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存德正要告退,孙元起又道:“这几个巡警先留下来,我有用。”于是他们就被抓了壮丁,有的去寻找卖瓜子小贩的家属,有的则拆下门板,把尸体运到城外准备焚化。
此间事了,天色已经渐渐昏黄,一路奔波劳累,众人都面带疲惫之色。孙元起道:“伍先生,你再辛苦一下,陪我到养病院看看。其他人由滨江厅安排,先找个地方休息洗漱。如何?”
伍连德也是急性子:“在下正有此意。”
于是在十多名志愿者、七八名滨江厅地方官员的簇拥下,孙元起、伍连德前往养病院。刚到病院,大家就被吓了一跳:在门口横七竖八摆放着十来具尸体,每具尸体上都有发黑的血迹。这哪是什么养病院,完全就是人间地狱!
其他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壮年人,阅历多些,死人也见了不少,除了吓一跳之外倒没有什么。但那十几个志愿者都是青年学生,哪里见过这些?一个个都吓得面色惨白,把手里的钢枪捏得铁紧,几乎可以肯定,他们今晚回去一定做噩梦。
陪同官员快步上前喊道:“姚医生、孙医生,你们在吗?钦差大人前来视察。”
两位四十岁左右的医生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他们应该是正在巡查病房,穿着白大褂,出门的时候才解下脸上围着毛巾。正要见礼,孙元起连忙上前扶住:“两位,辛苦了!”…;
陪同官员道:“孙大人不顾病疫凶险,一路直奔滨江厅。前脚刚到,后脚就来养病院视察,足见对二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溜须拍马声。
孙元起顾不上和他们打哈哈,介绍道:“姚医生、孙医生,鄙人孙元起,忝任学部左侍郎,受朝廷委托,主持本次防疫事务。这位是伍连德伍先生,剑桥大学博士,主攻传染病学,现任北洋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被孙某聘为本次防疫事务总医官。希望三位精诚协作,早日消灭疫情。”
“一定,一定!”三人齐声答道。
孙元起问道:“姚医生、孙医生,请你们实事求是地说,最近疫情如何?我好有所准备。”
伍连德也说道:“孙大人曾留学西洋多年,对医学颇有研究,二位直说无妨。”
这时候能来傅家甸参与防疫的都是热血之人,姚医生也不隐瞒:“形势严峻啊!隔离工作尚未实施,被传染者越来越多。疫死者横尸街头,防疫无从谈起,傅家甸居民现在是人人自危!”
正话着话,远处走来两个伙计打扮的青年,他们抬着一个还在呻吟的病人往门口一扔,便匆匆离去。孙元起奇道:“他们这是?”
姚医生叹口气:“听说这种病会传染,城里医生、郎中都不愿出诊,如今傅家甸只有我们这里能收治,所以得病之后就往这儿送。才几天,我们这个养病院就人满为患了。”说完,他进屋招呼看护把病人抬了进去。
“你们怎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伍连德问道。
边上站着的孙医生摇了摇头:“说是治疗,其实就是注射些葡萄糖、吃点退热止咳药片,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等死罢了。”
孙元起又问道:“关于如何防疫,你们有什么建议?”
孙医生说道:“我们经过十多天观察,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所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隔离患者,开窗通风,对四周消毒灭菌。可是我们向滨江厅、西北路道建议之后,根本没有下文。很多人知道这种病传染之后,为了避免官府的查究,甚至趁深夜把死去的亲人弃尸街头。”
姚医生这是走出来,愤愤不平地说道:“别说扔死人,就是扔活人的也有。昨天我出门,亲眼一个尚未咽气的病人被人从屋里拉出来,丢在街边。旁边正好有个站岗的巡警,我问他为什么不过问此事时,他大言不惭地说:‘我只是个巡警,他们愿意扔自家人就扔,我能怎么着?别说扔这儿,就是死这儿,又与我何干?’把我气得够呛。”
孙元起从志愿者的背包里搜刮了几个,递给姚、孙两名医生:“来时路上,我听西北路道于大人说,你们二位发现此次疫情可能是依靠飞沫传染,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这是口罩,虽然它对其他传染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但对于依靠飞沫传染的疾病却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你们戴上试试,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虽然在元代宫廷里,伺候皇帝的宦官和侍女已经会在口鼻上佩戴绢布,以防止污染食物。但真正普及口罩,尤其是医用口罩,还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当东北爆发鼠疫时,孙元起想到的防疫措施里就是佩戴口罩,不过寻遍大江南北,在遍地纺织厂的中国居然没有一家生产口罩的。孙元起只好画出样式,请纺织厂代为加工。好在样式简单,工艺更不复杂,很快第一批样品就寄送到了山海关,并随着孙元起等人一同北上。
两人大为感动,手忙脚乱地佩戴上口罩,引导孙元起进入院内。
所谓养病院,是由一间公共浴室临时改造而成,面积不过数十平米,里面摆满了各式病床,病人太多,甚至地上都铺着被褥。病院里除了姚、孙两名医生,只有5名看护协助。
孙元起大致看了片刻,退出院外,寒声对滨江厅官员说道:“你们现在就回去和刘镜人说,我限他在明天中午之前,找到一座三十间房的院子做传染病医院。如果找不到,他这个滨江厅同知就当到头了!”
二四二、纸船明烛照天烧(一)
对于任何朝代的官员来说,官职都是他们的第二生命。`听说孙元起要谋杀他的第二生命,工作积极性立马变得跟管涌似的,突突往上冒。
次日一大早,孙元起刚起床,刘镜人便过来汇报:“启禀大人,养病院新址找到了!”
“哦?”
“下官在城郊觅得一家客栈,凡有房屋五十余间,床榻桌椅俱全。因近日疫情严重,住客稀少,正可以借来一用。”刘镜人唯恐孙元起不信,又详细解释道。
孙元起大喜,少不了大肆嘉奖一番。顾不得吃早饭,当下命人请来伍连德、姚孙二医生、赵景惠等人,商议在新址上建立一所较为正规的传染病医院,姚、孙二医生负责治疗病人,伍连德负责寻找病源和传染方式,赵景惠等人研究病菌及抗病药物,至于自己,则主动请缨负责隔离、消毒、善后等事宜。
诸人散后,孙元起胡乱吃了几口早饭,正要带领志愿者出门督导全城戒严,门房来报:“老爷,有两位洋人求见。”
他们鼻子倒是灵的很,自己昨天下午刚到,今天人家就找上门了。
两人都有名片,一个写着“日本私立北里细菌学研究所所长,北里柴三郎博士”,一个写着“哈尔滨俄国铁路医院院长,哈夫肯医师”,看来他们分别是日、俄两国此次防疫的总医官。
技术官僚毕竟单纯些,而且他们到疫区也更早些,对于疫情认识更加深入,正好相互交流一下。想到这里,孙元起说道:“快快有请!”
北里柴三郎是个五十多岁的矮老头,哈夫肯则是三十出头的高大汉子,对于孙元起他们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寒暄过后,孙元起直接问道:“二位都是传染病方面的专家,对于此次疫情·有什么看法?”
因为对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细菌的深入研究,北里柴三郎在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哈夫肯不敢怠慢,很恭敬地请他先发表意见。北里沉思片刻·字斟句酌地说道:“1894年香港发生鼠疫,我和同事青山胤通博士等人赴疫区开展实地调查,在老鼠身上发现并分离了鼠疫杆菌,从而确认老鼠是传播鼠疫的罪魁祸首。本次我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委托,前来调查病因。到傅家甸之后立即雇人捕捉老鼠,以期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可是一连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始终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所以我有些怀疑现在流行的传染病是不是鼠疫。”
听了翻译·孙元起有些疑惑:“北里先生,你是研究鼠疫杆菌的专家,只需要解剖病死者遗体,比对一下两种病菌的差异,不就可以确定是不是鼠疫了么?”
北里柴三郎躬身答道:“实在抱歉,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会解剖遗体,因为日本侨民暂时还没有人感染此种病疫。贵国国民感染致死者倒是很多,但贵国法律严禁破坏尸体·作为外国人,我更不能逾越。”
孙元起又问哈夫肯:“哈夫肯医师,你的观点呢?”
哈夫肯有些自得地答道:“很不幸·又有些幸运,滨江厅的俄国侨民有不少感染了这种疾病。经过我认真检测,现在可以完全确定这种传染病就是鼠疫!”
北里柴三郎奇道:“既然是鼠疫,为什么我没有在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
哈夫肯眨了眨蓝色的眼睛:“或许您和牛顿爵士一样不走运,解剖的那几百只老鼠恰好都是健康的。”…;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也有运气不好犯错误的时候。1666年,23岁的牛顿想通过实验来证实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于是他把玻璃和水组合在一起来,测量两者折射率的差异。非常不巧,他选用的玻璃与水具有相同的折射率。于是牛顿推断:所有透明物质具有相同的折射率。
他还兴冲冲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一位对光学很感兴趣的朋友卢卡斯。卢卡斯有些不信·回去重做了这个实验。他选用玻璃与牛顿的不同,自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玻璃和水有不同的折射率。当卢卡斯把结果告诉了牛顿,牛顿却固执己见,连重复的实验都懒得再做。
鉴于牛顿赫赫威名,大家都接受了他的错误结论。直到牛顿死后,人们才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牛顿的这个故事·科研人员都耳熟能详。北里柴三郎听了哈夫肯的解释,对于自己的解剖结果也怀疑起来,心道:难道我解剖的老鼠都是一个窝里出来的?我得回去四处多逮些老鼠试试!
孙元起迟疑地说道:“二位都是研究鼠疫的专家,我作为一个门外汉,想请教你们几个问题:第一、老鼠是不是传播鼠疫的唯一媒介?第二、鼠疫能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第三、鼠疫会不会出现变异,或者说,不止一种类型的鼠疫?”
北里柴三郎答道:“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类鼠疫最重要的传染源。鼠疫在老鼠和人类之间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再吸人血时病菌会注入到人体内。这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而鼠疫在人和人之间传染只限于患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至于鼠疫会不会变异或者鼠疫的类型,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科学报道。”
孙元起道:“按照道理说,现在已经是冬季,老鼠活动减少,疫情应该趋于减缓,而不是大规模爆发。可实际上呢?傅家甸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养病院的医生经过观察发现,这种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染。所以,我们怀疑这可能是一种新型传染病。”
哈夫肯言语中颇有些不屑:“约翰逊博士,医学和物理、化学一样,正确的结论应该建立在科学实验和严谨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靠观察和臆测。”
孙元起道:“如果已有的结论解释不了客观存在的现象,难道我们不应该反过来怀疑结论吗?”
哈夫肯不客气地反驳道:“现在客观存在的现象就是,我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发现了鼠疫杆菌!”
北里柴三郎看气氛有些紧张,连忙插话道:“如果真是鼠疫的话,那我们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发动全城居民捕捉老鼠、灭杀跳蚤。”
哈夫肯道:“如果贵国政府能够开除每只老鼠2枚铜圆赏格的话,相信短期内就能有效控制疫情。而且,我认为你们不应该限制国民的活动,相反,只有尽量活动,才能免受跳蚤和老鼠的侵害!”
孙元起这才弄明白他们拜访的目的:“谢谢二位的建议。目前我正组织研究人员对疫情展开研究,如果确认你们建议有效的话,会认真采用的。”
哈夫肯摇摇头:“约翰逊博士,你作为此次防疫的主要负责人,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你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及时控制住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不要因为你的多疑和固执,而会让更多的人感染鼠疫而死去!”…;
孙元起说道:“事实上,我们正在实施有效的控制疫情方案,包括建立一所较为完善的传染病医院,积极寻找病源,对健康人群发放口罩,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对病死者予以火化,对城区实行戒严和消毒
哈夫肯耸了耸肩:“你们中国有一句话,要想泉水清澈,就应该从源头上加以治理,否则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功。控制疫情也是这样。众所周知,控制疫情的唯一途径就是灭鼠。你们把精力全放在细枝末节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我认为,你们把买口罩、消毒药品的钱用来悬赏捕鼠,效果应该更好!”
孙元起道:“谢谢哈夫肯医师,我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的。”
话已至此,北里柴三郎和哈夫肯只有起身告辞。临出门前,哈夫肯突然回头说道:“对了,约翰逊博士,我叔父主持印度孟买的鼠疫防治工作时,研制出一种能够预防鼠疫的疫苗。我们医院现在还有一些,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转让一些。”
“哦?多少钱一支?”孙元起还真有些心动:参与防疫工作的志愿者那么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真是学校的巨大损失。如果价格合适,倒可以采购一批备用。
“二百二十两银子一支,如果需求量大的话,可以优惠些。”哈夫肯一脸灿烂。
孙元起倒吸了口凉气:真是除了劫道的,就是卖药的!一支疫苗就敢买二百二十两银子,比抢劫还来钱啊!
当然,一直以来疫苗在药品价格中就偏高,何况在20世纪初?更何况是在鼠疫爆发的重灾区?要知道抗战时期,一盒盘尼西林在黑市上就价值一根金条!
孙元起半天才狠下心:“那好,先给我们来五支,不,十支!”
心里却道:我们瓷器国是山寨技术的祖宗,有了这十支疫苗的样本,不信就造不出高仿品来!
二四二、纸船明烛照天烧(二)
尽管数百只老鼠惨死在北里柴三郎的解剖刀下,依然无法找到鼠疫杆菌的病源。1;6;kbook 更新为了安全起见,孙元起听从了哈夫肯的建议,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动东三省百姓投身到捕鼠大业中来,老鼠价格一度上涨到5个铜元。
在孙元起的指挥下,傅家甸被划分为四个区。每区由两名医生主持,配备四名助理和为数众多的志愿者和巡警。每天,医生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并对病人家属进行隔离。各区内人员禁止随便走动,连医生、志愿者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各区设立消毒所,为参与防疫工作的医生、巡警和志愿者提供沐浴消毒服务。
孙元起生怕手下的巡警徇私误事,除了要求赵景行派遣更多的志愿者支援傅家甸外,还向于驷兴借兵维持傅家甸局面。
果然,怕什么就来什么。在更多兵力抵达傅家甸之前,孙元起收到志愿者的密报:城里有人疑似感染鼠疫,巡警不但置之不问,而且还阻止医生上门检查。
接报后,孙元起勃然大怒:现在这个关节眼上,还有人胆敢徇私枉法!也不通知刘镜人、吴存德,直接带上医生和志愿者,循着纸条上的地址找上门去,倒要看看究竟是哪路神仙,居然胆敢抗拒钦差大人的命令!
志愿者全身上下都是白色,肩上背着钢枪,上头明晃晃的刺刀直晃人眼,看上去就非常有威慑力。凡被他们押走的病人,往往九死一生,甚至是十死无生。他们才来傅家甸没几天,就赢得了“白无常”的美誉。至于身穿黑色制服的巡警,则相应被称作“黑无常”。
街上疏疏落落的几个行人,远远望见来了十几个“白无常”,赶紧躲进了屋里,生怕被逮住送进养病院——在他们看来,那里等同于阎王殿。被志愿者簇拥着的孙元起心里感慨道:小说中所说的“净街虎”,大概就是这般威风吧!
傅家甸不是很大,孙元起等人很快找到地方。这家房屋颇为宽阔整洁,不仅墙高,而且屋顶上盖着青瓦,在一堆低矮的茅草房里恍如鹤立鸡群。一看可知房主来历非同小可。
孙元起朝程子寅努努嘴。程子寅上前几步,摘下口罩高声叫道:“快开门,奉钦差大人之命入户检疫!”
过了半天,院子里才传来不耐烦的声音:“不是跟你们说过了么?俺家没人生病,你们赶紧走吧!”
程子寅道:“有没有病人,不是你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