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举人自荐,更多是推荐自己在乡的亲朋好友。在所有收到的名帖中孙元起只中意一个人:林抒。

    林抒是严复推荐的。两人都是福建侯官人,算得上是世交,加上同在京城、都热爱翻译,所以往来密切。说起来林抒的科举之路还挺坎坷的,他在30岁中举人之后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结果“七上春官,屡试屡败”。,自此便绝意仕途,走上文学翻译之路,也因此成就他“译界之王…”“译坛泰斗”。的美名。;

    尽管林抒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翻译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不过除了博取偌大的名声之外,对他的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善,现今依然在京里的五城学堂担任国文教员。

    暮僚和雇主,除了一般的雇佣关系之外,更多的是互相协助的朋友关系。尤其是在清代,秀才、举人出身的暮僚,协助雇主处理各种公务,既是为赚取高额的薪金,也是在学习从政的经验。雇主对于这些未来可能成为官员的士子,表示出极大的尊重,毕竟很多人也是这么过来的。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通常二者会以“兄弟”。相称。

    孙元起接到严复的推荐之后,不敢怠慢,连忙丢下收拾行李的活计,赶到五城学堂拜见林抒。林抒因为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思想上倒不是非常保守,和孙元起聊了一会儿,便欣然接受了孙元起的聘请。当然,每年两千两的白银确实比国文教员的工资高许多。

    趁着在城里,孙元起又去吏部衙门领了提学使的印信。一般来说,官印应该是在职务所在地的。新官接到圣旨之后,赶到任所,与前任交接事务,妥当之后才正式交接官印。这个过程还有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接篆”……不过各省提学使司是刚成立的,官印自然是在吏部了。

    孙元起也是第一次见到清朝官印,好奇的紧。出了吏部,便打开印匣,拿在手里翻来翻去地看了几回:和传说中正方形的官印不同,这个铜铸的印章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却是个长方形。印文右边两行,用汉文尚方小篆写着“湖北提学使司之印”。八个字:左边三行是曲里拐弯的满文,想来也是同样意思。

    看毕之后,随手递给身后的老赵。走了十几步,孙元起老觉得哪里不对劲,回过头一看,只见老赵双手恭恭敬敬地把印匣捧至齐额,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不禁失笑道:“老赵,你把它放怀里揣着就得了!…”(未完待续。

一三四、不问苍生问鬼神

    �按照惯例,各省学政是以进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林官、詹事、科、道及部属等官充任,其中又以翰林官最多。此次改学政为提学使也不例外,大半都是翰林院的侍讲、编修。

    圣旨是同一批下达的,所以陛辞的时候大家也都在一块儿。等到那日,孙元起穿上官服,早早来到午门外,就见一群先到的官员围着聊天。因为进入仕途较晚,又不经常在京城活动,周围的人孙元起都不怎么熟悉。只有那个编修陈伯陶,因为上次讥笑过自己,还大致认得,却又不好打招呼了。

    过了一会儿,鸿胶寺官员拿着已经排好名次的礼单开始唱名。孙元起之前是署理学部右侍郎,官职在这群人里最高,自然排在第一位。其他翰林院的官员,都已经开卸修撰、编修的职务,以道员任用。道员是从三品或正四品,比孙元起可差得远了。

    排好队,随着鸿脏寺官员到了太和殿。

    片刻之后,慈禧和光绪进殿登上宝座,诸人一齐跪倒,口呼万岁。跪起之间,孙元起趁机打量着光绪皇帝。这是第一次见到他,他呆坐在龙椅上,面色有些木然,类似于惊吓后失神的状态。用鲁迅《祝福》里的一句话来描述,那是再贴切不过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

    大家行礼如仪后,光绪皇帝细声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要不是大殿里静谧一片,估计都听不见他说话。

    随着鸿胶寺官员的点名,诸人开始逐个上前,接受皇帝、皇太后的训话:“学部右侍郎衔、署湖北提学使孙元起”。

    孙元起心中暗道一声“坑爹啊,哥怎么还得给这娘俩磕头”。,当下手脚却不慢。跪拜之后,就听慈禧在边上说道:“皇上,这位就是洋人经常提起的大格致学家孙元起。”。

    “哦?”。光绪皇帝这才有些表情,问道“你就是那个孙元起?”。

    孙元起挠挠头:“至少到目前来说,臣还没有遇到重名的,想来皇上说的那个孙元起便是我了!”。

    慈禧轻轻一笑:“皇上,此人是孙先生的侄孙,在国外读书长大的,说话最是有趣。”。

    光绪点点头:“孙元起,联听人说,你研究出光线是一种小颗粒?”。

    孙元起用最通俗的话解释道:“光线是由无数的光子组成。光子是一种粒子,非常小看不见,只能用实验来证明它存在。但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粒子,每秒钟能跑三十万公里。而且它不能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质量就变为零。”。

    光绪皇帝听得似懂非懂,又问:“联还听人说你研究出了点金术?”。

    孙元起接着解释说:“世界上的各种物质,其实都是由各种粒子组成的,目前只知道电子、光子、中子等几种。

    不同数量的粒子,组成了不同的原子。比如铁原子,是由26个质子、3。个中子、26个电子组成的:而金原子,是由79个质子、118个中子、79个电子组成的。只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铁原子的各种粒子数变成和金原子一样,那么就等于把铁变成了金。不过,实现这种转变非常非常困难,可能仪器运转好几天才能出现一个成功的原子。所以,这种点金术只有科学价值,没有应用价值。”。

    光绪继续问道:“联以前读《史记》,里面李少君曾说过,“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如果以后通过你的那种点金术,把丹沙化为黄金,再拿那种黄金做成饮食器,能不能使人益寿延年啊?…”

    “绝对不能!”。孙元起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光绪有些失望不再说话,又回复到刚才的泥胎木偶状态。

    慈禧这时候说道:“孙元起哀家听说岳麓书院的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写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由此足见湘楚之间为人文渊巍。此次命你为湖北提学使,就是希望你能在此人文之地大力兴办学校,为国育才。既然你能四五年级,独力办成一所洋人都景慕的经世大学来,相信在湖北有了朝廷和地方的支持,三四年间还能再办出一所来。此去湖北但凡与兴办学校有关的,你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事前上奏。地方上有张香涛扶持,京里还有皇上和哀家替你做主,你不要怕那些人流言蜚语。”。;

    听了慈禧的表态,其余诸人都暗自款羡:这姓孙的何等造化,居然能获此等圣眷!

    只有那陈伯陶菊花一紧,心想:怪不得这小子敢这么横,原来人家关系通天啊!幸亏那天没上奏折弹劾他,要不肯定得吃挂落。不行,得找个时间请他吃顿饭赔罪,免得他怀恨在心,给我使绊子。

    以后的十几个人,光绪帝根本就没怎么说话,慈禧也只是程序化地鼓励他们“以实心行实政,以新知办新学,各自勉力,为国育才”。罢了。

    等出了紫禁城,一群人顿时围上来和孙元起套近乎,当下少不得与他们扯皮敷衍一番。

    按照孙元起现在的等级,而且三个月的时间还很宽裕,完全可以坐着八抬大骄,晃晃悠悠地从陆路去湖北。孙元起却嫌这样费时费力,决定先坐火车到天津,从天津坐海轮到上海,再从上海换江轮逆流直上武昌。收拾停当之后,孙元起辞别了薇拉母子三人,没有惊动学校师生,带着十几名身无牵挂的保安以及老赵老俩口、林抒等人,从前门坐火车直奔天津。

    孙元起本来只想低调出行,结果一出门就发现根本没法低调。无论坐火车还是坐轮船,买票的时候人家都会先问道:“干什么的?”。要是没有功名、官职,别说包厢、头等座,就是二等座也没有。可一亮出从二品的身份,人家上来就说:“爷,包厢要几个?”。

    此次转道上海,孙元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和托尼谈谈。自从1903年,托尼和自己一道从美国来到远东,除了日常书信来往,俩人还没机会面对面聊过,也不知道他的日本广播公司和中华广播公司运营得如何了。故而行前发电报给他,希望能在上海见上一面。

    五月中旬,孙元起乘坐的海轮到达上海,靠泊在黄浦江招商局第三码头。行李虽多,可随行的大小伙子也不少,肩挑手提,都没有劳烦别人,一行人就顺着人群就往下走。刚平船,逮眼望见迎客的人群中打出了几个巨大条幅:

    “热烈欢迎孙校长到沪!…”

    “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

    “迎接孙百熙先生!”。…………

    孙元起有些吃惊,貌似自己来上海之前,只告诉了托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迎接呢?四下打量,毫无疑问,最先发现的就是托尼。不是因为他人高马大,也不是因为黄头发白皮肤,而是周围的中国人看见他,都下意识地躲开一步。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个遗世独立的鬼佬,谁看不见他?

    “好久不见,托尼!”。孙元起快步上前,用英语和他打招呼道。

    “好久不见,扬克!”。托尼站在那里动也不动,神色有些怪异。

    孙元起有些奇怪:“怎么啦,托尼?看上去你的神色不太好啊,难道你的广播公司出现了问题?”。

    托尼脸色愈发扭曲:“事实上,广播公司运行得非常好。你看,我只是昨天在广播里说了今天下午你会抵达上海,结果就有这么多听众来迎接你。怎么啊!你别掐我呀!”。

    托尼突然尖叫一声,跳到一边。孙元起这才发现他身后躲着一人,仔细看时,不是莉莉丝还能是谁?只见小妮子满眼含泪,楚楚可怜地站在那里,要不是眼下大庭广众,估计早就扑上来哭成一团了。孙元起深吸一口气,平息了激荡的心情:“莉莉丝,你什么时候到的中国?”。

    “半、半个月前。”。莉莉丝哽咽着说道。

    还是托尼提醒道:“你们夫妻还是等晚上再互诉衷肠吧,现在还有好多人看着呢!…”

    孙元起冲托尼、莉莉丝点点头,然后朝边上走去,托尼和莉莉丝跟在身后。最先见到的是夏瑞芳,果然是铁哥们、好搭档,听到广播就来码头上迎接了。

    接着是杨度,一身竹布长衫,手里摇着纸扇,笑嘻嘻地说道:“百熙,咱俩可是早就约好,你发达了,要提携兄弟一把的。如今你已是从二品的大员,所以愚兄便…颜前来讨碗饭吃!”。;

    “好说!好说!这可就说定啦,薪酬每年两千两!”。孙元起正想找人做暮僚,他就凑了上来,真是瞌睡遇上枕头。

    至于举着“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牌子的,是些寄居上海的湖北官宦士子,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他们来迎接掌管家乡文运的提学使大人,完全顺利成章。

    接下来,是南洋公学总理杨士骑带着几个学生。两校在教学和科研上颇有些交往,来迎接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最后,还有两位中年人带着家丁,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孙元起,让孙元起好生奇怪,便主动上前问道:“两位兄台是?”

    稍微年青一点的那人嬉笑道:“称“兄,是对的,称“兄台,就不对啦!”。

    倒是年长一些的解了疑惑:“百熙,你还认不得我们吧?我是孙多鑫,他是孙多森,在北京的时候,五祖父难道没提过我们俩?”。

    “噢!”。孙元起听了他们的名字,才想起来老大人确实提起过这两位,当即上前请安,“小弟孙元起拜见兄长!…”

    跟在身后的莉莉丝用英语问道:“扬克,你认识他们?”。

    “莉莉丝,过来认识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哥哥。”。孙元起顺手拉过莉莉丝。

    只见莉莉丝张大嘴巴,一脸惊讶模样。

    孙多鑫哥俩也很吃惊:“百熙,你认识这位西洋女子?”。(未完待续。

一三五、云间海上应鸣舞

    �孙元起面色有些尴尬:“她是小弟的内人…………”当下让莉莉丝用中国礼节和孙家哥俩相见。

    行礼如仪之后,孙元起才又接着问道:“怎么,好像两位兄长认识她?”。

    孙多森心直口快:“怎么不认识?还打过不少交道呢!幸亏此次见面,要不真成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喽。”

    兄弟俩可能觉得之前所作所为是欺负弟妹,有些细节便说不出口。但莉莉丝性格泼辣,又在美国长大,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她这么一讲,孙元起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孙多鑫、孙多森这兄弟俩人没有学习到叔祖父孙家辑的才学,倒继承了外祖父李瀚章的经商才能,老早就积极参与创办实业。最先,他们哥俩是在扬州办盐,他们先向姑父何维健也就是中科院院士何稽麻的曾祖父那里租到盐票,然后从事食盐贩运。食盐专卖利润惊人,可是风险与利润并存,尤其土匪马贼的抢劫,防不胜防。而且随着晚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贩卖私盐的在在皆是,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一段时间之后,哥俩决定改图他业。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用外国钢磨磨制的洋面粉利润非常大,便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上海买地办厂,开始涉足面粉加工业。经过筹备建设,在1900年正式投产,厂名阜丰面粉厂,这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机器制面粉厂。由于阜丰厂的面粉质量、色泽与洋面粉不相上下,价格却比洋面粉便宜许多,很快赢得了江淅一带市场,哥俩也赚得盘满钵满。

    今年三月间,在美国已经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莉莉丝决定移师远东,开辟新战场。她带着一大笔存款先到日本考察,接看来到上海发现中国人对于美食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味精的销路十分看好:而且这里又有哥哥托尼的照应,实在不行,北京还有丈夫不是?权衡之后,决定在上海投建一家味精厂。

    计议已定,莉莉丝一方面向父亲伯格曼先生购买所需设备,另一方面就在上海物色合适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味精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孙家哥俩的公司又是上海滩最大的机制面粉厂,所以小妮子就顺理成章地找上门去希望达成购买协议。

    在莉莉丝看来,这是长期的大宗购买,价格应该比市场价便宜许多才是。可这哥俩一看莉莉丝是外国人,心里就大不痛快,便想在商场上体现了一点爱国情怀出价只比市场价便宜一丁点。莉莉丝通过调查和计算,发现阜丰厂的利润空间很大,还能降下来许多,就三番五次地见面谈判。可哥俩丝毫不让步:你不愿买?那你去买外国进口洋面粉去吧!

    听了莉莉丝的陈述,孙元起哭笑不得: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儿?

    在清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官商结合的家族式企业,早期如胡雪岩家族、乔致庸家族,中后期有周馥家族、孙家弊家族、张察家族等。这些大企业,最终都是因为官场失意、家庭纠葛而迅速衰落。有鉴于此知道这层关系后,孙元起反而不大愿意莉莉丝的味精厂和阜丰面粉厂合作了。况且,莉莉丝以后还打算生产方便面,更需要大量面粉。原材料的供应都掌握在一家厂商手里,那完全是取死之道。

    谁知知道莉莉丝的身份之后,孙多鑫拍着胸脯保证道:“既然是弟妹要买,我们一定会给最优惠的价格!”。

    孙元起更加担心,心里已经暗自打定主意:等晚上回去,定要和莉莉丝说说除了购买阜丰厂的面粉外,最好在别的地方自己再建一个面粉厂。既然阜丰厂磨制面粉能发财没有自己建厂就不赚钱的道理。即便不赚钱,还可以直接卖给自己的味精厂不是?

    其他欢迎的人员见孙元起有家里人过来,也不多打扰,只说等明后几天什么时候有空再送上请帖,便各自散去了。孙元起一行、莉莉丝、托尼随着孙多鑫哥俩一起,来到位于华山路武康路口的孙公馆。;

    上海开坪之后,十里洋场顿时繁华异常,浦西一带成为淌金流银的好地方达官显贵无不在此买地建房,作为清末重臣的李鸿章自然也不例外一条华山路他家占了一大半。当然李家也不吃独食,又将地皮害成一块块,转售给了亲朋好友。孙氏兄弟作为李鸿章的侄外孙,也从中分到了一杯羹。

    孙公馆是一组西班牙风格的淡黄色小洋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空闲房间也多。在两位兄长的盛情邀请之下,孙元起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