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衍哑然失笑道:“找了,说老夫不曾染病,只是心神耗尽,这些年绞尽脑汁,深思熟虑,一心钻研合纵之策,奔走列国,说服各国君王,反复一次次联合盟军,进攻函谷关,几乎成为我后半生唯一的一个目标,长年累月耗神下来,体内器官之功能尽皆衰竭,人无病痛,身体却无力振作,日渐衰弱,此种疾病,乃元气耗尽之症状。”

“大夫可有诊治之法?”辰凌听到这个怪病,倒是没有像这个时代人那么吃惊,反而容易理解,在他那个时代,网络上经常报道,经常熬夜的研究人员、IT青年、女作家猝死,一段时间内,精气神高度集中,容易‘气虚神亏’,精神疲劳最终至大病。

公孙衍摇头道:“这是心病,哪有药解?老朽这些年,心力专注一端,经年思虑过甚,则如出一辙也。人体精能有数,若经年累月殚精竭虑,犹如炉中之火熊熊不息;业绩未竞,则心力十足,神气健旺;若一日事成,则心力骤弛,体能骤失,犹如炉中木炭燃尽而火势难继也。”

“辰凌,若不是你这次打先锋,替老夫实现合纵破秦的目标,让强秦止步,龟缩秦关内,老朽或许还能挺十年,现在嘛,哈哈,提前实现,身心一松,便没了气力,一夜白发,心力全无了。”

辰凌为之意动,拱手道:“在下不曾会想到这个结果。”

公孙衍一摆手,哈哈大笑道:“不怪你,不怪你,其实老朽还要谢你才是,两次合纵,前两次都是五国大败,数十万盟军,横尸遍地,血流成河,损失巨大,唯独这次,痛击秦军,把虎狼秦兵赶回潼关以里,给中原一次整合的机会,这次五国划分势力范围,乃是中原各自吞食壮大的机会,六国越强大,秦国的威胁就会越小,才不至于被秦逐一消灭。”

辰凌心中暗想着,原来这计划被公孙衍早就认可了,他一心想要制衡强秦,给中原诸国一个喘息、整合、崛起的机会,还天下一个大公,让七国重回起跑线上,公平地赛一回。

不得不佩服起公孙丞相的魄力来,尽管公孙衍组织了前两次对秦国的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策略是错误的,而说明各国离心离德,根本没有很好地贯彻他的合纵策略。

纵观战国局势,实力雄厚的,向来靠拳头说话;实力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

公孙衍首创的合纵策略,是当时弱小国家对抗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办法。

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起来,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历史也会改写,合纵的失败并非公孙衍的失败,而是各国君主的失败。当时,已经无人能把那些目光短浅、形形色色的君主们凝聚到一起,他们患得患失、左右徘徊,即使公孙衍倾尽心血,也是无力回天。

公孙衍看着他沉默深思的模样,目光睿智,冷静刚毅,是做大事的材料,加上文略武功,都是一等一的出色,心中那些想法再次活跃起来。

从心底里讲,公孙衍觉得自己是一位拥有大才大德之人,可惜各国君王目光如炬,不能拧成一股,此外魏王即位以来好大喜功,不务国本,对魏国衰退洞察不足,还有魏国官场腐败过甚,实力竞争之正气消弭,趋势逢迎之邪气上长。

眼下秦国受挫,极有可能数十年难有作为,给中原逐鹿腾出机会,奈何他身已老,精力不足,难以后继了,无法再为魏国尽力,立身有余,觉得愧对国家。

这几年来,他内心一直深藏着一个愿望,就是给魏国寻觅一个足以扭转乾坤的经天纬地之才,同时此人又必须具有高绝的个人品德,不至于给国家酿成后患,想不到,这个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辰凌!

“辰凌,你认为魏国如何,有没有称霸诸侯,一统中原的根基和潜力?”公孙衍忽然试探问道。

辰凌微微一愣,不露声色道:“魏国人杰地灵,处在中原核心之地,土地肥沃,水域发达,有称霸诸侯的先天条件,但要统一中原,这些不是最重要,魏国一无险要山川河塞,难以抵挡四面围攻;二来朝政变法不彻底,阻碍势力太多;三是地处中原核心,很容易遭受战争,要统一天下,国力、军力、经济、人才、地理位置都非常关键,魏国似乎不具备。”

公孙衍轻声一叹,点了点头,似乎不愿,但还是不能否定,他也早看出,秦国才具备统一天下的各种条件,早年他在秦任大良造时,就惊喜发现这些优势,可惜后来被张仪和秦王逐出秦国,为此他任何时候都忌惮秦国,所以才不断发动合纵,就是要阻止秦的强大。

除此外,楚国、燕国在地里形势上,也有这方面优势,地处一角,不会腹背受敌,只有前进与后退,当然无论秦、燕、楚,背后都有少数民族的威胁,也要考虑在内,只是相比之下,比其它几国被诸侯国囊括中间,形势更主动一些。

“那你看好哪国,能实现大统?”

辰凌谨慎道:“秦国!”

公孙衍问道:“楚国如何?”

“断无可能!”

“那燕国与赵国呢?”

辰凌自然不会给燕国树敌,故意道:“燕国地处偏远,民风落后,文化粗浅,旧制腐朽,经济贫穷,难有大作为;赵国是秦之后,第二个有希望实现大一统的国家,赵武灵王雄才大略,推行胡服骑射,有横扫中原之雄心,日后必将有所作为,乃诸侯另一号公敌!”

“赵国!”公孙衍眉头皱起,满脸寒霜,似乎对这个能威胁到魏国的诸侯国,有些芥蒂了。

第0499章老谋深算

公孙衍尽管是辰凌很敬佩的人,对他也很抚照,但事关国家命运,他丝毫都不会妥让,在燕国与赵国对比之中,尽量压低燕国,抬高赵国,夸大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

赵国与魏、韩三家分晋,一脉同源,但八十多年过去,三国也摩擦不断,并非一心,特别是眼下中原将逐鹿,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强大骑兵,据说已经有五万铁骑了,还在扩张中。

相比中原诸侯,都是甲士与战车,骑兵虽然也有,但都是穿插其中,不是独立的兵种,一般负责探马、偷袭、运输、冲锋,属于步兵中的一个分支,唯独赵国的骑兵是独立编制,与步兵分开。

除赵国外,秦国也有铁骑,因为常年与西戎部落交战,戎狄都是散骑,奔袭战为主,因此秦国强大之后,也有三万的常规骑兵,楚、齐、韩、魏四国骑兵只是一两万,毕竟一名骑兵供应的粮草和军饷,要超过十名普通甲士,花费太大,而且中原马匹少,所以骑兵没有独立编制。

公孙衍听完辰凌的几句言论,早就对赵有了警惕的老丞相,再次严肃面对这个问题,赵国与魏国接壤,常年与胡人交战,赵兵比起魏国‘武卒’还要骁勇,绝对是与秦国虎狼兵,不相上下的兵员,对赵不得不防。

老丞相纵横家出身,一考虑问题,又纵又横,反复衡量诸国的关系与利益,盘宗错杂,环环相扣,过了半晌,长长一叹,年岁老迈,时不待我。

如今的公孙衍有心无力,难以再奔走六国,针对赵国布防了,而且时机也不成熟,为今之计,只能叮嘱魏王,时刻小心赵国,在北方边境,多设驻军,联合韩、燕、齐等临国,制约赵国的扩大,适当煽动赵国威胁论,把赵国塑造成继秦之后,第二个野心勃勃的帝国。

不过公孙衍对燕也有点不放心,他未曾去过燕国,对燕不熟悉,问向辰凌道:“燕国最近推行新政,有探子回报,律政新颖,彻底废除井田与奴隶制,施行耕者有其田,调动起了百姓的积极性,有关工商、律法、太学、民俗、物化、官体等,都进行细致的变革,比之商鞅变法,更细化更合理,目前有条不紊地进行,燕国今后会不会后来居上,成为魏国的大患?”

辰凌心中一动,想不到公孙衍足不出户,对天下大势却了如指掌,看来丞相府也有类似情报机构,小觑不得。

“属下在燕办事期间,的确见到了燕国变法,看上去,似乎集法家于大成,实则混乱充数,把历代变法东一段、西一截拼凑起来,细致是细了,但是许多条令本身就相驳,而且燕国老旧,民智未开,不通教化,推行的新政又离奇古怪,因此属下认为,不出三年,必然破产。”

“哦,你是这样以为的?”公孙衍看了辰凌一眼,意味深长地问道:“听说,你把辰府不少家产都挪移到燕国,接近四成,这又是何故?”

辰凌心中一紧,心想这公孙衍不简单,早查了我的家产,看来一直都在试探我,看我是否有长留于魏的心思?再往深一想,他辰凌锋芒毕露,已经让所有诸侯国侧目,甚至把他当成少年吴起,青年孙膑了,这样的人才,举世关注,他如果有离魏的心思,这么老丞相和魏王,肯定不会手软地把他除掉,以免日后成为魏国的大敌。

吴起和孙膑就是最好的例子,曾经都是魏国任仕,后来不得重用,或是被迫离开魏国,最后一个成就了楚国,一个早就了齐国,都对魏国造成致命一击。

另外一人,就是商鞅,青年时期叫卫鞅,在魏国上几任一位老丞相公叔痤府上任中庶子,管理书房文案和书籍,博学五车,有乾坤大才,可惜公叔痤临终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建议重用卫鞅为相,若大王不用,必杀之,免留后患。

可是魏惠王根本没听进去,既没用,也没杀,最后商鞅入秦,与秦孝公君臣肝胆,披荆斩棘,推行变法,三十年使得秦国成为七雄之首,夺取了魏国西部八百多里土地,河西全部沦陷。

这都是历史的教训,公孙衍以纵横家的眼光,看得更加精准,他任丞相,主管财政与民生,尤其是大梁城内,有多少国人户籍,有多少富贾,财产多少,一个月的经济流动、黄金价格、赋税情况等,时刻关注,都很了解。

当他得知辰凌在私下挪移财产往燕之后,白家也开始向燕投资,令公孙衍谨慎起来,想到一个可怕的后果:难道辰凌要奔燕?或是留了后路在燕?

所以,这次群臣口舌诛伐辰凌,公孙衍第一个不同意,而且还说服魏王,要重用辰凌,就是防止迫他反水,跳槽去燕,一番苦心,为魏留才,天地可昭。

辰凌稍微一犹豫,立即回道:“实不相瞒,的确有此事,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辰凌作为男人,热衷权势也理所当然,但并不排斥经商,甚至觉得,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成就功名之后,可以功成身退,像楚国范蠡一样,与西施退隐政坛,经商而富荫子孙,没有不更迭的王朝,却又传承百年的商贾,比如白家、孔家这些大商贾,富可敌国,丝毫不比外戚功勋弱。”

公孙衍微微点头,算是理解几分,官场瞬息万变,随时都有灭族之险,而且一旦失势,家族就败落了,毫无生计来源,但辰凌为何把财产投燕,却还没有理解,等着他解答。

辰凌继续道:“燕国百废待兴,七雄之中,秦国与我有国仇,属下不敢涉足函谷关内,剩余六国,五国都有大贾,比如赵国卓氏,以冶铁、养马名动天下,楚国猗顿氏煮盐闻名诸侯,还有齐国田氏煮盐海产、韩国卜氏铸造兵器,魏国更是有白氏、孔氏,战国六大巨贾,遍布中原五国,唯独燕国,没有商贾垄断,而且战乱刚结束,货物短缺,魏国随手一件小东西,都能在燕国提价两三倍售出,简直是暴利,所以属下就动了心思,打算成为战国第七大巨贾,燕国就是第一站,以此起身,换做其他国,都会受到商会和巨贾的打压,难以起步……”

公孙衍听到这些,心中逐渐释然,但仍告诫他道:“切不可大张旗鼓,帮助燕国恢复经济,朝中大臣若得知,必然联合弹劾你,现在你是魏国的大将军了,官位在前,经商在后,可不可因此失彼,闹得身败名裂。”

“丞相训斥得极是,属下定当有所节制!”辰凌恭敬说道。

公孙衍点了点头,旋即想起一事,忍不住微笑道:“老夫的政敌,纵横老对手,张仪也病倒了,比老夫还严重呢,呵呵,这个张仪,孤傲、清高一生,曾经令中原诸侯国君惧怕,到头来,却要终老在魏国,无友探望,真是可悲,狐死首丘,至少老夫晚年躺在自己国内,自己府上,他却如浮萍,客死他乡了。”

“张仪为何也忽然病倒了?”辰凌奇怪问道,核对一下历史,也的确这个时间段,回魏第二年病逝。

公孙衍眼神一冷,轻哼道:“这张仪,心中还是悬挂着秦国,身在魏营心在秦,眼见秦国衰败,无力东征,数代秦王的心血,难以后继,于是一夜白发,就病倒了,哈哈,这一切,与老夫倒相近,都因你而病!”

第0500章背后迷雾

辰凌没想到张仪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病倒了,有些啼笑皆非,一纵一横,两大战略的提倡者和践行者,最终都因自己的出现,双双患疾,卧床不起。

罪过啊!罪过!

公孙衍这时神秘一动,说道:“老夫怀疑,这张仪去年来魏,似乎不简单。”

辰凌凝神细听,有些不解,问道:“什么不简单?”

公孙衍沉思道:“如果他未病,老夫还未深想,自秦武王登基后,秦国传言武王与张仪不和,讨厌外交手腕,国内已经储备重兵,要早一日实现大统目标,于是任命樗里疾为丞相,赶走了张仪,并重用了甘茂、魏冉等人,现在老夫一想,只怕东方六国都中了秦国的计谋。”

“何解?”辰凌皱眉问道。

公孙衍哑然失笑道:“当初我与张仪为敌,奔走诸侯,一个合纵,一个连横,彼此虽然见面不多,但对彼此秉性都很清楚,张仪来魏,老夫早有提防,但是暗中也没查出多少把柄,现在把许多材料痕迹穿插起来,不难发现,当初河东战场屡战失利,就有人把河东沿岸防线图交给了秦国密探,朝中和军中都有秦国的间隙,当然这并不为奇,因为各国都会相互派密探深入诸侯朝中与军方,很难全部挖出。”

“老夫在想,张仪来魏,很可能是秦国兵力已经准备就绪,打算向东扩张,而函谷关外是韩国,黄河对岸是魏国和赵国,武关外是楚,历来秦国东进,首要对付的都是魏国,就在于地理形势,魏国无天险,大军渡黄河后,可长驱直入,北可上赵燕,东可攻齐,南可扫楚,不必攻打雄关要塞,韩国虽弱,但是函谷关外,狭长的山道沟壑,韩军只要驻守几处要塞,秦军就不宜攻打;而且一旦攻韩,唇亡齿寒,弱韩背后的魏、齐、楚同时增兵相助,秦国等于一国打四国。”

“因此屡次都是以魏国做突破口,各国不愿援魏,就是因为想看到强秦与大魏两败俱伤,相互消耗元气,因此张仪来魏,一定是来作先锋的,瓦解朝纲,熟悉军防,利用鲁莽的太子,搅动朝政不宁,破坏合纵国之间的利益,只可惜,来魏时间尚短,还未等出现大成效,你就半路杀出,让秦军损兵折将,先后撤军,连秦武王都被你伏杀了,秦国的计划泡汤,张仪图谋未成,这才郁郁寡欢病倒了。”

辰凌莞尔,一切来龙去脉是这样的,莫名地介入,让历史发生了偏差,但是,他又有一种错觉,这和他所知的历史似乎不大一样。

他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后世的历史,只有四五分是真,太多真相与史书记载有出入,这才是历史真实的发生的;二则根本不是一个时空点,只是形似神似而已,过去的历史早发生了,时光倒流,人死也不能复生,只能说穿越到其他交织的空间点而已,正好也是华夏的战国时代。

辰凌越来越坚信第二点,他不是穿越回到了古代,而是来到了一个和历史古代相近的时空中,一方大千世界缩影,根本不必担心改变历史会如何,那种假设不存在。

“这次对卫用兵,老丞相怎么看?”

公孙衍颌首道:“速战速决,三年为限,这是大环境的需求,如今卫国是卫嗣君在位,平庸之才,朝中人才凋零,不复当年,在二流诸侯中,不如宋、越,与中山、鲁差不多,这卫国是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姬姓,与周室王族同亲分支,二十年前由卫侯降为卫君,都城朝歌,原商朝旧都,卫地多商朝遗民,人口数十万!”

“如今除朝歌外,现有濮阳、城阳、平邑、平陵四座大城,二十几个县邑,方圆七百多里,吞入魏图后,魏国扩大疆域,北与赵、燕相连,东与齐国接壤更广,需要吞兵也势必增多,辰凌,这次你带右路军入卫,切记不可滥杀无辜,卫国多人杰,在各国诸侯国都有卫人名士存在,不可挥舞屠刀,惹怒世人。”

辰凌微微点头,很赞同他这番言论,历史曾记载,“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卫地自古多君子”。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其中在卫国长达十年,也就是因为这里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吴王的弟弟季札曾经周游列国,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翻开历史古籍,不难发现,三皇五帝中,就有三人出自卫地,颛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