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了,不看了,我们回大营去,想来熊本的信使早已候在大营中了。”
“希望熊将军能一战凑功!”陶启功笑道。
“没那么好的事,百足这虫,死而不僵,这东胡盘踞辽东大地数百年,根深蒂固,这和林城,也营建了数十年之久,破船还有三千钉呢,那有这么容易的事情,熊本能在主力抵达之前,试探出和林城防的破绽,那便是立了大功了。”周渊笑着转身,向山下走去,陶启功赶紧走了上去,扶住了周渊的身子。
“太尉,太尉!”没走几步,下头崎岖的山路之上,一员裨将一路狂跑着向上而来。
“瞧,定然是熊本的信使已经抵达大营,倒真是够快。”周渊笑顾陶启功。
“末将见过太尉,见过陶将军!”裨将看到正一路向下的两人,弯腰躬身,直起身子时,脸上却没有周渊想象中的喜悦,反而是一脸的焦急。周渊不禁一怔,“周将军让你来的?”
“是,太尉,周将军让我来,请太尉马上回大营!”
“是熊本的信使来了么?我已经大致了解了!”周渊摆摆手,道,“这山上风景颇好,正好边走便看,也好放松一下这一段时间的疲乏!”
“太尉说得是,这段日子,的确是太苦了些,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陶启功附和道。
“太尉!”裨将咽了一口唾沫,脸上的焦急之色更浓。
“嗯?”周渊察觉到了异色,看着裨将,“是别的事!”
“是!”裨将的眼神不时地扫过周渊身后大批的卫兵,周渊见状,心中不由一跳,向前数步,走到了那裨将跟前,压低声音道:“出了什么事了?”
“周将军让末将禀告太尉,盘山要塞来人了,其它的事情,周将军不许末将多说,只是请太尉马上回大营。”裨将的声音低到只有周渊能听清楚,连此时尾随在周渊身后的陶启功也只听到了断断续续几个字。
周渊的脸色一下子便变了,盘山要塞来人,周玉如此郑重其事,那裨将不肯在这里说,那定然是因为此时自己身边的人太多了一些,能让周玉如此小心的事情,只怕就是要命的大事情。
“快回去!”周渊当即便加快了步伐。
好不容易下了山,周渊的额头已是见汗,那裨将牵过马来。周渊翻身上马,也不等亲兵,径直打马便走,慌得一干亲兵,在后急忙追去。
“出了什么事了?”陶启功追上了那裨将,小声打听到。
“陶启军,您回到大营,自然便知,此时末将却不敢乱说!”裨将脸有难色,摇了摇头。陶启功心中大怒。但又是奈何不得,周玉不仅是大军的副将,更是周渊的心腹,不是他惹得起的。只是心中揣择到底是出了什么事,竟然是太尉脸色大变?匆匆忙忙间几欲失态。
而此刻,周玉在大营之中也是如坐针毡,盘山要塞的人已经抵达了他的大营,燕军主力后卫被断的事实已经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他当然清楚。这不仅会让大燕攻伐东胡的大计灰飞烟灭,这十万大军很可能已经很难回家,还影响了另一项大计,一时之间。周玉只觉得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大帐里来来回回转着圈子,焦灼之色,溢于言表。
大帐帘掀开。周渊一步跨进了帐内,在他身后,陶启功与那员裨将也都跨了进来。
“周玉。出了什么事?盘山要塞的人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一进大帐,周渊便急急地问道。
周玉却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对那员裨将道:“周康,你去大帐之外守着,任何人不许靠近大帐。”
“是!”叫周康的裨将一步跨出帐去,周玉这才凝神看着周渊,“太尉,出大事了!”
周玉只说了一句话,便让周渊与陶启功两人都惊呆了。
“盘山要塞丢了,数万东胡铁骑出现在我们的后方,辽宁卫,只怕守不住了!”
“怎么可能?”陶启功大叫起来,“我们的后方,怎么会出现数万东胡铁骑;东胡人从哪里弄来的兵;变出来的么;他们是神仙么?不;这不可能;这定然是东胡人的诡计。我们不能上当;如果真有东胡人;辽宁卫的胡彦超岂能没有消息传过来?”
周渊虽然没有如同陶启功这般失态;但他的的脸色在这一瞬间已是变得雪白;”那些盘山要塞的兵是怎么过来的?”
“东胡人突袭盘山要塞;我们在盘山要塞只有不到一千兵;几乎全部被歼;只有零散的几个人逃了出来;这几个人本来想到辽宁卫示警;但东胡人更快;他们到辽宁卫的时候;东胡铁骑早已将辽宁卫围得水泄不通了;他们只能拼命赶到这里。胡彦超根本就传不出消息来了。现在不知道辽宁卫如何了?”周玉几乎是咬着牙;说出上面这段话;”我们在辽宁卫的军械辎重;全都完了!”
周渊身子晃了晃;眼前一黑;几乎昏倒。
“现在我们可以猜到当初东胡人在中路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而在两翼拼命殂击高远与张叔宝的原因了;我们突击太快;与左右两翼拉开了差距;这些东胡骑兵便是从这两翼的空当过去的;隐藏在盘山之中;这是东胡人的诱敌深入之策。”周玉缓缓地道。。
“但是;他们的兵力;是从哪里来的?”陶启功颤声道。
“是阿固部;宇文部;还有慕容部!”
“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在东胡内讧之中;已经被击败而消灭了吗?”陶启功此时的脸色已经如同死灰一般;他也想到了。
“整个都是一个阴谋;或许有内讧;但根本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内讧早就被米兰达镇压下来了;而我们所得到的所有情报;都是假的。和林城中的燕翎卫探子;出问题了;他们送出来的情报;九分是真;一分是假;阿固迎新等支持索克的部族大佬的确死了;但是;这些部族并没有元气大伤。”周玉有些绝望;”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阴谋;一个引诱我们不断深入的阴谋。”
第四百三十四章:周渊的决断
短短的几息时间,周渊便似苍老了十年,从人生的巅峰摔落到最低谷,他所用的时间,只不过是从那山头到大营的距离。
大帐之内死一般的寂静,三人谁也不想说话。
“那几个盘山来的士兵,现在在哪里?”终于,还是周渊先开了口,作为一个历经沧海,长时间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短暂的失神之后,便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应当怎么做了。
“我将他们秘密关押了起来,看守的士卒都是我的心腹,绝不会有半点消息漏出去。”周玉答道,“如果此时这个消息泄漏出去,必然军心大乱。”
“杀了,都杀了!”周渊挥了挥手。
周玉点点头,走到帐门口,叫了周康进来,附耳咐咐了几句,周康立即如飞而去。
“军中还有多少粮草,可以支撑多少天?”辽宁卫既然已经被围,便不会再有后续的粮草会运上来,军中存粮多少,便成了生死悠关的大事。
“太尉,不足半月之粮!”陶启功身音颤抖。
周渊看了他一眼,摆摆手,“现在我们只有两条路,第一条,马上后撤,力图打破对手的包围圈,突围而出。第二条,倾尽全力,半月之内,拿下和林城。置之死地而后生。”
“太尉,我认为,马上后撤方是正理。现在熊本将军正在对和林城发动猛攻,为我们吸引了大批敌人,我们只要行动迅速,应当能突破对手的堵截。”陶启功急忙道。
周玉却摇了摇头,“太尉,如果是这样的话,东胡人立即便能察觉到我们想干什么,此时,所有一切都已浮出水面。东胡人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他们的主力,也就是他们的王庭宫卫军,一直都没有动,便是在等待着这个时刻,后撤,便意味着我们要在行进着,遭受对方无穷无尽的追击,只怕还走不到辽宁卫,便已经全军皆溃了。我同意第二条方案。拼尽全力,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算不能拿下和林城,也可大伤对手元气,以我大功国力,数年之后,便可卷土重来,而东胡人,却没有这样的底气。”
周渊微微点头。“我的意思也是这样。如果能拿下和林城,便可绝处逢生,咸鱼翻身,如果不能。咳,如果不能,自然是尘归尘,土归土。”
“太尉!”陶启功踏上一步。还想再说什么,周渊去摆了摆手,“启功。你去后勤大营看一看,清点一下我们最后的资本吧。”
“是!”陶启功不甘心的向周渊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周渊闭目沉默,周玉耐心地等待在一边。
“周玉,明天,我会带着主力向和林城出发,倾力进攻,你留守,明天晚上,带着二万中军主力,先向逻些方向运动,然后折向辽宁卫,争取能够突围而出,与胡彦超会合后,啥也不要想,立刻退回燕国。”半晌的沉默之后,周渊突然道。
周玉先是一怔,而后大惊,“太尉,这怎么行,如果我带走两万中军主力,如何还能打得下和林城?再说此时此刻,我怎么能弃太尉而去?”
“多这两万人,和林照样打不下来。”周渊叹了一口气,“打了一辈子雁,老了老了,却被雁啄了眼睛。一世英名,皆丧于此。”
“太尉,不若您带两万中军突围,我留下来指挥对和林的作战。”周玉目光炯炯。
“那是不行的,我如果一走,军心立散!便不能起到替你牵制敌军主力的作用了。”周渊呵呵一笑,“想来现在,我已经成了东胡人的主要目标了。”
“那不如让陶将军率队突围,我留下来陪伴太尉。”
“更不可取。”周渊冷笑一声,“别说陶启功才具远逊于你,便是他刚刚的表现,亦让我失望得很,他的心乱了,将两万中军主力交给他,只怕连一个人也带不回去。周玉,不用多说了,这两万人,便是我大燕日后卷土重来的资本,能带回去多少便是多少吧。”
“太尉!”周玉怔忡半晌,此刻他的心中,却是又愧又悔。
“你怎么啦?”看着周玉难看的脸色,周渊淡淡地道:“为大将者,便当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一仗虽然输了,但是以我大燕的国力,终于再回来的一天。何必如此小儿态?”
“太尉,我……”周玉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却又改了口,“太尉,胡彦超此人,胆小谨慎,他守得住辽宁卫吗?”
“胆小谨慎?”周渊哈哈大笑,“你看错他了,他的心,狠着呢!你放心吧,辽宁卫虽然被围,但他一定能守住辽宁卫。你只要能抵达那里,便能与他会合,城外的无数后勤大营肯定已经保不住了,但城内却还有数座,足以让你补给完整,然后突围而出。至于最后能回去多少,那就只有看天命了。不过我对你有信心。”
“辽西张守约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倾尽全力前来救援的,所以,你不必有太多担心。”
周玉心中苦涩,此时,只怕张守约早已一命归西,剩下张君宝那个空心萝卜,听闻此事,必然慌了手脚,哪里还会有援兵来。
但这话,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是,太尉,末将必不负太尉所托,将这两万人马,带回燕国去。”周玉郑重地在周渊面前跪了下来,咚咚的叩了三个响头。
“你如果能回去,燕国以后的太尉非你莫属。”周渊沉吟道:“你要记着,燕国若想有争霸天下的实力,有如秦赵楚等大国瓣手腕的能力,辽东必须要拿下,东胡必须要毁灭。在此基础上,对赵齐等周边国家,可以忍让,委曲求全,直到我们灭掉东胡,才掉转头来对付他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国仇,便是五十年,一百年又有何妨?”
“末将明白了。”
“我中军主力如此,左右两翼,只怕也完蛋了!”周渊沉吟了片刻,突然笑了起来,“就在前两天,我还在琢磨着如何利用这一次的大胜做掉高远,永绝后患,想不到东胡人倒是替我做了,不过此子狡诈,兴许能逃得性命,周玉,你要记得,此人狼子野心,断不可留。”
“太尉!”周玉抬起了头,有些诧异。
“你不用多说!”周渊绝然地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高远此人,的确极具才干,燕国此次大伤元气,这样的将领自然能够有助于大燕重新崛起,但我周渊数十年来,看得人多了,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此子才具愈高,危害愈大,你若心软,留下他来,说不定他日他便会成为大燕的掘墓人。如果这一次,他死了便一了百了,他若未死,想千方设万计,也得杀了他,永绝后患。”
“是,太尉!”周玉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了,我也没有什么可说得了,你也下去准备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周渊闭上了眼睛。
周玉在帐内静立片刻,转身出帐而去。
而此时,周玉所担心的胡彦超顶盔贯甲,手持长刀,正卓立在辽宁卫的城墙之上,看着城下不远处,在东胡人马刀驱逐之下,弓箭威逼之下,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撞车槌等攻城器具战战兢兢而来的俘虏,眼神之中尽是杀气。
这些俘虏神情绝望,城头之上,沉寂无声,只有无数闪着寒光的箭头,对准着城下的攻城者。
“不要杀我们啊,我们也是被逼的。”不知是那个民夫,突然张嘴大喊了一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俘虏之中,无数的人开始喊叫起来,呼朋唤友,叫邻居喊大爷,苦苦求饶。城墙之上,士兵们的手开始发抖,下面那些攻城者中,有他们的熟人,有他们的朋友,甚至还有他们的亲人兄弟。
“弟兄们!”胡彦超大吼道;“此刻他们,已经不是我们的同袍,不是我们的兄弟亲人了,他们是敌人,他们正在充当东胡人的马前卒,想要打破辽宁卫城,我胡某也勿需多话,这些人肯定活不成了,如果你们想与他们一样死在东胡人的刀箭这定,那便无需动手,等他们爬进城来,等东胡人杀进来,连你们也一起杀掉,东胡人的手段,你们是清楚的。如果你们想活着,那就不要犹豫,不要胆怯,胆敢靠近城墙者,胆敢攻击城墙者,杀无赫,放箭!”
胡彦超嘶声大吼,短暂的沉默之后,一枚床弩破空而出,激射入城下的人群之中,立时便从人群之中开出了一道血胡同,这一箭打破了沉默之后,城上,无数床弩,羽箭立时如瓢泼大雨一般自天而除,城下,顿时血流成河。这些民夫,连最基本的军事素质没有,完全没有在战场之上自保的手段,在城上的雷霆打击之下,顷刻之间,便死伤惨重,哭喊声中,他们转身便逃。
刚刚逃出城上弓箭的射程,迎接他们的却是东胡人更为密集的箭雨,“向前,攻城,后退者,死!”
第四百三十五章:扶风有事
辽宁卫城之下,血流成河,尸积入山,死去的人重重叠叠地堆在一起,竟有数米之高,三天下来,辽宁卫城之下,已有近两万民夫倒毙在城下,其间,亦夹杂着为数不少的东胡士兵,这些人混藏在民夫之中妄图登城,在胡彦超的无差别打击之下,尽皆成了亡魂。
天气炎热,倒在城下的尸体已经开始腐乱,一股股的臭味随风飘荡,闻者无不掩鼻。
“烧吧,烧了,不知道我们需要坚持多久,如果爆发瘟役,可就坏大事了。”站在城头,胡彦超脸色亦是惨然,虽然下达命令的时候,他不曾有丝毫的动摇,但每次攻击结束,看到那些手无寸铁倒在城下的民夫,他亦是心中黯淡。
从第二天开始,东胡人便大批的混杂在民夫之中开始登作作战,数次登上城墙,但在他针对性极为分明的布置之下,无不铩羽而归,但东胡人的行动,也在提醒着胡彦超,真正的恶斗还在后头。
这些被驱赶的民夫本来就是东胡人用来作为消耗的,杀耗守军的武器,体气,以及他们的勇气。
辽宁卫现在已经是一座孤城,虽然粮草充足,不缺武器,但是,他们缺乏希望,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眼下的这种噩梦,这才是胡彦超最为担心的。一支没有希望,没有梦想的军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但他更不敢打开城门突围,哪怕阿固怀恩故意放开了前往燕国的道路,胡彦超仍然不为所动,围三缺一,本来是中原各国在围攻城池之时,为了减少减攻方的损失而故意放被围者一条生路的破城之方,但因为对手是东胡骑兵,这条路便走不通。只要开城,突围便会变成一边道的屠杀,城内守军将在一追一逃之中,逐一丧生在东胡人的马刀之下。
他头痛的是,如何鼓起城内士兵坚守下去的勇气。
一排排的士兵抬头大桶走了上来,将桶内的油脂倾泄下去,泼在城下的尸体之上,点燃火把,丢将下去,冲焰登时冲天而起。一股股浓烟扶遥之上,在天空汇聚成片片乌云,空气之中,充满了焚烧尸体所产生的烤肉的香气,胡彦超忽然有些作呕的感觉。
“尘归尘,土归土,往生者安宁,让在世者获得解脱,如果你们心有怨气。不愿超脱轮回,那么,便来找我吧!”胡彦超闭目,喃喃地道:“胡某问心无愧。不惧尔等。”
说完这几句话,胡彦超转身便走。
扶风,县衙府,郑均孤坐于一盏油灯之下。明灭不定的灯光,让他的脸色亦是时明时暗,在他身前的暗处。坐着一个面目极为陌生的人,此人叫易彬,是征东军暗司的人,亦是曹天赐的副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