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矩举河南三郡而投辽东,惹恼了之前依附司州而存的豪强郭默。
李矩视功名为粪土,但郭默做不到。作为寒门出身,郭默是趁着永嘉之乱时,劫掠东归行旅,积累致巨富,凭此建立坞堡,招收流民,才渐渐有了今日之地位,舍不得手中的财富与权力,就与其弟郭芝筹谋南逃。
雍州都督毛宝领军过潼关进入河南三郡,就在此时李矩听说了郭默南逃一事,气愤之余他正要派兵追赶,却毛宝阻止。
将河南三郡交给毛宝处理,李矩则带着家人与外甥郭诵前往蓟城拜见大司马。
……
太兴二年,八月下旬李矩一行顺利抵达蓟城。在距离蓟城十里处,李矩、郭诵就看到远处站满了人,为首者正是名满天下的大司马卫朔,在他身后紧紧跟着一个四十多岁、风骨峻逍的男子,正是大名鼎鼎的高瞻。
看到卫朔亲迎,李矩不敢怠慢,赶紧下马弯腰行礼道:“卑职李矩,拜见大司马!”
卫朔连忙走上前去一把扶住了李矩,上下大良了一下李矩道:“世回此举高风亮节,于国于民均有大功,日后收复河山,少不了你的功劳。”
听着卫朔赞叹之语,李矩忙谦虚道:“卑职能力有限,这些年镇守河南战战兢兢,多亏有诵儿与辽东相助,不然恐早为胡虏所图。而今将司州百姓托付给大司马,某这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哈哈哈!”
卫朔不由大笑起来,李矩这个书法世家出身的大族子弟还真有点意思,这时他又瞧见了立于李矩身后的年轻人郭诵。
“原来是述之啊,果然还是一表人才,这次跟随世回入我辽东,不知有什么打算?”
“回大司马,臣愿进入大学堂进修一段时间。”郭诵恭敬地拱手道。
“嗯,看来述之有大抱负,如此某就拭目以待了。”
与李矩寒暄之后,卫朔就一手拉着其胳膊,在众人前呼后拥中回到城内。
由于这是首次有地方豪杰主动进献地盘,因此辽东上下给予李矩很高的礼遇。
卫朔在政事堂内正式接见李矩,接过对方进献的奉表,算是完成了最后仪式。
“世回或许觉得自己不过进献了三郡之地,没什么大不了,岂不知尔所作所为不在于进献土地大小或人口多寡,其本身蕴含的意义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你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日后史书上必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司马,过誉了,臣在司州得知自己与祖镇西并列为民族英雄,高兴、兴奋、自豪之余,臣又惶恐不已。与功高盖世的祖镇西相比,臣功劳寥寥,才华又不足以保境安民,于当今大争之世之中,非雄才大略如大司马者不可力挽狂澜。”
“臣私下里思来想去,越来越觉得难以承担起护佑三郡之民的重担。将三郡托付给辽东之后,臣将效仿刘公进入大学堂教书育人,万望大司马能给予方便。”
李矩牢记之前侄儿郭诵提醒,一心效仿刘琨。当年刘琨交出并州后,主动进入大学堂任职不再插手任何政务,结果这么多年来不但赢得辽东上下一致称赞,还越活越滋味。
“世回要是去教书育人可就有些浪费人才了!”
赞叹之余,卫朔话锋一转又道:“不过,考虑到世回刚来辽东,对这里的一切不是很熟悉,先到学堂缓冲一下倒是个不错的提议。等日后时机成熟了,某再请世回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卫朔是真不希望李矩就此混迹于大学堂,他与刘琨不同,虽然名声上远远不如刘琨,但在治政安民上却很有一手,是世家子弟中难得的治世人才。
“正好当下刘公他们正在编纂一部书,正跟某抱怨人手不足,世回到了幽州大学堂正好可以帮上忙。”
“哦?不知刘公正在编纂什么书?”李矩颇为感兴趣道。
“《汉奸录》,既然有民族英雄,自然会有民族败类,我们在褒奖像世回、祖公这样的民族英雄时,也不能放过那些助纣为虐的民族败类。”
“何为汉奸?”
“华夏之初,始防边患。北鄙诸胡,日渐交逼。或与之和亲,或与之构兵。”
“所谓汉奸者,助异种害同种之谓也。如引犬戎灭西周之申侯,教单于进兵中原之中行说。而今日之汉奸者,莫如助羯人占据河北、中原者如张宾、程遐、徐光、郭殷、李农等。”
听了卫朔解释,李矩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很庆幸自己一生都在与胡虏对抗,不然今日说不定也会上这份《汉奸录》。
而郭诵更是双眼放光盯着大司马不放,以他的智商自然想得到,当《汉奸录》传遍华夏大地时,各地附逆胡虏者必然心生惶恐。日后再为胡虏出力时,肯定会犹豫再三,因为但凡有点儿羞耻心者都不会愿意背负汉奸的骂名。
“某之所以编纂这部《汉奸录》主要是为了警告汉人,慎毋为害民之汉奸。更愿今日为汉奸者,及早反正,为剿灭丑类,恢复三千余万里之山河,各尽其才智力量。”
当李矩找到刘琨时,《汉奸录》编纂已进入尾声。结果不过数日之后,辽东精心编纂的《汉奸录》正式刊发天下,引起各地一片哗然。
……
辽东公开遵祖逖为民族英雄,高举华夷之辨的大旗,将所有胡虏归于民族死敌,对与极度渴望在中原立足的羯族而言不啻于当头挨了一闷棍。
为了化解来自辽东的政治攻势,石勒与内迁胡族大多攀附华夏远祖不同,他非常高调地自名为“胡”,下令襄国内所有胡人为具有一定政治权利的“国人”,这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胡人的政治地位制度化。
在抬高胡人地位的同时,石勒为了拉拢中原晋人,严禁胡人不得侮衣冠华族。
石勒试图通过对胡、汉双方的约束,使境内胡汉双方和平相处,以此来实现羯人入主中原的愿望。
可惜石勒这种措施太过理想化,根本无力解决胡汉双方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
虽然刘渊称帝冲破了华夏传统思想中‘胡人不得为帝王’的藩篱,但内迁胡族的社会地位仍旧不高,贬抑胡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襄国内部石勒只能通过强力手段,对有污名化倾向的“胡”之称谓全刻意回避,又通过将胡物改名,从而在襄国境内强制提高胡虏在中原的地位。
就在石勒为了羯人大业殚精竭虑时,辽东一份《汉奸录》彻底将他之前的努力化为乌有。(未完待续。)
第477章 影响(上)
虽然成功夺取了淮南之地,但石勒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最近辽东动作接二连三,先是隆重安葬了祖逖,又借势推出数位民族英雄,一下子将羯人推为华夏之民族死敌,让所有羯人压力倍增。
原本石勒是想强行推行胡汉平等,借此来化解辽东攻势,谁知效果并不明显。但石勒很清楚单靠羯人是不可能在中原立足的,若想成就霸业就离不开汉人帮助。
为了进一步拉拢晋人,消除襄国内晋人对羯人的抵触心理,石勒不得不大肆提拔以张宾、程遐、徐光、郭殷、郭敖等为首的晋人,以示恩宠。
这些天以来,石勒一闭上眼睛,梦境中总会出现辽东军兵临襄国情景,似乎预示着羯族大业前景不妙。而每次从梦中惊醒后,他更是要为当初轻易放弃幽州而懊悔不已,若是知道辽东有今日之强,当初说什么也不会让卫朔占据幽州。
幸亏之前拿下淮南、徐州,又跟江东暗中达成和解,避免了陷入数线作战的窘境。
但是石勒心中总觉得不安,因为随着地盘增多,襄国招募了不少晋人百姓当兵,以此来弥补羯人人数不足的短板。而由于羯人当年在中原造孽甚多,晋人对胡人怨气冲天,谁也不知道未来一旦辽东军南下,招募的晋人士兵会不会临阵倒戈。
然而即便石勒对各地晋人充满了怀疑,尤其对毫无节操而言的世家更是戒备甚深,但他仍不得不借助世家来维持羯人在中原的统治。
永嘉年间创造的大好局面,没过多久变成眼前这样,让石勒感到无比憋屈。同时他又不得不佩服卫朔的手段,硬生生将大晋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
而今辽东军更是蠢蠢欲动,石勒深知日后辽东军不动则已,一动必然是雷霆万钧,到时他还能力挽狂澜吗?
就在石勒愁肠百结之际,却见大舅哥兼心腹程遐匆匆找上门来。
一看到石勒,程遐都顾不上行礼,慌里慌张将一份报纸塞石勒手中,面色惶急道:“主公,你快看看吧,辽东这招太狠,若处置不当,我襄国危矣!”
原本石勒还想呵斥程遐无礼,结果一瞧见报纸上内容顿时顾不上程遐,他一把抢过报纸仔细浏览起来,脸色渐渐变得铁青。
原来程遐带来的报纸正是辽东刚刚公开刊发的《汉奸录》,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百十个汉奸名字,从春秋申侯开始,一直罗列到当代,襄国内包括张宾、程遐、徐光、郭殷、郭敖等大批晋人被辽东列为汉奸。
每一个名字下详细记录了各人的背景、家世、祖宗等等,又介绍了众汉奸是如何数典忘祖为胡虏效力。
“可恶!辽东殊为可恶!”
石勒面色阴沉,他十分清楚,没有以张宾为首的晋读书人帮忙,紧靠一群头脑简单的胡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今日之襄国。而今辽东这一手可以说直接打在了襄国软肋上,只要稍有羞耻之心的读书人,肯定不愿背上汉奸的骂名。
在《汉奸录》面前,石勒之前所有拉拢晋人的手段全都变得毫无用处,就在他一边翻阅报纸,一边思索破局之策时,接到消息的徐光、张宾、郭殷、郭太、傅畅等大批晋人出身的幕僚纷纷赶来。
徐光面色惨然道:“主公,辽东用心险恶啊!《汉奸录》一出,我等名声扫地,遗臭万年!”
听了徐光的话,程遐、郭殷、傅畅等人均是面色苍白,而原本在蓟城曾有幸与大司马交流过的张宾,整个人更是死气沉沉,再无之前的意气风发。
夔安忍不住建议道:“依某之见,既然诸位已不容于晋人,不如直接加入我羯人!只要尔等助我羯族成就霸业,未来你们就是大大的功臣。而且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到时大可颠倒是非,将尔等书写成我羯人大大的英雄。”
石勒闻言眼前一亮,若能借此机会将麾下晋人人才纳入羯族,不但可消除《汉奸录》带来的不良影响,还能一举扩大羯族影响力。
可惜夔安毕竟是个胡虏,他怎么可能了解晋人内心根深蒂固的乡族观念。加入羯族可真就成了不肖子孙,日后到了下面也无颜面见列祖列宗。更别说加入的是低人一等的胡虏,你让一向优越感爆棚的读书人情何以堪?
因此对于夔安的提议,在场晋人幕僚没有一人表示同意,纷纷做眼观鼻状不发一言。
看到这一幕,石勒心情更加烦躁,他没想到自己做了那么多努力,然而在晋人心目中依然是低人一等的胡虏。
故,而颇不耐烦道:“卫直元以民族英雄、汉奸强行将晋人划分为两个阵营,而你们不愿放弃晋人身份,那就只能顶着个汉奸头衔了!不然还能弃襄国而投辽东不成?”
也许石勒万万没想到,他不过是随口一句戏言,却让在场有的人起了别样心思。其中程遐已隐隐有几分后悔将妹妹嫁给石勒,只是眼下他后悔也晚了。他妹妹已为石勒生下儿子石弘,备受石勒宠爱,更是有被立为世子的迹象。
而世家出身的郭太、郭祥等人更是心思乱转,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向来没有节操,当初晋阳郭氏依附襄国不过是不满辽东推行的政策。而今他们看到王氏、裴氏等世家在辽东活得有滋有味儿,而郭氏将被作为汉奸被灭族,心中难免不忿。
当石勒发现众多幕僚突然变得兴奋起来后,他稍一思索就想明白了其中关窍。要说起来石勒一开始还真没众人会起二心,但石勒不得不以防万一。
石勒一发狠道:“某意择日登基称帝,尔等都是功臣,我将大肆封赏酬劳众位。”
闻言众人心下一惊,知道这是石勒要强行将大家绑在襄国战车上。尽管有些人对此表示不满,但也不敢公开表露出来。不然怕是不等他们向辽东投诚,就会被石勒撕成碎片。
……
随着《汉奸录》越传越广,在各地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河北世家而言,这不啻于一张催命符。因为有不少世家家族纷纷榜上有名,未来辽东一旦南下河北,他们这些传承了百年的家族很有可能被辽东以汉奸名义斩草除根。
不少世家大族为了避免日后获罪辽东,纷纷暗中派人北上,试图挽回家族命运。其实大多数世家已看得分明,辽东已有了统一天下之迹象,他们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向曾经再三唾弃的辽东示好。
这里面感觉最冤的则是清河崔氏,当初正是清河崔氏的妥协,才让石勒轻易收服了河北世家,将冀州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今也恰因为这一点,让清河崔氏被辽东打上汉奸之名。
但清河崔氏认为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当时石勒以兵逼崔氏屈服,为了家中数百条人命考虑,崔氏不得不将家族女子嫁给石虎以示臣服。
为了在未来不被辽东清算,崔氏急忙派人北上辽东找人疏通。不得不说清河崔氏的人脉的确广,不但有刘琨是崔氏女婿,连两大军师之一的温峤亦跟崔氏有姻亲关系,而崔悦作为清河崔氏催林这一派嫡系子孙更是辽东中级官员。
崔悦接到家族密信之后,他立即跑到大学堂找到姑丈刘琨,哀求刘琨看在姑母的面上替崔氏在大司马面前说些好话。
而刘琨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岳家被灭族,他二话不说拉起崔悦就到了卫府求见卫朔。(未完待续。)
第478章 影响(下)
“刘公今日怎么有暇到我府上做客?往日里我想请您来都不行,每次都是刘群兄出来告之去请的人,说您不是去了大学堂上课,就是又跟博士们探讨学问。”
卫朔亲自将刘琨、崔悦二人迎入府内。虽然刘琨手中没什么实权,但因教书于幽州大学堂让他名声越来越大。更何况连卫朔都尊他为刘公,再加上有个手握重权的外甥温峤,倒也没人敢小觑他在辽东的影响力。
“哈哈哈,直元尽说笑了,我哪敢拒绝当朝大司马的邀请?实在是教学任务太重,你又把编纂《汉奸录》的重任交给某,我不尽心尽力行吗?”
待众人寒暄已毕,遂分宾主落座,仆人上来奉上茶水。
卫朔笑吟吟打量了一下两人道:“不知刘公与道儒今日到府上有何贵干?”
崔悦闻言忙起身跪倒在地请罪道:“回主公,臣有罪!”
卫朔满头雾水,指着崔悦问:“刘公,道儒这是何意?你让他起来说清楚,到底哪里有罪?”
这时刘琨接过话头儿,瞅了一眼崔悦解释道:“直元有所不知,道儒一向恭谨有礼,做事兢兢业业,哪里会闯祸?他只是为家族所累罢了。之前主公命人编纂的《汉奸录》,将清河崔氏收录其中,道儒身为崔氏子弟,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覆灭?”
“请主公法外开恩,臣愿代崔氏答应一切条件。”崔悦随即匍匐在地,替崔氏求情。
听了刘琨的话,卫朔这才搞清楚二人来意。暗自寻思:看来《汉奸录》发挥作用了!河北世家已有了几分松动,这对辽东日后攻略河北、中原大为有利。
他面上露出几丝为难之色道:“刘公与道儒应该很清楚,辽东编纂《汉奸录》主要是为了警示世人,同时让那些民族败类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若轻易将崔氏罪行揭过,那《汉奸录》不就成了一纸空文?”
“这……”这下连刘琨也无言以对,作为《汉奸录》主编者之一,他深知卫朔编纂《汉奸录》的真实意图,其中就是要通过血腥惩罚,让世人引以为戒。若辽东不能严惩汉奸,其推出的《汉奸录》也就没有意义。
“那……那能不能以功赎罪呢?只要能洗刷身上的污名,清河崔氏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闻言卫朔身形一顿,意味深长得打量了一下崔悦,玩味儿道:“崔氏真愿以功赎罪?”
见卫朔态度松动,崔悦忙不迭道:“愿意,愿意,主公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清河崔氏一定尽力去完成。”
其实卫朔根本就没有覆灭清河崔氏的意图,且不说崔氏本身是天下顶级世家,他还得考虑一下刘琨、温峤、崔悦三人的想法。至于杀鸡骇猴的对象,卫朔早选好了,没错就是晋阳郭氏,没有比郭氏更好的选择了。
“好!只要崔氏在日后辽东攻略河北时立下殊功,我可以考虑减轻崔氏身上的罪名。另外,日后当辽东在河北推行均田制等政策时,我希望崔氏能带头接受。”
“真的?谢谢,谢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