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巨匠-第3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一个过场,尽可能地让故事线简化,然后集中精力突出末世的恢弘和气氛的惊悚。当初“后天”也是如此。

    但问题就在于,“我是传奇”的前半段节奏缓慢,始终聚焦于罗伯特身上,惊悚和荒凉的氛围到位了,却没有能够为心理转变进行铺垫,尤其是罗伯特明知道世界上有百分之一存活者,却又怀疑着纽约只剩下自己一个人,那种饱受孤独和绝望折磨催生了抑郁症的前兆,以至于后来出现其他幸存者时,下意识地进行了拒绝,这种矛盾心理完全没有给出合理的起承转合,让故事变得无比单薄,甚至会让观众产生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无法理解罗伯特反应的来源。

    后半段节奏稍微加快,但由于前面的缺少铺垫,这也使得后续剧情变得有些莫名其妙、支离破碎起来,就像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打动观众,只是所谓的“高/潮”赶鸭子上架,而最重要的僵尸大战也不过五分钟就草草结束,感觉还没有爆发起来,电影就已经落幕了。这绝对是商业电影的致命伤!

    可以说,“我是传奇”也远远没有挖掘出商业电影的更大潜力。(未完待续。)

657 改编难题

    改编剧本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初兰斯改编“上帝之城”时就深有体会。“我是传奇”的改编难度一点都不逊色于“上帝之城”,尤其是需要在商业诉求和角色塑造之间寻求平衡,更是无比困难。

    上一世,“我是传奇”为了突出原著小说的主题,专门拍摄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罗伯特拿着炸弹与僵尸同归于尽,一个则是僵尸发展出智能之后,头领僵尸终于与自己的妻子团聚,平静退散,罗伯特与另外两名生存者踏上了寻找同类的道路。

    其实,这两个结局都与原著小说紧密相连,前者展现的是罗伯特万念俱灰之下,同归于尽的惨烈,从妻女的意外丧生,到世界毁灭,再到宠物狼狗的去世,孤独的折磨一点一点掐灭罗伯特所有希望,即使碰到了其他幸存者,罗伯特也下意识地拒绝相信,所以选择了最为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孤独的折磨。

    后者则升华了主题,人类在末世之下感受着孤独,僵尸们也是如此,双方彼此视对方为威胁,两个族群似乎必须你死我活找出一条出路。但最后大家却发现,他们都在寻求着自己的羁绊、归属和港湾,就连僵尸也开始智能化发展,滋生出了自己的意念,形成全新物种。末世,将会以另外一种局面展开。

    无论是哪一个结局,能够完整铺垫、陈述、推进、升华,这都会让电影变得无比精彩,并且令人回味。最终电影上映时,为了增加商业元素,采用了第一个版本的结局,制造出了一种末世惨烈的景象,但可惜的是,剧本的缺失和薄弱,却导致核心主题“孤独”失去了支撑点,以至于两个版本的结局都没有说服力,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仅仅只是看上去很美。

    客观来说,“我是传奇”上映之后,引起了不俗的反响,特别是以一个别出心裁的视角去审视了末世,在类型作品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媒体综评一般,但观众却给予了不少支持,最终取得了北美票房两亿五千六百万,海外票房三亿两千八百万,全球票房五亿八千五百万。

    不过,这一成绩相对于其一亿五千万的成本和高额的宣传费用,只能说是小赚一笔,并没有达到华纳兄弟的真正期待。真正吸引观众的,还是威尔…史密斯的个人魅力,远远没有爆发出电影本身的能量。

    所以,成也威尔,败也威尔。

    在兰斯看来,阿齐瓦最大的错误就在于定位失衡。“我是传奇”的确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却是一部可以挖掘出艺术内涵的商业电影。罗伯特作为男主角,他对于末世的反应具有后现代启示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诠释了末世主题,简化乃至忽略这一部分,不仅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而且导致电影也失去了精神。

    就好像是一个精美的盒子里装着绝世珍宝,可是阿齐瓦却买椟还珠,固然精美的盒子令人眼前一亮,但却丢失了真正的宝藏。

    兰斯打算重新调整整个剧本的结构,他希望缩短一些前半段罗伯特一个人的戏份。原本,这是电影最大的噱头,但由于阿齐瓦的剧本没有给予罗伯特足够的深度和厚度,导致罗伯特发现其他人类时,噱头被戳破,后续高/潮和升华也没有能够跟上,故事立刻就变得头重脚轻起来。

    兰斯缩短罗伯特一个人的戏份,一方面是给予后面的僵尸大战更多的空间,增加“脚”的比重,让电影的高/潮可以真正精彩起来,这才是商业电影的亮点,最后时刻大决战必须惊心动魄。除此之外,兰斯更加喜欢僵尸进化智能的这个结局,所以他需要在剧情之中埋下伏笔,让僵尸也变得“人性化”,不仅可以设下陷阱捕猎罗伯特,使得对峙充满了冲突,还可以让终极决战变得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出人意料的结局将会升华整个故事。所以,后半段的分量和内容必须增加。

    另一方面将会在前半段缩短之后的空间里,让罗伯特这个角色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起来,尤其是加入心理转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引导观众一起加入电影之中,而且可以增加“头”的分量,平衡头脚之间的比例。兰斯希望能够采用三段式结构,铺垫罗伯特孤独和绝望的升级,让心理转变取代阿齐瓦版本里的末世生存成为前半段的故事主线。

    在阿齐瓦版本的剧本里,缺少一个清晰的思路,末世的惨烈、孤身一人的寂寞、人类与僵尸之间的对抗等内容都占据了重要比例,这使得故事缺少内涵的串联,所有情节都浮于表面。现在兰斯就打算注入一个明确的主线:末世之下存活的“人”,主角不是末世,而是人,这里的人还分为“没有感染病毒的正常人类”和“感染病毒成为僵尸的异变人类”,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人的情绪变化、心理变化才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这也是原著小说里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兰斯将会以这样的独特视角去诠释一个别样的末世故事。

    不过,纸上谈兵容易,但执行起来却难于登天。撰写剧本一般来说一页就是电影的一分钟,如何衡量一页纸之内的内容,又如何让结构之间达到平衡,更重要的是商业电影的高/潮节奏把握必须贯彻始终,这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这也是顶尖类型片编剧、顶尖类型偏导演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兰斯不准备操之过急,他先从框架开始撰写,有些类似于命题作文,比如说罗伯特一个人的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再比如说大决战的僵尸大战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确定了每一个局部的情节分配之后,让整个故事大纲变得稳定,然后再着手开始填补内容。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天赋。

    兰斯不由就想起了上一世那部赫赫有名的作品,“史蒂文…乔布斯”,由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那部。这位苹果教父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传记改编作品就一直是热门话题,2013年曾经由艾什顿…库彻主演了一个版本,结果遭遇如潮恶评,流水账的叙事和扁平无趣的人物完全没有展现出任何史蒂文…乔布斯的风采,这也直接导致了索尼影业束手束脚,最终放弃了该计划,由环球影业接手。

    曾经创作出了“新闻编辑室”、“社交网络”、“白宫风云”的编剧艾伦…索金(aaron…sorkin)接过了改编重担。

    在原本的蓝图之中,他们希望将电影打造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命题作文,整部电影一共九十分钟,由三场改变苹果命运的新闻发布会组成,每个新闻发布会都分配到三十分钟,严格遵守现实时间的概念——也就是电影之中不会出现任何时间跳跃,这也意味着编剧必须对台词、场景、人物有着犹如手术刀一般的控制力,真正地将电影时间与现实时间完美契合起来;然后电影再由风格凌厉、剪辑锐利的大卫…芬奇执导,将“社交网络”里呈现出的那种鲜明风格进一步推向极致,以独特视角展现出史蒂文…乔布斯的令人憎恨却又令人佩服的个性。

    如果真的达成这样的目的,那么这部作品势必成为一代经典。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艾伦在改编剧本过程中就遇到了极大难题,他不仅需要在有限空间里让史蒂文…乔布斯的形象变得丰满立体,真正展现出这位巨人的人格魅力;同时还需要对一众重要配角进行笔墨勾勒,让故事变得饱满;另外还需要展现出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时间力量,让人们感受到史蒂文…乔布斯对于电脑更新换代、对于互联网时代推动的重要作用。

    内容如此庞杂,却必须在九十分钟之内完成,而且每个新闻发布会都必须是准确的三十分钟。这简直是难于登天。

    最后的最后,艾伦奉献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剧本,但是剧本厚度和深度还是略显薄弱;接过导筒的丹尼…鲍尔(danny…boyle)则极其别扭地完成了一部与自己风格相去甚远的作品,电影时长更是连绵到了一百二十二分钟,彻底搞砸了这个“命题作文”。成品质量不俗,确实是一部精彩佳作,但却不是讨人喜欢的类型。不仅票房表现令人大失所望,几乎可以说是惨败;而且在颁奖季也没有能够赢得更多肯定,仅仅只赢得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两项奥斯卡提名。

    现在,兰斯也面临相似的难题,他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准确勾勒出角色的心理变化,并且不能抛弃掉商业电影的节奏感,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我是传奇”只有一个主角,罗伯特,这倒是给兰斯节省了不少力气,即使兰斯打算给僵尸们部分笔墨,但依旧是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的。

    在正式开始撰写框架之前,兰斯再次进入了图书馆,开始翻阅心理学的相关书籍,这一次,他需要了解抑郁症和孤独症的相关资料,这对于构建罗伯特这个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继“水果硬糖”之后,兰斯第二次意识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优秀的导演、优秀的演员,他依旧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未完待续。)

658 准确定位

    兰斯决定放弃阿齐瓦版本的剧本,自己从零开始重新创作“我是传奇”的剧本,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撰写商业电影剧本并不困难,只需要让场面变得更加精彩、视效变得更加恢弘,这就足够了,但恰恰相反,商业电影的故事简单,却需要足够的说服力,让观众真正身临其境,而且节奏的把控更是一门学问,什么时候该出现转折、什么时候该出现小幽默、什么时候该出现小高/潮,这都必须有清晰的思路。

    自从今天早上将剧本框架递交给华纳兄弟之后,兰斯就开始着手创作剧本,他打算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一版剧本,然后再根据框架结构对剧本内容进行调整以及删减,尽可能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寻找到平衡。

    这是“后天”之后,兰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商业剧本,他希望能够挑战自我。

    “叩叩”,敲门声传来,然后办公室门就推了开来,珀西的声音响起,“兰斯,两点半的会议时间到了。”

    “呃……哪个会议?”兰斯双手依旧在键盘上敲打着,头都没有抬起来,“我记得今天有两个会议。”一个是“女王”的创作会议,现在整个剧组都已经准备妥当了,演员和导演都已经到位,兰斯需要和斯蒂芬…弗雷斯、海伦…米伦、斯科特…鲁丁等人开跨国会议,因为他们此时都在伦敦,考虑到时差,所以会议时间会比较麻烦一点。按照计划,“女王”将会在十月第二周正式开机。

    “‘水果硬糖’的。”珀西解释到,这就是另外一个会议了,关于“水果硬糖”发行档期的会议。虽然发行部门是独立的,兰斯也将权利都放给了詹姆斯,但由于“水果硬糖”是兰斯执导的作品,所以具体上映时间还是需要双方商量,最终敲定。

    “噢,让詹姆斯进来吧。”兰斯扬声说到,过了一会,他就感觉到眼前有一个人影晃荡,“再给我三十秒。”兰斯双手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正在整理思路,随后又是一阵疾风骤雨地敲打,这才抬起头来,看向了坐在眼前的詹姆斯,“所以,发行部门决定了什么档期?”

    没有任何客套,直奔主题,詹姆斯却没有慌乱,将手中的表格递给了兰斯,“在内部观看结束之后,我们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个就是,先参加纽约电影节的放映,然后申请柏林电影节的参赛资格,按照颁奖季作品的规格来发行。”

    虽然没有任何形式地直接称赞,但这番话却再直白不过了:他们都认为“水果硬糖”的质量十分出众,完全可以在今年颁奖季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无疑是对兰斯最大的赞赏。

    兰斯却没有感觉到受宠若惊,翻了翻手中的表格,接着问到,“另外一个档期呢?”

    “水果硬糖”并不是一部颁奖季风格的作品,格局太狭小,题材太局限,而且由于作品的主题,本身就不是收到学院评委们青睐的类型,在整个漫长历史长河里,只有四部恐怖惊悚电影得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由此可见该类型作品想要磨砺经典的难度了。兰斯当初在构思并且对剧本进行改造的时候,就不是为了颁奖季而打造的,完完全全是摸索个人风格的一次实验。

    所以,他也不打算主动去迎合颁奖季的走向,“水果硬糖”本身投资成本就只有九十万,但参加纽约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头尾至少需要花费两百万以上的宣传费用,这还是没有将学院公关费用算进去的情况下,如果费尽心思进行了大量宣传,却依旧没有得到学院认可,那才是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电影上映之后,真的赢得了影评人一片赞誉,真的在颁奖季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届时再顺水推舟,这也完全来得及。对于自己的作品在颁奖季受到瞩目,兰斯自然是举双手赞同的。

    詹姆斯对于兰斯的这一反应并不意外,这也是他对兰斯颇为赞赏的一点,自信,但却不盲目,准确的定位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否则只会被自己的野心所吞噬或毁灭。“十月第三周开始点映,迎合万圣节档期,点映安排两周到三周,具体情况看首周的点映数据,然后逐步开始扩映。今年感恩节和圣诞节十分热闹,‘哈利…波特与火焰杯’、‘金刚’、‘纳尼亚传奇’都相继上映,万圣节也有‘电锯惊魂2’,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提档到十月第二周。”

    去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试水暑期档,结果成绩不尽如人意,于是今年华纳兄弟就再次回到了假期档,这也使得今年的节假日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不用了,就十月第三周吧。”兰斯一下就明白了詹姆斯的意图。

    与“罪恶之城”不同的是,“水果硬糖”不是一部票房作品,电影里吸引观众的高/潮却是最为折磨神经的片段,无法带给观众观影乐趣;再加上兰斯创作过程中增加了电影的实验性质,尝试将自己的创作思路注入镜头之中,让电影拥有了试验风格的大胆和疯狂,这也注定了邪典风格的“水果硬糖”难以在票房上取得佳绩。

    像“致命id”、“恐怖游轮”、“********”这样的同类型作品,都是如此。上映时票房表现一般,票房最高的“致命id”在上映时也仅仅只收获了五千万美元而已,而后来被无数人誉为邪典神作的“恐怖游轮”在北美票房甚至没有能够迈过五百万门槛,但这些作品后来在录像带租赁市场都大受欢迎,广为流传,成为了邪典作品之中的绝对经典。

    不出意外的话,“水果硬糖”的最终北美累积票房将会远远低于“上帝之城”的六千万。混沌影业内部给出的预期数值是一千五百万,相较于电影九十万的投资,这一成绩已经是不可思议了,如果最终票房能够迈过一千万,这就将会实现大幅度的盈利,利润比例甚至将超过“后天”。

    所以,詹姆斯采用了艺术实验电影的典型上映套路,先在艺术院线进行点映,等口碑慢慢扩散开来之后,再有条不紊地进行扩映。这也是将发行、宣传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佳选择。

    选择十月第三周,主要就是看中了万圣节档期,这对于惊悚电影来说是一个绝佳时间段。至于那些激烈的竞争,其实都和“水果硬糖”无关,这部作品的票房表现主要还是看观众口碑,竞争对手的强势表现产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尤其是前三周时间里,“水果硬糖”都将在艺术院线上映,这和商业院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系统,愿意前来艺术院线的观众,不是资深电影爱好者,就是惊悚电影或者兰斯的真正粉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