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毒妃-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鋈嘶怀砂哺纳僖馀艘簿褪歉鲇霉欢拿V饔肱挤置鳎庵屑涞暮韫担苡斜臼略焦�

    范舟说:“这女人就是该死的,就把她扔这儿,我们走,”范舟说着话,转身往陋巷外跑去。

    下人们跟着范舟走了,也没再多看莫雨娘一眼。

    天亮之后,最先发现莫雨娘的不是范舟所希望的野狗,而是食腐的乌鸦,一只乌鸦一口便啄去了莫雨娘的左眼珠。

    这鸦群里的首领开动之后,乌鸦们便开始啄食起莫雨娘的尸身来,大快朵颐,完全就是在享受一场盛宴了。

    这天入夜之后,雨还是未停,一身普通百姓打扮的暗零带着世宗离开了帝宫。

    守南城门的将军事先就得了宫里的秘令,在这天的傍晚时分就等在了城门下。

    暗零赶着马车到了南城下后,也没下车,只是冲着这将军微微一躬身。

    将军打量了暗零一眼,然后便回身冲城楼上挥了一下手。

    城门不久之后打开。

    暗零赶着马车出了城门,过了吊桥后,停在了护城河的对岸。

    “关门,”站在城楼上的一个将军看暗零过了吊桥,大声下令道:“把吊桥拉起来。”

    暗零看着城门关起,吊桥重又被高高地吊起,回头看了一眼门窗紧闭的车厢,小声道:“圣上,这一回走,就再也不回来了。”

    车厢里还是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椁,只是比起那口放在帝王灵堂里的九龙抬棺,这具棺椁没有什么修饰,只在棺盖上刻了一个张嘴咆啸着的虎头。暗零乍一见这虎头的时候,还吓了一跳,这虎头是当年世宗领兵在云霄关时,军旗上的花纹,随着世宗称帝,这么多年过去,知道这虎头纹的人已经没几个了。

    “这是太后娘娘命人刻的?”吓了一跳之后,暗零当即就问送他与世宗出宫的安锦绣。

    安锦绣点一下头,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挥手让暗零离宫。

    暗零把马车赶得离京都城又远了一些后,又将车停下来,他就感觉自己得让世宗再看看这座都城。

    雨中的京都城,高高的城墙挡住了人们远眺这城池的视线,只隐约能让远处的人们窥见城中的灯火,点点光晕在雨中透着暖意,与灰色的城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太后娘娘也不是不关心圣上,”暗零看着远处的京都城,嘴里跟车厢里的世宗道:“她让人为圣上刻了那个虎头,若是对圣上毫不关心,她如何会知道这虎头的,还让人刻在了棺盖上?圣上,她对您还是有心的。”

    官道上空无一人,只停着这一辆单骑的马车。

    比起世宗当年领兵北上,入京为皇的时候,此时的离去就显得萧条和落寞。没有跟随在身遭的骁勇铁骑,没有了跪拜的百姓,没有了跪地乞命的手下败将,没有笑声也没有哭声,只有雨声陪伴左右,无喜无悲。

    暗零手里的马鞭空甩了一下,赶着马车往南走去。

    无人送行,只有忠卫一名和一匹毛色纯白的战马。

    管道旁的林间突然传来了鸟鸣声,不知道是什么鸟,鸣叫声高亢,似人的笑声。随着这夜鸟啼叫,林中响起一片鸟儿的鸣叫声。

    战马一声长嘶,与鸟鸣声混在一起,打破了这夜晚的寂静。

    暗零深吸了几口带着水气的空气,催马快速前行。

    这样再无牵挂的离开,从哪儿来就回哪里去,也不能说这不是一种洒脱,对于世宗是如此,对于即将天地任君逍遥的暗零来说,亦是如此。

    世宗国葬的第三天头上,一个拾荒的老汉走到了陋巷前。

    一只黄白花纹的野狗从陋巷里窜了出来,从这老汉的身旁窜了过去,一根带着血丝的东西就这么被野狗咬着在地上拖着,拖到了这老汉的鞋上。

    老汉一眼没能看清这根软塌塌的东西是什么,一鞋踩住这东西,老汉定睛细看,等老汉看清了这东西是什么后,直接就惊叫了一声。

    野狗被老汉踩住了嘴里的食物,冲老汉狂吠了起来。

    “肠子,”老汉跟路上的人们喊道:“这是人的肠子!”

    一个路人一脚把野狗踢到了一边,看一眼被老汉踩在脚下的东西后,也惊道:“是肠子!”

    几个路人走进了陋巷里。

    陋巷里躺着一具挂着零星血肉的白骨,血肉尽了后,人们看不出这死人生前的样貌,就更加不可能知道这人是谁了。

    自己多了一个女儿的事,安元志没有告诉安锦绣,他只是告诉安锦绣,他把莫雨娘处置了。

    安锦绣坐在灵堂旁的小殿里,听了安元志的话后,只是道:“是杀了?”

    安元志点一下头。

    “尸体呢?”安锦绣问道。

    安元志说:“不知道,范舟把尸体扔出府去了,反正会有人给她收尸的。”

    “袁威夫妻俩的丧事得办了,”安锦绣说着从手碗上褪了一串紫檀的佛珠下来,递给了安元志道:“这是高僧开光过的东西,放在阿威他们的墓里,算是我的贡礼。”

    安元志把佛珠收进了衣袖里,跟安锦绣说:“忙过这几日后,我会安排阿威和他媳妇的丧事。”

    “袁焕呢?”安锦绣又问。

    安元志说:“我找人照顾那孩子了,父亲说可以把焕儿养在安府里。”

    “安府?”安锦绣冷笑道:“安府能养出什么好人来?”

    安元志忙说:“我没这么跟父亲说,我说等平宁从江南回来,让这孩子跟平宁一起长大也不错。”

    “平宁他们暂时不能回来,”安锦绣说起上官平宁的时候,把声音压得很低,道:“你把焕儿也送去江南吧。”

    “京城这里还能出什么事?”安元志问自己的姐姐道。

    安锦绣说:“你当圣上登基之后,我们就万事大吉了?”

    安元志说:“姐是担心白承泽?”

    安锦绣把坐榻上的一本奏折放到了安元志的手上,说:“这是户部给我的折子,你看看吧。”

    安元志打开这折子看了几眼后,就跟安锦绣道:“没粮是什么意思?”

    安锦绣说:“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朝廷现在没办法往向南河那里运送粮草了。”

    安元志张了张嘴,最后揪着手里的奏折看着安锦绣发愣,说:“那这仗要怎么打?怎么可能一点粮也没有呢?”

    “去年是个灾年,”安锦绣说:“要不然京城外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流民了。”

    “这仗不打了?”安元志小声问安锦绣道。他这才想起来,白承意登基之后,他姐姐为世宗发丧,可还没说过一句白承泽是背主叛国之人的话。

    安锦绣说:“我在等白承泽那里的反应。”

    等白承泽的反应?安元志当场就跟安锦绣急眼了,说:“你要放过那个混蛋吗?”

    “无粮草,这仗要怎么打?”安锦绣反问安元志道。

    安元志说:“军中有粮草,我们从沙邺人那儿得了不少粮草。”

    “从你们离开云霄关到现在,军中的粮草吃到今天后,还能剩下多少?”安锦绣说:“这会儿正值向南河的春汛,两军只能在向南河对峙,你告诉我,这仗该怎么打?”

    安元志语塞了。

    “我倒是希望白承泽跟将军打一场,”安锦绣小声道:“他只要肯强渡向南河,我相信以将军打仗的本事,白承泽一定无生路可走,只是我想他白承泽不会做这种傻事。”

    安元志说:“五王府不是被兵围了吗?”

    安锦绣说:“白承泽是会在乎家人的人吗?”

    安元志想了想,恨道:“他最疼的那个儿子不在京城。”

    “你说白柯?”安锦绣问安元志道。

982渔人之利

    “我迟早一天让这个混蛋断子绝孙!”安元志发毒誓一般地跟安锦绣说道。

    “主子,”袁义这时脚步匆匆地走进了小殿里。

    安锦绣看袁义微喘的样子,心里马上就有了不好的预感,不等袁义说话,就问袁义道:“向南河那里开战了?”

    袁义摇了摇头,急声跟安锦绣道:“主子,白玉关来了传令官。”

    “白玉关?”安元志叫了起来。

    安锦绣也站起了身来,上官勇没事她放了心,只是杨锐那里又能出什么事了?

    袁义说:“主子,这传令官还在宫门外候着,你要见他吗?”

    “他没说是什么事?”安元志问袁义道。

    袁义低声道:“问了,可他说按照规矩,没见到圣上和主子,他不能说。”

    “总不能是杨锐死了吧?”安元志说道:“要不然还能是什么事?”

    “带他去御书房,”安锦绣跟袁义道:“我去御书房见他。”

    “姐,”安元志小声道:“御书房是圣上的地方,你老在御书房见臣子算怎么回事?”

    安锦绣说:“那我在哪里见他?在这里?”

    安元志说:“这里是圣上的灵堂,就不要再让国事扰圣上的心了,姐,你就在千秋殿见他们好了。”

    “千秋殿?”袁义说:“少爷,那是后宫所在,你让主子在后宫见外臣?”

    安元志说:“总要让人习惯的,不然我姐还听什么政?一有事就往御书房跑吗?还是我姐能住在御书房里?”

    袁义看向了安锦绣,说:“主子你看?”

    “千秋殿其实就靠着御书房不远,”安元志劝安锦绣道:“去千秋殿一点也不会打扰到后宫里的妃嫔,姐,你有什么可担心的?”

    “让他去千秋殿吧,”安锦绣跟袁义道。

    袁义领命退了出去。

    “你跟我一起去千秋殿,”安锦绣在袁义退下之后,跟安元志道:“万一是白玉关有了战事,你帮我听听。”

    安元志说:“白玉关会有战事?”

    安锦绣人往外走,跟安元志道:“杨锐的身体一向很好,不可能是他出了事。”

    安元志跟在了安锦绣的身后,他这会儿也动了脑子了,跟安锦绣小声道:“白玉关的战事一向比云霄关多,姐,这下子难说了。”

    “但愿不是,”安锦绣出了小殿门,看着世宗的灵堂说了一句。

    现在的祈顺,哪还能再打一场仗?

    安锦绣带着安元志离开灵堂,给世宗守灵的众臣都看到了,只是没人开口问安锦绣一声,这个时候大家伙都不想当出头的鸟儿,招安锦绣这个太后的厌。

    安元志看了看跪着给世宗守灵的众臣,跟安锦绣道:“父亲他们去衙门了。”

    安锦绣点了一下头,丧事要办,朝堂也不能停在那里什么也不管不做。

    安锦绣和安元志回到千秋殿后不久,袁义也带着杨锐的传令官到了。

    “让他进来,”安锦绣听见袁义在殿下的通禀声后,就说道。

    一个身着盔甲的将官低头走进了千秋殿的这间偏殿里。这将官看上去年纪最多二十多岁,长相端正,虎头虎脑的样子,只是因为事先一点也没想到自己会进后宫,所以这会儿走路的姿势僵硬,头也低得很低。在袁义停步之后,这将官也停下脚步不走了。

    “行礼啊,”袁义看这位站着不动,只得小声提醒了这位一句。

    这将官经袁义提醒了,才跪下道:“末将杨轩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坐在了屏风后面的安锦绣说道。

    杨轩从地上起身,偷看一眼自己的前面,发现自己只是面对着一副山水屏风后,杨轩这才感觉自在了一点。

    安锦绣说:“我听他们说是杨大将军身边的一个传令官来了,没想到来的是一位将官。”

    安元志看着杨轩道:“你姓杨,是杨家的家将?”

    杨轩不认识安元志是谁,不过能站在千秋殿跟自己说话的人,杨轩想这人的官一定不小,想到这里,杨轩答安元志的话道:“末将是杨家的家将出身。”

    安锦绣道:“白玉关出了何事?”

    杨轩从盔甲内衫里,取出一封军报来,双手拿着举过了头顶,跟屏风后面的安锦绣道:“太后娘娘,这是我家大将军亲笔所书的急报。”

    袁义从杨轩的手里拿过了急报,送到了安锦绣的手上。

    安锦绣打开这封杨锐亲笔所书的军报,草草看了几行之后,倒抽了一口冷气。

    安元志在屏风外说:“太后娘娘,白玉关究竟发生何事了?”

    安锦绣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漠北王庭举大军近六十万人进犯白玉关了。”

    安元志的脑子整个就要炸开了。

    袁义从安锦绣的手里接过急报,看了之后,也是满脸的焦急之色。

    “祸不单行啊,”安锦绣叹了一声。

    安元志稳了一下心神,问杨轩道:“白玉关现在怎么样了?”

    袁义这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把杨锐的急报拿给安元志看。

    杨轩说:“这次北蛮们来势汹汹,所以我家大将军没有出关应战。”

    “杨大公子和二公子带着七万精兵尚在向南河边,”安锦绣说道:“大将军不出关是对的。”

    杨家的女人们除了二公子娶了安家这个书香门第的小姐外,在城关危急时,都曾经上城楼帮着守过城,从小看惯了女人们舞刀弄枪,所以这会儿杨轩听安锦绣跟他说战事,倒是没有什么别扭的感觉,反而跟安锦绣道:“太后娘娘英明。”

    安元志这时道:“他们是与沙邺王藏栖梧约好的?”

    杨轩说:“有在漠北王庭的探马回报,说漠北王庭与沙邺之间的书信往来频繁,最近的一次书信是在去年的十一月。”

    “去年十一月,”安元志对着屏风道:“那时候我们正准备出关跟藏栖梧做最后一战,藏栖梧死前给漠北王庭去了一封信?”

    “看来两虎相争之后,北蛮这是想坐收渔人之利了,”安锦绣说道:“好算计。”

    杨锐的亲笔急报被安元志揉成了一团。

    “杨大将军的意思哀家明白,”安锦绣跟杨轩道:“我会尽快让杨大公子和二公子回去,也会调援军去白玉关,所以务必请大将军在玉关多坚持一段时日。”

    “末将一定把话传到,”杨轩领命道。

    “至于大将军所说的粮草,”安锦绣手指敲着坐榻的扶手道:“哀家会先命北地各官府筹粮,你回去后让大将军放心,在援军到白玉关之前,哀家一定把粮草先行送到。”

    安元志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他们现在连往向南河那里送的粮草都没有,拿什么往白玉关送?他姐姐这是在忽悠杨家吗?

    杨轩听了安锦绣的话后,倒是高兴,又跪下给安锦绣行礼道:“末将谢太后娘娘。”

    “你这就回白玉关去,”安锦绣跟杨轩说:“京城这里的粮草,哀家明日就命人往白玉关送。”

    “末将谢太后娘娘,”杨轩这下子给安元志磕头了。

    “袁义,”安锦绣跟袁义道:“你送杨将军出宫去。”

    袁义应了一声是。

    安锦绣想想又跟杨轩道:“杨将军,如今先皇新丧,幼主刚刚登基,北蛮进犯白玉关之事,还望你不要外传。”

    “末将遵命,”杨轩说:“太后娘娘放心,我家大将军也嘱咐过末将不可将战事外传的话。”

    “辛苦你了,去吧,”安锦绣声音温和地道。

    袁义走到了杨轩的跟前,与杨轩一起退出了这间偏殿。

    杨轩退出偏殿后,长出了一口气,天也不热,甚至还挺冷,他却出了一头的汗。

    袁义一直把杨轩送到了宫门口。

    袁章捧了一个大木盒子追到了宫门前,在杨轩的面前停下后,小声道:“将军,这是太后娘娘赏给将军的。”

    杨轩看着木盒。

    袁章说:“是一套盔甲,太后娘娘说将军的盔甲有些旧了。”

    杨轩看向了袁义,小声道:“太后娘娘隔着屏风能看到我?”

    袁义对这武人的问题一阵无语,最后说:“一定是安五少爷看到了,他跟太后娘娘说的。”

    杨轩说:“那人就是安五少爷?”

    “是,”袁义点下一头,说:“将军,太后娘娘赏赐之物,您就拿着吧。”

    杨轩像是这才反应过来一样,伸双手从袁章的手里接过了沉甸甸的木盒,跪在宫门外,冲千秋殿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袁章等杨轩起身了,才又跟杨轩道:“杨将军,太后娘娘说了,她就不给杨大将军回什么书信了,这盔甲是宫中之物,杨大将军一看便知,这盔甲能证明将军面见过太后娘娘。”

    杨轩忙就点头,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没跟安锦绣要封回信。

    袁义暗自摇了摇头,跟杨轩道:“将军是跟着大公子的人吗?”

    杨轩说:“不是,我在三公子的麾下。”

    袁义请杨轩上马,反正这样的货,不可能是跟着杨君成的就对了。

    杨轩上马往北城走了后,安元志在偏殿里问安锦绣道:“这粮草要从哪里来?”

    安锦绣说:“你替我把屏风搬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