团和40个坦克营,浩浩荡荡向萨尔布吕肯地区发动进攻。但在这场毫无进取心的进攻中,面对西线德军的微弱,几十万法军仅深入八公里,在德军主动撤离、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二十个村庄后便告终止。
愤怒地火焰在这种可耻而虚伪的假战中流淌,法国人永远也不会想到,正因为这次毫无意义的攻势,反而促使德国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欧洲的宿敌!当希特勒得知萨尔攻势后,彻底摒弃先消灭苏联的想法。宁愿遵守密约将波兰的一半送给苏联,也要将高卢雄鸡宰杀下酒。
欧洲大陆的局势,依然延续着历史的惯性,如小丑般令人憎恶的所谓西线威慑,意味着张伯伦绥靖主义的彻底失败,也意味着法国沦陷不可避免。
这个时候的远东,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英法德美甚至日本的代表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交易和流言喧嚣尘上。阿瓦士战役中,国防军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给全世界留下一个巨大而复杂的难题!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兰西,甚至是大西洋对岸的罗斯福都非常的清楚,中苏已经已经不可能和平!世界大战烽烟四起的时代,是选择红色苏联,还是选择在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咄咄逼人的中国?
国内的很多人也是上串下跳,随着杨秋最后一个任期即将到来,以宋子文为首的新生代民党人开始积蓄力量。利用欧美代表云集北京的机会,要求停止与苏联的战争,签署中日和平条约,继续学上次欧战,发家致富优先解决国内发展和民生。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下,日本外相广田弘毅秘密抵达了旅顺港。
这个昔日让人魂牵梦萦的海港,已经成为日本心中永远的痛。远处山峦上的永镇山河碑,更被日本军人誉为必须洗刷的耻辱!今天的旅顺港早已看不到昔日的辉煌,因为旅顺港无法自由进出万吨以上的主力舰。北洋舰队的主力基地早已换到水深更好地青岛。驻扎在这里的是北洋舰队驱护舰和潜艇支队。西面的老虎尾半岛上已经开辟出水上飞机机场,敞开式遮阳机库内,系留着二十余架享誉世界的飞廉…1型蓝天鹅水上飞机。
“外相阁下,欢迎您来我国访问。”等在军港码头上民国副外长施肇基见到广田弘毅下船。快步的迎了上去。
对于广田弘毅来访,军方的态度是不怎么喜欢的,所以偌大的军港内除了仪仗兵外,几乎见不到欢迎的将士。甲午的祸根、辛亥年的鏖战、两次中日战争的交锋和两国政府间长期的敌对宣传。造成了今天这种冷漠。
广田弘毅并没有不满,他此次来本来就是秘密访问,所以才使用保密更好地军港。对两国间的仇视和敌对他也没太多办法。伊藤博文那代人建立起的中日特殊关系早就被杨秋为首的国家主义者破坏得干干净净。这种恩怨纠缠已经有几十年,如果公开的访问,反而会让北京政府拒绝任何承诺。但没看见原来说会亲自来迎接自己的顾维钧,让他微微皱了皱眉。
施肇基是多聪明的人,立刻上前:“外相阁下。顾外长因为临时要陪伊朗的巴列维国王回国,所以让我代为转达他的歉意。他说,您的这次来访是我们两国之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很遗憾不能亲自的接待您。但您可以放心,总统和总理都已经提前安排好行程与您会谈。”
广田弘毅微笑着表示没有关系,但心里却暗暗地琢磨刚才那番话。随着杨秋的第三个任期即将到来,最近有传闻顾维钧将出任他任期内的第二位总理。在这个时候,安排一位熟悉英美的准总理去错综复杂的波斯湾,是不是说杨秋开始靠拢英法呢?欧罗巴的硝烟渐浓,他是不是要借英法假战的这段时间,加速对波斯湾和阿拉伯世界的整合?阿瓦士战役的胜利,不仅将伊朗靠近波斯湾沿海的苏军全部清剿,让国防军有了前进基地,更让巴列维这个年轻国王有了招兵买马的地盘。如果巴列维回国后能和当地的宗教领袖达成和解,就能迅速瓦解苏联人的驻军根基。
到那个时候,苏联又会怎么应对呢?双头鹰会先考虑欧洲还是亚洲?如果中苏休战,那么对日本恐怕就是灾难了!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太关键,以杨秋的手腕和能力如果有空闲是绝不会坐视的。但如果中苏全面开战的话,那么就算杨秋再想打,也不得不考虑两线作战的消耗和破坏有多大。毕竟拥有菲律宾后,日本海军能拥有以琉球和马尼拉为基地,夹击中国全部沿海。
顾维钧的此去,到底是带回继续和苏联开战的消息,还是带回中苏和解呢?军部已经做好了攻占菲律宾的全部勇气和决心,甚至愿意接受一些妥协和让步,换取两到三年的时间充分消化南洋占领地。但如果自己此行失败。。。。。。。日本的未来就会艰难很多。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微微有些沮丧。还不到三十年,杨秋就已经将中国从落后带入新兴的世界大国行列,当日本上下的目光还在南洋财富、人口和资源上转悠时。他却已经悄悄地开始勾勒由中国控制的波斯湾、中亚甚至印度新秩序。与这样的世界强人同处一个时代,或许就是自己这代人的最大悲哀吧?广田弘毅的心里叹口气,他曾经想向首相和军部建议,甚至还想过上书天皇,割让一半南洋利益给中国换取结盟和互信,但最终却放弃了。因为他发现,现在军部和日本社会就像匹未驯化的野马,任何站在面前阻挡它奔跑的人,最终都会被踢死。
所以他是不希望达成协议的,甚至希望杨秋主动地拒绝。因为越是拒绝就越说明杨秋的态度,也能让军部更清醒些,但如果达成协议吞下菲律宾。。。。。。恐怕谁也没办法控制这匹野马了。
“广田外相,您这次来是希望达成什么样的议题呢?”施肇基打断了广田的思绪。这次日本派外相来访问,在北京高层内引发不小的骚动。
要知道斯大林对阿瓦士战役失败非常恼火,尤其是苏军最后大批投降的事情,更是气得他第一时间就下令逮捕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中将,就在昨天还公开的以指挥不力,勾结敌人出卖国家等罪名将其枪毙。连同被枪毙波斯方面军军官多达十七人!并派遣心腹的巴甫洛夫来接任司令一职。还从高加索继续向德黑兰增兵,尤其是运来大批的防空武器,可以看出斯大林是铁心不打算和解撤出伊朗了,所以波斯湾地区肯定还有大战。
正因为这点。王正廷为首的高层希望能和日本签署和平条约,暂时放下南线全力西北,毕竟全面的战备其实是从38年底才逐步开始的,包括36型坦克。双电战斗机等等也都是39年初开始批量制造,所以要积蓄起两线作战的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是。国内舆论始终没调动起来,虽然阿瓦士战役的胜利让质疑波斯湾的人少了很多,但无论是西北还是波斯,都距离内地太远,和平几十年的国民根本无法体会切肤之痛,这就造成了政府喊打,民间却犹豫的局面。连宋子清和岳鹏为首的军方这次都非常坚决,就是宁愿暂时牺牲南洋,也必须继续和苏联战争,迫使英法在中苏选择上作出明确的表态!
因为军方认为,如果英法认为德国威胁高于gc威胁,那么继续和苏军僵持的话,就会造成英法倒向苏联,不利于实现将苏联赶回欧洲,建立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新秩序的外交局面,所以他们认为只有彻底扫清中亚和西北的苏军,才能让英法不敢轻易做出这个选择。
广田弘毅当然不知道亚盟这个还潜伏在水下的庞大计划,没有隐瞒自己的来意:“副外长先生,我此次来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与杨秋总统会面,尽可能促进我们两国解除敌对状态。您应该清楚,上一次欧战后,欧美人背信弃义的行为对贵国和亚细亚各民族的伤害有多深,在这个世界巨变的时候,我们应该结束争执,共同的经营亚细亚,不能再让他们回来。”
施肇基点点头:“外相阁下说得非常对。总统最近就在头疼这件事。苏联对我国和亚洲领土的虎视眈眈让人难以容忍,斯大林已经下令再次的向波斯增兵,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他故意用上重音提醒波斯还要再打后,广田弘毅立刻说道:“阁下说的很对。对于贵国的暂时困难,我们日本政府也是非常理解的。近卫文麿首相和天皇都已经明确告知山下奉文大将,要求他尽快捞起沉船疏通海峡,以便让贵国能向波斯派遣更多部队,打败苏联和英美的野心。”
听到最后这句话,施肇基心里暗暗笑了笑,还故意装出非常感激的神色:“我现在才相信,外相阁下这次真是带着诚意来的,相信我们两国肯定会达成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协议。”广田弘毅也陪着笑谈了几句,但心里到底是想杨秋拒绝协议,还是真的想达成协议,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广田弘毅搭乘水上飞机赶往北京时,杨秋也在总统府忙碌着。
“总统,这是上半年的经济报告。贝部长说。全国工商最迟下个月就能全面转入战备体制。他还说,目前的动员量不大,还没办法分析对民生经济的破坏程度。还有,财政部最近一期的50亿特别战争国债发行比预期要慢很多,贝部长他们分析,这是国民对战争的意识还不够深刻,害怕战争债券受益会出问题,所以。。。。。。。”
辜玉文将经济报告放在桌上后,杨秋没有立即看,听到国债不顺微微拧了下眉。打断道:“先放着。”说完,抬头去看对面来商量对日关系的王正廷和宋子清:“广田弘毅到了吗?”
“已经到旅顺。”王正廷注意到辜玉文说战争国债不顺时杨秋的细微动作,安慰道:“总统,西北和波斯虽然远了些,但国民的爱国热情还是很高的,相信很快就能理顺。”
“人总是有惰性的,这也是常情。”宋子清笑笑,说道:“我们不能以普通人的角度看问题,因为战争从来不会以人的意志转移。日本想动菲律宾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苏联那边也已经不能调和。斯大林现在不动是因为他吃不准德国会不会履行密约,如果德国愿意分出一半波兰,恐怕他就会全力以赴发动!所以我建议和日本签署条约,不过这个条约应该是密约。不能公开。”
“密约。。。。。。日本会同意吗?”王正廷有些担心。毕竟密约这个东西,说白了由于没有监管,所以和废纸一样。
宋子清摸着膝盖,将全部的战略想法整理一遍。说道:“两次失败后,日本现在的心态是怕我们、躲我们。尤其是我国空军的优势,他们更害怕。所以永田铁山制定南下计划时。故意绕开菲律宾走拉包尔远航线。但日本这个民族的心理很有问题,害怕和担心压久了,就像弹簧一样终究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这从他们架空永田,急于打菲律宾就可以看出。只要拿下菲律宾,势必会刺激日本右翼势力,助涨他们的嚣张气焰。到时候,日本军部就会变成一匹谁也管不了的蛮牛。
这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彻底底激起日本右翼力量,让他们把全体国民都帮上战车,然后能彻彻底底将全部右翼消灭!让他们永远记住与我们为敌的下场!所以,我建议在菲律宾问题上让一步,否则日本还会保持一丝警惕!
而且放开菲律宾,能为我们至少争取一年时间。如果一年内德国真的撕毁密约打苏联,那么我们就赶在他动手前至少抢到里海以东后罢手休战,掉头打掉日本,坐看欧洲分出胜负。如果德国打法国,我们也同样必须在希特勒动手前在哈萨克和中亚确立优势,这样苏联就无力再对付德国,斯大林也必须去和希特勒媾和。我认为,他会让出巴尔干和土耳其利益,确保集中力量对付我们。希特勒如果聪明,就会先收拾英法坐看我们和苏联分出胜负,至少也要等大幅消耗后作出决定。因为一个没有力气的苏联,对他威胁不大,反而斯大林会担心夹击,拼命的向德国提供战略资源示好,这就解决了德国资源紧缺的大麻烦!而苏联的存在,又可以确保不用和我们接壤,不用担心我们的力量。他肯定清楚,如果没苏联就是我们和英美法一起夹击他的局面!
所以希特勒等得起,还可以趁机向非洲、巴尔干甚至波斯湾发展。但英法却等不起,一旦德国在西线获得重大胜利,英国独木难支势必就要拉我们和美国下水。罗斯福其实已经有准备介入的迹象,否则也不会增加军队数量,他现在犹豫的是先太平洋还是大西洋。日本现在横在我们和美国中间,看似不利于我国海防,但实则对美国也很不利。除非日本太害怕我们,不打一枪一弹就去主动投降,否则从美国打过来也需要一年时间。罗斯福肯定会担心好不容易推进过来,却被距离更近的我们抢走胜利果实,所以他才会积极的退出菲律宾,让我们和日本先打!
所以,英国独木难支的局面对我国是最有利的!到时候只要我们将苏德密约拿出来,造成既成事实的假象,那么罗斯福就必须先确保英国不沦陷。然后在太平洋拼命积攒力气,想尽办法促成我们和日本的交战。等我们打得差不多后,才能借口美菲保护条约,重回西南太平洋。所以我和岳鹏的意见是答应日本,只要确保一年的航运通行能力就行。而且有迹象显示,日本海军已经在制定对付我们的计划,所以也肯定愿意签署没多大价值的密约,省得到时候还要找借口。”
杨秋静静地听着分析,其实宋子清的话和他的想法差不多,英国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