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的数字,如果欧盟能够增长30%,那就增长了30点的经济,即使是日本仅仅增长了10%,也和印度差不多,但问题是这9个经济点对印度来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随便一个数字晃动一下,就可以使得7变成了9,所以,直到年底,也就是所谓的传奇公司在印度投资了三千亿元的时候,也没有人看好印度的短期经济形势。各国经济学家和大公司对印度政府公告上所说的“印度经济停滞下滑”根本就不屑一顾,(印度)经济可能是停止下滑了,可能吧,估计再下滑也滑不出油水了吧!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话,即使(印度)真的停止下滑了,距离经济增长应该还是“遥遥无期”的!
就在印度政府公布经济形势,向各国同行们表示印度经济开始增长的时候,38年初各国的驻印统计机构还确认了失业工人不断增加的现实,指出虽然仙女公司投入巨资收购地产,安置失业无家可归人员,但是社会上还是“不断出现无家可归人员,失业人数继续增加”,连最乐观和心有主意的赌徒似的仙女负责人们也承认,“经济状况一团糟,短期内可能不会增长”。自然,这些话绝对没有向外透露,这可是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负责任的话!面对这种局势,不少人把眼光对准了仙女公司,希望从仙女身上看出什么来,即使是从她身上看出能够证明某种推断的信息也行,印度人也在疑惑,这个国家真的有救么?
印度人对仙女保持着足够的希望,希望她能够救印度经济于水火之中,但是实际上,不少印度人已经感到了失望,确切的说是不少人对仙女神话失去了信心。一个人再有意志力,再相信奇迹,也禁不住一天天的折腾。到了37年年底,仙女进入印度已经9个多月了,9个多月,对仙女驻印工作人员来说,并不算长,因为他们每天都很忙碌,工作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但是对印度人来说就不同了,他们可是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相信仙女能够带LAI经济复苏,能让他们马上就有工作,马上就可以轻松的与恋人卿卿我我,但是一年过去了,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不是说仙女来了,可以带LAI经济复苏么,那为什么现在还是老样子呢,仙女到底能不能帮助印度实现经济复苏?
在印度工作的仙女工作人员,经常会被人们围着追问,仿佛他们说经济复苏,马上就会复苏一样,几乎每一个驻印的仙女工作人员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雇佣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会在工作之余“打探消息”。但是仙女确实不能够带LAI经济的快速复苏,仙女的员工们也不敢说他们不能使经济快速复苏,看着一个个带着希望而来,却一个个带着无奈离去的印度人,大家个个心情复杂,实在是他们也不知道能够带来什么,仙女真的能做到那些么,那为什么在国内没有这样的议论呢?
当然,并不是说人们对仙女已经失去了信念,“等待,等待,相信印度,仙女不会抛弃印度”,这是每一位仙女员工向问询者明确表达的信息,是啊,连仙女都相信印度,不断的注入资金,印度人还能舍弃自己的国家么?虽然印度人已经不再狂热炒作仙女的收购事件,虽然印度经济还是老样子,人们保持了某种沉默,或许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召唤吧!虽然社会学家依旧在鼓吹印度经济的希望,依旧鼓吹仙女带来的轰动效应,但是经济学家们继续无情的指出(印度)经济的复苏乏力,整个38年上半年,印度经济从指数9上升为10,或许,经济学家们会这么说,“或许,今年经济会上升2个点”,他们没说的话是,今年经济的恢复速度可能还不如去年!
但是,印度经济开始跟世界人民开起了玩笑,就在仙女完成了在印度的最后一笔国际收购的三个月后,重金注入印度斯坦铁路公司,占有这家全国性铁路公司40%的股份,成为在印度投资以来单笔投资额最大的一次。2000亿元,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在当今社会上,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一次性的进行这么大的投资,至少没有这个胆量!即使是一直跟仙女闹腾的国际能源巨头们,近期也没有进行过这么大笔的投资。印度政府很好的把宣传效果做到最好,双方在10月13日的签约仪式被通过卫星电视向全印度人民现场播放,国有印度斯坦铁路公司的总裁麦克曼先生,印度政府的县官官员依次在协议上签字,而仙女的部分负责人员也在合同上签字……作为这次电视转播的副效应,全印度人看到了一向低调如今如日中天的中国的李氏家族的部分男性成员,据说个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仙女砸下的钱马上有了效应,短短三个月时间,严格来说还不到三个月,印度的经济指数上升了4个点,这使得印度全年的经济市场容量从9上升到15,一举上升了66%。
66%是多少,印度人掰着指头在数,大家发现,除了老邻居中国的经济复苏速度超过了印度之外,就再也没有国家能够“比得上印度”了,当然人们刻意回避了令人尴尬的小小的15,这个不到欧盟的十分之一,仅为中国七分之一的这一点。连经济学家们都开始大肆的谈论这个不小的增长率,不仅印度的经济学家,其他各国的经济学家都把这个数字拿过来看了又看。这是个不可能达到的效果,怎么会这样呢,一团糟的市场,怎么可能会出现超过60%的增长率,难道仙女真的就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她的社会影响真的有那么高,投资眼光真的那么独到?
但是不管人们相信不相信,印度确实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经过政府的500亿元初期注资,尤其是仙女随后的巨额注资,以铁路为首的运输系统的开始恢复运营,使得各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虽然市场需求量还比较小,但已经逐步正常起来,而且社会消费还在逐步上升,在中国市场上发生的事情也在印度出现了,分阶段让消费者买单……整个经济的复苏步伐逐步加快。而大量的原失业工人也再次充当了社会复苏的支柱,如果没有钱,就什么也干不了,可是有了一点儿积蓄,那得首先保命,然后才能想到其他,而如果有了立身之所,人们就有可能去消费,消费那些也是非常急需的消费,而一旦有了消费,就拉动了整个市场的恢复!大量的“社会存款”从租住仙女地产的人们手中流出来,仙女的产品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
到了39年5月份,世界经济逐步恢复的时候,大多数失业工人开始返回工作岗位的时候,印度人又一次让世界经济学家们震惊。仅仅五个月,市场消费量就增长了100%,比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恢复速度都要高,经济指数达到了30。如果人们不把15放在心上,那么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所有的经济学家震惊了!这个数字虽然不算大,但是发生在一年前还被认为绝望了的国家,那就不能不让人吃惊了。已经没有人怀疑印度经济的快速复苏了,即使是在顽固、再保守、再挑剔的经济学家都纷纷表示了对印度经济形势的期待。
印度经济已经成为奇迹!
印度经济已经开始被专家们认为是奇迹了,一个最明显的数字就是4。3,印度的经济至今已经是37年2月份的4。3倍了,这个数字比所有的市场大国都要高,人们乐意拿印度和中国相比,而中国此时也不过达到了3。3倍。印度经济之所以被专家们认为是一个奇迹,还因为他们相信印度的经济复苏不会到此为止,即使是最悲观的人士也会相信印度经济将会持续高速恢复,因为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复苏不可替代作用的催化剂、中国的仙女公司在39年4月7日印度国有印度斯坦银行、这家全印度最大的银行注入2000亿元,成为一个持有20%股份的大股东,这对经济的复苏又将产生多大的影响!
全世界的已经恢复元气的媒体都在传播着这个消息,“仙女”、“印度银行”、“印度复兴”、“印度奇迹”……大量的类似字眼综述着人们对印度经济快速复苏的信心。没有人不认为印度经济已经进入了恢复快车道,没有人不认识到仙女的这一投资对经济恢复的影响。实际情况也不出人们的意料,而且比人们预料的更要神奇,短短的七个月时间,印度经济增长了117%,市场经济指数达到了65,达到了经济危机以前市场容量的50%,全年的市场恢复率达到了333%,这比全球任何一个大经济体都要高!她的市场指数已经不仅高于日本,更高于韩朝,排在了中国之后成为重新成为世界第四大市场!
各种统计数字纷纷显示出来,印度成为了世界媒体共同的宠儿。专家们不得不表示他们对印度经济的错误判断,承认他们低估了印度市场恢复的能力,当然,一些人也不怀好意的把“罪魁祸首”仙女公司推到了前台,大家对她投资印度银行业高度重视,说什么也只有仙女才有这么大的财力,也只有仙女投资银行才能引起这么大的效应……把一向低调的李氏家族也夸了个“体无完肤”。这一点儿,专家们也确实没有过分吹捧仙女,到了39年4月份为止,仙女已经在印度进行了各种投资8000多亿元,对印度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仙女有钱,并且也只有仙女持续不断的投资印度市场,也只有仙女能够一次性的贷款上千亿元。说实在话,专家们知道除了仙女之外,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一次性的拿出这么多钱进行投资,而得到了巨额资金,尤其是得到仙女的投资的印度银行,将会给印度的各家公司进行多大的扶持,人们不用想就知道。
创造了这份传奇的仙女公司,该会受到多少报酬,人们忍着没有说出来!
虽然比世界各大国的市场恢复要晚一些,虽然经济危机比各大国更要严重一些,虽然经济恢复程度要比各大国要差一些,但是印度已经给世界人民创造了一个奇迹,经济学家们称之为“印度奇迹”,社会学家们称之为“印度奇迹”!印度经济快速恢复到经济危机以前的水平已经指日可待了,大量事业的工人开始返回工作岗位,其内需市场和出口已经大幅度增加,就近的中东市场也发展起来,近39年下半年,印度公司在中东的出口就增加了58%。内需的迅速扩大,使得大多数公司进入了盈利状态,整个社会形势明显好转……
印度经济是全球首创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她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先恢复过来的国家之一,她比大多数国家恢复得都要晚,但是比大多数国家恢复得都要快,三年时间,国内市场扩大了8。3倍,和中国一起并成为经济为集中的奇迹,而她要比中国的经济更加传奇!印度经济的传奇,是在举国艰难、世界各国际公司纷纷抛弃她的情况下取得的,所以显得更加珍贵。国际公司无情的抛弃了印度,给经济危机中的印度人民造成了非产恶劣的影响,引起了全印度人的愤慨,认为这是对印度人的“背叛”,是对印度人的“歧视”。印度人一向以大度著称,多少年来,不分彼此的支持世界大公司在印度生产,购买他们的产品,给他们创造了巨额的利润,为他们骄傲,给他们喝彩,但是得到了什么?大公司们负担了他们对印度的社会责任了么?或许人们对中国还不够友好,或许人们还不喜欢中国比他们强大,或许人们还不喜欢中国公司在印度赚他们的血汗钱,但是经济危机改变了他们,至少他们对中国的一个公司表示了兴趣!
全印度人,不管是民族主义者,还是爱国主义者,或者是国际主义者,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中国,愿不愿意看到中国公司在印度存在,现在,至少他们愿意接纳中国的一个公司,就是叫做仙女的一家中国投资公司。即使是再不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的顽固分子,都不得不承认下他支持仙女在印度的发展,即使是仙女在印度的现在以及将来的竞争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她对印度的巨大贡献。自此以后,印度人从内心深处接纳了仙女公司,把她当作印度“最受尊重的客人”,甚至把她和印度本土企业一起相提并论。以前德里是印度的骄傲,泰戈尔娜是印度的骄傲,塔卡是印度的骄傲……现在,印度人也把仙女当作了他们的骄傲,因为人们觉得她应该得到大家的认同,应该得到“印度的尊重”。
印度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刺激了世界各国公司的神经,尤其是日本和美国的前世界巨头们,现在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彻底离开了印度市场,在那里已经没有一分立足之地,多年经营的公司被“阴谋夺走”,待得重新回到印度将是“遥遥无期”。印度经济的提早恢复,是他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他们最为震惊的新闻事件,说实在话,印度市场是他们必须进入的大市场,没有一家产业巨头会真的放弃印度,而在他们的计划中,印度经济应该还在小幅震荡之中,应该是稍有起色,而且将会在较长时间内缓慢增长,等待他们重新进入!他们不是不希望这个市场恢复大,但是希望这个市场晚两年、或者三年、甚至四年恢复,哪怕是一年零九个月也好,这样他们就可以重新以贵客身份来投资了,重新抢回这个市场最大的那块儿甜饼。但是,现在印度京的提前快速恢复,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经济都还没有完全恢复,他们还在三大市场上和强敌征战不休,根本就抽不出身来抢占这个市场,资金根本就没有积聚起来;更为糟糕的是他们刚刚放弃了这个市场,就在两年前或者一年前,转让了在印度的企业,还都把资金全部拿到了手,如今,又怎能回去?更为麻烦的是印度的民心已经对他们非常不利,即使现在着手,快速进入印度市场也是非常不可能了,比这更糟糕的是印度人肯定已经接受了另一家公司,一个他们如今根本就撼不动的强大对手!
第一百七十九章 残局
在经济危机中,各国政府费尽心机,用尽办法,竭力稳定本国局面,激活本国市场的容纳量和保持本国企业的社会及国际竞争能力,力保自己不被对手超出,可以说把算盘打到了小数点之后的几十位数。政府部门既要救济国内的失业人员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人员,稳定国内的社会局势,又要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保持生产力的正常提升,压力异常沉重。各国的国内形势不同,所能采取的手段以及力度也各不相同,效果自然就差别很大,整个国际社会可以明显的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不同的分类,不一而足。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群众接受程度以及国家定位等因素,国际社会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是指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这当然也包括日本这个在欧美和亚洲之间摇摆不定的东方的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一些发展比较早的老牌发达国家,也包括了像韩朝这样社会发展比较早以及比较成熟的国家,像俄罗斯、南非和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属于这一类国家。第二部分是指中国和印度以及巴西这些新兴市场国家,这类国家还有墨西哥、阿根廷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其他一些国家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属于此列。第三大部分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世界了,广大的缺钱少矿的亚非拉国家都属于此列,比如非洲的大部分国家等。其实也可以这么区分,有钱的国家,钱多的国家以及没钱的国家,这么几大块儿。每一部分里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这是根据他们之间的细小差别做出的,比如第一部分国家中的美国虽然极其发达,可是整个国民的负债率非常高,加上本身损失严重,和欧洲的许多发达国家情况并不相同,又比如俄罗斯的经济虽然不算十分发达,可是他们的国民心理接受能力非常高,自律能力也很强,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也被归入了第一部分国家之列,只是政府资金较为有限,属于发达国家的穷国。国家的不同,尤其是国家形势的不同,最主要是储备资金的多寡,造成了国家政策的很大区别,实际应付能力更是差别很大,国内民众在经济危机中的生活质量也相差比较大!
第一部分的国家,主要为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可以说是应付经济危机的专家了,市场出现了一点儿异常,他们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情,政府主管部门很快就拿出了早已预备的应急方案,而且政府在平时也专门储备了大量的社会应急资金,最重要的是民众久经锻炼,早就处乱而不惊了。可以这么说,经济危机刚刚到来,这些国家就已经在着手安排善后事宜了,而且由于社会发展比较成熟,几乎每一个年长一些的人都见识过经济危机,丝毫不慌张,连年轻人也对此异常镇定,没有出现大的社会骚动。因为大家确信,他们是正常的纳税人,政府有责任在经济危机时期照顾他们,即使在平时,这些人不参加工作也不会出现饥饿现象,这种积存的社会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在经济危机前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