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什么白衣骑士?”赵世雄有些恍然地反问道。
白衣骑士一般是指发生恶意并购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制止恶意收购的形成,不得不去寻找另外一家“友好”的公司进行股权上的合并,当然。在这里管理层和白衣骑士会达成某些协议,甚至有可能替代恶意并购者成为实际的收购对象。
股价现在在9元附近徘徊的华德地产只是溢价5%,这明显是恶意收购,今天在场的大部分股东都不会同意这个价格,赵世雄仔细地听完赵家杰的讲述,又在心中默默地权衡了一番,最终下定了决心,开始打起电话来。
像他们这一辈的商人,圈子极为广泛,觊觎华德地产股份的富商也特别多。因此在一圈电话打过后,已经有好几位重量级的富商发话支持华德地产了,赵氏父子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九点钟,香港证监会、华德地产的董事局正式收到渣打投行部代表的天际线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送来的收购要约。提出收购所有持有华德地产股份的股东手中的全部股票。
报价如下,普通股每股9。45元,认股权证每份4。8元,总收购价为64。87亿元。这份报价刚一公布,就震惊了整个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份合约给出的价格实在是太低了。甚至低得让人发指,完全是将华德地产置于一个不得不反击的地步。
果然,在连续召开了一个星期的董事会后,华德地产的董事长赵世雄对外界发表声明,称收购方出价实在是太低,简直就是对华德地产管理层的一种羞辱,而且是在行动前一天才通知对方,行为足够称得上恶意十足。同时他认为,华德地产的股价至少值每股20港币,对于当前的收购行为董事会不会同意。
消息一发布出来,华德地产的股价由8。9港元上涨到9。4港元,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很多浑水摸鱼的散户和机构,希望能借助这次收购大赚一笔。
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华德地产的股价很轻松地就突破了9。45港元,并且继续往上升,使得渣打这份报价没了吸引力。
面对股价日益上涨的压力,渣打方面在请示了远在美国的钟石后,再次提出一份报价,这次的报价是普通股每股11元,认股权证每份6。5元,总收购价为79。58亿元。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华德地产公布第一季度的财报,这份盈利大额缩水的财务报告立刻给浑水摸鱼者当头一棒,这些没有资格提前看到财务报告的人哪里会想到这一季度华德地产的业绩会这么差呢,他们很快就给出了反应,开始在市场上卖出华德地产的股票,使得原本一直上升的股价最终停留在10。5元左右。
除却一部分跟风者,还有不少机构持有手中的股票,他们所期望的是能够在收购成功的时候全身而退,但是他们都忽略了收购方已经修改了一次收购要约,也就意味着这次收购充满了变数,完全有可能失败。
果不其然,就在市场的投资者还在消化着收购方修改收购要约的时候,在华德地产财务报告公布的第二天,华德地产出现大额交易,港交所宣布停牌。随后出来的公告是,香港另外一个老牌的富商家族霍家旗下的世界船业运输有限公司以普通股16。00港元,认股权证每份9。8港元的价格买入华德地产1。58亿股股票和963。5万份认股权证,总共的收购价为26。26亿港元,卖方则为赵世雄家族以及其他持有人。通过这次股权的变更,赵氏家族目前持有约华德地产10%的股份,曾国业持有5%,而世界船业则一举持有32%的股本,认股权证方面则是持有43%的份额。
白衣骑士出现了!
事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钟石和赵家的较量,而变成钟石和霍家的较量。要知道这两年霍家一直在转变业务,世界航运已经不像八十年代那样繁荣昌盛了,霍家的掌门人在积极地转变角色,准备上岸,如今这场收购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原本霍家是想准备把赵世雄和曾国业手中的股份全部吃下,但是根据SFC的《公司收购和并购守则》里的规定,收购过程中,发起人以外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已上市公司达到35%以上的有投票权的股份,必须对其他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即当天际线国际控股收购的建议得到华德地产大部分股东响应的时候,为了不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持有约32%股份的霍氏家族也必须提出相同或者更高的收购条件,而天际线国际控股没有得到其他股东的多数响应,世界船业就没有必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对于横空出世的霍家,远在美国的钟石也无能为力,事实上他虽然有财力来提高报价,但是华德地产已经深陷南海岛当中,要不了几个月,这家公司就会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到时候再收购也不迟。
得到消息的渣打并购部门于白衣骑士出现后就宣告本次收购失败,同时将在市场上吸纳到了18%的普通股和12。8%的认股权证抛售,根据赵世雄、曾国业等人和霍家达成的协议,他们两人利用手头上的资金吸纳了天际线控股抛出来的筹码,使得他们两人最终的控股达到了33%,勉强地保持住了控股权。
天际线国际控股好不容易吸纳的这些筹码就这么再次地易手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是以16元的价格出手,比之前吸纳的平均价10。5元高上不少,最终在这笔收购当中赚了约五亿港币。
这一场收购战就这么收尾了,让市场观察人士大为失望,虽然收购的过程有起有落,中间还杀出了白衣骑士,但是自始至终,收购发起方都没有表现出极强的收购欲望,报价也是低得离奇,这让很多业内人士都看不明白。
不过很快,他们就再次被这貌似已经终结的收购案的后续给震动了,几乎是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华德地产这个庞然大物竟然会一年内遭遇到两次收购,而且收购方还是同一家公司,只是到了第二次,他们就不会像这一次有白衣骑士的出现,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收购价格了。
PS:在此特别感谢书友秦书华的月票支持!另外,对于本书交流群的消息在此无法发布的事,作者正在考虑其他办法,希望大家再等些时日,尤其向一直支持本书的金属纤维表示歉意。作者近来学习和工作任务确实繁重,更新方面的确有点不够给力,这一点还望大家多多体谅。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六章易手(五)
在惊心动魄的收购大战结束后不久,霍氏家族的某位成员就被增选为华德地产的董事,正式进入华德地产的董事会。
很难说这次白衣骑士的出现是解救了赵家,毕竟霍家也不是什么善茬,他们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发善心做慈善。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蜜月期后,双方很快在业务和管理层方面发生了冲突。赵世雄不得不加紧拉拢曾国业,希望借助老伙伴的力量来抗衡霍家。
曾国业这段时间志得意满,连脸上的皱纹也少了许多。他原本在华德地产不是决定性的角色,除了某些小股东外,其他的人都不怎么在意他的意见,可一场收购和反收购战后,他居然成了前两位大股东争先拉拢的对象,这让他的地位一下子提升了不少,在董事会的意见也被重视起来。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曾国业这段时间遇上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嘴脸,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好心情表露出来,甚至连他的夫人都有些诧异,心想莫不是老曾在外面找了个小蜜,还着实找了私家侦探悄悄地查了一番,确认曾国业并没有在外面胡来才放心。
不过在曾国业的心中,始终有一块心病,就是曾经林立对他所说的内地政府将对南海岛过热的地产进行调控的事情,他也曾经在董事会上提起过这件事,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赵氏家族和霍氏家族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出奇地一致,而且还是加大对南海岛的投资力度,和曾国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九二年首长南巡发话,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资金迅速地向南海岛涌去。在此一年,南海岛的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0元每平方米,到了九二年,则猛涨到了5000元每平方米,而在这一年,已经达到了7500元每平方米。
也就是说。九一年在南海岛房地产市场投下的一块钱,到了现在已经变成了五块钱,而且这种势头还在迅猛增长。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是彻头彻尾的泡沫,但是谁也没打算从这里抽身出来,这就是人性的贪婪。
对于这样利润丰厚的项目,华德地产肯定不会轻易放弃,这一点赵世雄和霍家都有明确的共识。那就是要赚取最大化的利润。而对于两大股东的联手,曾国业也无可奈何,而且还有一点是他对林立所说的话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因此在董事会上也就是随口一说,见遭到各方的反对后也就不再坚持。
南海岛的泡沫在九三年的六月终于被戳破了。
六月二十三号,副总理诸葛馆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接着政府又发了《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的文件,文件中列出了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控信贷规模、消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资金像潮水一般褪去。留下满地疮痍。
据后来的统计,在调控文件发出以后,南海岛留下烂尾楼超过600栋,建筑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闲置的土地接近两万公顷,堆积在这些土地和烂尾楼里的资金高达800亿。
在没有推出汇改之前,800亿人民币的资金相对于两三百亿的美元,这笔天量的资金如同泥牛入海一般,在泛起了一阵波澜之后就悄然无声地消失了。这其中,就包括了华德地产前后投入的二十多亿的人民币。
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华德地产肯定捂不住了,在对外公布消息之前,他们内部先召开了个紧急的董事会。
“大家都说说吧,现在该怎么办?”
说话的人是现任的董事会主席霍及康。在成功入主华德地产后,董事局进行了改组,代表霍氏财团的霍及康当选为董事会主席,而原先的董事会主席赵世雄则变为副主席。
此时霍及康的脸上神色严峻,说话虽然仍是柔声慢语,但任谁都能听得出来他语气中的无奈。是啊。在执掌这家地产公司仅仅两个多月,公司就遭遇了政策上的重大变动,虽然霍家也和燕京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这种消息是绝对打探不出来的。事实上不止是他们,甚至连很多太子党都栽在这件事情上了。
如今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此事对股价的影响减到最低,只是如今华德地产缺乏流动资金,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就更别谈化解股市上的压力了。
在座的大部分股东都了解了这个情况,只是他们大多是小额的股东,根本没什么发言权,即便是现在可以畅所欲言,但是谁又能填补上这么一个巨大的窟窿呢!其中甚至有些人都在想着,怎么在避开监管的情况下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套现出去。
最后悔的莫不过一脸沮丧的曾国业,他万万没有想到,天际线国际控股后面的人能量竟然这么大,居然比霍家的消息还要灵通不少。要是当时就听了他的话,在能够充分套现的同时,还得到了这样人物的一个承诺,比起现在的局面要好上太多。
此时他手中持有华德地产约13%的股份,出售的不足5%的股份换来了四亿多的港币现金,现在华德地产的股价在12元的价位上下浮动,使得他原先买入的6%的股票已经亏损了一亿两千多万港元。
如今集团在南海岛巨亏,消息一旦公布出去,现在12元的股价肯定不保,甚至说不定还会被腰斩,到时候他全部的身家加起来也就是七八亿左右,这和巅峰时期的十几亿比起来可少了不少。
这一刻,他非常后悔当初所做的决定,但是这世界上没有后悔的药,时光也不会倒转。但曾国业还是很愤怒:“都说国内的政策变幻不定,像这次的投资行为,政府一个文件就将它判了死刑,根本就不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叫我们怎么做生意嘛?早说了不要在内地市场太过投入啦……”
此时别人说这种落井下石的话就很过分,但是曾国业不同。他是第三大股东,而且在之前的董事会上也曾经提过类似的建议,如今这看似马后炮的话只有他才能说得出来。
霍及康和赵世雄的脸色就是一阵青红,他们很明白曾国业所抱怨的就是他们自己。只是原本这事就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如今只能生生地忍着这些冷言冷语。
“我看是没有办法了,要不咱们现在把公司卖了,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曾国业语出惊人,在一通抱怨之后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来。
一个市值五六十亿的企业。通常现金并没有多少,而且像做地产的企业,通常充分利用银行和股市上的融资来做强做大,换句话说,就是杠杆比较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迅速扩张,坏处则是一旦资金量断裂,则很容易陷入破产的边缘。
像曾国业先前想的,股价腰斩一半都算是结果比较理想的情况,事实上在消息披露出去之后。很可能股价立刻大跌,华德地产在股市上筹不到一分钱,然后是被迫还银行的贷款,在这个过程中也别想从其他银行借到资金,甚至连发行债券也不可能,最终的可能是变卖公司的固有资产,然后又是被百般压价,等这笔债务偿还得差不多的时候,下一个步骤就是裁员、压缩开支等,估计到那个时候。华德地产的股价只剩下几“仙(cent)”了。
当然,这是最极端的情况,在有新的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谁又能去一次性拿出二十多亿的资金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呢!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在两个多月前曾经气势汹汹地想要收购华德地产的天际线国际控股背后的那个人,只是这一次他肯定会全力压价,像上次提出的那个条件绝对不可能了。
与满盘皆输相比,现在的股东无疑不希望他们两手空空地离开,因此在稍作考虑之后。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点头同意了。
而作为最大股东的霍及康以及第二大股东的赵世雄,则脸色异常难看,对于霍家来说,一次性拿出二十个亿的资金不是问题,问题是霍及康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可能。要知道在霍家长房里面,可不止他一个继承人,还有另外两个兄弟和一个外姓人正虎视眈眈着庞大的家产。
赵世雄这边则就更不可能了,眼看着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事业就这么崩溃了,他也异常不甘心,但比起拱手相让来说,后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毕竟拱手相让的事情他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最终两人在全场的注视下无奈地点了点头。
九三年七月,华德地产发出公告,以每普通股5。0元的价格,认股权证1。8元的价格向天际线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转让全部股权,并且在股权交接完成之后向交易所申请私有化,这一次没有半路打劫的白衣骑士出现,这笔交易也以飞快的速度完成。
两个月前的收购硝烟还没有散去,这次突然的转手更是跌碎了大部分投资者的眼镜。有媒体这么形容道:“这场收购和反收购的大战,最终以老牌富商家族霍家的灿白、神秘莫测的天际线国际控股获胜而告终。其中的跌宕起伏、波云诡谲就不用多说了,相信TVB、ATV等电视台的编剧也编不出这么离奇的剧情来。”
最终,评论家们估计,天际线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不到三十亿港币的价格控制了香港地产界的一个曾经的巨头,而退市后的华德地产的财务情况就不再披露,也使得大部分人无从得知这家地产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
PS:在此感谢书友abx353、lao刀子的月票支持!关于近段所写的收购,有些书友对此不是很满意,其实真正的重点并不在于此,这只是情节上所需要的过渡过程。明天就要开始新的战役了,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支持~
第四十七章入军油指
将华德地产成功地收入囊中之后,钟石保留了大部分的管理层,并且许诺给予管理层20%的利润分红,这才将人心浮动的华德地产稳定下来。不过他还是将财务方面的大权转交给从廖氏方面找来的专业人士手中,毕竟这才是一个集团公司的根本。
至于债务,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个天文数字,但是钟石只是付出了二三亿美元,就成功地将华德地产再次盘活,公司的各项业务在停滞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继续运作起来了。
至此,钟石前后花费了不到五十亿港币的代价,就成功地控制了一家曾经市值过百亿的集团,而且成功地使得它退市。虽然这很难说得上是赚是赔,但只需稍加操作,等过了几年之后再重新包装一下上市,到时候的市值绝对不止现在这个数目。
在收购成功后的几个月内,钟石在芝加哥继续自己的学业,等到第一学年结束之后的九月底,他来到了世界之都纽约。
出了肯尼迪机场,钟石就看见安德鲁和廖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