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薇语被他说的有点木。
“枫叶只是一家小公司,我可不敢跟这些资本大鳄比……”
林风摇摇头:“丫头啊,不要妄自菲薄,你的格局要大一点!这些投资公司当年也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而他们之所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投资巨头,也是有着历史原因的,伴随着二战后,尤其是70、80、9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本流动而成长起来的。”
“而现在,中国正好也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你没发现现在各大投资巨头也开始进入中国了吗?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枫叶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并非没有可能,成长为投资巨头公司啊!”
叶薇语有点犹豫:“话是这么说……,可我能行吗?……”
“你不是还有我吗?再说了,你是老板,又不是一个人,多找一些能干的人帮你不就好了!”
林风说到这里,脑中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人。
李颖,一个前世时在业界被传的沸沸扬扬的传奇女性。
17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三年内拿下计算机科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和电子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硕士,三个学位。
20岁进入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担任咨询顾问。
22岁进入德国半导体芯片与软件供应商ikanos公司,任市场及营销总监。
24岁担任ut斯达康公司副总经理。
26岁进入kpcb(凯鹏华盈),任最年轻的全球合伙人。
30岁担任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成为马云在投资领域最倚重的合伙人。
最关键的是,她极美、极美、极美……
并且背景深厚,是浙省二号大佬的儿媳。
现在李颖应该还在ut斯达康,林风觉得完全可以把她挖过来,帮助叶薇语。
两人岁数差不多,叶薇语本就有能力,聪明、努力,又有他的指点,在挑选项目的层面绝对没问题;李颖有国际化的背景和专业知识,第一能够在海外募资,第二也能具体操作投资项目,这两个女将双剑合璧,应该能将枫叶投资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而且,提前翘了马云的墙角,也是一件乐事。
“叶子,我想到一个人,非常厉害,应该能够帮到你,过段时间我托关系约一下,你们见面聊聊。”他说道。
“什么人?”叶薇语好奇。
林风很少对其他人有这样的溢美之词。
“一个比咱们还小一岁的女孩,拿到麻省理工三个学位,现在是ut斯达康的副总。你说厉害不?”
“女孩啊……,那真是很厉害!”叶薇语眼波流转。轻笑道。
林风无语。
抱住她娇软的身子,狠狠的亲了她一口:“拜托,丫头你能不能别总胡思乱想啊……,我可是认真帮你想主意,怎么把枫叶发展好,好容易想到一个合适的人才,你还在这儿吃醋……。”
叶薇语微笑:“我可什么都没说……,好啦,我知道啦,你觉得这个人合适,就约一下吧。”
叶薇语很懂分寸,她不会学那些电视剧里的女人,动不动就哭哭闹闹,醋意大作。
一个眼神敲打一下林风,似调侃,也似警告。
说到底,她对自己还是充满自信的。
林风怀里抱着她,脑海中却快速的在思考着,有哪些机会,是可以让枫叶去投资和运作的。
他对枫叶投资的定位,不仅仅是国内,还有海外。
尤其是硅谷。
第二百一十九章 布局IDC
要不是接到李泽楷的电话,林风差点忘了,在香港时曾和这位“小超人”约好了在京城见面。
两人约定见面的地点,在京城俱乐部酒吧。
虽然香港老一辈的富豪为了给富华集团的陈丽华女士捧场,大多都是长安俱乐部的会员。
但李泽楷一向特立独行,他加入的则是汇聚了大量新兴产业的商业精英,和诸多使馆人士的京城俱乐部。
说起来,这所谓的“京城四大会所”,在林风声名骤起后,也都给他发过入会的邀请函。
毕竟一个身家超过百亿,被公认为亿万富豪的年轻才俊,在他们看来,理应属于他们其中的一员。
林风却懒得加入这些被普通人视为“神秘”、“奢华”的顶级俱乐部。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财富阶层,尤其是中国的顶级财富阶层结构正在快速更替,以it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创业者崛起,颠覆了早些年以大型国企、外企高管、地产商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富豪阶层。
而在林风的印象里,互联网的这帮新兴大佬,几乎少有加入这些“顶级会所”的。
他们都热衷于玩自己的圈子!
马云自己搞了个江南会,后来还当了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主席。
李彦宏和马化腾都是华夏同学会的“同学”。
李彦宏还是老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组织泰山会的成员,或许是因为在bat里,他是最早起来的,当时算是互联网的代表吧。
林风想,或许,将来自己也搞个什么会。
自己当老大,带着一群人玩,那才有点意思。
……
李泽楷这次来京,最主要是和中国网通沟通关于出售部分电盈股份的事,另外,盈科旗下的盈大地产也准备再在京城拿点地。
想起前世到了2012年之后,李嘉诚抛售内地资产,套现上千亿“跑路”时的千夫所指。
对此刻李泽楷兴致勃勃的拿地,林风也只能是摇摇头。
这个精明的“交易员”习惯低买高抛,又有李氏家族的牌子在后面撑腰,倒是从不吃亏。
不过,近年来电讯盈科股价有所下滑,李泽楷又因为当初“蛇吞象”的商业奇迹,背负了高达120亿美元的银行过渡贷款,不得不先后向telstra出售了包括香港电讯主要骨干电缆恒通集团(reach)50%股权及csl的60%股权,再于2002年把余下的40%csl股权出售予telstra,完全退出流动电讯市场。
电讯盈科股价这两年一路下滑。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泽楷必须寻找新的有想象力的项目,提升股价。
而这时,正在筹备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网通就进入了李泽楷和其身后李嘉诚的视线。
李氏家族和中国网通进行战略合作,网通通过收购部分电盈的股份,可以与以李氏家族为首的香港财团建立关系,而后中国网通在香港主板上市,就可以受到香港李氏财团的强力支持,从而高价入市,这是双赢的局面。
这件事如今还在运作阶段,处于保密。
但李泽楷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拜访网通”,熟悉前世历史的林风就想到了这件事,知道的比他还清楚。
不过这事儿和林风也没什么关系,他也就听过就算。
李泽楷言语中流露出这次来京,专门约林风见面的用意,倒也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李泽楷想让电盈入股风行!
在错失了腾讯之后,李泽楷对互联网还没有死心,他又看上了更有前途的风行。
这倒是前世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在林风记忆里,似乎在腾讯和tom两个项目上先后失手后,李氏家族就对互联网没有兴趣了,而是将投资的重心放在了电信、能源、港口等领域。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天在马场,静静站在阳台角落的那个清瘦的老者。
这只是李泽楷自己的想法,还是有那位李超人在后面鼓励呢?
风行现在现金流很好,若是只是自己运转,倒是不缺钱,但如果想继续收购、布局,扩展业务线,那也还是缺钱的。
李东就提出过可以适当在私募市场发债,作为资金运作手段。
但是林风不打算融资,现在任何一点股权的稀释,都是对他而言都是未来不小的损失。
“抱歉,李生,风行暂时没有融资的计划,如果需要融资的时候,我一定第一时间找你!”林风摇头笑道。
“好吧……,我非常看好风行,如果今后有机会,你一定记得通知我。”李泽楷很遗憾。
正事说完,两人随意聊天。
说起了电盈在京城的业务,李泽楷无意中提到:“其实我们很早就和中关村科技合作了中关村数据科技公司,在idc业务这样的互联网基础服务上进行布局,可惜发展都不理想……”。
他随口的一句话,却让林风猛然一惊。
他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忽略的一个方向数据中心!
重生回来的他,清楚知道bat巨头们竞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从最初的业务竞争,转变为数据、云、人工智能等核心资产和未来技术之争。
数据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云计算则是移动互联网在基础服务端的核心应用。
这两者,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数据中心!
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主要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
提供idc服务的,有电信、联通等大型的电信服务商,有世纪互联、清华万博等综合专业服务商,还有很多各地的中小型数据中心。
象风行这样的大型网络游戏公司,在全国各地都设有数以千计的服务器组和机房,就是托管在各地的idc服务商那里。每个月光是服务器托管和带宽费用就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另外有的idc服务商还提供cdn服务(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
风行未来要开展在线视频、直播等业务,都是耗费巨额带宽成本的烧钱业务,必须要有优秀的cdn服务来降低带宽成本。
不过,也难怪林风一直以来没有关注过,他毕竟不太懂技术,这一块都交给王浩在负责。
林风又一直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业务发展,和与盛大、腾讯这些对手的竞争布局上。
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个方面。
从前世bat的经验来看,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多元化的业务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巨大的带宽和流量,从基础设施技术层面,不仅需要便利的网络接入,更需要有充足廉价的计算资源、可快速扩容和按需调拨的数据中心,但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使用和运维模式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所以,无论是出于保障核心数据安全、云计算的布局,还是出于更好的把控和降低成本,bat都走上了自建数据中心的道路。
腾讯在全球布局了20个大区、31个可用区的集成数据中心,拥有超过700个cdn节点。
其在国内的服务器分布在全国13个城市的58个数据中心,其中在天津、上海、深圳都是大型数据中心。
天津滨海数据中心可承载超过20万台服务器,是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数据中心总投资金额为10亿美元,占地面积150亩(10万平方米),首期建成规模为10万台服务器,最终将建设为30万台服务器规模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百度在京城、广州、常熟等地都建立数据中心,在李彦宏的老家晋省阳泉耗资47亿建立的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规模超过16万台。
阿里在张北、千岛湖、深圳等地,建立了7个数据中心,还有5个数据中心在建设中,管理超过50万台的服务器。……
林风知道,自建数据中心是风行未来一定要走的路!
但是,数据中心可绝对是重资产投资,动辄就是几十亿,购买带宽、机房占地都是硬投入,就算服务器硬件因为大规模采购可以压价,以风行现在的资金储备,也根本不足以支撑这样规模的投资。
只能是暂时从小型数据中心开始着手,同时继续与专业的idc服务商合作。
林风开始陷入思考……
如果要建数据中心的话,第一个数据中心当然是放在京城,这样的话,正好可以借着这次赵信阳来视察的东风,在京城南边的亦庄开发区里要一块地,用来部署一个小型数据中心。相信这样的投资项目,市里一定会批地的。
还有考虑到南北电信网通不互通的问题。
第二个数据中心自然是放在沪上,正好风行之前在张江那边买下了一块地,正在盖办公楼,这个时期张江的地还算富裕,借着个机会,再在附近买一块,正好可以建一座小型的数据中心。别的不说,光是这块地未来的涨幅,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在风行没有进行大规模融资或者上市之前,暂时也就只能先部署两个数据中心了。
真正花钱的地方,还在后面啊!……
不过,即使现在,风行的音乐、网络游戏、ff语音就已经是服务器和带宽大户了,想到05年社交网络的爆发和视频网站的风靡,林风觉得头都大了。
这都是烧钱的业务啊!
林风觉得,他需要认真考虑一个问题是否应该投资或者收购一家idc公司或者cdn公司呢?
世纪互联?263数据中心?
还是蓝汛通信?网宿科技?
第二百二十章 激进的反思
钱、钱、钱……,还是缺钱啊!
和李泽楷谈完之后,坐在车里准备回公司的林风,从数据中心这件事,想到风行现在的资金情况。
他的眉头渐渐皱起。
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
风行本不应该为资金犯愁的!
旗下几款都是堪称十年经典的网络游戏,都是真正的现金奶牛,每个月可以为公司赚取着过亿的利润,再加上林风投入的增资资金,风行的现金储备一度接近30亿人民币,可以说完全不缺钱。
但正是略显仓促的收购腾讯一役,却让风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林风忽然有点后悔,不该为了强势进入腾讯董事会,而将梦龙吸纳的部分股份,全部转到风行名下,使得风行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绝对大股东。
名声好听,实际上意义不大。
反而耗费了风行大量的资金。
本来这部分的成本,完全是可以由上市公司梦龙来分担的!
现在倒好,梦龙的现金储备充足,钱多的没地方花,还可以拿出1亿美金来回购股票。
风行却变得无米下炊……
这是一个决策失误啊!
林风现在冷静想来,都怪自己受前世记忆的影响太深,对腾讯太过于看重了,行事之间未免显得操切孟浪了。
这个教训,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林风必须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学陈天桥,一时风光大盛后,就陷入盲目扩张和长远战略构想中,而忽视了自身的情况和当时的基础环境!
步子太大,太过激进,是容易扯到蛋的……
无限风光之下,一定是险峰深壑!
林风悚然而惊!猛地出了一身冷汗。
他开始认真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布局和策略。
风行的步伐和发展节奏必须要稳健,不能冒进,这是他此生最大的事业寄托所在,容不得半点疏忽,更不能出纰漏。
一个公司的生命线,在于营收和利润。
风行现在现金流状况还不错,但也有隐忧:收入结构太单一,太依赖于游戏收入,其他音乐、文学,包括马上要上线的烧钱大户影视视频,现阶段都不赚钱,需要游戏的收入来养。
林风本来寄希望于从网络广告方面,为风行再开辟一条新的财源,所以才想着调整网络媒体事业群,挖广告大牛刘胜义来。
但实际上他很清楚,以hao123和垂直音乐、游戏网站这样的架构,是很难在网络广告上有大的突破的,这是先天的缺陷,这几个网站虽然有流量,但不具备媒体属性,而媒体才是广告的生存土壤。
林风也开始理解了,前世的时候,为什么盛大要收购新浪,而腾讯要做腾讯网,杀入门户网站。
或许陈天桥和马化腾,也和现在的他一样,渴望改变公司游戏收入(或互联网增值收入)太过单一的营收结构。
互联网三大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用户付费。
电子商务林风早已做好打算,准备通过投资京东来布局,暂且不论。
网络广告就必须要建立门户网站啊……
林风有点犹豫,要不要做门户呢?
这涉及到他对风行和腾讯两家公司的不同布局。
本来他的规划里,让腾讯按照前世的发展轨迹,门户、搜索、电商全面去发展,四面大打出手,做互联网行业里的“公敌”,吸引全行业的目光。
风行则全力去开拓面向未来的泛娱乐平台,把腾讯前世最得意的互动娱乐板块切下来,利用qq和ff两大通讯软件,聚集最庞大的用户群,全力主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