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临嘴角轻挑,掠过一丝柔和。这个温柔的渔家少妇,用她不经意间的善良在沈临刚硬如铁的心中划过一抹温暖。
晚上八点多钟,庞海龙急匆匆冲出屋来,大声冲着在院中洗衣服的张翠兰道:“娘,秀娟肚子疼,疼得受不了,我去卫生室请人!”
说着,庞海龙一阵风地跑出去。
张翠兰撂下手里的活计,走进了儿子的房间,陈秀娟蜷缩在炕上,疼得来回翻滚,呻吟连声。
“这是咋了,娟娟?咋了啊,这是?今晚上也没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啊。”见儿媳如此痛苦,张翠兰也急了,俯身下去要替陈秀娟揉肚子,但刚动手,陈秀娟就发出尖细的呼痛声,张翠兰吓得赶紧收了手。
不多时,院中脚步声急促传来。庞海龙领着村里卫生室的赤脚医生大老李走进房去。大老李早年当兵时在部队干过两年卫生院,复员回乡就当起了赤脚医生。
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小病小灾的找他倒也没有问题,可一旦有大病或者急病,就只能送出岛去县里的医院治疗。
“李哥,我媳妇这是啥病啊?怎么这么疼呢?”庞海龙焦躁不安地跺着脚:“是不是赶紧给她打止疼针啊!”
大老李皱着眉头旋即又摇摇头:“看秀娟这症状,八成是急性阑尾炎。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必须要赶紧送县里医院,做手术。不然的话,一旦穿孔,就会有生命危险。”
庞海龙母子脸色大变。
岛上通往外界的快艇每天只有一趟,这大晚上黑灯瞎火的,怎么越过几十里的海面去县里?
但陈秀娟的病却丝毫耽误不得。如果大老李没有误诊,真是急性阑尾炎的话,立即要送医院。
实在不行,就只能不顾危险、驾着自家的小渔船冒着风浪连夜出海了——庞海龙搓了搓手,咬紧牙关,神色坚决:“娘,我马上开船送秀娟去县里,您赶紧给我准备点钱!”
“这么晚了,怎么能动船呢?你不要命了?”张翠兰大惊失色。
庞海龙咬着牙怒道:“娘,秀娟这么难受,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苦!再说她这病不能耽搁,必须要马上走!”
张翠兰正待再劝阻儿子,却听耳边传来一句淡淡的男声:“先别着急,让我来看看。”
张翠兰几个人有些意外,回头见那个房客沈临双手抄在口袋里飘然而入。
张翠兰眉头紧蹙,儿媳妇病得这么重,她心情很糟糕,正在烦躁间沈临不请擅入主人房,她心头火起,冲着沈临就嚷嚷起来:“你进来干什么?你捣什么乱呢?出去!”
第4章“放屁”救人
沈临冷冷地扫了张翠兰一眼,冰冷的眸光一片肃杀。
但沈临旋即念及方才陈秀娟两个玉米饼子的善良,心里的那抹温柔波动起来,强行将怒火按捺下去。
他不顾张翠兰的阻拦,走上前去,俯身打量着陈秀娟的情况。
此时,陈秀娟已经痛得几乎失去意识,脸色煞白中透着两团红晕,明显是发起了高烧。
沈临探出手去,用两根手指压了压陈秀娟的右下腹处,见她吃痛呻吟声变得更大,马上就判定,莲花岛上的这个赤脚医生倒也没有误诊,的确是急性阑尾炎了。
沈临不仅是未来特工沈临,还是精研中医获得道德医隐真传的沈临。
沈临抬头望着大老李,声音短促不容拒绝:“取酒精药棉出来!”
说着,沈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小针灸包。
打开,放在一侧。
“消毒!”
见这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青年指挥自己,还这么颐指气使,大老李愣了一下,有些恼火,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原则,默然为沈临的银针消毒,一连三根。
“脱下病人的衣服,露出右腹部。”沈临神色从容,手捏着一根银针,转头望着庞海龙。
庞海龙一时间还没回过神来,被沈临这一说,也是着急救治自家媳妇或者说是病急乱求医,就下意识地哦了一声,扶正陈秀娟,掀开她的睡裙,褪了半截内裤下去,露出雪白的肌肤。
这几乎接近陈秀娟女子的**部位了。
张翠兰刚要发火制止,大老李扯了扯她的胳膊,伏在她耳边小声道:“婶子,您先别急,说不定这位老弟是医生,当着我们这么多人,他不会乱来的!”
沈临默念医王经上的口诀,小心翼翼地在陈秀娟的病灶处下了一针。
尔后,他用2寸针取天枢穴、足三里、阑尾穴(此穴在足三里下二寸),三穴进针,每隔1分钟对阑尾穴、足三里穴进行重度刺激,天枢穴轻度捻转,动作流畅而轻柔。
一刻钟后。
陈秀娟的腹部开始有咕咕的响声,她的痛感已经去了小半,最起码能忍住不呻吟了。
沈临沉默着。
他无视了庞海龙烦躁焦虑的目光,以及张翠兰轻视和怀疑的目光。他俯身望着陈秀娟轻轻道:“大姐,止疼了吗?”
“好些了。”陈秀娟吃力地点点头。
沈临嗯了一声,突然探手捻动一根银针,陈秀娟顿时觉得腹中鼓胀,根本就控制不住,突兀地放了一个悠长嘹亮又奇臭无比的屁。
陈秀娟即便是当前这种病中的情形,也忍不住面红耳赤起来。庞海龙张大了嘴,大老李却是忍俊不禁,噗嗤一笑。
张翠兰掩住口鼻,望向沈临的眼神就截然不同了。
沈临不动声色,飞快地起针,针归囊孔,收起,不说一句话,转身就走。
“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60克,紫花地丁30克。任选其中1种,水煎,分3次服,每日—剂。”
话音未落,沈临的人已经到了屋外。
上述三味中药都是极其常见和普通的药材,沈临相信赤脚医生大老李那里一定会有。而即便没有,明天去县里药房购买,也完全来得及。
他用的是冲应道人所传的“旱天雷”针法,此法一施,通气舒络,革除病灶,因为陈秀娟的急性阑尾炎处在初期,救治及时,已经基本不需要再做手术了。
“放屁”救人。
几枚银针入体,急性阑尾炎化解于无形。
赤脚医生大老李看得目瞪口呆,只待庞海龙小心翼翼地扶起陈秀娟,得到病痛全消的答案,他这才一脸震惊之色走出屋去,站在沈临的房外敲门。
“老弟,了不起,你是中医吗?针灸术真是了不得!”
屋中一片沉默,昏暗的电灯熄灭。
大老李本想跟沈临交流两句,顺便问问他的针灸法门,但对方不加理睬,他只得慨叹两声,回身去谢绝了张翠兰递过来的出诊费,一步三回头,离开了庞家的小院。
庞海龙站在院中大声道:“哥们,谢谢啊!”
张翠兰也在庞海龙身后满脸堆笑地道:“小伙子,这回真是多亏你了,救了娟娟——对了,你还没吃饭吧,快出来,婶子给你端饭!让我们家海龙也陪你喝两杯。”
沈临的房门依旧紧闭,悄无声息。
庞海龙母子悻悻地对视一眼,不好意思地进了屋,关了院里的灯。
庞海龙上了炕,跪坐在炕头望着萎靡痛苦之色尽去的媳妇柔声道:“媳妇,一点都不疼了吗?”
“嗯,一点都不疼了——给我治病的客人睡了?明天一早,我得好好谢谢人家!”陈秀娟被折腾了大半个晚上,此刻还有些有气无力。
庞海龙耸耸肩,笑:“也是一个怪人,我妈说,昨天刚来的时候就好像是个乞丐,这个时候上岛,也不知道干什么来了。不料还是神医,救了你一命。如果不是他在,后果不堪设想啊。”
“好了,快休息吧,别想那么多了。咱们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大不了,给点钱免了他的房费就是。”
庞海龙安慰着媳妇,两人这才一头躺下,熄了灯。
海浪扑岸的声响隐隐传来,幽静的渔家小院隐入了沉沉的夜幕之中,海风还是铺天盖地的吹过来,掠过全岛。
吱呀一声,沈临推门而出。他头也不回,悄然出了庞家小院,跑出村去,沿着岛上唯一的一条狭长小径,奔跑向海滩。
他的速度开始很慢,但后面越来越快,疾若流星。
围着小岛跑了两圈,沈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精神亢奋。
他相信,只要他坚持用前世的方法锻炼,假以时日,无论是身体的力量还是爆发力以及灵敏度,都会有一个本质的飞跃。
当然,这个身体的起点毕竟太低,要想提高到他前世特工之王的完美强度,暂时来说,也几乎是不太现实的。
他站在海崖之上迎风而立,神思却在飘远。
对于未来,他已经有了坚定不移的目标和规划。
明天,他将离开莲花岛重返繁华都市,而等待着他的,注定是一幕波澜壮阔的宏大画卷。
第5章鲜花加牛粪
第二天清晨,关于庞家渔家乐住进来一个年轻神医并为庞家儿媳妇陈秀娟几针治好急性阑尾炎的消息,在岛上不胫而走。
这个渔村本来就巴掌大,东家放屁西家都能听到,何况是这种事——这已经算是村里难得一见的大事了。
有不少好热闹的村民一大早就围拢在庞家四合院的外头,说说笑笑,准备见识见识神医是何许人也。
当然,其中一些人身患各种小毛病,比如关节炎、偏头疼、腰腿痛等等,顺道试图来找神医求医问药的。
张翠兰早起出去倒尿壶,还没来得及洗脸刷牙,就被庄里乡亲包围住,问长问短、问东问西。
张翠兰无奈,只得答应去问问,看看沈临愿不愿意出手为村民治病。
但张翠兰走到沈临的房间门口,又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她向自己的儿媳妇使了一个眼色,示意陈秀娟去试试。
陈秀娟笑了笑,端着一碗玉米粥,走过去,敲开了沈临的房门。
沈临打开房门,见到陈秀娟,神色平静。
陈秀娟热情地笑着:“大兄弟,谢谢你昨天晚上给我治病呀,多亏了你,要不然的话,我可有得罪受了,还要去医院开刀动手术!”
沈临轻轻点头:“不用客气,举手之劳。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你倒是不用再开刀手术了。就按我昨晚说的,再喝几天的药汤调理一下,应该就没事了。”
“嗯,谢谢你了。出来吃早点吧,喝点玉米粥,俺们渔家没啥好东西,你别嫌弃!”陈秀娟将手里那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递了过去。
沈临也没有矫情,径自接了过来。
而张翠兰这个时候也满脸堆笑地走过来,又递上一碟腌黄瓜和两个煮鸡蛋:“小伙子,你就凑活凑活,先吃个鸡蛋充充饥,中午婶给你做海鲜吃!婶做海鲜的本事,在村里可是数一数二的,多少游客来了,尝了婶做的菜都是赞不绝口哩。”
张翠兰自动升级成“婶”了,她倒是不客气,完全忘记了自己前番的现实嘴脸。
沈临淡然一笑:“不用麻烦了,我上午就走,退房。”
“这就要走啊?再住几天吧?”张翠兰迟疑着陪着笑脸。
沈临轻笑一声:“老板娘,你不怕我交不起房费?”
张翠兰老脸涨红:“哪里的话,什么房费不房费的,你愿意住几天就住几天,婶不会跟你要钱的!”
沈临嘴角一晒。
说着,他就端着碗返回房间,开始心安理得地吃张翠兰婆媳送来的早餐。他果断出手救了陈秀娟一次,这就权当是庞家支付的诊金吧。
听说沈临要走,张翠兰就扯了扯媳妇的胳膊。
陈秀娟硬着头皮红着脸走进房来,小声道:“大兄弟,村里的人听说你医术高明,都跑过来求医呢,你能不能给大姐一个面子,多留一天?”
“你放心,你尽管在婶这里住着,婶绝对不收房费!”张翠兰赶紧又凑过来“捧场”。
沈临喝了一口粥,放下碗,似笑非笑地望着张翠兰,却是缓缓摇头:“我还有事——再说我也不是医生,让他们走吧。”
张翠兰尴尬地搓了搓手。
陈秀娟继续陪着笑:“大兄弟,乡亲们都跑过来了,也不好让大家失望不是?算是大姐求你了!”
沈临沉默了下去。
他与重生前的沈临不同,作为未来时代的特工之王,他压根就没有治病救人的道德觉悟。不过,身怀一身妙术绝技,他心里也清楚,该出手的时候还是得出手。
张翠兰从口袋里掏出一摞现钞来往沈临的手里塞:“这是500块钱,你给娟娟治好了病,咱家也得掏点治疗费不是?”
张翠兰的思维逻辑很简单也很势利,她认为沈临不愿意留下为村民治病是不想做义务劳动,她就主动掏钱,也算是暗示沈临,既然村里人来求医——如果真治好了病,还是都会掏诊金的。
沈临冷冷一笑,将张翠兰的钱往桌上一推:“你拿回去——我不是医生,不靠卖艺赚钱。我想救的人,分文不取;而如果我不想出手,你哪怕是给一座金山,我也不会翻翻眼皮。”
沈临的声音清冽而又冷漠。
张翠兰难堪地涨红了脸,闹了一个没趣。
陈秀娟深深凝望着沈临,她虽然是渔家少妇,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但凭直觉,她判断沈临不是一个普通的青年,自家婆婆拿钱来说事,肯定更加引起人家的反感。
想到这里,陈秀娟立即打着圆场,同时主动把钱收进了自己口袋:“妈,您真是的,大兄弟又不是为了钱才帮我治病的——大兄弟,你别见怪,我妈也没有坏心,就是想表示一下心意。”
沈临哦了一声,挥挥手:“没事。”
上午9点。沈临抛开求医的人群,坚决退了房,放弃了脏兮兮的行李箱,提着一个牛仔小包,装着他全部的证件和家当,不顾庞家婆媳的殷切挽留,飘然直奔莲花岛码头。
按照常规,从县城开往莲花岛的唯一一趟快艇轮渡8点半从那边开过来,九点半抵达岛上,10点钟再从岛上离开。
这轮渡可不仅是拉人载游客的,岛上村民的所有补给和日用百货物资,都要通过轮渡来运输。
可沈临等到10点多,都没见轮渡的踪迹,暗暗皱了皱眉。
就在这时,远端的海面上波浪起伏,一艘白色宽舷双层游艇由远及近,乘风破浪而来,转眼间就停靠进了简易的码头。
沈临站在一旁望着,这显然是私人游艇了。
玩游艇是继f1赛车和高尔夫球之后的又一高档娱乐活动,并且可谓是最为昂贵的娱乐方式。一艘游艇的价格动辄上百万元,甚至还有上亿元的。游艇消费在国内起步不过10年,但已经拥有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
能拥有游艇的人,显然非富即贵。
游艇停稳,四个黑衣保镖模样的高大壮汉固定好锚绳,连好踏板,然后相继蹲下身用力将艇拉紧确保其平稳不晃动。
旋即,一男一女手拉手踏着踏板走下来,女的穿着米色风衣身材婀娜长发披肩眉眼精致细腻,也就是20出头的年纪,只是妆画得有些浓,让她充满了庸俗脂粉气;而男的,寸头矮胖一脸横肉,虽然衣着考究却显不出一点风度来。
典型的鲜花加牛粪、美女配土豪的世俗组合,没有任何新意,隐喻着这个时代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鲜花为什么总插在牛粪上?因为牛粪有“营养”;美女为什么总被癞皮狗给拱了,因为财色交易一拍即合。
上了岸,土豪搂着美女说笑着往岛内走,四个保镖亦步亦趋紧随其后。
路过沈临边上的时候,美女倒是有意无意地瞥了他一眼,但很快就媚眼如丝地嘤咛一声几乎瘫倒在土豪怀里,因为一双禄山之爪旁若无人地覆上了她胸前的丰盈。
“坏,你坏死了……”如此的嗲声嗲气,传进沈临的耳朵,让他一阵恶心。
第6章神医和土豪
今天竟然没有轮渡。不是天气原因,而是因为如今是旅游淡季,又是周末,进出岛的人实在太少,轮渡公司趁机停航检修。
沈临无奈,只得折返回来,走进了庞家的渔家乐。
陈秀娟见沈临进门,不由大喜,赶紧迎了上来:“大兄弟,不走了?“
沈临淡然点头:“今天没有轮渡,我只能明天再走了。大姐,我再住一天。“
“你尽管住,快进屋歇着吧,一会我们做好饭,咱们一起吃!“
陈秀娟热情体贴地为沈临打开房门,又帮他拾掇了一下床铺。她没提住宿费的事儿,沈临也没主动要交。
他就剩下70块钱,已经不够交房费了。他必须要先离开莲花岛,再谋生计之道。
其实以他的能力,要赚钱真是易如反掌,所以他并不担心离岛后的生活。
听说神医去而复返,有心要看病的村民再次聚了过来。
这一次,沈临没有再拒绝。
现在的他,虽然是未来与现代两个灵魂融合,但还是精英特工的实用主义思维逻辑以及强者快意恩仇、一切随心而行的性格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他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要接受庞家无偿提供的食宿,付出一些回报也理所应当。
见他同意为村民看病,张翠兰和陈秀娟婆媳非常高兴,而这个口子一开,庞家一时间就成为临时的门诊室了,被人踏破了门槛。
沈临先后出手为三个村民针灸治病,两男一女,其中一名还是年过六旬的老太太。
一个是偏头疼,两个是腰腿痛,前者是慢性病,针灸过后或许疗效还不是十分明显,但患腰腿痛的两人针灸后感觉症状减轻太多。
如此立竿见影的疗效和受治患者的口传赞誉,更加得到了渔村人的热烈追捧。不仅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