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遬点了点头,神色复杂道:“那好,出使楚国的事,就交给王弟了,本王在大梁城听后好消息!”
魏钰心中一松,仿佛如龙脱困一般,拱手道:“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负使命。”
“另两位是谁?”
“臣愿意出使秦国!”一位大臣站出来。
※※※
潜伏在魏国大梁城内的华夏间谍们,再次活跃起来,大街小巷散播着魏国将亡,生灵涂炭的消息,使得大梁国人忧心忡忡,风声鹤唳。
何谓民心?民心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势就是利;避害趋利就是民心,别以为老百姓很傻很愚,在没有凝聚起来时,他们是不会甘愿这样陪葬的。
商铺、车行、酒肆、青楼……这些地方三教九流,各个阶层都有涉及,消息从这里传出,瞬间流传起来。
“知道吗,燕军已经攻破了黄河的防御,马上就要打到大梁城了。”
“难民可逃亡齐地避难,那里有燕军驻守,善待各国百姓,并不歧视!”
“什么燕军啊,现在燕国更名华夏,但凡华夏子民,一视同仁,照我看,魏朝廷灭亡就灭亡吧,反正之后我们会成为华夏国的百姓,听说华夏国的税收很低,而且老有所养,子有所教,真正的‘大同’‘小康’之世!”
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连朝廷官员们都陷入人海战术中,他们的左邻右舍、丫环奴仆、马夫书童,甚至夫人儿女,都逐渐接受了这种思想,绝对华夏灭魏并不可怕,反而会过的更好,因此戒备、抵抗、排斥之心也就淡了,更别说要誓死保国了。
舆论是把利剑,有时候发挥的作用,胜过千军万马。
第0979章山雨欲来风满城
大梁城人心惶惶,大街小巷,坊间邻里,但凡有三两人之地,便会充斥着各种国亡、战争等言论,让国人担忧,越演越烈。
有一些商贾和贵族,暗中开始转移,向楚国、韩国、旧齐地逃难,不想在大战中成为炮灰。
朝廷已经下令,严禁谣言乱传,并且关闭城门,禁止大梁人外出。
如此一来,大部分贵族子弟,为了探知最新消息,纷纷涌入了‘清溪玉坊’。
曾几何时,这里名士穿梭、聚集的场所,非读书士子、百工名匠、富商大贾与国府官吏,不得进入。
诸人高谈阔论,争相对目下最重大的国事传闻发布真知灼见;其间若有语惊四座之高论,便会获得众人一片彩声;若一个人屡屡有这等高论,这个人便成了风雅场所的名士,身价便倏忽大长。
自从白家大小姐迁族之后,白家在魏国的影响力已经下滑,没有多少坊市和店铺了,不过一些族中老者和旁系不愿离开,于是剩下的坊铺就交给这些留守的白家旁系打理,尽管曾被朝廷没收一些,但清溪玉坊却保存了下来,毕竟朝廷也开不起来。
国难当头,不少大梁士子和贵族子弟,集聚这里,听一些高论,了解当前大势。
这一日,比往日更多了一些,因为有消息传来,燕军已经要向大梁城进发了。
大厅之内,挤满人群,在‘论战台’之上,一位大儒正在滔滔不绝地演说:“古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然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
“这老梆子在讲什么?”异钗而牟,女扮男装的西门紫撅起小嘴,不耐烦向身旁的庞莹问。
庞莹摇头道:“还不是儒家那一套,宣扬大同思想,天下为公,这都什么年代,真是迂腐的老儒生!”
西门紫有些担忧地询问:“莹莹姐,听说燕军就要攻到大梁城了,你说咱们大魏能顶着住吗?”
庞莹神色低沉,叹道:“咱们大魏国,地处天地中央,自古人杰地灵,出现过不少圣贤,甚至一度成为强国,肯定能熬过这次危难的。”
“可是赵国、齐国也都是大国,论实力,比现在的魏,还有强盛,却先后被燕吞并了,我觉得,这次真的悬了。”
“这个时候,不得动摇军心!”庞莹身为禁卫军中女儿军团的统领,时刻念着为国着想。
“唉,要是辰凌还活着就好,凭他的本事,说不定能击溃燕军,就像当年击溃秦国一样!”西门紫语气酸溜溜的,充满了怀念。
“辰凌……”庞莹幽幽一叹,那个人,已经阵亡数年了,逐渐被魏国人淡忘,乍听西门紫说出来,有些陌生的熟悉,似乎很久远的事了。
※※※
大梁城,天香阁。
十大花魁,如今只剩下六人了。
柳青茵被白家暗中接走,送往了燕国,在那里洗尽铅华,不在青楼为姬了,而是成为书院的祭酒,专教音律。
黛云儿和白菲菲被魏太子接走,登基之后,私藏入了后宫玩乐。
苏小卿被魏钰接走了,他夺位失败之后,有些灰心,故此接走了他安插在天香阁的红颜知己,接入府内宠幸。
空缺的位置,又被新的四姬取代,一代新人换旧人。
剩下的六花魁,围坐一团,正闲聊大梁城的八卦和轶闻,毕竟达官贵人、名士才子每天都有人来到天香阁,醉生梦死,因此消息传的也快。
她们都是风尘中人,却早被各方势力收买,卷入政治漩涡中,因此眼光、才智、心计等等,都不是善茬儿。
“听说燕国改国号为华夏,要统一六国,灭亡赵齐之后,就轮到魏国了。”
赵玉儿幽幽道:“燕军来势汹汹,也不知道破城之后,会不会对咱们大梁人开杀戒,咱们虽然有些容色,但是在乱军之中,就怕有一些军士见色忘形,对咱们女人施暴。”
“应该不会吧,燕军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我还是担心啊!”李彤彤拍着胸脯道。
水月婷一叹:“唉,最潇洒的就是柳青茵了,当初和咱们一样,都是青楼风尘女,可是她运气好,攀上了白家,早早避难到了燕国,据说现在成为‘燕京学院’的祭酒,还受到燕王的接见呢!”
“要不,咱们也投奔燕国去吧?”
“现在走不了啦,且不说孔家攥着咱们的契约,就是能走,大梁城已经禁严,你也出不去!”
汪梦绮道:“听说苏小卿跟随魏公子今早出城了,出使楚国,算是暂时逃过一劫,万没想到,这妮子隐藏这么深,以前默默寡言,竟然是武陵君安插在天香阁的内应,咱们姐妹的秘密,估计早就被魏公子掌控了。”
※※※
就在大梁城谣言四起,城门戒严的时候,几道身影从街市闪入一条巷子。
这几人正是从燕国赶回来的沈铮、景砚、乔瑛、柳岩、巢盖几人,他们在燕国做了白家两年家臣,后来被推荐入了燕军。
这次受到上层将领的指名委派,重回大梁城,去策动当初与他们共事过的都统、校尉们,做华夏军内应,配合秦开大军攻陷大梁城。
“夏世雄、徐泰、郑铉、康海、王磐……”
几人低声念着名单上的名字,有将领,有都尉,是目前在大梁城内任职有兵权的旧识。
沈铮压低声音道:“大家记住,每个人先负责策反一个,但是不要直接出面,先派人通话,看对方是否意动,出了事,立即逃到指定市坊藏匿!”
“明白了!”众人点头。
“好,开始行动吧,在秦将军兵临城下之前,争取策反成功,减少三军将士的伤亡!”
第0980章出使
野旷天低树,已入深秋,落叶飞洒,如蝶起舞,漫空纷纷。
一行车队从大梁城出发,向楚国的方位一路南下,队伍浩浩荡荡,尘土飞扬,正是魏钰出使的队伍。
这是他的一个金蝉脱壳的计策,可以明哲保身,暂时躲开了魏昭王的暗算。
魏钰带走了一些家臣和谋士,为了不引起魏王的猜疑,家属没有带出来,算是孑然一身而上路了,侯府的妻妾们都留在了大梁城。
万里晴空,显得格外清远、空旷;广袤的原野上,一排老树,伸着光秃秃的枝桠,含着忧虑的眼神,缄默地站着,树叶多已坠落,剩下稀稀拉拉的几片,无力向着秋风,飘零四舞。
肃穆秋色,以它的悒郁,把生命的斑驳淋漓尽致地展现世人面前。
郁郁不得志的人,最受不了秋意,因为那种萧索、悲凉的气息,让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压抑了。
魏钰轻轻一叹,准备了近十年,最后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败给了嫡长子的身份。
不是他不够优秀,也不是他不够细心准备,可是忽然国难当头,魏襄王仓促退位,根本没有给他过多的发力时间,眼睁睁地看着王位被平庸又心妒极强的王兄占据了。
“离开了,终究是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魏钰长叹一口气,意志有些消沉。
车厢内,与他正对面坐着一个女子,一身清婉的纱裙,一头墨染般的秀发用一条洁白地丝帕系着,由于靠着车窗位置,发丝随着窗帘的风丝轻扬,衣裙扭裹在身上,纤腰塌陷,臀圆腴美,乳鸽似地胸膛轻轻起伏着,那种美态,又岂是任何文笔能够描述出来的。
“殿下,不论成败,你在我心中,都是列国中罕见的强者,名公子,真男人!”苏小卿温柔劝解。
魏钰苦笑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在安慰我吗?”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殿下既能从衰微的大梁城安然离开,就有了日后争锋的本钱,眼下燕军势大,到了楚国,楚怀王能否借兵援魏,与燕为敌,这都是未知数,一旦大梁城陷落,到时候殿下可借助楚国的力量复国,挥师北上,收复失地……”
魏钰的眼神一下子明亮起来,阴晴不定,思考着她的话,像是一道闪电打入他的脑海,看到另一道光明。
先前他决定出使,只是在朝堂上临时想的脱身之计,因为魏钰很清楚太子的秉性,现在刚登基王位,还没有腾出功夫和精力对他下手,如果刚做了魏王,就处死王弟,魏国名公子,会对他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所以魏钰暂时保住了性命。
但是他迟早要被魏王加害的,离开大梁城,就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办法。
现在听到苏小卿说出的一番言论,虽然对大魏社稷,貌似有点大逆不道,但对于枭雄而言,这只是手段!
“嘿嘿,卿儿真不愧是我的最疼爱的女人,关键时候,竟让本候豁然开朗!”
“这都是殿下气运,小卿只是提议而已,最后还需要殿下定夺!”
魏钰点了点头,伸手揽住了她的纤细腰肢,凑上去亲在香腮一口,笑道:“这些年把你放在天香阁,果然大有长进,已经不亚于本候府上那些谋士了,这次入楚,权当游山玩水吧,等候大梁城破的消息,再谋出路!”
※※※
与魏钰同步出使秦、韩的大臣,也出发了,分别是九卿职位的倪良和太仆魏建志,各自在数百护卫的保护下,带着通关文牒和出使密函、信物等,向着秦国、韩国出发。
可走了两日之后,分别遇到了伏击。
“嗖嗖嗖——”
山岗处,乱箭射出,倾泻而下,数百护卫和出使的大臣全部射杀。
另一队伍,途径山谷的时候,意外遇到了马贼,先是滚石砸下,又有蒙面人入谷清剿。
“噗!”
有武士割下了出使者的首级,其余尸体,全部焚烧。
“任务已完成,撤!”
毫无疑问,这是在大梁城内的间谍,向外发出了消息,潜伏在魏国境内的锦杉卫等行动组,负责截杀这两路的使臣,完全封闭魏国的求援之路,来个瓮中捉鳖。
※※※
楚国寿春宫殿,今日非常热闹,因为有燕国的使节前来觐见楚怀王,那个人就是苏秦。
眼下燕国势大,已经超越了数年前不可一世的秦国,仙后灭了赵齐,又在攻打魏国,让楚国的大臣和百姓们都紧张起来,今日燕国的重臣苏秦到来,无疑使楚国上下都非常关注。
大殿上,楚怀王正襟危坐,询问道:“不知苏大夫这次出使楚国,可有重大使命?”
苏秦微笑道:“当然有,来楚国,自然要跟楚国交好立盟而来。”
楚怀王哦了一声,显然有些意外,还以为燕国派使节过来,是要敲诈勒索呢!
“燕王有意要与寡人交好,不做干戈吗?”楚怀王有些心动了,毕竟燕国实力强势,真担心魏国灭亡之后,就是楚国了。
“那当然,燕国有志统一北方,吞并赵、齐、魏,使车同轨,行同文,乃是造福天下的大事,不过,燕王有好生之德,不愿多生干戈,希望能与楚国划江而治,从此南方有燕,北方有楚!”
楚怀王一听,眼神中闪过兴奋之色,如果真是如此,楚国当真无忧了。
“哼,说的好听,燕国改立国号,华夏,好大的口气,难道没有统一九州,代周而立的野心吗?肯好心放过楚国?”屈原这时站出来,好不避讳地指责燕国使节苏秦。
第0981章游说楚怀王
楚国官职三闾大夫屈原,站出来,向苏秦质问燕国的吞并他国的不义行为,讽刺燕国对楚同样不安好心。
苏秦扫了一眼这位壮年俊彦,面如冠玉,鼻若胆悬,目光熠烁,英俊清瞿,散发着一身书卷之气,饱读诗书才有的气质。
“这位想必是楚国近几年来,闻名遐迩的楚才子屈原公子吧?”
屈原点头,并不接受他的恭维,仍然质问道:“不知苏大夫对屈某的问话,可有辩词?如果不能让人信服,楚国断然不会信你燕国的话!”
苏秦微微一笑,侃侃而谈道:“燕王雄才大略,念天下百姓受战乱之苦,不能平息,愿意以武止干戈,实现天下大统,不分地域之民,统统爱之,黄河以北,尽数归燕,现在齐民、赵民,被编册入户,分封土地,割除旧氏族、贵族垄断土地,轻徭薄赋,这是民之大幸,百姓拥戴,何罪之有?”
屈原哼道:“这是强词夺理,燕、赵、魏、齐等,皆分封于周天子,实现大同,也是周室的大同!燕国违背周室礼制,篡改国号,诸侯举国祭祀,当以祭拜社稷,山川河流之神,而祭天大典,是周室特权,燕国明显大逆不道,其心可恶!”
苏秦冷冷一笑,盯着屈原道:“数百年来,周室衰微,大国吞小国,这数十年七国纷争,战死多少壮丁,百姓受了多少苦难,难道屈大夫看不到吗?”
屈原还击道:“我只看到,诸侯野心勃勃,不念旧礼,才会致使礼乐分崩,不再遵从周制,方有今日大争之世,若各方诸侯皆能像孔大儒提的,各执其责,天下共主周室,就不会有动乱了,燕国现在就是逆天行事,倒行逆施!”
一些信奉儒学的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觉得打有道理,今不如古,世风日下,就是因为君不君,臣不臣,诸侯越了礼制,变得肆无忌惮,才会有这样的大争乱世。
“周室才是正统,诸侯不应该相互吞并!”
“燕国应该顺应天命,重新尊奉周天子,恢复赵国和齐国,诸侯听命于周室,这样才符合礼制,天下才会安宁下来。”
“没有错,燕国不该擅自形势,吞灭诸侯,违反天命!”
一些楚国大臣趁机反驳,一阵喧嚣。
苏秦何等人物,纵横大家,岂能会被这群腐儒大夫压制住?
他哈哈大笑,扫视一番,目光过处,王殿的楚臣们,都诧异地闭口安静下来。
毕竟苏秦声名远播,纵横捭阖,口若悬河,雄辩大家,被他目光一扫,众人不自觉地有些心虚。
苏秦朗声道:“诸位可曾记得周公辅佐武王伐纣之时,曾说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与任何人都没有亲缘关系,天子虽是选为代表,但若无能无德,天下分崩,天命就会消失,被有德有能者取而代之!
“正可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下已乱,百姓诉求安宁,燕王以武止戈,正是顺应天道,须知‘天命糜常,革天之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商取夏,周取商也!”
他的一番言辞,让在场的楚国臣子们都难以反驳,毕竟连周公和武王都曾这样说过,周王朝的夺权,也是作为诸侯,后来推翻了殷商。
这时楚上官大夫靳尚站出来,面带微笑道:“苏大夫,难道燕王真有与我楚国结盟的诚意吗?”
苏秦笑着点头,他来到寿春之前,就曾派人给上官大夫靳尚、上柱国景痤、子兰、郑袖贵妃等,送了许多珍宝和燕国新产品,进行了外交收买,以促成这次游说盟约。
靳尚早就嫉妒屈原的才学,一直在楚怀王面前诋毁他,却还没有机会让楚王疏远他,此刻见屈原等人的质问,被苏秦雄辩之口堵住,暗暗得意,站出来接话,一唱一和。
苏秦道:“燕王当然有诚意了,如果燕楚结盟,燕国愿意把齐国以南一些宋、鲁六百多里土地,划给楚国!”
“当真?”楚怀王眼神一亮,脸色骤然大喜。
苏秦卓然而立,谈笑风生,点头道:“回君上,自然是真的,燕国久居北方,只希望统一济水、黄河以北的地方,对淮水之南,并不热衷,疆域太大,燕军也驻守不过来,愿意与楚结盟,把南方的一些土地,划给楚国!”
楚怀王当即乐开了花,还有这等好事?不过想到燕国的确久居渤海之地,听说那里天寒地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