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ㄐ那逑椿蛘咝蘩怼�
方劲松提议的排号措施继续施行了下来,每一件东西送过来的时候,都先编了号,再按号处理。
按理说,住家们把东西送过来了,就可以离开了,但是不少人就是没走,坐在牌坊旁边的大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跟学生们拉话,一派和乐融融的样子。
何三看见这情景,完全呆住了。
苏进笑了笑,把他拉过去,在他屁股下面塞了个小马扎:“来,坐!”
何三问道:“这是干什么?”
苏进已经塞了个东西在他手里了,问道:“这个能修吗?”
何三低头一看,道:“咦,漳缎缠枝莲坐垫?这有什么不能修的,用织补就可以,最简单了。”
徐英耳朵很尖,马上就听见了,凑上来问:“织补是什么?”
何三习惯性地回答:“你看这布料,织的时候有经线,有纬线是吧?你就按照这纹路,把破的地方补好,就是织补了。”
徐英眯起了眼睛:“这经纬线很不好认啊……”
何三道:“因为漳缎是提花绒,表面这一层绒,把经纬线遮住了。你看这里这个绉纱绸,就很明显了。”
他讲得头头是道,徐英连连点头,道:“我懂了!”
何三满意地点头,突然觉得不对,回头就拉住了苏进:“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苏进笑着拍了拍他:“我们这是在学雷锋干好事,拉你一起来帮忙,给你净化一下心灵。”
何三嚷起来了:“你骗谁呢你!”
0105 喜欢
苏进指着何三手上的漳缎坐垫说:“这坐垫是第三间冯家老奶奶拿过来的,是她年轻时候的陪嫁,很心爱的。结果前两年,不小心被她儿子用烟头燎了个洞,别人跟她说顶多只能打个补丁,没办法补回原样了。她很心疼,一直小心保管着,也是因为信任我们,才拿过来给我们试试。”
何三听得一愣一愣的,他盯着那个洞道:“这个洞是略有点大,但也不是不能补回原样……不对,这跟我什么关系?”
苏进忧愁地道:“这个坐垫前两天就已经送到我们手里了,我们都没办法完成。何三哥,你是织物大派出身的,你总不能让我们辜负老太太的信任吧?”
何三还是第一次听见他叫“三哥”,心里一乐,嘴上就软了。他迟疑了一下道:“就算我能修,这会儿也不行啊,工具我都没带上身上……”
话没说完,苏进把一个布包递到他面前来了。各色针线、顶针、衬布、胶水……所有织补需要用的工具,全部都备齐了!
何三现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一开始就打好了这个主意是吧!”
吕家是织物大派,何三也算是“名门正派”出身,在传统纺织品方面的基础打得极牢。织补是纺织品修复的一个主要手法,他四年前就已经学会了,四年下来 ,这方面的技术熟练精湛。
他拆了坐垫内折处一个不起眼的布角,把它拆开,原样原补,调和配色。没一会儿,坐垫正中央的那个破洞就像是水波一样,渐渐向中间弥合,最后合为了一体。无论是漳缎本身,还是上面的缠枝莲绣样,全部都跟周围其它的部分一模一样,不管粗看细看,都看不出一点破洞的痕迹!
他开始工作的时候,学生们就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围了过来。
何三平时看着很跳脱,一开始工作就非常专注,学生们紧盯着他手中的动作,不时发出惊叹声,他浑然若无所觉。
最后,他用一块矾石把破损处打磨了一下,抬起头来,笑问道:“怎么样?”
他一抬头,正对上一个老太太激动的目光。老太太已经满头银发,满脸都是深深的皱纹。现在,她的眼眶通红,里面泛着泪光。她弯下腰,接过何三手中的坐垫,轻轻抚摩着。她的动作为轻柔,就像对着毕生的至宝。
她喃喃道:“我家小二,小时候,最喜欢在这块坐垫上打滚了。我家老伴,经常拿它当枕头,说了也不听……”
她突然蹲下来,一把抓住何三的手,连声道:“谢谢你,谢谢你!”
何三呆了一会儿,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没什么……”
好一会儿后,冯老太太拿着坐垫离开了,何三仍然盯着她的背影,半天没回过神来。
苏进笑着问他:“怎么样,学雷锋做好事,心里很满足吧?”
何三回过神来,斥骂道:“你给我滚!我算是知道了,我今天这是被你骗了!说好的聊天的呢?”
苏进笑着说:“我哪有骗你?大家不都好好坐在这里的吗?你想聊什么?说吧。”
何三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起头,他这一顿,旁边的徐英马上凑过来,抢先问道:“何老师,您刚才织补的时候,是怎么找出提花绒下面的经纬线的?”
魏庆也有问题想问:“刚才您是从内侧剪了个布角下来,要是没有这样的原物可用,要用什么来织补呢?”
这些问题对何三来说非常简单,他随口就回答了。结果一个问题引来了更多的问题,他索性又找了一件丝绸旗袍,示范给学生们看。
天工社团的学生都非常聪明,何三一讲,他们就听懂了,马上就能举一反三地试着动手。
即来之,则安之。不涉及到原则问题的时候,何三还是很心宽的。他有点公子哥儿脾气,但不严重,没一会儿就跟学生们打成了一片。学生们有问题,他就回答,挺尽心尽力的。
可能是受到周围气氛的影响,他眼神深处的一点阴晦渐渐消失,表情重新充满了活力。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捧着盒饭发问了:“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大周末的不去泡个妞,在这里修破烂?”
徐英刚才开口,他就伸出手说:“不要拿雷锋什么的忽悠我,我又不傻!”
徐英哈哈地笑了,道:“这是我们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什么社团?”
虽然修的只是些废旧物品,徐英仍然非常骄傲地说:“文物修复社团!”
何三倒没有取笑他们,思索着点头道:“唔,新手的话,用这些东西开始练手,的确挺不错的。”说着他又好奇了,压低了声音问道,“苏进在你们社团什么身份?指导?顾问?”
徐英想了想:“都有吧。这个社团,本来也是他建起来的。”
“他建的?咦,你们是京师大学的吧?我记得你们学校是有文物修复专业的?”
徐英点头。
“有这个专业,为什么还要组建社团?以他的本事,就算上那个专业也应该很牛逼吧?”
徐英不知道他跟苏进什么关系,把这个问题含糊过去了。
何三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会儿又抓着方劲松问:“你们京师大学的,就算不做这个,出来找的工作应该也很不错吧?为什么还要加这个社团,从头开始?”
他摆明了是苏进请来的老师,天工社团的学生对他还是很尊敬的。所以虽然觉得他的问题很没有意义,方劲松还是正常回答道:“因为我喜欢这个,想做这一行。”
他刚刚说完,又一个大婶拎着东西走了过来,方劲松连忙放下饭盒,上前迎接。大婶拿来的是扇旧炕屏,上面都是灰。
方劲松接过来,也不嫌脏,一边用刷子轻轻刷去上面的灰尘,一个皱着眉,用苏进教的办法仔细鉴定这是什么。
堂堂京师大学的大学生,处理起这种破烂来,不仅不嫌弃,还一副甘之若饴的样子。
……喜欢吗……
何三捧着饭碗,怔怔地看着学生们,一脸的若有所思。
何三发呆的结果就是,下午吃完饭后,他教学的热情突然变得高涨,不等学生们发问,就主动讲起课来了。
他也看出来了,这些学生全是新手,完全没有经验,所以他从基础开始讲起,基本上不涉及太深的内容,重在培养实践能力。
南锣鼓巷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它是一条老街,从元朝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浓的传统色彩。
但同时,这里位于帝都中心,属于闹中取静的位置。时代的变迁与周围的繁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这里,它又属于一个新的世界。
新与旧在这里融合碰撞,展现出一番奇妙的景象。
譬如说,今天送过来修的,有冯家老太的那个织锦坐垫,缠枝莲纹,妆花漳缎,是晚清时最流行的高级面料与纹样。后来郑家老太拿来的那件羊绒旗袍,则是民国时的流行款式。
除此之外,后来陆陆续续还有其他人家送了织物过来,各种款式、面料都有。有的是像冯老太的坐垫一样,哪里破损了一小块;有的可能是哪里沾染了去不掉的脏东西,油漆之类。
这些基本上都是各家比较好的衣物,不然也不会保存到现在,它们代表了各个时代不同的风格,与不同的面料选择。
何三就着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久,学生们就已经掌握了传统纺织品的基本常识,能处理住家们送过来的大部分这个门类的物品了。
…………
傍晚时,何三一边喝水,一边看着天边斜挂的夕阳。
不远处,苏进正在招呼学生们收摊,把修好的东西收好,照以前那样,送到第一间张爷爷家里,回头物主会过来拿。没修好的东西,也一并收好,明天继续来干活。
很多住家提前就过来收货了,他们跟天工社团的学生们拉着话,语气里满满都是感谢。
到现在为止,修的东西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但学生们还是维持了以前的收费——一元一件。
住家们一开始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挺高兴的。但时间久了,他们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们现在正在拉学生们到自己家吃饭,亲热得像是对自己的子侄。
学生们婉言谢绝,纷纷表示,回家以后,还有“作业”要做呢!
即便这样说了,他们还是被塞了不少东西。鸡蛋、点心、自制的饮料,各种的都有。每一件东西,都包含着南锣鼓巷住家们浓浓的心意。
何三听着这些声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今天相当于是被苏进“骗”来的,但现在突然觉得,这一趟好像也来得挺值的。
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一个老太太蹒跚地走过来,道:“小伙子,看你一直喝水,是嗓子不舒服吧?你是他们的老师?今天看你一直在给他们讲课……来来来,这是我泡的胖大海,你喝两口,润润嗓子!”
何三还没回神,一杯热茶已经被塞进了手里。淡黄色的水中,一朵深褐色的果实正像花一样绽放,微苦的气息扑鼻而来。
何三有点发怔,老太太殷切地看着他:“喝吧,对嗓子有好处!”
过了一会儿,何三轻轻应了一声,把杯子举到了嘴边。
夕阳暖黄色的光芒从屋顶上照过来,在地上投下大片的剪影。余晖晒在身上,暖得让人心里发烫。
何三喝完胖大海茶,老太太这才满意地走了。
这时,苏进已经安排好了,走过来问道:“走,我请你吃饭!”
何三突然看向他,道:“还是我请你吃吧!”
0106 何三的迷茫
吃饭的时候,何三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嘲笑着问苏进:“听说你们每天都来摆摊,赚点烤串钱?”
苏进慢条斯理的拿起一串肉:“不要瞧不起烤串啊……”
没错,最后还是苏进请客,带着何三跟学生们一起到了烤串摊。
上个礼拜他们就订好了规矩,周末的晚饭,就用当天赚来的钱解决。赚多吃多,赚少吃少。
上周末他们每天只赚了一百多块,只勉强够吃。这周就更惨淡了。
上周住家们比较小心,拿来的东西以清洗为主,花费的工夫不大。这周以修补为主,更有技术含量,但能完成的件数也变少了。
要不是有苏进和何三这两个生力军,单靠学生们的力量,他们也不用撸串了,还是买两个馒头啃吧。
不过学生们还是很高兴,他们能感觉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上周的石永才就不用说了,这周的何老师,虽然不知道段位,年纪也很轻,但他肚子里的干货,可真不少!随便一件东西,他就能说出一大堆门道来。
现在一边撸串,学生们还在一边小声交流,话题中心全部都是今天学到的东西。
苏进也在跟何三说话,他问道:“你一会儿还有事情吗?”
何三斜睨着他:“说有事也有事,说没事也没事……”
苏进笑了起来,说:“那就是没事了。跟我回去一趟吧,我有好东西给你看看。”
苏进把何三带回了十极里的工作室。
苏进租的这个房子就是最普通的那种民居,楼道里非常阴暗,堆满了东西,路过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撞倒啥。
何三一边小心翼翼地走,一边不可思议地问道:“这破烂地方真的是人住的吗?”
苏进摇摇头道:“何不食肉靡啊大少爷。这地方离学校近,挺方便的。”
到了四楼,他开门进去,里面完全就是一个工作室的样子。
何三好奇地看着四周,小心在沙发上坐下,一不小心坐到一把刷子,嫌弃地把它扔到一边去了。
苏进给他倒了水,说:“你先坐坐,我把东西拿出来给你看。”
何三挥手:“别客气了,快去拿!”
没一会儿,苏进捧来了一个扁平的玻璃盒,一看就是真空的。盒子里有一页发黄的纸,边缘被虫蛀得破破烂烂的,上面还有不少黑色的霉斑。
苏进把茶几拖过来,把玻璃盒放在了上面。
何三的目光顿时被吸引了过去,立刻叫道:“帛书?”他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会儿,问道,“这应该是汉帛吧?”
苏进竖起了大拇指:“好眼力!对,就是汉帛。”
何三捧起盒子,左看右看,惊道:“这汉帛的工艺真好,太匀称、太细密了。织帛用的蚕丝看来也很不一般……果然是好东西!”
苏进笑了笑,问道:“如果要你用现代工艺仿制这样一块汉帛,你能做到吗?”
“仿制?”何三抬头看他,下意识地问道,“你想仿造?不,不对……”他恍然大悟,“你想修复!”
今天魏庆曾经提出了一个问题,织补的时候,如果没办法找到同一种布料怎么办?
当时何三回答他,那就用相近的布料代替。一方面是材质,一方面是色彩,尽量去找到一样的。
这份帛书边缘破损,中间也有虫蛀出来的洞,想要修复的话,必须得找到近似的材料。但是汉朝到现在,过了两千多年了,当时的蚕丝跟现在不同,纺织工艺也跟现在的完全不同,想要仿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何三端着盒子思索良久,道:“真要仿制的话,的确可以试试。但是这样做,费时费工,为了这么一张帛书,值得吗?”
苏进摇头:“如果帛书不止这一张呢?”
“不止一张?这帛书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你忘记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了?”
第一次见面,是在谈修之的别墅里,何三帮他们做了赴宴用的衣服。那是什么性质的宴会,何三大概也知道一点。他恍然道:“这是你那次拍下来的?”
苏进摇了摇头,道:“不是。”
他把那次宴会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跟何三讲了一遍,尤其强调的是后面正在开掘的马王堆。马王堆一号墓和三号墓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纺织品文物的一次“盛宴”,里面开掘出来的纺织品数量与种类之多,堪称空前绝后。
无论是丝织品、绣品还是帛书,都展现了当时纺织与刺绣方面的最高工艺。
苏进现在当然不能全讲给何三听,但只需要透出一点,就能让他目眩神迷了。
他重重一击拳头,怒道:“这种好事,舒家小妞儿竟然没跟我说!”
苏进笑了笑:“现在汉墓还在开掘过程中,正式开始整理修复文物,得等到年后了。”
年后才开始整理修复,现在何三就先得到了消息,这个先机代表着什么,不用说何三也知道了。
他咧嘴笑了起来,重重拍了苏进一下,道:“好兄弟!”
笑容还没正式展开,他又皱起了眉。过了一会儿,他端起水杯,叹了口气,道:“真有这方面的活的话,估计也轮不到我。”
苏进问道:“为什么?”
何三叹了口气,他靠在沙发背上,仰头望天。他精神了一天,这时候的表情却像早上刚见面时一样,重新晦暗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苦笑一声,道:“老实说,现在我都不敢回家了。”
“现在每次回家,弟弟妹妹们都会缠着我,问我在吕家学到了什么。他们很羡慕我的‘远见’,觉得我给自己找了条好出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