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败家子-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还追赐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郑国公的爵位,并赐以“文贞”二字为谥号,褒扬之意再明确不过。

除此之外还命阎立本为魏征作画,悬挂在凌烟阁上,位列第三,足可见皇帝对其恩宠。衡山公主的赐婚诏书几乎是同时下达的,长孙皇后嫡出的女儿本身就血统高贵,结果没有下嫁关陇贵族之家,而是许配了魏征之子魏叔玉。

足可见皇帝陛下对魏家的宠信程度,以及对魏征之死的惋惜,尤其是听说了皇帝陛下独自一人在承庆殿背诵《十思疏》,甚至为此落泪的情形后,朝野上下更是唏嘘不已。

众人纷纷颂扬皇帝陛下仁厚,对待大臣有感情。同时感慨魏征的人生,生前那样的顶撞皇帝,死后得到这么多的荣耀,尤其是皇帝陛下的怀念,也算是死得瞑目了。

李世民还特意命工匠在礼泉为魏征修建墓穴,并且赐给诸多丧葬用品。以国公之礼厚葬的。但是魏征之妻裴氏却称魏征生前为人节俭,死后也不想铺张,于是乎婉言谢绝了皇帝的赏赐。

只是用小车装上魏征的灵柩运送前去墓地下葬,饶是如此,牌场却一点也不小。皇帝陛下亲自率领百官出城相送,并且手书碑文悼念。

此情此景,让很多的官员心生感慨,在这样的太平盛世,遇到这样贤明仁厚的君王。该全力誓死效忠才是。等到死了以后,能够有魏征三分之一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族谱之上更可以大书特书,足矣流芳百世。

魏征之死是悲伤之事,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长安紧张的气氛,但基本情况始终不曾改变。

而且这件事本身对局势是有所影响的,因为魏征是东宫洗马。是太子李承乾的师长,在如今这个特殊的时候算得上是东宫的一根定海神针。

得知魏征咽气之后。魏王李泰可以说是拍手称快,别提有多得意了。当初李世民下旨让魏征入东宫为洗马,李泰可是相当郁闷的。

魏征这样的人很顽固,有时候甚至还有几分迂腐,做事做人不怎么绕弯子,太过直接。在朝野得罪的人不少。但因为其品行却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从其死后的情形便可见一斑。

尽管很多人之前和魏征相处不是很愉快,甚至有嫌隙和仇怨,但仍旧前去魏家吊唁致哀。虽说这与皇帝陛下对魏征的特殊哀荣有关系,一定程度上却也是魏征个人魅力的体现。

东宫有这么一个人在。自然是占了很多便宜的,魏征前去上任才不过一两个月,太子的品行已经好转了很多,至少在表面上这样。东宫的风气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且魏征利用自己的影响,让朝野上下开始对东宫有所改观,相信太子殿下正在改过自新,最终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将来能够成为天下明主。

如果能给魏征足够的时间,或许这些真的有可能达到,可惜他病倒了,且病倒了之后一连串的打击便飞向了东宫,让李承乾难以招架。

是的,缺少了魏征这样经验丰富,中流砥柱式人物的支持和帮扶,年轻的太子李承乾哪里能够应付这样的情形,以至于现在是疲于招架,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惜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准备铤而走险,放手一搏。

由此可见,魏征对东宫的意义何其重大。有魏征在,李泰在很多天甚至有些食不甘味,甚至睡不好觉。

现在魏征死了,一下子让人放松了很多,太子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和依靠之后,他还能怎么样呢?

尤其是魏王府刚刚发动了一连串对东宫的致命打击,冯孝约的出现几乎给了东宫近乎致命的打击,纥干承基现在已经有理说不清了。

因为有了所谓的铁证,大理寺对纥干承基也不再那么客气,孙伏伽得到了皇帝李世明的默许之后,开始不再顾忌东宫的面子,对纥干承基开始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据说纥干承基这段时间在东宫没少受苦,不过好在现在还能够坚持,没有说出任何对东宫不利的话语。

但李泰对此并不着急,一个人在严刑峻法,严酷性的刑罚之前可以很顽强,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所畏惧,他就会有弱点,就有被攻陷的可能。

要让一个人牺牲自己去保护另外一个人,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回报的,如果这些回报不能够兑现,甚至是被人恩将仇报,那结果会怎样就不言而喻了。

魏王府经过多日的运作之后,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进展,他们即将给纥干承基,给东宫太子李承乾送上一份大礼,一份前所未有的大礼,可能也将会是李承乾此生,或者说太子生涯里收到的最后一份礼物。

“殿下放心,一切准备妥当,纥干承基不日就会得到消息,相信他支撑不了多久了。”刘轩对于自己的手笔非常得意,甚至有几分沾沾自喜。

李泰深以为然道:“没错,一个人最在意的信念一旦崩塌了,哪里还会有忠诚可言?”

“没错,确实如此!”

“说起来本王倒是真的有些同情皇长兄,魏征之死,父皇说是失去了一面镜子,但东宫去失去了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变得愈发弱不禁风。”

李泰沉声道:“现在他即将失去纥干承基这个心腹,然后呢?他还会失去什么?还有什么?哈哈!”

……

相比于魏王府的一片得意,谢逸对此的看法相对更为冷静,表情却十分凝重。

他与魏征的接触不多,但对这位以直谏知名的老大人很是敬佩,对于其去世也表示遗憾,淮阳郡公府自然也前去吊唁,表达了哀思。

但谢逸更为在意的是魏征去世的时间,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是李承乾谋反之前不久去世的,那应该是在贞观十七年。

但如今才不过贞观十六年,魏征却提前去世了,算是巧合吗?是因为魏征在东宫任职受到了很大压力,劳累导致提前病倒的缘故?

反过来,魏征之死是不是意味着李承乾谋反将会按照原来的节奏,不日就会上演?

这倒是也没错,有魏征在的时候,东宫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相信如果魏征没有生病,依旧在东宫辅佐的话,李佑和阴弘智这个案件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魏征老道的经验岂能看不出端倪,岂能没有相应的对策?

可惜他病了,李承乾一下子失去了一个很大的臂助,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局面。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下,他会怎么选呢?除了孤注一掷,还能怎么样?

如果有魏征在,或许察觉端倪之后还可以阻止,或者从旁劝阻,但是魏征如今死了。李承乾失去了辅佐和提醒,一旦鬼迷心窍,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谢逸抬头看着四月天的艳阳晴空,忍不住轻叹一声,老李家的皇子都不是省油的灯,也许就在这两天,长安就会风雨突变吧?(未完待续。)

第三九〇章送上门的绝好理由

魏征死了,李承乾多少有点伤心,却又没有多少工夫和心思伤感。

不得不承认,魏征来东宫确确实实做了一些贡献,让东宫的情况有很大改善,但也仅仅是改善而已。

或许给他更长的时间,或者是在过去,以魏征的能耐肯定能让东宫稳定,且表现出众。在这一点上,他确确实实比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之流强很多,李承乾本来对他没有抱好印象,但是到最后却也颇为尊敬。

可惜时机不对,东宫如今这幅风雨飘摇的境地,纵然魏征有能耐,想要力挽狂澜也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了。

更何况他没几天就病倒了,东宫大厦将倾的现实不曾改变,李承乾对此也只是空有一声叹息。

但杜荷得知消息之后,却说了一句——死得好!

这位京兆杜氏的公子哥,杜如晦的次子,当朝驸马爷自小生活过于优越,性情也难免有那么几分乖张,对人更不免有几分冷漠。

李承乾听到之后微微蹙眉,但因为杜荷是自己的妹夫,且是眼下最为重要的臂助,所以他不好说什么。

这个微妙的反应杜荷自然是留意到了,对于太子这些妇人之仁的行为,他是嗤之以鼻的。但已经投靠在东宫门下,为了和那个投效魏王府的叔叔杜楚客一较高下,他别无选择,只能全当没看见,然后全力辅佐太子。

当然了,为了将来的荣宠和地位着想,如果给李承乾留下太过薄情寡义的形象并非好事,所以杜荷连忙解释道:“殿下,我的意思事说,魏司空去世这事是个不错的机会。我们可以好好利用一番。”

“利用?如何利用?”李承乾眉头微蹙,有些不明所以。

杜荷沉声道:“殿下你想啊,我们虽然已经做好万全准备,左屯卫与东宫六率的将士也能为我们所用,但让他们去进攻太极宫,他们肯吗?又能成功吗?”

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李承乾当即便意识到这个问题,东宫六率听命于自己,李安俨是左屯卫中郎将,杜荷也在其中任职,寻常调动自然很容易,但如果让这些兵马公然去进攻皇宫,如此谋反的大逆不道举动,兵卒们还愿意听命吗?

为了保密,他们密谋之事也仅限于几个的核心人物知晓。根本无法提前向下面的兵卒传达或者提前做什么动员。

如果兵卒们临阵畏惧或者脱逃,那么势必会失败,哪怕只是略微的畏惧也会出问题。再者就是直接进攻太极宫,虽说和东宫之间只隔着一道宫墙,但守卫的兵马却不少,若不能再短时间的攻破,城中的左右卫,左右武卫大军得到消息。前来增援,必定可以里应外合歼灭自己。

即便是援军来的晚一些。御林军护着皇帝从另外一侧的宫门逃走,几遍自己攻占了皇宫又有什么意义?

只要前任的皇帝还活着,谋反的太子只有死路一条,所以那里才是关键一定要心里有数。杜荷的提醒显然很及时,这确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只是这与魏征之死又有什么关系。可以如何利用呢?李承乾的头顶不由自主浮现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杜荷沉声道:“殿下,我以为如果能让陛下出宫,最好是来到东宫,在我们的地盘上,想怎么做还不是易如反掌?”

“这……”李承乾略微沉吟。对此深以为然,如果是在东宫里面动手,完全可以省去进攻太极宫的麻烦,以及可能的风险。在自己的地盘上,兵马不至于出现听调不听宣的情况,关起门来好办事,自己是能够完全掌控局势的,成功率无疑会高很多。

杜荷道:“原本还在想怎样才能请陛下来东宫,这是个很棘手的难题,但是现在魏征死了,机会便来了。”

“怎么讲?”李承乾对此饶有兴趣,关切追问。

杜荷沉声道:“当此之时,如果用别的理由请陛下来东宫理由不够充分,陛下也未必会相信,甚至会有所猜忌提防,我们反而没机会动手。但现在不同,陛下对魏征之死甚为伤感,不仅给了其莫大的哀荣,还为其辍朝多日,足可见真情。

如果这时候,太子殿下在东宫设祭,悼念魏征,并邀请陛下前来,殿下以为陛下来的可能性有多高?”

李承乾听在耳中,眼神渐渐有些明亮,杜荷说的一点不错。自己现在是“戴罪之身”,这时候邀请父皇来东宫显然有问题。

有道是君王不立于危墙之下,以父皇的精明,很容易警惕,对自己有所怀疑。毕竟自古以来皇帝除了培养太子,也会时刻提防着太子,尤其是一个涉嫌谋反,嫌疑深重的太子,李世民齐肯轻易入彀?

而且东宫也缺少一个理由,让皇帝陛下亲临东宫总得需要一个充足的理由才行,一般的情况只能是太子前去拜见皇帝。除非是太子生病,且病的很严重,或者东宫出了什么乱子……

前一种肯定不可能,这时候太子生病显然不合情理;反过来,如果东宫出了什么乱子,皇帝大概不会多管,反而可能直接导致废立之事。

所以这些理由不合理,总不能弄出个皇孙重病的由头来吧?即便是李承乾愿意让自己蒙受此等诅咒,皇帝也未必相信。这个时候,东宫但凡有丝毫不合乎常理的风吹草动,都会被怀疑。

但魏征之死却给东宫送上了一个绝好的理由,魏征生前是太子洗马,他去世之后太子殿下深表伤感,设祭进行悼念是合乎情理的。

最为关键的是皇帝陛下对魏征感情很深,最近一系列的悼念和哀荣便是最好的体现。搞一个祭奠魏征的活动,李世民动之以情来参与的可能是很大的,而且在祭奠设在东宫,便有充足的理由邀请皇帝前来。

至于被怀疑,也是有可能的,但相对没有那么特别,没有那么反常。当此之时,外界很可能认为是东宫想要借着魏征之死来挽回形象,挽回在皇帝陛下的圣心,没有谁会首先联想到太子打算谋反吧?(未完待续。)

第三九一章留下声音的神物

送上门的绝好理由让李承乾看到了希望,置诸死地而后生,孤注一掷的希望。

而大理寺里,李佑和阴弘智关在一起已经有很多天了,甥舅两从开始一直无话可说,到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交流。

刚开始他们明显是担心隔墙有耳,所以什么都不敢说,提防心很强。但是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大理寺的狱卒什么压根不搭理他们,一直离得很远很远,没有一丁点探寻的意思。

至于隔墙有耳就更不必担心了,偌大的牢笼里只有他们甥舅两人,再无第二人。至于隔墙更不存在,三面栅栏,剩下一堵几尺后的砖石墙壁,这是大理寺为了做到安全无忧特别修建的。

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个人低声交谈根本不会被外人听到,所以也就无需再过多顾忌。阴弘智或许还能耐得住寂寞,但李佑却已经撑不住了,有人对他不简单的审问还倒罢了,现在把他仍在那里不闻不问反而让他心里很发毛。

接下来会面临什么?会怎么处置自己?这些十分要紧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给自己说,大理寺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空气一般,似乎全然不存在,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丝毫的不知情。

这些天,李佑完全生活在惶恐和畏惧之中,要是不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他真的会受不了。尤其是在华阴时舅舅和自己说的那些话,如今心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解和疑问,趁着无外人在的时候,少不得想要和舅舅阴弘智聊上几句。

“舅舅,我已经按照你教的都告诉谢逸了,我们的目的也应该能达到了吧?”被关押在一起的第三天之后。李佑终于向舅舅阴弘智开口了。

“只要你说的没有纰漏,效果自然是有的,至于是否达到效果,目前还不得而知。”阴弘智的声音很低,但至少发出了回应,而不是之前那样默不作声。毫无反应。

这让李佑莫名邮政兴奋,追问道:“舅舅,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将袭杀的罪名推到东宫身上呢?”

显然,李佑声称遭遇了东宫的袭杀有很大的水分,甚至可以说完全是谎言,而且是来自阴弘智的授意。只不过他心中有些疑惑不解之处,似乎已经藏了很多天,此刻无人之时终于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阴弘智淡淡轻笑一声道:“除了东宫,还会有谁呢?”

“就因为我们和东宫有过来往。就肯定是他们?而且为什么我们要坚称东宫和我们一起勾结谋反呢?明明没……”

李佑的问题话说到一半,突然被阴弘智打断道:“你太年轻了,你觉得没有什么,但太子觉得是个隐患,对我们动手有什么奇怪的?

至于我们拉上东宫,何尝不是为了自保?当东宫也掺和进来的时候,黄第一处置起来少不得要谨慎一些,说不定为了维护东宫。你便能保住性命。”

“是为了我,这样有用吗?”李佑微微惊讶。似乎没想到舅舅一番良苦用心竟然是为了自己。只是这样连带上东宫,把事情闹大真的有用吗?

“有没有用,试试才知道。”阴弘智淡淡应了一句,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随后便不再言语。

面对这个傻傻的外甥,他已经不再想要多说什么。这些话说给他愿意相信自然最好,要是不信……信不信由他吧,这已经不重要了。

事情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目的已经达到了,本来在齐州被抓的时候。他已经心如死灰,只等着身首异处了。没想到在途中竟然发生了意外,发生了转机,华阴的那场袭杀让他看到了希望。

到底是谁动的手,他不关心,是不是东宫他也不知道,但他却认定了此事与东宫有关,因为这样做对他来说最有意义。

他很清楚谋反之事把东宫太子牵连进来会有怎样的结果,反正已经这步田地,他已经没想再能活下去。如果临死之际再能倒打一耙,将太子拉下水,那也算是值得了。

这些天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报仇,让李唐皇室陷入内乱,或者动摇他们的江山。在齐州搅起李佑谋反就是这个目的,只可惜被谢逸和李恪快速绞杀,功亏一篑。但在华阴他发现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如果把太子也陷入谋反的漩涡之中,那么说不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

华阴那场袭杀多半不是东宫的手笔,这一点阴弘智心中有数,多此一举为自己找麻烦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那些真正动手的人或许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吧,那么自己帮他们一把,相信有人会抓住机会的。

临死之前这致命一击,如果能搅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