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戍-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巫县大营,徐戍立刻cāo持起粮草供应与营房扩建的准备,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三千增援人马,而戈均也显得格外聪慧精敏,帮着徐戍左右传令,忙里忙外。

阳光明媚的早晨,露水凝结。。。折射出晶莹的光亮。

丁奉领着两千人马,西进秭归cāo练弓马以及攻城演习,麾下士卒个个昂首挺胸,斗志满满,一连翻越两座丘陵山脉,沿着长江一路西行。

副将道:“再走不远就是蜀汉地界了,将军,我们过去恐怕引起蜀军动作,倘若坏了两家盟好,恐怕陆将军怪罪啊”。

其实这正是陆逊的意思,只是不好明说罢了,丁奉绰枪策马,笑道:“正合我意,哈哈,自从陈到死后,我还从未见识过蜀军,现在宗预新来不久,正好看看此人是否治军得当”。

第110章把酒退兵

丁奉满腹斗志,率军直逼巫山,一路上能见到些砍柴的樵夫与一些零星的猎人,这些蜀人一见东吴兵便远远躲避,丁奉也不加侵扰,只是借到行进罢了。

巫山以东八十里,丁奉所部绕过山坳,却突然撞见七八百米外的汉军,瞧这模样,似是不下三千人,丁奉的心脏陡然提到了嗓子眼,遥望那汉军,依仗蔽日队伍齐整,连士卒行进的踏步声都显得那么的整齐划一。

副将有些惊慌,道:“将军,蜀军骤至,我们。。。。。。”。

丁奉也是个骁勇多谋的将军,自然不会被徐戍的大军吓倒,但现实的问题是,身后的山坳比较狭长,如果突然退兵,万一蜀军追击,那便会形成溃败之势,而且,如今眼前出现了一路蜀军,保不齐其他方向也会突然窜出人马来。

东吴兵的行动,自然被远处的汉军察觉,徐戍跨着战马,手执绽天戟,银亮色的战甲闪出凛凛寒光。

“将军!东吴兵!!!”,戈均见到远处的丁奉人马,如同狮子见到了羚羊,一脸的兴奋难抑。

徐戍挥手,传令后队停下,原地戒备,自己则飞速的思考,汉军这次也是非常规运动,此地虽然算是公共土地,但好几年来,汉军从没有集结数千人来到这里,因为两家都致力于联合伐魏,所以互相之间还算平和。

如今这势头,徐戍不知吴军人马到底有多少,因为陆逊就在秭归,而他手中的三万人马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倘若贸然行动,胜了也落得破坏联盟之罪,倘若输了,那不仅会折损人马,而且会只是汉吴两家关系破裂,从而影响诸葛亮北伐大计,如果是那样,徐戍非得身败名裂不可。

戈均为人勇敢,接了徐戍的口令,单人单骑纵马向吴军奔去。

东吴兵见汉军有人前来,副将拉弓上箭,道:“将军,射杀之如何?”。

丁奉笑道:“不必不必,看看使者的来意再说吧”。

戈均纵马跑到跟前,也不行礼,直言道:“敢问哪位是领军大将??”。

副将仗剑斥道:“好一个匹夫,胆敢出言如此无礼?!”。

丁奉策马上前,道:“这一军由我所领,庐江丁奉是也!我且问你,这路蜀军由谁统领??”。

戈均见他还算客气,于是先拱手行了礼,一脸的豪迈,道:“我这路汉军,是由偏将军徐戍统领”。

徐戍。。。丁奉闻所未闻,但心中却颇为好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也能治军如此,而且当两军相遇的时候,队伍没有丝毫的躁动,旌旗依然笔直矗立,这不禁让丁奉改变了对永安汉军的一贯看法。

“你们将军有何事传达么??”,丁奉故意不提自己越界的事情,问道。

戈均道:“徐将军邀请您在两军正中喝酒叙话,差遣小人过来问问,将军您可肯赏光??”。

丁奉有些意外,但转而一想,这恐怕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两个将军坐在一起,最起码能避免双方

擦枪走火,于是爽快的答应下来。

两军原地休息,双方的将领各自离开阵营,往大路zhōngyāng而去,徐戍派人摆好了一桌简单的菜肴与酒水

,坐等丁奉到来。

刚一打照面,丁奉惊奇的望着自己:

“你。。。是徐卫?!!”。

徐戍拱手笑道:“上次只是起了个假名,无意冒犯,在下徐戍,见过丁将军”。

丁奉踌躇的坐下来,面露惊异神色,道:“徐将军,上次的事情,你是不是要向我解释一下??”。

徐戍咯咯发笑,为丁奉斟上酒,道:“只是为了抓一个叛徒回去。。。呵呵,丁将军可能不知道,但陆

逊陆将军应该清楚得很。。。”。

丁奉讥笑道:“冒充我东吴百姓,混进秭归,还擅自拿人。。。呵呵,将军难道不怕毁了两家来之不易

的盟好么?”。

徐戍端起酒,嘴角轻轻上扬,道:“背地收买我大汉臣民以为细作内应,今日又乘北伐之机越界到此

,我看,你们是真不怕毁了两家盟好啊。。。”。

。。。。。。。。。

丁奉顿时语塞,两人四目相对,突然各自哈哈大笑起来。

如同老友重逢一般,举杯相碰,一同畅饮。

“徐将军,此番孔明北伐,你觉得可有胜算??”,丁奉问道。

徐戍道:“我们丞相文武韬略,举世无双,且国内战将如云,区区司马懿,呵呵,完全不是对手。。。”。

丁奉自然之道徐戍在夸张,笑道:“据我所问,蜀中仅魏延、姜维可做将才,至于他人。。。我深表担忧啊”。

徐戍心中不悦,但依然客气,笑道:“将军消息如何这般不灵通??我汉军中将帅之才比比皆是,年轻一辈中诸如关统、王训、傅佥等等,都是上将之选啊”。

丁奉蹙眉道:“这些人,丁某并未耳闻,不过,他们比起徐将军你来,又如何?”。

徐戍哈哈大笑,半晌才说:“丁将军太高看我了,我只是汉军中一个微末的偏将而已,与他们相比,乃是荧光比皓月啊”。

丁奉默然无言,只是干笑,两人又喝了一阵,这里是是非之地,丁奉实在不敢久留,客套了几句便与徐戍作别。

对吴兵,徐戍也不加为难,先行撤退四五里地表示没有敌意,丁奉这才放心的率军返回,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徐戍擅长察言观色,从丁奉的言谈之中去了解这个人的xìng格与行事风格,这些在作战时都是大有裨益的。

头一天率军出巡便碰上了丁奉,徐戍感到了将来的任重道远,对于孙吴,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

刚回到巫县大营,永安方向传来急报,昨日,巫溪东北出现魏军,霍弋领军占据巫水河以南严加布防,却发现魏军有南渡的动作,陈式大军以贼兵立足未稳可以取胜为由,率军于今晨绕过巫县直接北上,不想魏军立即北撤,陈式引军继续追击去了,而宗预给自己下的命令是:陈式所帅为永安生力军,不可轻易折损,着徐戍领军北上接应,不求克敌制胜,只保汉军安全归来。

第111章大巴山陈式被困

看完了战报,徐戍跌足而叹,诸葛亮十多万大军出斜谷北伐,雍凉震动,荆州这里的魏军只是想佯攻永安,起一点牵制作用罢了,陈式竟然立功心切冒然追击,要知道,上庸、襄阳这些曹魏重镇,与永安之间隔着整个大巴山脉,虽然不是崇山峻岭,但道路难行,骑兵很难发挥作用,万一中了埋伏,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宗预的信显得十分紧急,无奈,徐戍立即下令调拨三千步兵以及一百骑兵,多携带弓弩以及燃火用的油料,又备上十五天的干粮,连夜开拔北上,临行前又想起碰见丁奉一事,于是写下要求调兵增防巫县的书信,交心腹急差永安大营。

夜光。。。柔和的洒在密林中,这里的路还算平坦,再往北三四十里,恐怕就道路难行了,马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陈式道:“我们难行,魏军一样难行,今日不追,只怕丞相再无重用了!”。

这时,细作来报说曹魏人马六千余,领军的是毋丘俭帐下的定武将军,行中丞尚书事诸葛诞,其下还有许仪、乐綝两位不出名的小将。

诸葛诞乃是诸葛亮的远亲堂弟,如果活捉了他,届时诸葛亮肯定对自己刮目相看,想到此,陈式拿定主意,兵分两路,一同沿着巴山南麓的狭长谷道追击。

消息传到前方,诸葛诞大喜,道:“人言陈式无谋,今日一看,果然不假!许仪、乐綝,你二人领两千人马断后,与之交战,只可败,不可胜!”。

二将领命,兴冲冲的离去,提了兵马,绰枪原路折回,趁着夜黑,在山间小道穿行。

没过一个时辰,正好撞见迎面而来的汉军,两人不由分说,挥军掩杀,来的都是步甲军,陈式自然不放在眼中,吩咐马承坐镇中军,自率前部迎战。

士卒的嘶吼着,顿时响彻山谷,陈式所领骑兵乃是永安精锐,只因许久未有战事,如今个个奋勇当先,刚一接战,魏军便显出疲态,陈式左右冲突,杀xìng大起,乐綝在左,许仪在右,领军奋力抵抗,而后领着所部撤上山坡,陈式乘胜追击。

“乐将军,陈式虽然已经成了骄兵,但我们如果一直撤退,恐怕他会心生疑虑啊”,许仪道。

乐綝望着不远处杀红眼的汉军,笑道:“我们以弓弩射之,小小的挫其锐气,让他心生不甘从而拼死追击,这样一来,正好中了圈套!”。

两人合计好,下令五百弓弩手自山坡上放箭还击。

突然间,箭矢飞驰而来,射死许多人马,这魏军已经成了溃败之势,陈式万万没想到他们还会不顾逃命放箭还击,心中怒气腾升,传令中军马承,倾兵跟上,一同追击围剿。

乐、许二人目的达到,急忙引兵撤退,一路上丢盔弃甲,旌旗遍地。。。

越往北去,道路愈发的崎岖,战马已然行动不便,后队的马承只恐折损人马回去不好交代,赶忙驱马上前,道:“将军,前方敌势不明况且路途难行,不如引军返回,此番打退魏军,已是功劳一件”。

马承与安平王有亲,而自己算是诸葛亮嫡系,见马承劝阻,以为他不愿看自己立功,不屑道:“足下若不敢,这就引兵回去,我自己追击便了!”。

马承十分无奈,自己这样回去也捞不着好,只得硬着头皮与他一同北进,约莫三四个时辰,骑兵在崎岖的道路上速度减缓,而魏军则渐行渐远,陈式虽然愤恨,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引兵返回。

忽听山侧数声炮响,两边山上亮起许多火把,密密麻麻的光芒之中,无数飞箭急速而下,陈式心叫不好,急忙遣马承领后队为前队,全军撤退!

汉军多为骑兵,行路困难,飞箭如蝗般洒下,汉军中箭落马着甚重,一轮射箭之后,乐綝、许仪引兵复回,南面山中一面‘诸葛’大旗,在火光中跃然飘动,诸葛诞引兵截去后路,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陈式大怒,引兵拍马迎战诸葛诞,两军方才相遇,诸葛诞稍有不敌人,但随后跟上乐綝、许仪两位骁将却是十分勇猛,将汉军北队杀得七零八落,陈式胆寒,不敢死拼,立即下令集中精锐兵力向南突围。

毕竟陈式所领的是永安精锐,大多曾经追随先帝东征过的人马,在身临危急之时却没有过多的慌张,在陈式的指挥下节节抵抗,没有形成溃败的局面。

战马嘶鸣,刀枪撞击,不消一个时辰,汉军在魏军的包围中颓势尽显,马承浴血杀到陈式跟前,道:“将军不听我言,才有今日之败,现今大势已去,不如翻山而走,还能保全一条xìng命!”。

陈式大怒,道:“为将者,死也当死在战场上,岂有全军覆灭一人苟活的道理?!!马承走就是了,我留下断后!”。

攸关之时方能显露真情,马承虽然不满陈式不听自己的建议,但还是被他的话所感动,于是尽起手下兵马,随陈式向东山靠拢,使得汉军一面靠山,避免被魏军四面夹击。

诸葛诞见汉军已乱,心中大喜,吩咐两位小将军左右领军互为犄角,对汉军三面围攻。

陈式渐渐不敌,只得引兵退上东山,战马器械已经汉军旌旗全数丢弃,人马也死伤千人,诸葛诞引兵至东山西麓,止住急攻的人马,找来被活着的汉军士兵,让他带话给陈式,劝他早些投降。

陈式见着来带话的汉军士兵,闻其言不禁勃然大怒,先斩了那士卒,与马承一道,准备冲下山做最后一搏!

东侧,乐綝正指挥人马包围东山,忽听身后喊声四起,一路汉军步兵奔袭而来,于是引兵迎战,这乐綝乃是曹魏名将乐进之子,论及勇武有乃父之风,两军刚刚接战,不由分说的领兵直插汉军zhōngyāng大旗而来。

zhōngyāng大旗所处的位置肯定是领军大将的所在,只要拿下主将,这些兵勇便不足为虑。

第112章舍退路汉将险计

虽说为将者很少亲临厮杀,但一个将军,年纪不大且军阶不高,还是需要展示勇武的,徐戍眼见前方的小将率军冲着自己而来,心中血xìng突然升起,当即手执绽天戟,在戈均等亲卫们的簇拥下奋勇迎战。

两军相遇,徐戍手挥绽天戟横扫而去,这戟身很重,戟尖又锋利无比,瞬间割死割伤七八名魏兵,徒步上前,不等乐綝过来,徐戍早已杀到跟前。

乐綝眼见这银甲将军勇武非常,喊道:“贼将留下姓名!!”。

徐戍挥戟上前,直取乐綝,纵身一个跳劈,绽天戟势大力沉,光看就知道招架不了,乐綝一个侧身躲过,挥抢来刺,徐戍虽然手持重兵器,然而身手依然敏捷,瞬间闪避过去,回身一记横扫千军,乐綝以枪抵挡,却被震退四五步。

“汉偏将军徐戍!!!”。。。

乐綝大怒,大步流星,迎面来战,徐戍初上战阵,更是第一次与敌国交手,早已兴奋到了极致,绽天戟周身舞动,如同缎带般轻而易举,两人战了**回合,乐綝一枪刺来,正好被眼疾手快的徐戍用戟上小枝卡住,怒吼一声,全身气力集中到手腕上,只听‘咔嚓’一声,乐綝的枪头已被折断。

再看周围,汉军势大兵猛,交锋没多久,手下魏兵被汉军气势压倒,乐綝心中骇然,现在又折了兵器,不敢再战,急忙引兵撤退,徐戍挥军一阵掩杀过去,直奔东山。

但见东边兵马躁动,诸葛诞心知不好,急忙引兵向北撤退,一来接应乐綝所部,二来防止魏军被夹击。

徐戍大军多为步兵,在这崎岖的路上优势凸显,那边许仪接着乐綝,复军杀来,但汉军开始挫了乐綝锐气,早已士气大涨势不可挡,许仪来与徐戍接战,不到四五个回合,眼见手下将士力不能敌,无奈之下引兵且战且退,好歹缓和下汉军的势头。

山上的陈式见有援兵赶到,心中大喜,与马承一道,率领手下数千人马冲下山来,趁势夺回许多战马器械,杀破重围,正yù接应徐戍,不料早先派出去的斥候来报说上庸方向发现敌影,由申仪统领,约莫万人。

马承急忙道:“贼军远来,很可能是冲着巫溪去的,霍弋兵力不足,宗都督东西不能兼顾,若不回援,只怕永安之地不保啊!”。

说道这里,陈式不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因为自己丢了巫溪一线,那么诸葛亮必然治自己死罪!于是,急忙遣亲卫去通报徐戍早点撤离,自己率领余部,先与魏军接战,渐渐向南收缩,一路向巫溪方向撤退。

战事正酣,汉军锐意难当,诸葛诞等人避其锋芒,于是后退十里,就地设防以备他日再战。

徐戍收到陈式的通知,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毕竟巫溪太过重要,万万不能丢失,陈式所部依然在崎岖的路上向南撤退,徐戍怕自己现在撤离了,诸葛诞还会继续追杀陈式,于是占据东山以东,牵住魏军,与其形成对峙局面。

次日清晨,陈式所部安全南渡巫水河,巴山西南再无蜀军,只剩下东山东侧的徐戍所部,诸葛诞商议已定,与许仪、乐綝兵分三路,分别由西侧、西北、北侧,其中,西侧魏军大有向南迂回包抄的行迹。

斥候报道大营,军中将校全都面露难色,有的建议集中兵力向南突围,戈均道:“既然想要围攻,肯定担心我们南撤,所以贼军在南侧必然派上重兵,我看不如北上迎敌,跳出包围圈再说”。

众人大惊,这个办法岂不是不指望回永安了?!然而徐戍却面露微笑,抚掌笑道:“戈均所言,正合我意!!!”。

其实,徐戍不是不担心这个冒险的办法,毕竟一旦北上,虽然可以跳出包围圈,但也很可能陷入更多魏军的包围,然而,如果南撤的话,肯定遭遇魏军主力,一旦战事胶着,被随后赶来的魏军夹击,那就毫无生路了!

拿定主意,将所有旌旗全部插在寨中,用以迷惑迂回南侧的魏军主力,徐戍尽起全部人马,向北急行军。

原来,北侧的魏军由许仪统领,所部一千人马,他奉命向南追击,没走多远便撞见迎面而来的汉军,许仪只道汉军回南撤逃跑,所以毫无准备。

汉军前部一千弓弩兵冲到阵前,一顿箭矢如雨,魏军顿时大乱,紧跟着,徐戍手持绽天戟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左右军士们见他如此拼命,也都抖擞精神,奋不顾身的冲上前去。

两军交战勇者胜,这一次照面从一开始就注定许仪的失败,他匆忙迎敌,自己虽然也算得上曹魏猛士,但二十不到的年纪,而徐戍正是二三十岁的当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