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安先生。你太客气了。”宁静向卡安微微点了点头,谦让道。

“那么。在超级电容方面,卡安先生有什么想法吗?”秦海继续问道。

“是的,我在这方面也曾有过一些考虑……现在回想一下,说不定也已经是过时的想法了。”卡安答道,他原本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造诣是颇为自负的,但经历了超导这个问题之后,他说话开始变得谨慎了。

“你能简单说说吗?”秦海问道。

“可以。”卡安道,“超级电容的概念,我想我不需要向二位介绍了,不外乎就是比寻常的电容器有更大的容量,能够达到法拉级的超大容量。还是在我美国做博士研究的时候,我就已经见过当时存在的超级电容。这20多年,超级电容的发展也很迅速,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世界上已经有1000法拉的超级电容存在了。”

“你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秦海插话道。几个月前一家日本企业刚刚开发出来的新型超级电容,正是1000法拉级别的,不过体积过于庞大,距离实用还有不少差距。秦海自己也在研发超级电容,他的目标是超过日本企业的水平,尽快地缩短产品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电容器是普通电器里非常常见的一种元件,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储存电能的器件。衡量电容器容量的单位是法拉,100万分之1法拉称为1个微法,100万分之1微法称为1个皮法。家用电器里使用的电容器容量小的只有几个皮法,容量大的也就是几万微法,很难达到法拉的级别。另外,几万微法的电解电容器个头与一节一号电池相仿,如果容量要扩大百倍,达到几法拉的级别,其体积可想而知。

所谓超级电容,恰恰是需要把容量扩大到法拉级别,而且一般要达到几千法拉甚至更大。要做出这样的超级电容,显然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大电容体积,而是需要在技术上实现创新。秦海自己有一些关于超级电容的想法,但还远远不够,所以他想听听眼前这位科学狂人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

卡安不知道秦海的想法,他只是按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向下讲述,他说道:“据我的研究,我认为超级电容的关键在于电极材料的选择,这种材料需要有发达的孔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此外,还应当有低廉的成本。在我前几年看到的资料中显示,目前用于作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不外乎三类:碳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超级电容的进展,完全取决于这三种电极材料的发展。”

“说得太好了。”秦海忍不住拍了拍掌,然后笑着问道:“那么,以卡安先生的设想,这三类材料中哪类材料最有前途呢?”

“碳!”卡安不假思索地说道。

“如果我能够提供一种碳材料,它具有高比表面积、高体征迁移率、良好的热和电传导性,而且价格也比较合适,卡安先生有兴趣用它来研制出一种优秀的超导电容吗?”秦海问道。

“你说的是什么材料?”卡安看着秦海问道。

“石墨烯。”秦海说道,“这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碳材料,我们已经证明了,它的各种理化性能都满足你刚才所提出的要求。”

说到这里,秦海恰到好处地把另外一份复印件塞到了卡安的面前,那正是有关石墨烯的详细测试报告,上面的各种数据对于懂行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

秦海开发出石墨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应用方向,就是开发超级电容。材料学院有一个小组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不过,秦海还是觉得缺乏一位得力的学术带头人,他想看看眼前这位卡安是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原来世界变化得这样快。”卡安看罢秦海给他的资料,再次发出了一声感叹。以他的眼光,自然能够看出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开发中的作用,这种材料在几年前还只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之中,而现在不但有了详细的理化测试数据,而且听秦海的意思,还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可笑了。”卡安颓然地说道,“如果我还留在学校里,也许就不会错过这些重要的发明了。宁静小姐,我收回今天向你说的那些话,我觉得我现在需要的不是资助,而是回去继续任教。”

秦海摆了摆手,说道:“卡安先生,我觉得你现在再回到那个学校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拒绝了对你的资助,你如果回去,恐怕只能是坐冷板凳。我觉得你在超导和超级电容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你是否愿意跟我到中国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带领一个小组,把石墨烯超级电容尽快地开发出来。”

“什么,你们真的打算用石墨烯开发超级电容?”卡安问道。超级电容也算是一个比较偏门的产品,虽然其应用范围很广,但技术难度也很大,所以很少有企业在这方面投入。听说秦海想搞超级电容,卡安有些觉得意外,同时也有几分欣喜。

“当然,而且我们已经在这样做了。”秦海答道。

“你们……也打算做雷电收集系统?”卡安迟疑着问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如果这个项目可行,也许我们未来会投入资金去做的。不过在此之前,我更希望有人能够把这两项关键技术攻克下来。超级电容的用途可不仅限于雷电收集哦,这一点我想卡安先生是非常清楚的。”

“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有商业应用前景的产品。”卡安说道。

秦海笑着说道:“如果卡安先生愿意和我合作,那么未来你也会在这个商业蛋糕中分到可观的一块的。”

“去中国?”卡安拍了拍脑袋,然后笑了起来:“我还真没有想过有生之年要到中国去工作,不过,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我点头了,是不是我就该称呼你为我的老板了?”

“我更愿意你称呼我为一位合作者。”秦海说着,站起身郑重地向卡安伸出手,说道:“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卡安也站起身来,紧紧地握住了秦海的手,激动地说道。

第六百七十二章新冢化工的野望

卡安的偏执其实只是来自于他的自大,一旦发现自己技不如人,他又回到了原先那个理性、睿智的模样。他明白,自己在巴西的学界和政界都闹得太厉害了,现在想回去重新做人,恐怕别人也不那么容易接纳自己,还不如换个环境从头开始,等做出一些新的成绩了,自己也就有和政府、校方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秦海这边的情况,卡安不算太了解,但铁基超导和石墨烯这两个东西他是懂的,秦海能够掌握这两方面的核心技术,那自然就是一个可以投靠的“明主”了。从秦海提供的资料来看,石墨烯的确是一种制造超级电容的理想材料,而目前拥有石墨烯生产专利的又是秦海,他想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名堂,自然是投到秦海名下最为有利。

关于自己的待遇问题,秦海的话说得也非常明白了,他声称卡安能够从超级电容这块商业蛋糕上分得一块,不管这一块占的比例是5%还是10%,那都是无与伦比的一笔财富,这一点卡安是毫不怀疑的。

想明白了这些,卡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他不能不识好歹。

卡安要到中国去工作,还有一些手续要办,同时也需要和秦海签一个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秦海没有时间陪着卡安去办理这些事情,他给卡安留下了安河材料学院那边的电话,事后又专门打了一个越洋长途向王晓晨交代了一番,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管了,材料学院会有专门的人与卡安接洽。

接下来的时间,秦海继续带着宁静在南美周游,享受着难得的闲暇。当然。每到一处,他还是免不了要去拜访一下当地的学者和知名企业,谈一些合作事宜,这些自不必一一细说。

再把目光转回到日本。新冢化工的技术总监吉田源谎称自己是大坂某大学的讲师,混到安河材料学院去得到了一份石墨烯的样品,又通过临时指派给他做助手的材料学院学生于勇弄到一些据说是聂森实验室里的实验报告。如获至宝。他在红泽呆了几天,做完了一些常规测试之后,便带着石墨烯样品和资料回到了日本,开始带领手下夜以继日地研发新的石墨烯制备工艺。

石墨烯和钢材一样,只是一类材料的总称。钢材可以分为碳素钢、合金钢,而合金钢里又包括了锰钢、铬钢、镍钢等等,改变一种元素的含量,甚至调整一下冶炼工艺,都能够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钢材。钢材的专利就是针对各种具体型号的。不可能有人泛泛地把所有的钢材都纳入一个专利中去垄断起来。

石墨烯也是如此,通过氧化、氢化,增加含氟功能组团、掺杂硼、氮等元素,可以产生出不同类型的石墨烯,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化特征,因此属于不同的产品。大秦集团虽然是最早制备出石墨烯的企业,但也只能拥有少数一部分产品的专利权,无法垄断所有的产品。吉田源要做的。就是和大秦集团抢时间,争夺更多的产品专利。尤其是在制备工艺上的专利。

在向国际材料界正式发布石墨烯发现的消息之前,秦海已经让聂森完成了两项制备工艺的研究,分别是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吉田源在看到这条消息时,便暗自叫苦,因为以新冢化工在碳材料领域的经验,知道这两种制备工艺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如果要绕过这两项专利去开发其他的专利,不仅难度大,而且新开发出来的工艺也会存在着效率上的劣势。

但事已至此,吉田源明知有困难,还是得迎难而上。否则新冢化工要么干脆不进入石墨烯这个领域。要么就只能从大秦集团手里购买专利进行生产。后一种方法对于新冢化工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无论从面子考虑,还是从专利授权的费用考虑,新冢化工都不能这样做,而是必须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

于勇从聂森实验室里拿出来的资料显示,聂森的团队曾经尝试过其他的一些制备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法和溶剂热法。从资料来看,聂森团队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和溶剂。在这方面,新冢化工是有一些优势的,因此吉田源便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有机合成法上。

“吉田君,你认为用有机合成法,能够把石墨烯的成本降到和中国人相当的水平吗?”董事长花谷三郎不止一次地向吉田源这样发问。

“从理论上说,有机合成法工艺的效率不及气相沉积法,所以在同等技术水平下,中国人拥有的气相沉积法工艺的成本应当是更低的……大概能够比我们低30%以上。”吉田源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30%……”花谷三郎皱着眉头念叨道,“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呢?”

吉田源道:“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是相关的,我刚才说的是在同等规模和同等技术装备条件下的对比。从我上次去中国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并没有打算大规模生产石墨烯,他们只有每天5公斤的产能,在这样的小批量生产条件下,成本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他们预计批量提供的石墨烯价格将达到每克20美元。”

“我们呢?如果有机合成法工艺开发成功,你能够把成本控制在什么水平?”花谷三郎问道。

“每克5美元以内。”吉田源说道,“这是按照日产200公斤以上的规模计算的。”

“哟西……”花谷三郎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中国人形成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产能还是价格,都可以让他们没有还手之力。吉田君,拜托你和你的团队加快工作进度,要抢在中国人占领这个市场之前,把他们完全地挤出去。”

“明白!”吉田源豪情满怀地答应道。

也无怪乎花谷三郎要着急,大秦集团采取了开放的方法,向全球的科学家和企业提供石墨烯样品,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提出了数以百计的产品应用设计,有用来做太阳能电池的,有做led发光器件的,还有用化学掺杂改性的石墨烯来制作高强度薄膜材料的。所有这些应用都已经在实验室里得到了验证,只等着有足够的石墨烯原料供应,就可以付诸生产。这些新产品一旦问世,必然引起市场的轰动,从而掀起一个石墨烯应用的高潮。

在这样一个高潮来临之时,如果新冢化工没能形成量产石墨烯的能力,那就意味着要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大秦集团了。损失一大笔利润倒还是其次的问题,最让花谷三郎不愿意看到的,是大秦集团这个对手因此而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对新冢化工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威胁。

幸运的是,按照吉田源的说法,大秦集团在石墨烯的应用方面极端地缺乏远见,明明手里握着规模生产的专利,却不愿意承担高额的设备投入,初期只规划了日产5公斤的产能。这样一点产能,应付目前的市场需求当然是足够的,但几个月后,市场对石墨烯的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到每天数百公斤甚至数吨的水平,届时大秦集团就该追悔莫及了。

“中国人怎么可能了解西方市场的潜力?”销售部长森冈嘉纪这样对花谷三郎说道,“据我侧面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的几位高管都曾表示过,石墨烯产品的价格过高,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所以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花谷三郎笑道:“这也可以理解,led显示器和家用太阳能电池板在中国都是奢侈品,他们不知道这些产品在西方世界会有多大的市场。”

森冈嘉纪道:“是的,美国、英国、德国的一些厂商都在和我们联系,了解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批量提供石墨烯原料,他们需要的数量都是以每天几十公斤计算的,中国人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森冈君,你务必要和这些企业保持联系,告诉他们,我们最迟在三个月后就可以提供石墨烯,价格也会比中国人便宜30%以上。如果能够和他们签订合同就更好了。”花谷三郎说道。

“三个月?”森冈嘉纪迟疑道,“三个月后,我们真的能够提供量产的石墨烯吗?吉田君他们有这样的把握吗?”

“我们必须这样说,否则他们就会转向中国人去寻求供应,而这将会给中国人传递一个信号,让他们开始重视石墨烯的产量。”花谷三郎说道,“中国人虽然在石墨烯的发明上抢到了先手,但在对石墨烯市场前景的判断上,他们犯了错误。现在他们已经睡着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惊醒他们,以便在关键时候给他们迎头痛击。”

第六百七十三章让他们互相竞争

位于法国里昂的马蒙工业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高级工业薄膜材料的企业,他们生产的薄膜制品涵盖了航空、汽车、家电、微电子等各个领域。在以往,马蒙公司制造工业薄膜所采用的原料都是来自于欧洲本土的化工材料企业,而最近,一种出现在东方的新型材料开始让公司的高管们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尼科尔,你问清楚没有,中国人到底能不能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石墨烯,我可不希望在我们的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因为原料的限制而停产。”公司总裁索勒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采购经理尼科尔焦躁地问道。

“我问过很多遍了……”尼科尔怯怯地说道,“他们反复向我保证,说……管够。”

“管够是什么意思!”索勒姆恼火道,“外界风传说中国大秦集团的石墨烯日产量只有5公斤,而光我们马蒙公司,预期每天至少要使用10公斤以上。即使是把他们所有的产能都用来供应我们,也是不够的,这一点你没有向他们确认过吗?”

尼科尔道:“我问过了,大秦集团的销售部说,日产量5公斤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他们的产量会比这个数字更多。不过,至于他们的真实产能是多少,他们拒绝透露……,对了,他们倒是表示会派专人来和我们沟通。”

“什么意思?”索勒姆诧异地问道。

“他们的意思是说,他们有能力扩大产能,但需要和我们签订稳定的供货合同之后,才会这样做。还有,仅仅是我们一家企业向他们订货还不够,他们需要和更多的企业接触过。再确定是否要扩大产能。而要得到这样的保证,他们需要当面和我们洽谈才行。”尼科尔用无奈的态度说道。

以马蒙公司的显赫地位,想从一家中国企业那里采购点原料还要被人推来推去,的确是一件让人窝火的事情。可商场上的规则就是如此,拥有紧俏资源的企业就是大爷,马蒙公司在它的客户面前也同样有耍大牌的时候。现在只是攻守易位了而已。

在安河材料学院宣布发现石墨烯及其制备工艺之后,马蒙公司也应邀派出了一个技术团队前往红泽,去研究这种新出现的材料,看看是否能够应用于自己的产品。最初,公司派去的是一名普通的技术经理,带着两名水平一般的助手。那名技术经理到了红泽之后,对材料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