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5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知者多,行者少。真正懂又敢去做的,万中无一。师兄多虑了。”王庸道。

    “是啊,万中无一。你真的决定了?”秦铮感慨一声,问。

    “决定了。你写了一本《学藏》,我这个当师弟的总要写点什么,否则不就被你比下去了?”

    “你啊!”秦铮无奈的摇摇头。“有时候真羡慕你这种性格,从不畏缩,敢想敢做。我就不行了,顾虑太多。如果不是你帮我,恐怕直到现在我还在天泰做着补鞋匠的营生。然后看到你那篇微博,保不准也得大哭一场。”

    王庸一眨眼,道:“谁说你不行?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

    “什么机会?”秦铮愕然。

    “跟我一起编写《国学正典》!”

    “你在开玩笑吧?我每天做不完的工作,哪有时间编写那个?况且……”秦铮一犹豫。“我脱离学术圈太久了,久到我已经丧失信心。小师弟,我知道你在给我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但是还是算了吧。”

    “如果能够写出《学藏》的人,都没资格参与《国学正典》的编写工作,那么我想不出还有什么人够资格了。师兄,刚才的微博不止是发给网友看的,也是发给你看的。现在的人生,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吗?”王庸注视着秦铮,问。

    秦铮愣住了。

    他只顾着调笑王庸了,浑然没有去想,他现在的人生,是他想要的人生吗?

    秦铮目光迷离,思绪渐渐飘回到十几年前。

    那时候的他才华横溢,学识无两,被人们誉为“秦端木”。他出入华府,乘坐豪车,被无数人恭维。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无比的空虚,他每每梦回深处,出现在脑海的不是坐在多高的权力位置上,而是坐在老师的书桌旁,写下一篇篇文章。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与满足。

    直到后来他被牵连,人生陷入灰暗,痛不欲生,几欲自杀的时候,忽然想起了那一个梦。于是写出了《学藏》,写出了他心底真正想要的东西。

    原来,从始至终,他身上有过各种光环,却都磨灭不了“文人”这个最初始的印记啊!

    秦铮目光骤然变得坚定,抬头看向王庸:“什么时候开始?”

    王庸微微一笑,像是早就预料到秦铮会答应一样,道:“最晚三天后。公司的工作你先交给姚副总,有你的《学藏》在前,不会耽搁太多时间的。半个月,差不多。那时候,正好我的学生们也该开学了。”

    如果外人听到王庸这句话,一定会被惊呆的。

    王庸竟然准备只用半个月时间编写一本《国学正典》!

    未免太狂妄无知了吧?

    可秦铮却像是坚信王庸能够做到一样,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旁边的姚星辰则不满的抱怨道:“早知道就不上你们两个的贼船了!一个公司还没成立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一个公司才步入正轨,也当起了甩手掌柜。我好歹也是一个股东,怎么跟打杂的苦力一样?”

    面对姚星辰的抱怨,王庸跟秦铮相视一笑,默契的选择了逃离。

    从姚星辰办公室出来,王庸就开始琢磨《国学正典》的编写委员组。

    从一开始,王庸就没打算一个人做这件事情。

    王庸还没狂妄到那种地步。

    解缙编纂《永乐大典》,用了147人,历时六年才完成;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更是召集了360多位高官、学者,耗时十三年才完成。

    其中固然有古代查找资料困难、抄写困难等因素,可也远非一人能够完成。

    王庸的《国学正典》虽然比不上《永乐大典》跟《四库全书》那么浩繁,但是也要整理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料。

    单单靠王庸一个人,不说容易遗漏出错,耗时更是难以预计。

    所以王庸也需要召集一批人,共同编写。

    国内有名的国学家,王庸倒是全都心中有数。

    首选就是顾衷德这个王庸的老熟人。

    顾衷德资历跟学识都完全符合王庸心中要求。

    没有犹豫,王庸第一时间就给顾衷德打去电话。

    “顾爷爷,有件事我想请您帮忙……”不需要王庸细说,顾衷德早就知道了王庸编写《国学正典》的事情。

    “唔,这种有益于苍生的事情,我自然义不容辞。王庸啊,多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家伙,肯给我这么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顾衷德道。

    顾衷德一直看好王庸,在这件事情上自然也不例外。他认为《国学正典》绝对能够成为未来华夏的教科书级典籍,王庸让他参与,却是变相给了他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顾爷爷客气了,哪里是我给您机会,是您提携我啊!如果没有顾爷爷当初的帮助,恐怕我到现在还是无业游民呢,更别提编写什么《国学正典》了。”

    王庸又跟顾衷德闲聊几句,约定好了见面时间,便挂断了电话。

    “下一个找谁呢?”王庸想着,心中浮现另外一个老国学大师的名字。

    周道鲤。

    这也是一位不输于顾衷德的国学大师。

    只是王庸跟周道鲤不熟,用电话邀请的话,会显得诚意不足。必须上门拜访才行。

    幸好,周道鲤就住在燕京。

    王庸当即出门,赶往周道鲤的家。

    在一处四合院前,王庸见到了周道鲤。

    周道鲤正站在院子里一棵核桃树下,写着毛笔字。

    笔精墨妙,劲骨丰肌,寥寥四个字“不外于求”,尽显其功力。

    “周老师。”王庸上前一步,客气的道。

    周道鲤一眼就认出了王庸,眉眼间闪过一抹厌恶,道:“你来做什么?”

    王庸敏锐捕捉到周道鲤眼神中的厌恶,心中不由咯噔一下,知道此次恐怕难以成功了。

第一千零一章 集体排斥

    “周老师,我想邀请您参与《国学正典》的编纂工作。”王庸依旧试着说道。

    周道鲤似乎早就猜出王庸意图,轻轻扫了王庸一眼,没作声。

    而是提笔继续写起字来。

    落款,印章,慢悠悠全都完成之后,周道鲤才退后一步,一脸满意的欣赏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道:“我的答案就在这四个字里。”

    不外于求。

    显然,周道鲤不愿意跟王庸产生任何的牵扯。

    “周老师,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您再考虑一下吧。”王庸站着不动,而是继续恳求道。

    周道鲤闻言,嗤之一笑:“利国利民?恐怕利的只有你自己吧?你不用再说了,我是不会跟你这种人同流合污的。现在我还能跟你说个‘请’字,待会我就直接拿扫帚赶人了!”

    说完,周道鲤扔下毛笔,背着手进了屋子。

    将王庸一个人晾在了院里。

    王庸神色复杂的看着周道鲤的背影,怎么都没想到周道鲤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周道鲤用刚写的四个字告诫王庸,他不像是王庸一样,不择手段达成目的。他的为人之道是“不外于求”,达成自己心中圆满,而不求借于外人跟外物。

    他跟王庸“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连跟王庸多说几句话都不想。

    王庸目光闪烁,看着周道鲤摆在院子里的笔墨纸砚,蓦然走上前,拿起那支紫毫笔,刷刷刷写下四个字,掉头而去。

    屋内,周道鲤端着一碗茶,眯着眼看着院外。

    他本以为王庸会气愤的拂袖而去,谁知,王庸竟然不慌不忙写下几个字之后,才悠然离去。

    好似,被王庸不是被周道鲤赶走的,而是王庸不屑跟周道鲤为伍,主动离开的。

    “哼,如此心性也想代替圣人行使‘定一’之功,差远了!”周道鲤神色鄙夷的从屋子走出。

    在他看来,王庸此举就跟要糖不得的小孩子一样,最终使小性子摔门而去,谈不上什么光彩。

    只是,当周道鲤看到书桌上王庸留下的几个字之后,却半晌无语。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这就是王庸留下的八个字。

    且不说王庸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筋骨笔力,丝毫不比周道鲤逊色。单单这八个字对比周道鲤的“不外于求”,境界上就将周道鲤完全碾压了下去。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成全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开启道义的大门。人的本性是什么?是诚,以至诚之道对待自然万物,就可以得到道义的真谛。

    假设周道鲤的学问之道是一方关起门来自娱自乐的小园子,那么王庸的就是一个云卷云舒、潮起潮落的大天地。

    两相对比,孰高孰下,一目了然。

    周道鲤在明面上拒绝王庸,让王庸吃了一个亏。但是王庸却暗中反击,给了周道鲤自信心上的打击。

    小巷外,王庸走在路上,眉头不展。

    虽然没有惯着周道鲤,照旧把他怼了回去,但是这次的邀请却是无功而返。

    国内的国学大家就那么几个,周道鲤拒绝,剩下可选的目标就少了一个。

    “下一个找谁呢?李正一还是赵媛?”

    这两人也是在国学上有相当造诣的大师,只是两人的身份有点特殊,都是燕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不是那种退休教授,还是现任教授。

    王庸跟燕大不和,众所周知。想要邀请这两人,难度估计比周道鲤还要大。

    “总要试一试,也许人家的肚量根本不是我想象中这样小呢?”王庸喃喃自语着,赶往燕大。

    现在的王庸可是燕大保安重点关照的人物,王庸特意戴了一个口罩跟墨镜,欺骗保安说病毒性感冒,这才混进燕大校门。

    不然大夏天带口罩,王庸早就被保安当成神经病抓起来了。

    “赵教授,我是王庸。”赵媛的办公室门口,王庸找到了赵媛。

    赵媛年近六十,带着几十年前知性女人特有的优雅,轻轻扫了王庸一眼。

    “哦,我知道你。找我有事吗?”赵媛倒是对王庸还算客气,并没有直接表现出什么恶意来。

    只是,也绝对谈不上热情。

    “是这样的,我想邀请您参与《国学正典》的编纂工作,不知道您是否愿意……”

    王庸话还没说完,却听赵媛直截了当的拒绝道:“抱歉,我课程很紧,今年还要带研究生,恐怕无法参与。您另寻高明吧!”

    “我保证不会花费您太多时间,只是课外时间就好。您再考虑考虑……”

    赵媛轻轻叹口气,直视王庸,道:“王老师,我想有些事情不用说太明白。别说我真的课程很紧,就算我有大把宽松时间,我也不能答应你的邀请。我从十八岁进入燕大,直到现在六十岁,都没离开过燕大。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无法允许我跟您共事,请您谅解。”

    说完,赵媛就头也不回的走出办公室,去上课了。

    王庸站在赵媛背后,目送着赵媛背影离去,道:“仍然谢谢您!您的《古文现解》我可是足足看了五遍呢!”

    赵媛脚步微微一滞,随后加速离去。

    只是一句话随之飘来:“你可以去问问李正一教授,他最近空闲时间比较多,或许会答应你。”

    “谢谢。”

    王庸微微一笑,往李正一所在的办公室而去。

    对于赵媛的选择,王庸表示理解。大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赵媛没有贬损王庸,也没有发表任何侮辱性质的语言,而是实话实说,这一点很让王庸喜欢。

    “见到李教授了吗?”

    “李教授没来上课吗?”

    半个多小时过去,王庸还没找到李正一。

    有人说李正一在办公室,王庸扑过去,扑了一个空;有人说李正一在教室,结果学生们告诉王庸李正一刚走;又有人说看见李正一去教师宿舍楼了,结果王庸一溜小跑,仍然一无所获。

    李正一就像是早就得知了王庸找他的消息一样,提前消失了。

    “唉,看来今天不适合出门办事。”王庸叹息着,走入一间厕所。

    从早上出门到现在,王庸连小便的时间都没有,早就憋坏了。

    一进入厕所,王庸就迫不及待开闸放水,尽情发泄。

    而在王庸旁边,一个老男人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略带羡慕的看着王庸哗哗的水柱。

    他那边,却是滴滴答答,如断流的自来水管,好大劲才挤出一滴。

    王庸被看的有点心里发毛,暗想不会遇见老色狼了吧?转头一看,却差点叫出声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羡慕王庸的老男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正一!

    “李教授,你好,我是王庸!”王庸赶紧自我介绍道。

    本来一脸艳羡的李正一,听到王庸名字后,立马表情一变,说:“不认识。”

    然后提上裤子想走人,谁知道忽然又有尿意袭来,只能继续等待生锈自来水龙头一样的一滴……

    “李教授,我对您可是久仰大名。我正在进行一项《国学正典》的编纂工作,想要邀请您一起参与。”王庸道。

    李正一脸现鄙夷,干脆利落的拒绝道:“没兴趣!”

    “您不要拒绝的这么快,我给您留个电话,您要是回心转意了,可以打给我……”王庸不死心。

    谁知李正一脸色骤然一沉,语气变得异常严厉:“我说的很清楚了,没兴趣!请你不要再缠着我!对你这种一门心思只想踩着别人上位的小人,我一向敬而远之!我想圈内其他同行也是一样的想法。你现在就是一块腐不可闻的臭肉,没有谁会愿意参与你的编纂工作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李教授,你说谁小人?”王庸闻言,心底一股怒火瞬间腾起,转过身子质问李正一道。

    只是转身的时候,王庸忘记了此刻他正进行着一项伟大的排水工程。

    只听哗啦啦声音响起,让李正一羡慕不已的滔天水流,瞬间倾泻了李正一满身。

    “啊!你个混蛋!滚,给我滚!”李正一先是一愣,随即大叫起来。

    王庸尴尬的收起作案工具,跟李正一道声歉,逃也似的跑出了厕所。

    剩下李正一看着湿了一片的裤子,欲哭无泪。

    毫无疑问,王庸此次邀请又以失败告终。

    而从李正一的话中,王庸也得到了一个消息:圈内的学者们似乎达成了一致,正在全力抵制王庸。

    在他们看来,王庸就像是一个不安分的秩序扰乱者,不等到前辈们退休,就要踩着前辈们的头颅往上爬。

    这种行为如果不给点教训的话,恐怕圈内其他后辈也会纷纷效仿,那圈内秩序岂不乱了?

    果然,在王庸又连续问了几个人之后,无一例外全都遭到了拒绝。

    有脾气好的,还肯找个理由骗一下王庸;脾气不好的,直接就对王庸破口大骂。

    好像王庸根本不是什么国民英雄,而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事情的禽兽一样。

    “果然每一个圈子都携带排斥新人属性,只不过,你们以为不让我进圈子,就能打压到我,那就错了!地球离了谁也照样转,编写《国学正典》而已,离开你们还编不成了?半个月时间,《国学正典》会如期现世!”王庸站在燕大校门口,目光笃定的道。

第一千零二章 东洋有谁

    下午,燕京一家老字号茶楼里,周道鲤、李正一等人正坐在一起,慢悠悠品着茶。

    旁边表演茶艺的小姑娘也知道这几人都是大学问家,所以全程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只是越小心,越出错。在小姑娘表演“关公巡城”的时候,用力过猛,结果滚烫的茶水一下子溅出去,溅在了李正一的裤子上。

    本来正怡然自得的李正一,一下子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事情一样,整个人脸色变了。

    茶艺小姑娘一看,顿时慌了神,忙不迭的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给您擦干净……”

    小姑娘抽出纸巾,赶紧给李正一擦去裤子上的茶水。

    而李正一本来想要斥责小姑娘一番,可看到小姑娘雪白的脖颈,白嫩的沟壑,不由眼神火热起来。

    他故意抓住小姑娘的手,轻轻摩挲着,道:“没事,年轻人嘛,谁没点犯错误的时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才是圣人之道。你知道什么是圣人吗?不知道的话我讲给你听啊!”

    小姑娘面色通红,一只手被李正一捏着,挣也不是,从也不是。

    而旁边的周道鲤等人看到这一幕,像是早就见怪不怪了一般,发出会心的微笑。

    最终,还是一个人出声救了茶艺小姑娘一下。

    “李兄,听说今天王庸去你们学校找你了?”

    李正一听到这个话题,眼神里忍不住露出一抹忿恨,摸着小姑娘的手也一下松开来。

    “是。不过被我直接骂走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还想让我给他打下手,做他的垫脚石,呸!《国学正典》?咱们这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