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十月某日一早,青岛港城南福记酒楼就被数百侍卫军接管。为了确保盛会顺利进行,同时为了安全起见,福记酒楼两边街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
只有家世清白且拿有请柬者才有资格入内,其余闲杂人等一概不得靠近酒楼。虽说当下距离盛会正式开始时间还有一个时辰,但酒楼内已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商贾。
距巳时还有一刻时,燕王卫朔在大批护卫的簇拥下来到酒楼,在场商贾纷纷起身迎接。
卫朔并未在外面停留,而是径直走向二楼包厢。从包厢内望去,在酒楼一楼大堂正前方有一个台子,看来是专门用来供主持盛会者使用。在台子对面已经摆上了一排排铺着红布的桌椅,是甄彻、苏泽等商贾的座位。
卫朔端坐在包厢内,两旁陪侍者是朱文、张大郎、张方、赵元朗等崂山商社高层。众人基本上都已知道了崂山商社将被拆分的消息,虽然有点儿伤感,但由于得知内务府成立与皇商设立,大家情绪还算稳定。
“元朗,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卫朔对身边的赵元朗吩咐道。
赵元朗冲着卫朔一抱拳起身离去,随着他出现在台上,这场引人瞩目的商界盛会终于在商贾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在下赵元朗,奉燕王之命特地主持此次皇商名号授予盛会,接下来将由我来向诸位述说一下怎样才有资格获得皇商称号。”
赵元朗此言一出现场霎时变得安静起来,无数双眼睛牢牢盯着赵元朗不放,似乎好想要将赵元朗融化了一番,多亏赵元朗见多识广,不然还真沉不住气。
“大家都知道,我燕国与前朝历代不同,推行的是农工商并举的政策。在这条政策下,燕国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比如大名鼎鼎的崂山商社,其在全国境内拥有极大影响力,同时也为燕国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崂山商社的成功有其特殊性。故而经燕王同意,内阁批准,官府打算继续推广这种模式,这就是大家听到的皇商制度。”(未完待续。)
第634章 司马绍之雄心
“何为皇商?即日后凡皇宫王府所需物资置备购办,统由内务府筹理,而协助内务府负责采买之商贾,称之为皇商。”
“皇商经营范围广泛,比如大到各类建筑修建的所需木材,王府人员衣服织造,小到花木种植,女子胭脂水粉。总之,一切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资都归皇商采买。”
随着赵元朗解释,在场商贾无不瞪大了眼珠子,恨不得立即夺得皇商称号。虽说皇商经营的东西虽无甚出奇之处,但胜在量大,物种繁多,待遇丰厚,绝对是非常好的差事。
看着下面蠢蠢欲动的商贾,赵元朗接着道:“尔等若想夺得皇商称号,除了家世清白以外,家中资产必须有一定规模,流动资金至少在十万贯以上。”
“啊?!”此言一出,让在场近半数商贾脸色大变,纷纷鼓噪起来。
看着乱哄哄现场,赵元朗不为所动,提出这个规定就是为了将中小商贾刷掉,当初众人计议时就意识到,只有大商贾才有资格竞争皇商。
甄彻与苏泽相互看了一眼,之前他们早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毕竟皇商日后服务的都是‘皇族’中人,肯定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与小商贾比,大商贾更好被管理,同时也相对安全。
“成为皇商将享受一些优待,但是同样有规则需要大家遵守。一旦违反相关规定,轻则取消皇商资格,重则将抄家灭族。”
“好了,接下来我们开始皇商选拔……”
很快经过几轮讨论,最终以甄彻为代表的五家商贾脱颖而出,再加上由崂山商社拆分而成的五家商社,组成新时代十大皇商。除了甄家是没落世家外,遵照卫朔之前叮嘱,再无任何一个与世家有关的商贾。
……
在燕国忙着选拔皇商时,刚刚平定了王敦之乱的司马绍正忙着处理战后事宜,随着大批王敦党羽被抄家灭族,在江东各地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只是这样一来,司马绍倒是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却造成各界人心惶惶。因为凡跟随王敦起兵叛乱者,几乎都是大族出身。像沈家乃三吴豪族,沈充之死引起吴郡世家震恐,担心天子会借机株连其他世家。
朝堂上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天子对王敦党羽的大肆追责已影响当前政局稳定,必须有人站出来劝阻。
这日,司马绍召见王导、郗鉴、庾亮、应詹等心腹商议国事。
在解决了王敦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司马绍踌躇满志打算改革弊政、重振晋室。
“如今江东内患已平,朕欲振兴晋室,不知从何着手?诸位爱卿可有良策教朕?”
天子动问,庾亮、郗鉴、应詹等尚未做出反应,却见自王敦死后变得沉默寡言的司徒王导突然上前一步道:“陛下欲振兴晋室,不妨由臣先给陛下介绍一下先祖是如何创业的,看看能否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陛下,司徒此言朕乃老成谋国之言!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人历经艰辛创业成功,必有可取之处。陛下有志规复天下,不如先借鉴一下先人是如何做。”
“嗯,两位爱卿言之有理。”
听了王导、郗鉴所言,司马绍若有所思,他想了一会儿询问:“敢问诸位爱卿,为何当初刚刚历经太康盛世的晋室,会在短时间内爆发了八王之乱,以至江山倾覆,四海鼎沸?”
“这……”众人一下子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作答。
见众人脸显难色,司马绍只好将目光望向王导,开口问道:“卿家曾亲身经历过太康盛世、八王之乱等重大事件,应该有很多感触,还请爱卿不吝赐教,以助朕寻得治国良方。”
王导也不客气,站起来侃侃而谈道:“宣帝创业之初靠的是诛杀名族、拉帮结派,而文帝同样继承了宣帝策略,大肆屠杀曹魏宗族,这才有了日后武帝开基建国。”
“然由于创立者大开杀戒留下的祸根,才让后人群起效仿,有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进而造成晋室南渡。”
话说郗鉴、应詹、庾亮等人听王导指斥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残暴,为后人立下不好的榜样时,额头上冷汗直冒,生怕司马昭恼羞成怒下将王导砍头。
不过,众人低估了司马绍心胸,司马绍固然对王导当面指摘先祖感到不快,但他一向以卫朔为榜样,连卫朔都做到了不以言罪人,他身为天子如何做不到?
因此,即便司马绍再不满王导,也不会降旨怪罪,毕竟王导所言并非无的放矢,细细思之,他发现颇有几分道理。
而王导之所以费力不讨好地向司马绍详细叙述司马懿、司马昭父子创业之初,是如何诛杀名族、拉帮结派、诛杀曹氏贵族,主要是为了想借机劝阻天子停止对王敦党羽的追捕。
其实很多大臣都看出来,严格追究王敦党羽对朝廷而言并无任何好处,只是面对天子司马绍积蓄了数年的憋屈与怒火,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求情。
难得有今日这个机会,王导才破例站出来说了这么多废话。
也不知过了多久,司马绍才脸色难看道:“若真如爱卿之言,晋室江山的确不该长久!”
“陛下睿智,眼下整个朝廷上下因清算王敦党羽一事而变得人心惶惶,臣恳请陛下大发慈悲,饶过大多数人,如此不但为后来者做个好榜样,还能稳定江东局势。”
不得不说之前王导讲得司马懿、司马昭旧事,让司马绍意识到若是杀戮过重,会引发不测之祸,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政权动荡。
“好吧,就依爱卿之言,只追究王敦、钱凤等寥寥几人罪过,其余党羽一概赦免。”
“陛下英明!”
众人纷纷起身称赞,同时不得不佩服王导手段老辣,众人都束手无策的难题,就这么云淡风轻的被他解决了。
“好了,好了,不要再夸朕了!”
司马绍感叹道:“朕知道之前所作所为有点儿莽撞了,今日得司徒提醒方悔悟过来。眼下江东危机四伏,的确不宜大搞株连。”
“从今日起,王敦之乱彻底翻篇儿,以后谁也不准再提起!”
“接下来朕希望众卿家协助朕完成振兴晋室之宏愿,让大晋的荣光再次笼罩华夏。”
司马绍站起来在殿内来回踱了几步,突然伸手指向北方道:“北地燕国愈发强势,而我江东却颓势依旧。朕欲重振晋室,当不能再依旧制行事,必须效仿当年秦孝公变法图强,唯此方有希望在未来对抗强大的燕国。”
对于司马绍有变法图强的想法,在场众人皆没有感到意外。毕竟天子年轻气盛,又胸怀大志,面对眼前困境,肯定不会甘心。
“陛下欲变法图强,不知打算从何处着手?”
“土地!”
刚刚平定了王敦内乱的司马绍,迫不及待地想推行新政,实施改革。而改革内容大多借鉴了燕国推行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土地改革。
然土地改革事关重大,既是推行新政的根基,又容易世家反弹,导致改革失败。因此司马绍不得不慎之又慎,在推行新政前,他先命郗鉴暗中调查了建邺周边土地使用情况。
经过数日清查,郗鉴将所得数据呈报天子,结果司马绍看过,当即勃然大怒。原来在建邺周边共有户六万户,但占有土地不足耕地一半,其余一多半土地归各大世家所有。
严重的土地兼并,让司马绍定下了改革的决心。
不过司马绍十分清楚,晋朝的根基就是世家大族,而土地大多集中在他们手中,若是冒然推动土地改革,必然会遭到世家大族、宗室、权贵的强烈反弹。(未完待续。)
第635章 世家的罪恶
“前几日朕让道徽清查建邺周边土地兼并情况,情况极不乐观!”
说到这儿,司马绍眼含怒火,喃喃自语:“这些年朝廷税赋日益减少,大半财富都落到世家手中。就拿建邺周边而言,土地兼并之严重超乎外界想象,一大半百姓失去土地,沦为佃户。”
“这些佃农隶属世家,而世家并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佃农每天辛勤劳作,创造出来的财富都落到世家手中。如此便造成庶民、朝廷愈加困顿,世家大族反而越来越富裕。”
“其实朕很好奇,按照正常情况来看,他们起码要不吃不喝数十年才能拥有如今拥有的财富,可世家来到江东不过十几年功夫,却积累了无数财富、土地。”
“不用说,这中间有太多的黑幕。”
司马绍话音刚落,王导、庾亮等世家子弟无不从脸色微变,刚刚听到司马绍要从土地入手改革,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眼下再听到司马绍要揭发世家巧取豪夺的罪行,众人再也无法坐视下去。
家中土地是怎么来的,他们比谁都清楚,虽然有部分是通过正常手段购买而来,但每家每户都少不了有巧取豪夺之现象。真要让司马绍掀开这层黑幕,那世家的脸面可真要丢尽了。
“若要改善朝廷财政收入,必须推动土地改革,让朝廷名下拥有大量自耕民。”
听着司马绍斩钉截铁的话语,世家官员便意识到,此次世家不大出血是不行了,只是这样一来江东又要起风波了。
王导目光忧虑地看着意气风发的司马绍,他刚刚好不容易才给王敦之乱擦过屁股,没想到这么快又要面临新的动荡。
“陛下,土地改革关系重大,不宜冒然推行,须经众位大臣讨论后方可实施。”
“好吧,既如此那就五日后召开大朝会,这一次朕将让任何人都无话可说。”
司马绍当然知晓在江东推动土地改革有多难,但是这一次他可是下定了决心,手中已经掌握了不少世家违法乱纪的证据,并且人证、物证、苦主齐全,不怕世家推辞狡辩。
只要世家不赞成土地改革,司马绍就将把案件影响扩大,最好让整个天下都知道,那样才最有震撼力。不是司马绍非得要跟世家翻脸,实在是北地燕国给他的压力太大了,与其日后做个亡国之君,不如放手一搏。
很快天子欲推动土地改革的风声传来了出去,顿时引起江东各界一片哗然。
不少世家纷纷上书劝谏天子,要求其遵从祖制,放弃土地改革。
面对各地世家的反对浪潮,司马绍冷笑一声立即让郗鉴查办几个次等士族,打算在大朝会举行前先杀鸡骇猴。
经过几天的准备,郗鉴拿着有力证据,在苦主状告下,皇帝支持下,一下子将四家次等世家全都下狱,罪名赫然是巧取豪夺、残害庶民之罪。
此案一出整个江东震惊,无数世家为此失声。
太宁元年十月,天子将案件交由丹阳尹郗鉴审理,由于案件事关重大,朝廷上下都在关注案件审理情况,以至于在开审之日,三公九卿以及各路人马纷纷于堂前听审。
开庭审案,先传原告,由于原告过多,案件审理设在朱雀大街上审理。
当天,建邺全城百姓都去听审。案件还未开审,百姓就议论纷纷。
“你们看,那不是老李头一家嘛,怎么就来了这几个人,当初他们家可是有二十多口的。”
旁边一人接口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八年前老李头家破人亡,被大族刘家逼死两个儿子,老李头带着孙子逃到外地。他们一家无依无靠,在外地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中间肯定又死了不少,现在就剩这祖孙几个了。”
“还有旁边的王大户,当年可是个殷实之家,还经常接济我们。不是说他们去外地了,怎么也出现在原告位置?”
“哪儿啊,他们被大族李家逼得没办法,全家去投奔亲戚了。听说李家带了一大帮人强占他们的地,只给了一点钱,他们不服,被打了个半死,不得已才逃的。”
听着下面的议论,前面坐的世家官员如芒在背,他们从未想过自己在底层百姓心目中竟是比胡虏还要可恶的形象。
开审后,郗鉴先命人将一干人犯带上,很快刘、李等几位家主被押解上堂。
看到刘李几位家主身上没有拷打的迹象,让在场官员微微颔首,对郗鉴有了些许好感。
“原告状告尔等巧取豪夺,占人田产,逼死百姓,这些尔等可认罪?”
“我根本没有抢夺他人土地,我得到的土地都是经过正当途径获得的。你像李老头一家,我可是花了大价钱买下他家的土地。还有王大户家,我可是用比他们的还要多几百亩的地和他们交换的。这些都是有契约为证的。”说着,刘家主还真掏出一堆契约。
“我们家根本就没有识字的人,你是拿刀架在我儿孙的脖子上逼我按的手印,我不按,你就杀了我两个儿子。你又拿我孙子的命逼我,我才按的。”
说着,李老头一家已经失声痛哭起来。
不料,刘家主接口就十分嚣张的问道:“你说我拿刀逼你,有谁看见了?你说我杀了你两个儿子,有证据吗?你分明是贪图钱财,想要讹诈我,被我赶出去,才心存报复,诬告与我。”
此话一出,百姓又是议论纷纷。
“李老头一家都是老实人,从来没和别人闹过矛盾,对人也和和气气,还总是帮乡里乡亲的,怎么会贪图刘家的钱财。”
“就是,刘家家大业大,有多少家仆,谁敢去他家闹事。”
“这事多么明显,一定是刘家欺压李老头一家。”
听着百姓的议论,郗鉴已经知道天子目的已经达成,不出数日,这件事就会传遍天下。
郗鉴冷笑一声道:“你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却不知你的罪证早已被本官所掌握,看来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来人,带人证、物证。”
“刘家主,你可认识这个人,他可是你的前任管家,你逼死刘老头儿子时他可是帮你来着。你做的缺德事有一半都有他的参与。他旁边这个就是亲手杀死刘老头儿子的凶手,他已经招认了罪状,并且指出你就是主谋。”
“不可能,他们这是诬陷。他们几年前就偷盗我家钱财,被我送往官府了。”
“是啊,老爷。”
管家咬牙切齿的说:“我偷盗钱财,那你丢的钱财找到了吗?捉贼捉赃,赃物呢?还在你家仓库里藏着呢吧。”
不等刘家主插嘴,郗鉴就让官吏拿出许多物证,一件件物证铁证如山,钉死了刘家主的罪证。
最后郗鉴宣判:“刘家主涉嫌杀害人命十七人,抢夺土地两万四千余亩,证据确凿。因其罪大恶极,现判其处腰斩,刘家家人及奴仆有伤人命者,斩首。有罪责者按律论处。家产除补偿苦主损失外充入国库。”
郗鉴刚一宣判,外界响起震天的欢呼声,无数百姓纷纷叫起好来,让原本站出来要替刘家主求情的世家官员也不得不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实不敢犯众怒!
很快郗鉴又快刀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