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清楚了大饼脸的为人之后,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都没兴趣接纳他这个猪队友,对于钢铁和小斯来说,自己这边的四人组合搭配已经非常合理了,权力方面很是平衡。引入了大饼脸看似给了托洛茨基当头一棒,像是占据了优势。但实际上大饼脸的加入只会破坏权力平衡,让他们的联盟被瓦解。
你想想,在如今的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联盟中,钢铁和小斯是核心,鲁祖塔克和加里宁就是帮着敲边鼓的,再往后奥尔忠尼启则、李晓峰属于摇旗呐喊的。大家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对于在本集团中的地位都比较满意。
此时,突然塞进来一个季诺维也夫,以他政治局大长老的身份,至少要占据鲁祖塔克和加里宁这个档次的地位,也就是说他必然要从鲁祖塔克和加里宁手里分走一部分政治利益。
这么一来,鲁祖塔克和加里宁能高兴?如果不从鲁祖塔克和加里宁那里分权力,要么就得从钢铁和小斯自己手里分出一部分利益,或者就得从更低一个层次的李晓峰和奥尔忠尼启则手里拿。第一种方案小斯和钢铁恐怕都不会乐意,而第二种方案则会引爆派系内部的矛盾。
所以,对于一个政治集团来说,并不是大长老越多就越强大,而是内部平衡团结一致更强大。没有季诺维也夫这个搅屎棍子,斯大林和小斯的同盟无疑更稳定更团结,引入了大饼脸之后,反而会让一切都乱套!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就没想过拉拢季诺维也夫,甚至不光没有想拉拢大饼脸,甚至对托派的另一个不稳定因素石头同志也没有任何拉拢的意思。
那怎么瓦解托派的联盟呢?很简单,在托派内部制造矛盾,让他们分赃不匀内讧。比如这一次,斯大林只不过暗示了一二,然后李晓峰在政治局上说了几句话,实际上什么政治利益都没给大饼脸。实际上就是丢了一句空话,然后就给托派内部搅和得一塌糊涂了。
和斯大林、小斯这边不一样,列宁虽然将托洛茨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捏合在了一起,但是托洛茨基的这个联盟利益取向并不一致,不像小斯、斯大林以及鲁祖塔克和加里宁一直都是列宁派的人。托洛茨基那个联盟内部大佬们都是三心二意,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意图,不客气地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不过是表面上强大,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如果是列宁,他以自己的崇高声望,能勉强将这帮人“团结”起来。可托洛茨基没有列宁那种声望,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并不怎么买他的账。而且这两个人一向是野心勃勃,小算盘是一堆堆的。
就比如这一次,托洛茨基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安抚季诺维也夫,那边的加米涅夫就很不高兴了,而他这边以闹将起来,托洛茨基又得忙着救火。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永远都不会满足,一旦有一天托洛茨基无法满足他们了,这两个家伙立刻就会翻脸不认人。
而对于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来说,根本就不需要真的去拉拢石头和大饼脸,只要不断地用空话和白条去勾引那两个蠢货,激发他们的野心和欲望就行了。
不出意外的话,顶多是三年,甚至可能用不了两年,这两个货就会跟托洛茨基分道扬镳,那时候托派是不攻自溃,钢铁和小斯只需要优哉游哉地去接收胜利的果实就行了。(未完待续。)
64无题
当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联盟忙着给托洛茨基出难题时,哈拉哈河的战斗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相持阶段。之前日军的全面反击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突破,在红军的严防死守下,缺乏攻坚能力的鬼子遭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一度在红军的优势火力下伤亡惨重。如果不是关东军司令部及时喊停,弄不好日军中又要出现第二个如乃木希典一样的“战神”了。
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不管是红军也好还是关东军也罢,都开始构筑工事,不同的是,关东军实在是打不动了,但是觉得没面子的他们又不想撤退,只能咬牙硬撑。
而红军则是执行布柳赫尔的计划,积极的积蓄力量,准备进行第二次突破作战,构筑工事不过是为再一次突破作战做准备而已。
在接下来这一个月的相持中,双方大规模的作战几乎停止,不要说之前那种整师,整军投入进入的狂攻,连团级规模的投入几乎都没有。最大规模的战斗也就是营级,绝大部分战斗就是连排甚至是战斗分队这一级别的小冲突。
而这种小冲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小、发生相当突然、持续时间短。从某种意义上更考验双方士兵的单兵和班组作战技巧。实事求是的说,在这个方面关东军确实比红军要强一点,至少是在战斗素质和技巧上强一点。
比如日军特别擅长的夜战,就让红军指战员们吃了不少亏,甚至一开始是相当的不适应。当鬼子借助黑夜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防线渗透哨所,就能打红军一个措手不及。不少的红军战士是稀里糊涂的就丢掉了性命。
这还仅仅是夜战一项,而在这种对持中冷枪冷炮的作用也开始显现。特别强调射击精度的鬼子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在狙击和反狙击战斗中,他们占尽了便宜。
这么说吧,红军在整个哈拉哈河之战中将近一半的伤亡都是这个阶段产生的。傻大笨粗的北极熊对这种细致活真心是不擅长,很有点狗熊绣花的感觉。
当然,红军也不是总吃亏,作为一只比关东军现代化程度高许多的先进军队,在火力上红军拥有绝对的优势!尤其是进行相持阶段之后,在布柳赫尔的命令下,远东红旗方面军将下属的独立炮兵第10师和11师调到了战场。
这两个炮兵师都是下属四个炮兵团的重点建设部队。其使命是充当方面军突破方向的火力打击和支援任务,所装备的都是重型火炮。其中一个旅(每个旅两个团)装备152毫米榴弹炮,另一个旅装备130毫米加农炮。
这种配备给方面军的独立炮兵师,其编制中的炮兵团也比普通炮兵团要大,属于拥有48门火炮的四营制部队。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炮兵师就拥有192门重型火炮。两个师那合计就是384门重炮。
本来这就非常强大了,可是你还得注意,红军的军属炮兵一般也下属一到两个炮兵团。其中普通的步兵军可能只有一个附属炮兵团,但是像机械化第一军和第一骑兵军这样的重点建设部队,那绝对是要配两个炮兵团的。而且配给他们还是四营制的炮兵团,而不是普通的三营制炮兵团。
也就是说算上这四个炮兵团,红军在这个阶段用于支援战斗的炮兵团(不算师一级)就高达12个。其火力优势几乎时压倒性的,为了支援这些炮兵部队进行战斗,每一天都有近十列专列为其供应炮弹。这么说吧,战场日军每开一炮就会遭到红军十倍二十倍的还击,一度的将鬼子炮兵压得喘不过气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1933型130毫米加农炮,实际上该炮就是后来广泛装备华约国家的M46加农炮。李晓峰一直觉得毛子的M1931式122毫米加农炮射程和威力都不够,应该给集团军和方面军炮兵配属更加强大的纵深打击火力。
于是乎北方工业公司从1929年开始,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德国和瑞典引进技术,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山寨成功M46。就火炮本身的技术性能来说,M1933跟M46几乎完全一样,而且因为引进了德国和瑞典的先进工艺,在炮膛的寿命和射击精度上还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该火炮的造价是相当惊人的,这么说吧,一门M1933130加就顶三门M1931122加。
从1933年开始,M1933130加进行量产,截止到1935年年初,大约生产了两百门。这两百门几乎全部都装备给了远东红旗方面军,可以说红军最好的压制火炮第一时间都投入了战斗。
而红军的炮兵对M1933的反应也很不错,除了重量过大(战斗全重接近9吨),该炮从射程到弹丸威力都相当的犀利。进行全装药射击的时候可以将33。4公斤重弹丸射往27公里外(这是有效射程,实际上最大射程在29公里)。不要说在三四十年代,就是在五六十年代,这个指标也是相当不错的。当年红军以D20和M46的组合可是压过北约集团一头的。说实话,用M46来打鬼子那真心都有点牛刀杀鸡的意思,真心是欺负人。
从鬼子炮兵的回忆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按照他们的说法,一旦红军的地面观测员或者空中的观测飞机发现皇军炮兵开始射击,很快从远方纵深射过来的重炮就会覆盖皇军的发射阵地。其火力之猛烈简直就是毁灭性的。
鬼子也曾试图用反炮兵手段摧毁敌人的重炮,甚至不惜用大量的步兵作为诱饵,可是结果却让他们目瞪口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当密集冲击中的步兵被敌人的重炮轰成渣渣之后,根据弹道测算,发现敌人的重炮阵地位于20公里开外时,鬼子真心是无语了。
这个射程实在是太丧心病狂了,这么对比一下大家就知道了,M109系列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大伙都应该熟悉,可这个M109系列从A1型一直到A3型使用普通榴弹时最大射程是多远?18公里而已!发射火箭增程榴弹也不过24公里。直到换了北约统一标准的39倍口径身管之后,发射远程全膛榴弹才达到24点几公里的水平,发射底排弹才达到30公里的水平。而后来M46通过更新弹种,比如说使用低凹弹、底排弹或者火箭增程弹最大射程竟然能达到38公里!!
这么说吧,八十年代以前的北约炮兵都拿M46没太大办法,更别提三十年水准的日军了。对鬼子来说,红军的炮兵火力简直是对其赤果果的羞辱!
当然,M46性能很强大,但是并不完美,前面说过了,这是一门战斗全重接近九吨的大家伙,需要重型车辆才能牵引,而且阵地的布置以及进入和退出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炮兵来说真心是不好伺候。
而且请注意,这是一门52倍口径的加农炮,超长身管虽然赋予了这门大炮吓人的射程,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该炮弹道是比较“平直”的,无法执行榴弹炮的任务。而这也是苏联用D20152榴跟M46配合使用的原因所在。而且该炮的弹丸重量跟152毫米级别的榴弹炮比还是有差距的,杀伤力并不足够。
在哈拉哈河冲突结束之后,按照红军炮兵的实战要求,北方工业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改良,其重点就是减轻战斗全重,对于炮兵们来说,9吨的重量实在太大了!当然,其路子也是现成的,当年天朝就用M46的炮身配D74的炮架,轻松减重两吨。虽然这个年月还没有D74122加,但是以某仙人的能力,山寨一个也不太为难。
不过这里重点要说的不是火炮性能,因为哪怕红军没有“山寨”M46,以历史上配属的火力也足以让日军吃不了兜着走。这里关注的重点是红军的炮击战术。
当鬼子把夜战玩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之后,红军自然不能干瞪眼,也在积极的想办法,除了大量的在一线埋设反步兵地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火炮支援了。
按照布柳赫尔的命令,红军参战部队开始按照建制细致的划分防区,并将第一线的支援火力直接分配到每个防区。也就是说,一旦某一点遭到了鬼子的袭击,只要一个电话,支援炮兵就开始用火力进行覆盖式攻击。
那场面,乖乖,先是照明弹,紧接着就是杀爆弹像下雨一样落。猛烈地炮击驱散了鬼子的袭击之后,并不是马上就收手,而是由后方纵深的榴弹炮和加农炮开始轰击鬼子的出发阵地,进行惩罚式射击。
其用意是很明确的,只要你敢偷袭,那老子就用绝对优势的火力打击还回去,你偷袭得越多,受到的炮火打击也就越猛烈。经常性的你就能看到,刚刚偷袭得手的鬼子撤退的半路就被一线支援火力炸了一个鸡飞狗跳,好容易逃回出发阵地,紧接着重炮的炮弹又落下来了。反正偷袭的那点儿战果分分钟就被抹平了,甚至还要亏本。
而且随着红军的炮击越来越肆无忌惮,甚至当红军的空军也加入战斗,不断地扫射或者往鬼子的阵地抛射蝴蝶雷和各种定时炸弹之后,鬼子一线步兵的日子真心是生不如死。
鬼子兵不能生火做饭,不能大声喧哗,甚至在红军优势的迫击炮、机枪火力面前露头都危险,甚至连上厕所都得小心又小心的时候。关东军的士气那真心是以肉眼能看见的速度狂跌。
而且当红军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逐渐的了解了鬼子的战术,夜战能力在鬼子的陪练下蹭蹭的往上涨之后,鬼子的日子就是一天不如一天一时不如一时了。
战斗到7月中旬时,哪怕南次郎一再的往前线增兵,但也丝毫不见打开局面的迹象。甚至投入的这些兵力仅仅能弥补前线伤亡的缺口。在阵地战的对射中,关东军实在不是红军的敌手,根本就是被动挨打。而且因为补给困难,鬼子们在前线那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南次郎也知道,继续打下去恐怕只有苦头吃,还是言和吧!
于是乎,两国外交官又一次开始了嘴炮大战。不过和前一次相比,日本人的气焰低了不少,再也不敢要求什么重新划定边界,也不敢鼓吹什么满蒙一体要将外蒙古也并入伪满洲国了。鬼子觉得能维持战前的状态就很不错。
问题是,这是鬼子的一厢情愿,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的红军凭嘛跟你维持战前状态?用现有军事分界线划定边界都算对你客气的。反正李维诺夫是丝毫没给日本人面子,冷嘲热讽挖苦奚落等技能是全部打开,给日本人埋汰得,简直没办法见人。
“为了配合谈判,在七月下旬,我们将发动第二次攻击作战。”
不过让日本人想不到的是,李维诺夫的那些刺耳的话根本都是烟雾弹,或者说那仅仅是托洛茨基的意思。而军委根本没有收手的意思,那一定得给关东军打崩溃,将其教训老实为之才肯收手,反正至少得让第一骑兵军收获像样的战果,否则停战免谈。
就在谈判进行当中,布柳赫尔就在布置新一轮作战方案:“坦1师、坦2师为第一波次投入战场,从敌人防线中央打开突破口,其后第一骑兵军快速投入战场,向纵深穿插,第1伞兵旅也将在必要的时候以空降的方式投入战斗,执行封闭敌人逃跑通路的任务……”
这一次布柳赫尔看来是准备玩一票大的了,从他战役规划看,至少要将敌战线中央的第九、第十九师团正面击破,甚至还有一口气吃掉第七师团的意思。如果战役目标达成了,那么日军将会全面崩盘,收复阿尔山甚至夺取海拉尔都有可能实现。
不过想要真的实现也不太容易,尤其是对于第一波次投入战斗受命打开突破口的坦克1师和2师来说,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而为了让这两个师完成任务,布柳赫尔将独立炮兵第10、11师配属给了他们,甚至还调了一个空军强击机师用于支援战斗。
战斗在7月18日清晨打响,当独立炮兵师的152榴和130加全力开火,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火力打击之后,迎着尚未散去的烟雾坦克1、2师果断地投入了战斗。
BT2和T26在一波波强击机的掩护下直扑日军第九师团的阵地,在之前的炮火准备中,日军第九师团的第一线阵地几乎被摧毁得不成样子:整条的战壕被轰塌,野战工事在加榴炮的联合轰击下纷纷被掀掉了盖子,至于日军第一线的步兵,在这一轮超长时间的炮火打击下死伤惨重,几乎无立身之地。
为什么日军表现得会这么惨呢?根本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日军一向是重视进攻轻视防守,始终认为防守是弱者的专利,威武的皇军自然不是什么弱者,所以关注好进攻就够了。再加上此时双方正在进行外交谈判,日本人乐观的认为停战很有可能会实现,于是乎就大意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日军的后勤很成问题,历史上1939年的诺门坎之战中,有白阿铁路的帮助,鬼子的后勤都很成问题。如今白阿铁路还没有修通,对于汽车数量不够只能依靠板车往前线输送给养的日军而言,日子就更难过了。
这么说吧,鬼子能保证一线部队能吃上饭,能有弹药供给就已经是极限了。而对于修筑工事所必须的建筑材料,那真心是管不了。所以日军的工事修建得比较脆弱,至少面对红军的优势火力是脆弱的。而这一次红军的火力打击力度又是空前的,自然的鬼子就悲剧了。
坦克1师和坦克2师在进攻中几乎没受到太大的抵抗,唯一给他们造成麻烦的反而是红军的炮击。空前强度的炮击将日军的阵地啃得坑坑洼洼十分不好走。
一路突击,坦克1师和2师打透了鬼子的三道防线,在日落时一共向前突进了将近20公里。这样的速度在当年是十分了不得的,按照红军的教条,集团军一日突击速度的上限也就是20公里的样子。可以说坦克1师和2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因为坦克1师和2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