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Pv6网其实就和杨星宣传的物联网概念不谋而合,他当然要大力推动。他这几年在国内外频繁布局,也是为了尽早获得下一代网络技术成熟前的竞争优势。这一世由于他的出现,让国际互联网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前世里虽然国内互联网企业奋起直追,在二十世纪头个十年就让国内互联网用户超过了美国,但在基本的互联网内容提供上,往往缺乏原创,经常模仿照抄美国同类网站的创意,比如谷歌对应百度、Facebook对应人人网、YouTube对应优酷、Twitter对应新浪微博等等,被人讥笑为模仿大国。
这一世杨星拥有重生利器,最感到满意的抄袭可不只是一两首流行歌曲和影视剧作,而是将超前的互联网创意付诸实施。由于他的存在,星动网络推出的即时通信、社区交友、搜索引擎、在线多媒体分享和下载,线上应用商店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都引领了科技潮流,即使是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背景下,也没走一点弯路,将以上这些美国网站扼杀在了摇篮里,他们的创意早已成了星动网路旗下某一服务品牌,不但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龙头老大,也给美国同行带来了极大压力。
但不可否认,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各种创新想法的汇集地,在产生互联网内容方面,还没有国家能及得上美国。除了星动网络外,根据任何一项国际机构调查,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十大网站中,美国网站就占了一半,星动网络也许是只猛虎,但是也挡不住群狼环伺啊!
何况不少美国“民主人权卫士”视互联网为他们散播自由民主言论的最佳阵地,凭借美国掌握国际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的优势对别国互联网政策大加指责,稍有管控就被指为独裁和封闭,杨星当初为了打入美国市场,也在国会听证会上发表过违心的演说,表示会让互联网企业为散播民主自由言论服务。即使如此,一些右翼分子依然对星动网络的中国烙印非常过敏,经常煽动舆论威胁星动网络要勇敢站出来对抗中国政府审查,不能为了商业利益放弃政治诉求。
杨星当然不会头壳坏了做这种事,但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搬出商业行为和政治无关等名义抵挡,但如果能让国内在域名根服务器和下一代IPv6互联网上取得进展,让国内能成立起更多能可以抵抗美国互联网霸权的企业,他**苦苦支撑的局面想必就能改善不少,这就是基础要打牢,先把网织好的道理。
由于IPv6协议也是美国人提出的,在这方面他们已走到了前面,国内对此的认识也不晚,为了彻底改变我国第一代互联网落后于人的状况,抓住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取得发展的先机,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1998年,在美国提出IPv6协议后没多久,我国就开始了第一次搭建IPv6试验网的尝试。
2001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并通过验收。同年57名院士上书国务院,提出应利用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难得机遇,尽快推出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占领下一代互联网的制高点。
在杨星这位重生者的资金和技术赞助下,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GI)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员主导,中国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八部委联合于2002年启动。该项目得到八部委联合支持、五大全国性电信运营商和教育科研网、一百多所高校和研究单位、几十个设备制造商承担,涉及上万人参与,产学研用合作,在中国通信网络科技工程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对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经过一年试运行,GI核心网基本完成了建设和实验,GI核心网由六个主干网、两个国际交换中心及相应的传输链路组成,六个主干网由在北京和上海的国际交换中心实现互连,国内六个主干网含国际交换中心已全部完成验收。
GI核心网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IPv6实验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形成了国家标准4项,中国通信行业标准10多项,更重要的是向互联网标准组织IETF申请互联网标准草案9项,已获批准2项,这也是我国第一次进入互联网核心标准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互联网国际标准。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蕴,国内才敢于在域名服务器领域里发力,提出研发基于IPv6标准的自主技术域名根服务器,不再受制于人,而作为国内电子行业龙头企业的星云电子和世界上最大互联网服务商星动网路的母公司中星掌门人,杨星的态度无疑在会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会上不少人期待杨星的发言。。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T
第七百二十六章三网融合
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启动之初杨星等人就积极向中央建言,要把gi取得成果的产业发展摆到第一位,现在效果已经体现出来,从关键设备ipv6核心路由器到相关软件及应用,gi初步形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群,彻底改变了我国在第一代互联网时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并为未来我国信息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杨星回国参与讨论的国家信息战略研讨或的主议题之一就是如何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力量,开发基于ipv6协议的自主技术中文域名服务器,现在初步设计方案和试产品都有了眉目,将对国内领先世界建立下一代互联网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会上不少专家就兴奋不已的表示要抢在美国前面,率先在国内全面铺设下一代互联网,并进入实用阶段,以抢占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标准制高点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国内政府和产业界人士都异口同声看好ipv6网络,但杨星的发言却在会上兜头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ipv4和ipv6是互不兼容的两份协议,这意味着任何设备希望链接到互联网,必须同时兼容这两个协议正常工作一定时间才行为此全球网络运营商必须‘双堆叠’这两个协议一段时间,这表示ipv4和ipv6将同时运行在同一线路上很长时间才能逐步使得ipv4退出市场”
“为了保证这段时间的双方互动,作为一个数据中心运营商,必须付出两倍的努力来保持二者平稳运行,好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如何使当前的基础设施网络和未来版本和谐相处使数据中心的所有的设备均支持这两种协议,这就相当于重头再来建立一个网络,花的钱绝对不会少,诸位认为国内网络运营商对此做好思想准备了吗?”
他一言既出,让本来热络的会场气氛顿时有了短暂冷场,众人仔细考虑后清醒过来,明白杨星的话是一语道破了天机尽管大家都觉得ipv6技术先进,能立马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不能直接带来独特业务和市场机会没有合适的盈利模式,但又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因此产业链各方商业动力不足,而单靠某个环节行动又无法真正启动市场这种情况在互联网时代就出现过,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盈利前景不清,单靠烧钱支撑不了多久
杨星继续一针见血的揭开行业内盖子,“用户上网时最关心的是网页打开度快不快,程序运行是否流畅下载是否快捷,而不是研究后端采用的是何种技术,高科技到头来必须能让普罗大众感到到服务的便捷,如果看不出有什么重大变化那你把技术吹得再好也没人会买单,运营商会觉得用老版本也没什么升级的动力何来?”
虽然杨星这盆冷水泼得国内一众官员和专家尴尬不已,好在这个研讨会本身是内部讨论不虞消息外传,而作为这几年在国际快崛起,打得台、韩、日等传统电子优势地区和国家企业抬不起头来的企业掌舵人,他的话又不能不被重视,作为会议主办方之一的信产部领导在当年3g牌照一事就领教过杨星先抑后扬的说话作风,于是也放下架子,摆出受教的姿态听听杨星有什么好想法
杨星当然不是要把下一代互联网一棒子打死,这可关系到今后几十年他的企业能否在上面获得成千上万亿元的大订单,他也是先打防疫针,让大家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谈到国内信息产业战略布局,可是他和手下研究过多时的,得到机会自然侃侃而谈
“想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不能是我们关起门来自拉自唱,必须要从战略全局通盘考虑,我的意见是时代在发展,信息产业早已不局限于固定电话和有线网络,我建议采纳国家十五计划里提到的‘三网融合’方案——将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到一处,直接用ipv6协议统一这三种网络标准”
杨星这句话却没有引发通常的应和声,他讲完后看到参加讨论的不少部委头脑表情各异,显然这个方案并不鲜,此前国内也曾多次讨论过,但却无果而终,杨星这算是捅破了在这问题上各利益集团表面和气的窗户纸三网融合的想法并非杨星首创,至少98年国家体改委就在给国务院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过这个设想
三网融合最早可以从94年联通成立就看出萌芽,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国内这些年改革的难关就在于打破地域和部门既得利益群体的市场垄断地位,联通的确给“老电信”一些压力,但还远远做不到和它公平竞争的地步,直到“老电信”被分拆,其固话、移动通信和网络服务等业务才真正**出来,但由于行业条框分割和既得利益集团不肯放手自己利益等缘故,联通不但没能树立起自己市场竞争者的一面,还、逐渐融入了利益集团中,国内的电信、电视、互联网依旧各自为战
2001年3月一届政府的在国家十五规划里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可是广电、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仍然无动于衷,由于规划里只是谈设想,缺乏实质内容和方案,没有强制力,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也仅停留在口头阶段而此时杨星利用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的名义旧话重提,让与会政府官员颇为尴尬,但这次会议可是文仁贵总理百忙中亲自来主持的,各部委头脑虽然腹内都有小九九,也不好明确站出来反对,只能任杨星讲下去
杨星指出,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离不开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双方的努力,但运营商提出上ipv6需要大量投资,而目前却没有内容,用户没有需求,这样的投资岂不是白白浪费?而内容商则提出目前ipv6的网络接入点太少,只有很少一些试点地区和教育科研网的用户使用,他们需要主流运营商能够提供大范围的ipv6接入,否则迁移业务的巨大代价就有些无的放矢,他们才能放手将ipv4协议的内容转换为ipv6的
于是这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再有蛋”的悖论圈子,没有运营商网络的大规模接入,没有足够多的用户,互联网网站表示不会冒险去做“带头大哥”,而运营商却希望内容先行,好给他们改造网路提供支持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协调者出面,目前来看,只有政府能担此重任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我们必须与国际同步过渡,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美国那边已经提出2010年前正式迁移到ipv6,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升级为100g的高传输也正在实验当中,我们没多少时间等待了”杨星加重语气警告
他提出无论是建设下一代互联网还是三网融合,因为涉及到行业和商业利益,单纯指望企业是不行的,他以美国推动三网融合为例,指出1970年至1990年间,为保护生的有线电视业,避免处于垄断地位电信公司采用不公平竞争手段排挤有线电视公司,联邦电信委员会禁止电信公司混业经营有线电视业务这一点和现在广电部提出种种理由不允许互联网服务商提供视点播很类似
但到了90年代初,联邦电信委员会认为有线电视业经过整合后已发展壮大,允许电信公司进入视频节目服务市场,以促进视频节目多样的时机成熟,因而建议废除混业经营的禁令1996年美国国会颁布《1996年电信法》,规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及其附属机构从事电信服务,不必再申请获取特许权;同样电信企业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有线电视系统以及开放的视频系统提供广播电视服务,二者相互融合开始
这一法律彻底打破了美国信息产业混业经营的限制,增强了基础电信领域内的竞争,允许长话、市话、广播、有线电视、影视服务等业务互相渗透,也允许各类电信运营者互相参股,创造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由此整个信息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高发展,一大批传统影视业者纷纷和网络贵联手,最出名的就是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美国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娱乐公司走向没落,例如米高梅,而同时拥有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的大信息产业集团纷纷成为互联网服务的中坚力量,即使经受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打击,这个趋势依然在加快
再次感谢小加里森、血浪孤帆提供的月票,一年即将到来,预祝大家身体健康、年快乐,我的文章不会进宫未完待续)
p
第七百二十六章三网融合
第七百二十七章光纤宽带
随着美国放开电信和电视企业的混业经营,有线电视公司通过其铺设的电缆和光纤传输信号网络等设备优势,纷纷进入电话和网络市场;电话公司则通过设施升级和兼并等方式开始拓展网络和电视服务原先分属不同领域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差异越来越小,“语音+视频+数据”一体化模式日趋普遍,并朝着“语音+视频+数据+无线”方向发展
由于美国在信息产业的领头羊效应,英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开始效仿,也就是这时候一直追踪国外信息产业最趋势的国内同行提出了自己的“三网融合”方案他们提出网络融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统一产业标准;其次是基础设施的融合;然后是延伸拓展阶段,即各种通信服务的融合,随着技术进步,现在音频、视频、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等都被集成为电脑或手机上一个功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三网统一为一个主干网是大势所趋
表面看来,这方面中国拥有很大的后发优势,因为美英等国首先需要改造旧的铜线电话网,并且还要统一不同时代采用大量不同标准的设备,而中国改革前几乎没有私人电话的概念,固话进入千家万户也不过十年时间左右,没有大批陈旧技术和设备的拖累,在许多方面可以一步到位,反而能加快三网融合的度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各行业部门分割严重,彼此扯皮三网融合在国内迟迟不能推动,前世直到杨星重生前才由于国务院强力介入才勉强启动,而不少部门为了争夺主导权而常常争执不下,导致这个计划进展缓慢对此杨星建议因为这涉及到未来几十年国内信息产业的成长和信息安全,政府必须起主导,在网络融合过程中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
根据美英等国成功的经验,管理机构的融合是网络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英国就成立了统一的通信业管理机构,融合了原有电信、电视、广播、无线通信等多个管理机构的职能,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融合的产业发展我国也应该尽快成立一个跨部门协调机构,以国家意志明确行动计划和有效政策、机制,指引和激励产业链协同给运营商以明确信号,避免企业误判政府意图
同时要统一三网融合的认识,绘制出详细的路线发展图,根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的步骤制定三网融合时间表三网融合首先依靠的是基础数字技术随着数字技术迅发展和全面采用,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在网络环境中转化为为统一的01比特流从而使得这些内容通过不同网络传输、交换、处理成为可能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在电信网和计算机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并在广播电视网中迅发展起来内容数字化后还不能直接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上,需要通过ip技术在内容与传送介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ip技术特别是ipv6技术)的产生,满足了在多种物理介质与多样应用需求之间建立简单而统一的映射需求,可以顺利地对多种业务数据、多种软硬件环境、多种通信协议进行集成、综合、统一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调度和管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
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杨星提出将会议讨论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