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些年来,万事开头难,起初的时候,在孟津时可谓创业维艰,处处都要秦少游亲力亲为,可是如今,许多事便都水到渠成。
比如修筑运河,现如今在洛阳和孟津,有了杨务廉这样主持了无数大工程的天下第一字号包工头的存在,秦少游只需要将钱准备到位,就几乎可以做自己的甩手掌柜了。
更何况,杨务廉下头,经过这些年早已培养了一窝徒子徒孙,个个都是土木的好手,这些人开枝散叶,再加上这些年土木这一行的各种景气,不知吸引了多少青年俊彦扎进土木工程中去。
譬如太平学关于土木的专科,几乎是各科中最热门的,不少人都肯将自己的子弟送入其中,因而关于各种土木工程,秦少游这儿确实积攒了太多太多的经验,修建运河,早就不再只是挖河这样简单,这里头牵涉到的东西极多,而这些,却已不必秦少游来操任何心了。
这也是现在秦少游能够做到轻松写意的原因,那个曾经蹒跚学步的婴儿已经成长,如今,已经自成一体,内部的运转,已经开始渐渐有了规律,而且也有越来越多自觉维护它的一群利益既得者。
既然大军驻扎于此,自然也不能闲着,那么索性就在此练兵吧。
十几万大军,几乎每日都在操练,对于函谷关内的敌军,几乎是视而不见,因而关隘上的守军就不禁有点儿头痛了,因为每日天刚拂晓,便是操练的口号声哗哗啦啦一片,最可恶的乃是那火炮的轰鸣,偏偏秦少游奉行着关东人不打关中人的方针,这炮口却绝不对准关隘之上,除了吵闹,关隘上的人倒是不必担心。
最最可恶的,便是到了饭点的时候,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只能维持早晚两餐,所以根本就没有午餐之说,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城楼上的禁军,勉强伙食还算可,虽然不可能杀猪宰羊,可是这大米白面却还是有的。
偏偏他们是吃两顿,吃的是两顿啊……
一到正午的时候,关隘下便升上了炊烟,紧接着,那些通过运河运输来的无数的牛羊便开始烹宰起来,那一股股的肉香,一下子飘散开,便是这关塞上都是浓香阵阵,这肉香味勾起了所有人肚子中的蛔虫,许多卫戍的人便感觉自己要把持不住了。
显然清早的炮声,还有那刺鼻的硝烟若算是折磨的话,那么现在……更是一番致命的杀伤力。
莫说是寻常的小卒,便是连一些低下的武官,都觉得有点承受不住了。
就这么几日下去,张晋跑去寻韦玄贞,谈的自然还是稳定军心的事,只是他却提出了古怪的要求:“想要固守函谷关,当务之急,定要想尽办法,从长安运来牛马烹杀,否则长此以往,那秦少游不必费一兵一卒,则可破关而入,泰山,此事至关紧要,万万不可小看啊。”
吃货的民族,显然韦玄贞虽然也是其中的一员,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韦玄贞好佛,而且吃素,一个吃素的人,当然是闻到了肉香就觉得恶心,可是他显然忘了,他之所以吃素,多半是因为韦家富贵,自幼便大鱼大肉,因而对于肉食,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可是这些肉香对于他有若是砒霜,可是对于下层广大的将却是甘露。
只是张晋既然强烈要求,韦玄贞也没法子,只好立即送了一封奏疏去,一两月之后,倒是当真供应了一批牛马来,函谷关里倒是真正的奢侈了一阵子,他们跟着关下的人也快快活活的烹肉为食,一日三顿,只是……坚持不了几日,又回到了原样。
三十万张口啊,这么吃下去,就算把韦家人全部卖了,怕也变不出牛马来,为了征集这些牛马,韦氏可没少下旨地方盘剥百姓,可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
毕竟关东那儿,有专门牛马进口的渠道,而这些渠道,付出的代价十分低廉,不只是如此,在朔方一些地方,许多商贾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蓄养牛马兜售,某种程度来说,畜牧业在关东好歹也有了一点产业规模,有较为稳固的供给,虽然养活这么多大军,锁费惊人,可是架不住秦少游有有钱。可是关中呢,关中的牛马吃一头就少一头,吃了一头,就少了一个畜力,这是坐吃山空,说再难听些,即便他们也可以和突厥人去贸易,可是和秦少游的茶叶和铁器垄断贸易不同,至少……关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必定惊人,辛辛苦苦换来的畜生,这没过手呢,就被你们三十万吃货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这……除非韦氏疯了。
韦氏一开始,肯供应上牛马来,是因为天下纷纷讨韦,函谷关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何况韦氏以为秦少游会立即攻打函谷关,大战一触即发,既然前头的人在拼命,想吃肉,当然是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满足。
可是谁曾想到,这战事会这样的耗着,而且一耗,就是数月的功夫,这数月的时间里,关隘下的神策军和五军营一丁点的动静都没有,据说那秦少游还经常带着人去打猎,炮声固然隆隆,居然也不打在关隘上。
韦氏能够承担大军吃一个月的肉,并不代表,她能供应人家一年半载,于是自然而然,一日两顿又成了常态,肉末星子当然还是会有的,只是可惜,对于那些大鱼大肉一阵子的守军来说,这似乎是更难受的事。
………………………………………………………………………………………………………………………………………………………………………………………………………………………………………………………………………………………………
函谷关那儿,肃杀的气氛已经少了许多,既然关隘下的魏军不进攻,关隘上的人也不敢招惹麻烦,甚至在函谷关外的护关河那儿,居然还有魏军的官兵操练完之后,去提水洗浴。
要知道,这已经进入了函谷关的弓箭射程范围之内了,可是关隘上的守军先是紧张了一阵,最后还是当做什么都没有看见。
开玩笑,现在大家还能勉强维持这均势,大家还有几天的好日子过,你若是射箭下去,固然打死了几个魏军士卒,可是接下来,且不说惹怒了人家直接攻打关隘,就说直接将操练时的炮口调转对准函谷关,每天这样轮番的轰炸,函谷关上的守军损失也会是关隘下魏军的十倍百倍。
既然对方暂时没有敌意,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装鸵鸟,就这么耗着。
有时到了夜里,关下传来阵阵的歌声,大多是一群人围着篝火,白日操练的太累,而且军中的生活苦闷,那洛阳城里的各种戏曲和歌曲早已涌现出来,而且又因为越来越寻常人吃饱穿暖,开始有了一定的余钱,这就导致,戏曲不再只是那些王孙贵族作为听众,因而许多戏曲为了吸引普罗大众,更加粗犷一些,见见洗去了文绉绉的韵律,反而多以直白朴实为主。
这种歌曲的特点往往是受众广,看上去似乎是直白,却更得多数人的青睐。
戏曲的文化,也已经开始传入军中,一到夜里,先是有人吼几嗓子,接着众人起哄,便一起放声高歌,聚众去唱的人越来越多,武官们一般也不会约束,毕竟大家都知道大家平时紧张而辛苦,能松弛的也只是这短短一两个时辰罢了,关隘上的守军渐渐也适应了,原来城下的那些魏军,只要到了一定时辰多半就要放声高歌的,而且因为许多人一道唱,连关隘上也听得一清二楚,慢慢的,所有人都熟悉了这个旋律,夜里当值卫戍的守军,居然也会跟着吼几嗓子。
一开始,守军还是会约束一下,这是贼军唱的歌,你唱这等歌,岂不是要造反不成,只是后来,也懒得有人理会了,因为这事儿屡禁不绝,况且那歌曲之中,也没有什么犯禁的内容,既没有诽谤圣君,更没有消遣韦皇后,大多都是一些思念家乡的词曲。
于是,一到了某个时辰,天色暗淡,那肉香味终于是散去了,当值的守军便打着饱嗝,当然,这饱嗝之中却没有肉味,心里很是遗憾,不过传统项目就要开始了啊,紧接着关隘下传出了声音,关隘上的人一听就明白,今日唱的原来是《出关塞》,本能的,他几乎能背诵出这些歌词了,大抵是异族入侵,保家卫国,男人们收拾行装离开家乡,父老们依依不舍,妻儿们依门相盼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中人也爱唱,于是关上关下一片吼声,唱完了,意犹未尽,不急,老司机是很有经验的,过了半柱香,就是下一首,今日第一首是出关塞,这第二首,多半是《女儿嫁》,这歌儿比较婉转,调子到时悠长,千万莫要让神策军的人唱,这些人是疯子,而且孟津人最多,孟津人的口音嘛,怪怪的,总是有一种怪异的强调,跟着他们一道唱,十有八九是要被他们带歪。
果然,孟津人特有的怪强调响起,关上的人就无人应和了,突然看着这月色,月儿有些惨然啊,凄凄冷冷的,又是一个受折磨的夜晚,还不如城下火炮操练呢,至少还能听个响。
不得不说,那关东的戏曲和歌曲,因为调子简单,歌词朴实,对于关隘上的守军的吸引力极大,虽然韦玄贞那样的人嗤之以鼻,可是架不住这年月听歌的都是小白,关隘上的守军在这时候,已经开始忘记了眼前的战争了。
在这里日子过的其实也挺好的,虽然背井离乡,曾经也担惊受怕过,不过现在,大家发现,其实城下的敌人并不是凶神恶煞,甚至还有些许可爱之处,关隘中的守军总结了许多的印象,比如他们天天有肉吃,他们一到了白日就咋咋呼呼的,操练时喊着各种的口令,炮声隆隆,看上去似乎很是辛苦,不过……似乎也不算太坏,而且他们唱的歌很有意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歌出来,这新歌……起初听时怪里怪气,可是慢慢接受了,居然发现挺好听,而且唱出来的时候,也是畅快淋漓。
总体上而言,做贼军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大家最多也只是起了这个心思,却是没有人敢这样做的,有时城下的魏军会来护关河里提水,偶尔也会跟关上的人打个招呼,关上的人便厉声大叫一句,呵斥他们赶快走,然后一副要准备弯弓射箭的架势,而关隘下的人也不怕,慢吞吞的提了水,有人居然还洗漱一番,这才心满意足离开,等他们一走,关上的人便朝下射上几箭,那些武官们呼喝几声,便在一个时辰之后呈报上去消息,说是有贼来袭扰,守军神勇,射箭回击,贼惧,落荒而逃。
一开始,这些鬼话韦玄贞和张晋还真信,可是他娘的每日都是这么个消息,也没见射死一个贼军,他们就回过味来了。只是这个时候,他们倒也没有大胆到要杀鸡儆猴,因为下头的人都这样干,如今好不容易太平了几日,若是非要闹出一点事端来,谁晓得会不会闹出军中哗变的事。
最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假装自己信以为真。
如今……春去冬日,天气已越来越冷了,每日清早的时候,关隘的墙上便要结上一层层的薄冰,前几日,下了一场寒雨,以至于城楼的檐下结起了一个个的冰凌子,隔三差五便啪嗒嗒的落下来。
今年的冬日,似乎比之往年更冷了一些。
………………………………………………………………………………………………………………………………………………
全章送到。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六百三十章:雪中送炭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一旦入冬,关隘上的人就不太好过了,北风冷飕飕的,那冰凉仿佛侵蚀到了骨子里,霏霏雪絮弥漫天穹,入目所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不得已,当值的守军只好在城墙上点起篝火,一个个蜷着身子取暖。
而城下的操练和歌声却从未间断,军中已有传言,说是城下贼军,不但穿着皮衣,里头还裹了棉布,全身包的似粽子一样,根本就不畏寒的,偶尔,会有一些城下的贼军到护城河这儿来凿冰取水,他们穿着厚重的靴子,全身果然是紧身的皮衣,外头还套着一件轻铠,厚厚实实足以御寒,不过这套行装有些笨重,似乎对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影响,毕竟每日操练,伙食又好,这些精壮的家伙早就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早就不惧了。
守军们也只有羡慕的份了,即便是禁军,朝廷显然也不可能奢靡到这个地步,和关隘下的人一比较,顿时感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让人想死的心都有。
而在秦少游的暖帐里,十几个炭盆燃烧着发红的炭火,搁置在大帐四处,这儿已经是温暖如春,军中的将军们,早已是饥渴难耐,请战的声音连绵不绝。
在这关隘下已经呆了足足有一年之久,大家早就憋了一口气,可是这些求战的声音,却一次次被秦少游毫不留情的压了下去。
秦少游显然并不想攻打函谷关,或者说,对于他来说,相比于攻破这道铜墙铁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近八千万贯钱,已经挥霍了出去,紧接着,那熟谙修运河的杨务廉便带着他的徒子徒孙们,征发和雇佣了民夫十三万,在各处开始修筑运河,而且是各县各州的运河同时开工,动用了几乎所有最先进的器械,如今各处河段,已经有了一番模样了。
当然,想要让运河有那么点儿雏形,最后与其他各处运河联通,却还早的很。
但是因为大量的征发本地的民力,再加上神策府和五军府派驻的官员渐渐的接收各州各县的权利,本地的都督私兵也开始挑选了一批精壮的人前去卫州操练集训,淮南七镇,如今已经渐渐控制在了秦少游手里。
CHU女之地,总是最有吸引力的,各大商行也自发的有了动作,固然现在交通还不够便利,许多法规也不足够完善,可是对于那些巨贾们来说,挣钱反是其次的事,最重要的,恰恰是先机,若是等修通了运河,等一切都完善之后,你再跑去,早就没有你的机会了,只怕到时候,连一点边角料都没有你的份,大商贾和小商贾不同,尤其是那种大商贾组成的商行,就更加不同,他们拥有比较长远的眼光,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所以固然现在七镇有诸多的问题,却依旧是不吝资本,制定各种南进的计划,大量的商业人才派驻去了那儿,也开始雇佣一些人力,并且宁愿亏本,也先保持在那里的存在。
如此一来,一方面是大量的运河修筑的雇工,再加上商业上的雇佣,七镇凭空制造出了诸多的工作机会,再加上打击豪强,尽力的解放奴婢,释放出许多劳力,因而这种用钱砸出来的繁荣,已经在南部各州开始发酵。
其实修河和商贸与打击豪强乃是相辅相承,王莽新政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固然打击豪强,解放了奴人,看上去先进无比,实乃破天荒的德政,却殊不知,这些奴隶即便是释放出来,你不能提供他们工作岗位,给他们用手去维持衣食住行的本钱,那么最后这些人一旦脱离了原来的‘主子’,便不可避免的成为流民,反而成了反对王莽的主要力量。而一旦你要修河,需要开启商贸,就势必需要大量的人力,若是不打击豪强,哪里来的足够人力给你?
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秦少游很是幸运,或者说,正因为神策府有了足够的钱财调度,所以他可以一口气吃成大胖子,想当初,虽然也开发五镇,可是单单修运河,能拿出来的钱粮也不过是两三千万贯,不可能似今日这样大肆挥霍。而另一方面,自然得益于商贾集团的壮大,这些人的资本比之从前已经更加雄厚,而这些身价雄厚的巨贾们,对于商贸的理解也已更加深刻,谁掌握了现在,谁就能掌握未来,谁能开拓现在的市场,谁在未来就能财源广进,他们不再是短视的锱铢必较,只看眼前的利益得失了,他们的目光更远,而且对于钱财的投放,已不在乎于投入之后现在能挣多少,他们关注的是前景,而任何一块CHU女地,几乎都是他们争夺的目标,在洛阳和五镇,商贸的格局已经大致稳固,所以即便再投入天文数字的钱财,也难以撼动市场,很难从对手手里分到一杯羹,可是南部七镇却是不同,谁在那里先站稳脚跟,谁就得到了未来。
这种厮杀其实已经悄然展开,即便是赔钱,可是商贾和商行的大掌柜们也都已经开始布局,他们不吝啬钱财收购土地,并且雇佣大量的人力,甚至是一些作坊,即便明知道现在南部各州的人暂时消费不起,也要先建起来,雇佣大量的人力去维持运转,现在暂时不需要的货栈,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各州县的城里,市集也成了争夺厮杀的目标,各种成衣店和客栈、酒肆都率先开业,就等着贯通了。
这种全方位的渗透,某种程度,疯狂到了极致,也正因为如此,南部七镇在秦少游的手里,几乎也已经控制的稳稳当当了。
绝大多数人,要嘛务农,要嘛就成为了修筑河道的雇工,要嘛被征募去了军中,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