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求生在西晋末-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

    “也可以这么说。其实早还在崂山上当流民时,我就曾与子文就九品中正制讨论过人才选拔制度,当初还承诺将此事交给子文去办,可如今看来子文坐镇崂山,管着崂山商社,职责重要,怕是没机会插手此事了。”

    “朔打算在幽燕推行科举制,以代替目前流行的九品选官制。”

    “科举制?主公。何为科举制?”众人均不解其意摸不着头脑。

    “科举又称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怎么考均由官府来定。学子通过考试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官场的许可,经过一番历练便可授予正式官职。没有通过考试的人,不好意思将永远也不可能进入官场。”

    “而且官府举行的科考将不再以学子的出身作为考核标准,只以学子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出官府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去平定一个人品德高低,故科举的核心便是唯才是举。”

    “以后辽东是不是不再有荫官?以后官员贵族子弟若想做官是不是也得参加科举?”

    “当然。这是必须的,在辽东唯有科考得官一个途径。”

    “唯才是举?科举得官?只怕此策一出辽东真要成众矢之的了!”刘翰满脸苦笑道。

    高瞻、皇甫岌闻言亦是满脸苦色,以前辽东推行均田制、释奴令、庶绅一体纳税等仅仅是拿世家经济特权开刀,而今这科举制显然是要拔除世家在政治上的特权。自秦汉以来,世家、贵族便天然拥有做官的特权。从来没有被剥夺过。

    卫朔行此法也是出于无奈,历朝历代开国贵族似乎都逃不了逐渐腐化堕落这一命运,而荫官待遇就是导致贵族失去竞争意识,最终彻底堕落下去的主要原因。卫朔要做的便是引入竞争,避免贵族走上原来的老路。

    在辽东就算你的父辈再强,若是子孙后代不争气,不好意思你们家或许只能兴盛一代,到了下一代若没有官方代言人,走向衰落是必然的。为了保住家族富贵,将逼得贵族们不得不重视后代教育,如此足以延缓贵族腐化堕落。

    “众矢之的又如何?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反正辽东早就将各地世家得罪死了,再多些仇怨也没什么。另外,诸位无需为自家富贵担忧,虽说科考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但怎么说尔等也为辽东发展壮大付出了心血,因此诸位子弟还是会受到某些优待的。”

    “主公,若是科举制度被全面推广,将彻底触到世家的痛楚,恐怕要引起世家强烈反弹!”

    “嗯哼!此策一出,辽东将永无宁日!就看诸位先生可有胆量与我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臣等敢不效死力!”高瞻、刘翰、皇甫岌纷纷起身表决心。

    “好,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我意年前就将科举风声放出去,将考试时间定在来年九月份,如此一来起码有大半年时间可用来做准备工作。”

    皇甫岌双手一摊说道:“主公,考试内容倒还容易确定,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

    在众人中,只有卫朔知道科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三人到现在脑海中还是一团浆糊。皇甫岌作为学曹主事,主官学堂、教育,自认为与科考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最关心科考。

    “具体来说,科举考试共分资格考试和定职考试。另外,我打算新成立一个吏曹,由该曹负责资格考试,资格考试顾名思义,通过了便自动获得做官资格。”

    “而根据定职考试将结果决定学子最终去留和职位,资格考试内容将以新儒学、算学为重点。而定职考试则根据各曹所需考察不同的重点,如算学、律法、商学、墨学等等。”

    “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比如想进入廷尉府当官的学子,必须通过律法考试;一县之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市舶司的需要相应的商业谋划能力。”

    “说白了,通过科考只选拔出辽东需要的人才!”

    “主公,一次科考选拔多少人?有没有最高限额?”

    “当然有限额,考虑到眼下辽东仅仅下辖两州之地,还不需要太多的官员,再加上首次举行科举,不可能让太多人通过考试。按照我的预计,暂时每年官府先给予一百个名额,等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另外,为了防止造成冗官冗吏现象,以后吏曹将担负起官员考察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退休、提拔等制度,以此来规范官员管理。”

    卫朔最烦终身制了,他以为历史上宋朝之所以造成冗官冗吏,与朝廷官员只进不出有很大关系。在古代除非官员主动高老还乡,否则只要他不犯错误,基本上就能在仕途上待一辈子。(未完待续。)

第315章 纳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这是辽东第一次举行科考,我希望诸位下去之后好好做准备!”

    “对了,由于吏曹尚未有合适人选,我意调文冀回来暂时先主持吏曹日常,等有了人选之后再说。”

    “诺!”

    ……

    击败刘曜、斩杀刘粲,两场大胜再加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让建兴三年春节比以往显得更加热闹,蓟城内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欢度春节,身为辽东之主卫朔同样准备了一场宴会,一来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二来对下属表示一下关心。

    腊月三十,在卫府大厅内,两排青春舞娘,薄羽轻纱,葱臂雪白,光腿赤脚,正翩翩起舞。除了莫含坐镇关中、裴嶷坐镇并州外,其余辽东文武齐聚一堂,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舞娘的迷人身姿,各个怡然自得,好不快活。

    卫朔看着堂下两侧济济一堂的文武众人,心中得意非凡,潜心努力多年,终于有了今日这局面,总算不负穿越一回。突然看到人群中威武雄壮的北宫纯,他猛然想到正在进行的骑兵训练。

    “北宫将军,骑兵训练如何了?可堪上战场与胡骑一战?”

    “有镇北将军府一力支持,在下敢以项上人头保证,骑兵战力比原凉州铁骑更强!”

    “哦?是吗?那可真是太棒了!只恨无缘得见当年北宫将军在洛阳的神威,希望明年南下平阳时,北宫将军不要让我等失望。”

    “请主公放心,在下一定亲自斩下刘聪狗头为洛阳百姓报仇雪恨。”

    自得知来年开春,辽东有意南下平阳后,北宫纯便一心想要手刃刘聪、刘曜为洛阳罹难百姓报仇。

    正在此时突听得一阵欢呼声,卫朔抬眼往场中一瞧。只见从堂前两侧的两扇边门拥出八位女子,她们个个身穿彩裙,手舞彩带,赤足应着鼓点来到中央翩然起舞,引得众人阵阵喝彩声。

    每个舞女手中彩带两头均系着一把短剑,玉手舞动间短剑翻飞。与飘荡的纱绸彩带形成刚柔相济的绝佳组合,而彩裙开合之间,雪白的素足若隐若现,引人遐思。

    随着鼓乐声愈发激昂,舞娘的速度越来越快,场中旋转的彩裙,空中飞舞的彩带,还有短剑划出的一道道光芒,让人目不暇接。

    众人皆被舞娘绝妙舞姿征服。纷纷鼓掌助威。在热烈的掌声中,众舞姬盈盈下拜,施礼后退出。

    随后宴会进入**,众人开怀畅饮,卫朔频频下去与诸位臣属共饮,整个宴席一直延续到深夜才结束。

    翌日醒来,卫朔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裴颖儿的音容笑貌,回到蓟城已经有好几天。可他头总是忙于政事,已经有些日子没有亲近家人。不免感到有些愧疚。

    正当卫朔浮想联翩时,去见门帘一动,裴颖儿端着碗莲子羹从外面走了进来。

    “夫君醒了?”裴颖儿见莲子羹放在旁边,拿起毛巾上前帮卫朔清洁。

    卫朔趁机仔细打量着裴颖儿,越看却觉得其身上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丽。算起来裴颖儿今年不过才二十岁,却已有了一个儿子。看起来身上既有少女的青春靓丽,又有少妇的成熟动人。

    “嗯,辛苦夫人了,峥儿近来可好?”

    “呵呵,峥儿最近可是淘气了。”一想起儿子虎头虎脑的样子。裴颖儿轻轻点点螓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眸子里俱是宠溺之色。

    卫朔看着妻子秀美脸庞,情不自禁将其抱进怀中,翻身把她压在身下,凑起鼻尖在她发丝和脸上深吸几口气,轻轻唤声,“颖儿……”

    “嗯……”

    睁开迷离秀眸,裴颖儿抬眼见到卫朔火热的目光直视下来,不禁心头一烫,眼睁睁看着卫朔厚厚的嘴唇向她的小嘴上印下,身子骨登时变得酥酥软软,如同抽丝过的柳条,一丝娇吟从嘴里迸出。

    “咿……唔……呀……”

    裴颖儿高高昂起螓首,小嘴向外拼命吐着气,眼眸中光亮大盛,过了一会,却又猛地黯淡迷乱,软绵绵的躺倒在榻上,身下香汗淋漓,如同飘在云端之上。

    不知过了多久,房间内喘息声渐渐停止,只见裴颖儿小脸赤红,小嘴微张剧烈吐着气。

    卫朔气旋嘘嘘得趴在她身边,转手将她搂进自己的怀抱中,闭目屏息了好一会,方才呼呼轻笑道:“好舒服啊!”

    “夫君!”

    裴颖儿轻媚小脸上,分明挂足了满意晕色,偏偏又被卫朔一句话逗得羞臊无比。突然她发现自己玉体裸露在外,忙不迭拉了一床裘被过来,将小脸深深埋在里面,香臀儿在后面高高翘起。

    不料,她这副样子,却又勾起了卫朔****。他用手动情得抚摸在美臀上,臀肉绷得紧,入手却是一片火热。

    初时进入时,倒还算是卫朔主动,用足了挑情的手段,到了后面,裴颖儿反而能咬着小牙,紧闭双眸的配合着他,散发出万般撩人的少妇风情。

    情潮刚过,裴颖儿芳心美满自足,刚刚一波接着一波的快潮冲击的她头晕目眩,到了现子骨软绵绵的,抬起手指头都做不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忙完政务后,卫朔总是隔三差五抽出时间来陪妻子儿女。虽然卫朔此举只是受现代思想影响,可在外界看来却有贪恋后宅之嫌。而裴颖儿见丈夫温柔体贴,感动之余又让她觉得压力倍增。

    如今二人成婚已有两年时间,连儿子一岁了,可卫朔身边却只有裴颖儿一个女人,外界已有人在谣传说她善妒,霸着卫朔一人不让其他女人染指。为这事连裴颖儿婶娘都亲自过来询问,直到裴颖儿委屈地解释再三,才让婶娘打消顾虑。

    卫朔的专情让裴颖儿感动不已,但她的出身决定了裴颖儿看得比一般人要远,未来卫朔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就是问鼎天下登上九五之尊也不是不可能。因此,不管是为了体现她的大度,又或者为了政治考量,卫府后宅绝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

    “夫君,公主一个人在蓟城听可怜的,不如过几天将公主接到府上住如何?”

    “为何呀?”卫朔颇为不解,“这些年她不都是一个人过的吗?”

    “夫君,如今你是名震天下的镇北将军,坐镇一方执掌数州之地,可夫君不觉得府上后宅女人太少了吗?有点儿配不上夫君的地位?”

    “夫人今日怎么了?为何提起此事?”

    “夫君,身为卫家主妇,自是希望卫家枝繁叶茂。再说主公高居要位也该考虑一下外界感受,高家、宋家、封家、刘家等几位家主多次通过叔父向妾身提起给卫府后宅增添女子,只是夫君一向忙于政事,根本无暇顾及此类小事。”

    “正好过年后夫君有闲暇,妾身便想着将此事给办了,以此来安抚辽东众豪门。”

    卫朔闻言沉默了下来,他一直深受现代影响,倒也没想着故意要三妻四妾。只是裴颖儿说的有道理,随着他地位越来越高,有些事将不再受他支配。拿此次纳妾一事来说,辽东豪门肯定是担心,未来有其他后入家族抢先,才纷纷急着往卫府后宅送女人。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越是成功人士,越有下属主动送女儿巴结,要不然古代皇帝的妃子为何大多数都是臣属的女儿。

    “好吧,这事就交给夫人去办吧!”

    既然无力改变,卫朔只好主动接受,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果然,刚一过完年,裴颖儿便以卫府主母的身份,分别向高家、刘家、封家、宋家等辽东豪门提亲,几大家族得讯后,迅速将早就准备好的女儿敲锣打鼓送进了卫府。如此仅仅几天过去,卫朔便多了几房美妾。(未完待续。)

第316章 一声惊雷

    相比于娶妻纳妾这样的小事,辽东第一届科举引起的轰动绝对是超出任何人想象。

    一时之间,具有“自由报名,不论出身,仅凭才选”特色的科举如同一声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华夏大地,让所有寒门士子为之欢欣鼓舞。

    建兴四年,正月,随着九月份将举行科举的消息传遍各地,不少寒门士子纷纷背起行囊,呼朋唤友结伴朝蓟城而来。

    而在凉州其中一名年约十五岁的年轻士子得知科举消息后,大喜过望,立即背起包裹踏上前往蓟城的旅途。此人便是日后名垂千古的谢艾,别看谢艾年纪小,可已是满腹经纶,只因出身寒门,却一直无法得到凉州官府重用。

    由于张轨本人出身大族,后来他能立足凉州也是多亏了河西豪族支持,故凉州一直以来奉行的便是依赖豪门统治地方。

    在凉州只有豪门大族才有机会进入仕途,就拿当今凉州四大谋主来说,各个出身河西豪门。宋配出身敦煌宋氏,是敦煌乃至河西的强宗盛族;氾瑗代表的氾氏同样是敦煌望族;阴澹、阴充两兄弟更是出身武威著姓——阴氏。

    而谢艾虽身负才学却因出身寒门始终无法进入凉州官场,要不然历史上谢艾也不至于直到四十多岁才受到重用。不过,这一次受科举影响,谢艾已不打算留在凉州浪费时间,他决心前往蓟城参加科举。

    ……

    “自辽东宣布九月份举行科举以来,各地寒门士子跋山涉水千方百计赶往蓟城。而开科举之道,为寒门子弟提供了进身之阶,主公必因此而赢得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高瞻不禁为卫朔坚持推行科举感到钦佩,短短半月功夫,有关科举的消息便传遍天下。成为新年以来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件。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幽燕之地士子,连河北、中原、关中、江左等地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只是尔等且不可大意,务必要招待好来蓟城的士子。九月份将是辽东第一次举行科举,你们好好好好准备,可千万不能出现意外。”

    “诺!”

    高瞻、刘翰、皇甫岌、皇甫典等不敢怠慢,虽然首次举办科举对细节不够了解。好在时间充裕,足以让牧府上下好好总结经验。

    “主公,按照预计仅仅是幽燕就将有数百人参加科考,若是考虑到正往蓟城赶的各地士子,前后加起来大概会有超过一千余人参加考试,甚至还有可能更多。”

    “呵呵,天下英才尽入吾罄中!”卫朔得知各地士子正纷纷往蓟城聚集,心中得意万分。

    虽预计有超过千人参加科考,可最终录取人数不会超过三百人。即便如此,在这个时代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人才选拔。这还是卫朔考虑到要为日后并州、雍州储备官吏,否则录取人数只会更少。

    “参加科考的都是寒门子弟吗?”

    “是的,主公,据调查显示,至少有一多半人出身寒门庶族,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可能是世家子弟。而且大多数世家子还是幽燕本地出身,外地世家子弟来蓟城参与科举的人太少。”

    “尤其是幽州世家此次对科举一事十分热心。像卢氏、寇氏、刘氏、苑氏、董氏等各大世家纷纷准备派出最优秀的子弟参加科举。相反河北、中原、江左等世家对科举的态度就有些不好了。”

    要说这一次对辽东科举最热心的便是原幽州世家,随着卫朔统治日益稳固。再加上其愈发显得是天命所在,让幽州世家逐渐意识到早日融入辽东的重要性。而此次科举,便给了世家们一次机会,故幽州世家才爆发出极大热情来。

    “嗯,这很正常,各地世家对辽东抱有极大成见。想要他们支持科举不太可能。”

    卫朔点点头,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失望,以他与世家的关系,人家不拆台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来给他捧场。

    “再说我本来就没打算录取那些世家子弟。只知夸夸其谈不懂治政经济如何能牧守一方?辽东举行科举是要选出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对于那些崇尚清谈的世家子弟,一个也不要录取。”

    “请主公放心,我等一定谨记教诲,绝不敢坏了主公大业!”

    “嗯,科举选士关系到辽东兴亡,半点都马虎不得。”

    ……

    其实并不是所有世家都抵制科考,比如京兆韦氏便决心派出家族中最出色子弟韦謏(音同笑)前往蓟城参加科考。

    京兆韦氏起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产生于商代末期,定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