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七年-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等到董策回到驻地,白忠旗已经回来了。

    他已经找好了棺材。

    却不是在棺材铺子里头找的,而是从一处庙里寻到的。

    在这个时代,上了岁数儿的老人,自知已经天年将尽,是以有不少人都会为自己准备寿材。早在生前,就做好了棺木,这才会放心。而这些寿材,一般都会放在庙里,很少放在自己家中。

    白忠旗找到的这一副寿材,原来是南城门里一户大户人家的老爷子为自己准备的,结果昨夜一战,他们家全家被杀,一个都没剩下,这就算是绝户了。若是家产还剩下一些的话,说不得为了争夺家产,还会有一些比较远的亲戚来抢着给这些人下葬,但问题是,这家的家产也被抢了个精光,就连宅子,因为死了这许多人,也变成凶宅了。

    光是受累一点儿好处也捞不到,谁又愿意来给这几十上百号儿人下葬?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李可受找人把消息传遍全城,当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只好把这些尸体都运出来,跟其他无人管的尸体一起,准备寻个空地下葬,若是耽误的时间太长,说不得就会出什么事儿。

    白忠旗寻到了那寿材,然后又找李可受问清楚了情况,确定这棺材已经是无主之物了之后,便赶紧来找董策。

    董策一听,立刻便跟着过去了。

    庙不大,人也不多,几个庙里的和尚听说是董策过来了,赶紧过来迎接。董策对出家人是很客气的,或者说,他对没得罪过他的人都是很客气的。寒暄了几句,几人便是进了庙里,然后董策很快便是瞧见了那寿材。

    一眼瞧见,董策不由得便是叫了一声好。

    这白忠旗,办的差事真是不错。

    这寿材又厚又大,是用上等的松木制作而成的,纹理笔直,质地坚密,敲一下,铿然有声,竟然给人一种金属质地的感觉。厚厚的板材底部足足有四寸多厚,而盖板更是厚度超过六寸,想来光光是这木头板材买来,就得不少银钱。寿材的表面雕刻着花纹,已经是制作完成了的,直接就可以使用。

    “不错,很不错。”

    董策绕着转了一圈儿,连连点头。

    他瞧了一眼白忠旗,笑道:“你这差事做的,我挺满意。”

    白忠旗赶紧哈了哈腰,连称不敢。心里却是颇为的欢喜,这次寻找寿材,不算是极大的一件事情,但他这个人有个优点,只要是董策交给他的事情,他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做的妥善稳当。事儿不大,但这种事情一件一件的积累起来,就会使得大人对自己信任有加。

    董策拍了拍棺材板儿,道:“估计得很沉重,怎么抬出去,倒是个事儿。”

    他让白忠旗出去,通知了王通带着十几个家丁过来,又准备了一辆大车,而后大伙儿肩扛手抬的,总算是把寿材给弄出去,放在了大车上。

    走之前,董策给寺庙捐了一些香油钱,也算是对此番叨扰的一些补偿。那些僧人没想到董策这般客气,对这位年轻的将官印象极好。

    一路把棺材运到停放白添福尸体的院子,董策扫了一眼,见这院子倒也算是打扫了,不过打扫的人显然是颇为应付。只是把那些尸体给运走了,也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至于血迹,一些碎肉毛发之类的东西,则是根本都没管。

    不过田实能叫人收拾,已经很出乎董策的预料了。

    院子门儿小了点儿,大车实在是进不去,董策干脆就让人把门给拆了,又拆了一截院墙,这才让大车驶进去。大车在台阶下停住,然后大伙儿把棺材抬到正厅之中。

    那几个守着白添福遗体的家丁根本没想到董策这么快就能寻到棺材,再一看这寿材竟然这般好,一个个眼泪都下来了,对着董策连连磕头,脑门儿都磕的红肿了。董策把他们搀起来,正色道:“这是本官该当做的事,你们也不用这般。现下咱们最该做的,乃是将你家老爷入殓。”

    “是!”几个家丁连连点头,都道全听董策做主。

    入殓,说白了,就是把死者放进棺材中,但也不是简简单单往里头一放就行了的。得先小殓,而后大殓。

    小殓,就是给死者穿上衣服。

    照理说,小殓之前,要先把死者身体擦拭干净,这个活儿,几个家丁早就已经做好了,因此此时就少了这么一套程序,只需要穿衣服就行了。穿衣服也有讲究,比如说第几日换什么衣服,再过几日再换什么衣服……但现在情况特殊,一切从简,因此董策带人直接给白添福换上了官服。

    一般小殓,都要给死者穿上盛装。在这个年代,官服自然是相当隆重华美的盛装了。这套官服还是白添福随身带的,他们这些武将,素日里都是穿着甲,少有穿官服的,但来之前刘若宰专门嘱咐过,让大伙儿都带上一套官服,此去大草滩,要见察哈尔所部,终归也算是两国会面,少不得或有一些相当隆重,规格颇高的场合,在这等场合,官服就派上用场了。不但白添福,董策谢鼎坤等人也都带了。

    却没想到,白添福带的官服,却是在眼下用上了。想想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大殓,则是将死者放入棺材。

    将穿戴好的尸体用丝绸包裹,几个家丁一起将之放入棺材中。这个过程,董策等人就不能动手了。

    白忠旗办事很是妥帖,除了棺材之外,其它需要的一应东西,他也都从铺子里买来了,本来现在兵荒马乱的,许多店面都关门了,但昨夜城里死了不少人,棺材铺子生意却是不错。

    看着家丁们将尸体摆放好,等他们将白添福生前喜爱的一些小物件放进去,董策弯下腰,亲手将白添福心爱的那把宝刀放入棺中。

    他直起腰来,长长的叹了口气,低低道:“白老兄,一路走好!”

    最后则是盖上被子,到这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董策摆摆手,示意钉上盖板。

    家丁们抬着厚实沉重的盖板,放好位置,而后便开始钉棺。

    钉棺也有许多讲究,不过白忠旗今日在铺子里把一应需要注意的事项都给问清楚了,有他在,倒也是不怕出什么错儿。

    然后大伙儿又开始布置灵堂。

    等到所有事情都弄完,已经是日落西山,红霞漫天。

    董策看着已经很像一个样子的灵堂,轻轻吁了口气。

    灵柩后面的墙上,一个大大的‘奠’字在正中,上面则是挂着一个匾额,‘奠’字两侧则是挂着挽联。而在灵柩前面,摆放着供桌,供桌之上,一盏长明灯已经点燃,灯火晃动。在供桌之上,更是摆放着三牲。一阵风来,长明灯闪烁,有白绫在飘动。整个灵堂,庄严肃穆。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06章 七六五 粮食

    白添福的几个家丁要留在这里守夜,董策自然不用,说了几句话之后,他便是带人告辞离去。

    回到驻地,已是晚上了。

    吃过饭,董策让人把今日从杨府得来的那些银子都拿来,把一个个箱子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董策便招来王通,让他带人把这些银子小心藏匿,别让别人发现。这些银子,他是准备离开此地的时候在取出来的。

    而后,董策带人去了城墙之上巡视。

    今日一个白天,负责南城门驻守的这些家丁,都在教导那些遴选出来的精壮民夫如何杀人,如何打仗。其实这般临时教导,到底能有什么样的效果,董策也不心里没底儿,只能是尽人事而已。这些民夫终归是民夫,如果是野战的话,只怕有了他们反而会坏事儿——说不定敌人做出一个冲锋的姿态,他们就会崩溃逃散,然后反而冲散了自家的阵型。但用来守城,对胆气的要求就要低了不少,应该是能起到一些作用了。如果能杀上几个闯军的话,那就不是民夫,而是可以称之为老兵了。

    见过血的老兵。

    董策对他们指望不大,只期人手实在不足的时候,可以派上一些用场。

    此时正是晚上,城墙上只有士卒,而民夫们,则是在城下给他们准备的驻地内睡觉。他们这些刚刚开始接受训练的民夫,在夜晚,一旦碰上什么事,很容易慌乱崩溃,因此是不能让他们上城墙的。

    去巡视了一圈儿之后,董策便自回来睡下。

    第二日,李可受果然有送民夫过来了,不过不是他昨日说的二百个,而是整整五百。

    这五百人中,就有杨府出的那八十个民夫。城中的其他大户听说了杨府出人了,而且是出了八十人,他们虽然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但却也不敢怠慢,纷纷也开始出人,而且都还不少。

    于是就有了今日这五百人。

    加上昨日送来的民夫,现下集中起来的精壮民夫,已经是上千了。董策干脆请了刘若宰的示,在城中专门辟出一块儿地界儿来,然后又安排了一些士卒,对这些民夫实行高强度的训练。只不过这样一来,练出来的人,可就不仅仅供应南城门了,而是四个城门都会分派上一些。

    把这些事儿办妥了,已是中午,李可受来找董策,说是要请他吃饭,董策自然是欣然赴宴。

    席间李可受询问董策是怎么对付杨家的,董策却只是笑而不语。有些东西,不让李可受知道,是为了他好。

    如此五日呼呼而过。

    在这五日时间里,闯军竟然是没有任何动静儿,城外一片安静。

    董策不知道郭汝磐肚子里是什么算盘,但他们不动,对城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城内现在人心安定下来,市面上也恢复一定繁荣了。对民夫们的训练,效果也还不错。担当教官的,很多都是董策的手下,他们不少人都是做过训导官的,对如何操练新兵很有一套。

    怎么操练?换成别人来都是一头雾水,他们却是胸有成竹,很有条理。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把在磐石堡新兵大营里的那一套搬过来而已,所不同的是,现在时间不够宽裕,因此要精简一些,去掉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效的,去掉一些细节,大体能练出个样子来就成了。

    董策陪着刘若宰去看过一次,感觉还算是不错,精气神儿比当初好多了,战斗力当也提升了不少。

    刘若宰也是连连点头,又是夸赞了董策一番。

    整体来说,城内的守备力量是在不断增长的,但今日李可受过来说的一番话,让董策的好心情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可受今日来找董策了,他脸色阴沉,欲言又止。

    “嗨,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吞吞吐吐的,太也不爽快!”现下两人关系也越加稳固亲近,因此说话就要随便多了。

    “本来这事儿,不是你的事儿,该当是我的份内,但现下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便要跟你商量商量。”李可受叹了口气,阴沉着脸道:“咱们没粮食了!”

    “什么?没粮食了?”董策也是脸色一变。

    粮食,几乎可以说是现在最重要的物资之一了,可是万万不能出问题!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董策拧着眉头问道。

    李可受细细的解释了一番,董策方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这些年来,年年粮食歉收,粮价奇高,不但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许多,便是官府的粮仓里,也没有多少粮食。就拿常平仓来说,这种仓库,在开国之初就设立,各地基本上建的都有,里头常年储备着为数不少的粮食。设立常平仓的目的就是丰年收购粮食,歉收之年把里头的粮食拿出来用来平抑粮价,免得老百姓买不起粮食。这种粮仓的存在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但到了崇祯年,各地的常平仓都是已经名存实亡,根本就指望不上了。

    县里本来是存有一些粮食的,说实话,这些粮食用来供应朱东所部和刘若宰带来的这些人,是绰绰有余的,后来朱东等人叛乱,打下县衙来,但位于县衙旁边儿的粮仓却是安然无恙。朱东等人投了闯军,剩下的董策这些人,哪怕是敞开了肚子吃这仓库里也供应的上,至少支撑一个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当初计算的时候,可没把这些民夫也给算进去。

    第一批五百,第二批又是五百,加起来一千人,超过了正规守军的四倍以上。

    这些人还正在训练,他们战斗力自然是远远比不上军兵们,但饭量可是丝毫不逊色。训练量又是相当大,每天累得要死,董策也不吝啬,亲自发话了,管饱了吃!

    这些民夫虽说每日给练得累死累活的,但一个个全都精神昂扬——在这个时代,能吃饱肚子,那就已经是极大的幸福,是让人极为开心的事情。

    但如此一来,粮食的消耗量,也是变大了。本来李可受征调民夫的时候,给他们说的是一日只管一顿中午饭,其它的,都是自己解决,但现在,一日三餐都得管了。本来这些民夫为了省钱,在家里都是一日只吃两顿的,但是来到这里之后,也是成了一日三顿,而且还不少吃。

    于是到了这会儿,粮食便是吃完了。

    董策听了,一阵摇头苦笑:“是我考虑的不周全,没想到这一步。”

    “不赖你,是我的事儿。”李可受惭然道:“这本来是我手底下的差事,就不该来麻烦你。”

    “说这话就见外了。”董策道:“不过我也不后悔操练这些民夫,闯军若是再全力来攻,咱们靠着城头上这些人,肯定抵挡不住,到时候就用上他们了。哪怕是他们能起到一点点儿作用,咱们现下付出的这些,也就值了。”

    “是这么个道理!”李可受道点头道。“那现在,城中能从哪儿弄到粮食?”董策问道。“两个地界儿。”李可受伸出两根手指头,道:“一个是大户家中,这些大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城里有店面,城外有庄子。他们的庄子都是站的好地面儿,多半都是水浇地,城外临着河,临着沟的田地,基本上都被这些大户给占了。再说,他们的地,不少是连成一片的,为了自家浇地方便,他们也愿意开凿一些水渠,是以你别看这些年连年大旱,不少人家的地颗粒无收,但颗粒无收的,多半都是小民。这些大户的地,守城虽说不好,但也不差。”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07章 七六六 粮铺

    李可受指了指刘若宰现下驻跸之所在,道:“就那户,去年不是给闯贼把全家都给屠灭了吗?你知道闯军从他家里搜出多少粮食来?”

    “多少?”董策问道。

    “整整一千四百石!十几万斤啊!”李可受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全便宜闯贼了。”

    董策也被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上千人吃上一个多月,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所以你瞧。”李可受伸出胳膊,环指了一圈儿,道:“这些大户人家家里,还不知道藏着多少粮食。”

    董策点点头,又是摇摇头,道:“粮食虽多,却不是咱们的啊!这些人,也不能轻易动他们。”

    李可受点点头。

    这些大户人家,是真不好动,董策可以去威逼杨家,是因为杨家却是做的太过火,而且董策也不想忍这口气。但杨家只是杨家而已,只是一家,如果要去各家征粮,让他们把私藏的粮食拿出来,那可就是把所有人都给得罪狠了。董策敢得罪杨家,是因为他已经想好了对策,想好了怎么对付杨家。但若是把这些大户人家都给得罪了,那他也得焦头烂额。

    杨家终归只是一家人,一百几十口子,所以董策能监视得了他们,也能轻易的解决他们。他们权势再大,终归人就是这么点儿。有可能其它那些大户人家加起来权势都比不过杨家,但是他们人多,分布的也散,董策盯得住这家盯不住那家,这些人很轻易的就能把事情捅到刘若宰那里去。

    而一旦刘若宰知道了这个,董策甚至都无法为自己辩驳。

    因为这些粮食,是这些大户人家自家的,人家没义务献出来,自己上门去要,说白了那就是明抢,是盗贼之行径!刘若宰读圣贤书,为人方正,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等行为。董策是不允许他对自己产生不满情绪的,自家的前程,还得指望着他呢!

    所以这些人家,是不能动的。

    要动,就得有个名义,至少得面子上过得去才行。

    李可受又道:“第二就是粮店,那些大户人家的粮食,咱是弄不出来了,但粮店里的粮食,终归还是能买到的,不过,他娘的!”

    李可受顿了顿,狠狠的骂了一句:“这些狗娘养的,明明知道此时大军围城,乃是最要紧的时刻,他们竟然还哄抬物价,囤积居奇!”

    “多少两银子一石?”董策问道。

    “八两!”李可受比划了一下:“我方才叫人去问了,那几家粮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