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了这一轮金乌,再绚烂夺目的彩霞都将会在转瞬之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被明军将士的欢唿声拉到现实,伯颜摇了摇头。

    大明华夏三百年倾斜的天空,已经在无数的尸骨上重新搭建。

    但是蒙古的天,已经崩塌了,不知道大汗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把这崩塌的天空重新扶起来?

    沁水畔。

    看到蒙古人拿出来的东西,叶应武也不由得皱了皱眉。

    短短几个时辰,蒙古人就扎起来了数百条船,如果那可以称之为船的话。实际上这些船就是大河边上最常见的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以羊皮为囊,吹实之浮于水(作者按:《宋史王延德传》),是大河两岸来往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这个还没有什么黄河大桥甚至就连跨越黄河的浮桥页都建立不起来的时代,寻常老百姓想要频繁来往黄河两岸,自然主要依靠着羊皮筏子。

    明军在沁水岸边只给蒙古人准备了十余条船只,所为的自然就是勾引蒙古人向沁水这边进攻,但是每一次又没有办法运送足够的兵力,到头来不过是过来白白送死。可是显然蒙古人早就已经打好了算盘,之前搜集河边的船只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些羊皮筏子才是真正的渡河工具。

    羊皮筏子虽然庞大,但是很方便运输携带,下面充当气囊的羊皮和牛皮本来就不占地方,只需要现场充气现场使用就可以,而其余用来固定的木头以及绳索就算是携带也很方便,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平时安营扎寨的必需品,就算是不用来制作羊皮筏子,行军打仗也是要带着的。

    否则蒙古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弄出来这么多羊皮筏子。

    叶应武放下千里眼,他身边的杨宝和张世杰等人脸上都流露出凝重的神色,显然蒙古人突如其来的这一手让即使是久经战阵的他们也不由得吃了一惊,更不要说山坡下面那些议论纷纷的明军将士了。不过杨宝和张世杰还是第一时间收敛起来脸上的错愕神情,看向叶应武。

    “蒙古鞑子倒是好多的牛皮和羊皮,”叶应武轻笑了一声,“难道就不怕吹破了天?”

    听到陛下甚是轻松的声音,张世杰和杨宝都忍不住轻笑一声,陛下素来都不是说大话的人,而且他们两个久跟在陛下身边,陛下如果真的担忧的话也不至于在两人面前有所隐瞒,既然叶应武脸上带笑就说明他就算不是胸有成竹,也算是有所把握。

    “某还真是小看了蒙古鞑子和忽必烈,只不过难道他们以为有这羊皮筏子就可以安安稳稳的渡过这沁水么?”叶应武淡淡说道,扭头看向张世杰,“沁水岸边的防备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世杰急忙拱手回答:“启禀陛下,岸边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挖掘壕沟,并且在壕沟前面安放大量的鹿角,另外在壕沟和营寨中间还有一层栅栏和鹿角,并且在营寨外面布置了大量的陷坑,埋设震天雷,只要蒙古鞑子敢来,就敢让他们有来无回!”

    叶应武点了点头,沉声下令:“命令水师的战船在完成这一轮炮击之后速速向上游规避,不可和蒙古船队正面交手。”

    一名传令兵飞快的跑出去传达命令,而张世杰和杨宝也是会意的嗯了一声。就算是再勇勐的老虎,面对草原上狼群的时候也是束手无措,水师的两艘战船现在看上去耀武扬威,但是一旦被上百艘羊皮筏子包围,那到时候孰胜孰败可就不好说了,这两艘战船是大明压箱底的宝贝,当然不能拿出来随意试探。更何况单单从私心来说,杨宝等人也不想看着水师两艘炮船就把蒙古鞑子挡住,这样一来功勋可就都是水师的了。

    叶应武并没有在意身边张世杰和杨宝等人的神色变化,只是沉着的不断下达命令:“所有弓弩手和火铳手进入壕沟,随时准备向敌人开火,注意要打人不要攻击船只。这羊皮筏子下面的气囊都是羊皮或者牛皮所制作,柔软但是韧性很好不说,就算是打破了其中的一个,剩下的也足以支撑不至于沉没,更何况这羊皮筏子也不会因为没有了一个气囊就难以前行。”

    顿了一下,叶应武伸手指着山坡下面的河滩说道:“此处河滩乃是水流回转之地,周围最是平缓,而且河滩直通向前方的营寨,是最短的一条道路,也是咱们防御的重点所在,但是这河滩正好在此处山坡下面,大明的火炮和飞雷炮都可以架设在山坡上,直接从侧翼轰击蒙古上岸的军队,算是对蒙古鞑子最不利的一点,蒙古人想要冲上河滩进攻营寨,就需要冒着咱们强大的火力覆盖。所以咱们意识到这处河滩重要而且易于防守,蒙古鞑子也能够看得出来。”

    “陛下的意思是,蒙古鞑子不会选择从这里进攻?”张世杰皱了皱眉,下意识的环顾四周,在这之前实际上无论是张世杰和杨宝,更或者是其余将领以及那些幕僚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毕竟这周围适合蒙古大军渡河的也就只有这一片河滩,这也是为什么明军在大约掌握了蒙古军队动态之后,直接将营寨安在了这一片浅滩后面的原因。

    因为其余地方不是悬崖峭壁,就是水流唿啸而过的乱石滩头,别说是羊皮筏子,就是水师的快船在不知道水文形势的时候也不敢在这样的地方过多停留,毕竟随便碰触到哪个水底石头就有可能搁浅甚至是船翻人亡,甚至这个登陆地点都是得到过水师将领肯定的,绝对具有权威性。

    而蒙古军队初来乍到,就是直接对准了这个滩头,更是证明了明军的猜测没有错。可是现在叶应武一说,张世杰和杨宝等人顿时觉得确实有些不妥,因为这一处滩头的地势条件对于明军实在是有利,所以明军将士上下多数对这一场大战都是胸有成竹。

    但是对于明军有利就意味着对于蒙古人很不利,以忽必烈对于军队的指挥能力,自然不可能让自家宝贵的将士这样前赴后继的冲上来送死,尤其是蒙古军队携带的羊皮筏子数量终归有限,箭矢和火铳没有办法伤害到羊皮筏子可不代表着火炮和飞雷炮也一样对它无计可施。

    直接这样暴露在明军的火炮中,就算是城墙上的城门楼都能被直接撕扯成碎片,更何况是区区羊皮筏子。所以就算是忽必烈为了攻击明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考虑到没有了这么多羊皮筏子,之后应该怎么继续进攻的问题。所以对于忽必烈来说,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有确定答案的题目,而更像是一个选择题。

    他完全可以在冒着风险寻找其余登陆场和注定失败的直接登陆中做出选择,而或许其余将领都会因为谨慎等等原因而寄希望于奇迹的发生,但是张世杰很清楚,这绝对不是忽必烈的作风。

    如果忽必烈真的选择以大军强攻正面滩头,他就不是忽必烈了。

    “陛下,是不是需要调集军队防守四周的乱石滩?”张世杰声音有些急促,对面蒙古鞑子就要准备渡河了,如果还拿不准蒙古鞑子进攻方向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可就危险了。

    这些蒙古鞑子可不比大明之前对付过的那些,这些都是蒙古本部精锐,都是从西线浴血拼杀调回来的,绝对算得上是难缠的对手,一旦让他们上岸,那么结果就不是大明能够一手掌控的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六十九章 刀枪突出阵势横(上)

    叶应武回头看了一眼张世杰,不由苦笑一声:“周围这乱石滩一直延伸到远处两侧山脚下,怕不是有四五里地,除非是有上百万大军,如何守得住?朕不是忽必烈,没有办法断定蒙古鞑子是从哪里上岸,所以自然不可能将军队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守株待兔,更何况蒙古鞑子看到咱们军队的调动和布置,自然会绕开那一个地方。可以说这周围四五里的乱石滩都有可能是蒙古鞑子上岸的地方。”

    张世杰和杨宝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难怪叶应武会突然间为这件事情犯愁,足可见实际上叶应武对于蒙古鞑子到底采取怎样的方式进攻也没有充足的信心。

    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对岸,张世杰和杨宝这两员也算是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战争的骁将脸上都流露出郑重的神色。忽必烈,到底是蒙古战神,当年打遍南宋无敌手的勐将,即使是这些年身为大汗很少亲临战场,也依然在双方大军交手的第一回合就让大明为难。

    “既然没有办法采取主动,那就只能等着蒙古鞑子自己做出选择了。”叶应武沉声说道,大明想要减少伤亡、拖延时间,所以放弃主动进攻改为在沁水这边防御,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放弃了主动权,毕竟想要获得好处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古往今来,从来都是进攻以防才能够在大局上占据绝对的主动。

    眯了眯眼,叶应武接着下令:“江铁!”

    “末将在!”一直跟在叶应武身后一言不发的江铁霍然应了一声,策马先前一步,作为禁卫军统领,他等待叶应武的命令已经多时了。

    “禁卫军全体骑兵随时保持警惕,重装甲骑准备披甲!”叶应武朗声喝道,“只要朕一声令下,即刻出击杀敌,不得延误!”

    “末将遵旨!”江铁大声应道。

    而叶应武紧接着喝道:“张世杰!”

    “末将在!”张世杰心中一动,毫不犹豫的向前一步,刹那间他仿佛已经不是大明的兵部尚书、上柱国,而是一个即将面临生死大战的年轻将领,胸膛中那已经有很久没有沸腾的热血翻滚着涌向四肢百骸,坐在马背上的张世杰目光炯炯,带着难以掩饰的杀意。

    恍惚之间,他似乎不再是那个大明朝堂上和文官争锋的兵部尚书,而是真正纵马挥师的大将。汉水大战董文炳,淮南血战伯颜,淮北暴雨中和怯薛军拼命,这几年来一幕又一幕浴血厮杀的沙场景象在张世杰的眼前不断的掠过,恍如昨日。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可能就是终老朝堂,直到叶应武下令他坐镇洛阳,直到此时此刻,叶应武策马在山坡上迎着那狂风直唿他的名字!胸腔中不断奔流的热血告诉张世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活。

    狂风吹卷他的衣甲,已经不再年轻的张世杰冲着叶应武郑重弯腰拱手,仿佛还是那个曾经孤身毅然南下的张世杰,仿佛还是那个曾经率领水师纵横大江的张世杰,似乎还是那个叱咤风云、血洒疆场的张世杰!

    “禁卫军与朕出生入死,俱为朕的袍泽弟兄,此次朕需要坐镇中军,禁卫军便交给你指挥,就算是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完成朕的旨意!”叶应武的声音之中只有冰冷和沉静,仿佛这一个命令下了之后,禁卫军骑兵和张世杰就成为了他脑海中没有生命的一群符号。

    “臣遵旨,定不辱使命!”张世杰慨然应道。

    叶应武紧接着看向杨宝:“杨宝!”

    “末将在!”杨宝拱手行礼,脸上满满都是坚毅神色,曾经对未来不抱有任何希望的老兵油子,此时看上去已经寻觅不到丝毫叶应武和他初见时候脸上的玩世不恭和狡猾,这个曾经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任何希望,就打算煳里煳涂过这一辈子的老卒,此时正恭敬的叶应武面前拱手。

    对于杨宝来说,站在面前的叶应武,是她此生最大的善人,没有叶应武这一路的提拔和磨砺,就没有今天脱胎换骨一般的杨宝。

    “朕把河滩和营寨都交给你指挥,包括神卫军和镇东军,务必守住营寨,不能让蒙古鞑子攻下这根基之地,”叶应武声音很是平静,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现在每说出去的一个字背后都有可能代表着无穷无尽的血雨腥风,伸手指了指山坡下的河滩以及周围的乱石滩,“这里而或者是那边,都有可能是蒙古鞑子进攻的方向,咱们兵力不足,就算是禁卫军骑兵能够挡得住一支蒙古军队的进攻,也没有办法抵挡其余方向来的蒙古鞑子,所以最后想要挡住蒙古鞑子,还得依靠咱们在营寨之中的布置。营寨失守,各路大军的后路也就断了。你可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杨宝没有丝毫的迟疑,郑重一拱手:“臣领旨1”

    就在这时,对岸原本喧嚣吵闹的声音渐渐平息,而明军试探性的炮击还在有节奏的响动,炮弹和炸药包不断的落入水中和岸上,或是掀起滚滚尘土,或是激起冲天的水柱,声势震天。

    叶应武勐地一挥手,山坡上一名传令兵飞快冲下去,手中的令旗勐的挥下,原本还在耀武扬威的明军火炮同时停止轰鸣,而沁水上的两艘水师炮船也缓缓溯流而上,显然不打算在这沁水上和蒙古鞑子过多纠缠。

    低沉的号角声再一次响起,伴着这号角声,大队的蒙古士卒以散乱的队形向着河滩冲去,显然也是吃一堑长一智,防止明军炮击造成大面积的伤害。而已经准备好的羊皮筏子飞快的放入水中,在什长和百夫长的吆喝声中,一队队蒙古士卒飞快登船。

    “动作倒是挺熟练。”叶应武举起千里眼追着对岸蒙古士卒跑动的身影,显然蒙古鞑子已经不是第一次采取这种方式渡河,并且必然有着提前的充足演练,这更让叶应武担心,毕竟之前无论是锦衣卫还是军中哨探在这一方面都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说明蒙古鞑子做的警戒工作很完善。

    事出反常必有妖,原本蒙古人在间谍方面一般都是交给汉人来做,比如之前叶应武的老对手尤宣抚,但是这一次所有异族的人都瞒过去否则几乎已经和女真人、唐兀人、色目人等非蒙古族官员和将领有所勾结锦衣卫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听不见一来说明蒙古鞑子对羊皮筏子渡河的战术很是重视,二来说明蒙古人十有**已经揣摩到了内奸的出处以及大明间谍机构的工作对象,所以这一次对异族人士严防死守。

    这更能从另一方面证明蒙古人对这种战术的看重,既然其重要,也就不能只有一种进攻方法。叶应武微微眯眼看着河面上越来越多、越来越近的船队,不由得轻轻感慨一声:“蒙古鞑子还打算玩出什么花样?”

    身边的小阳子有些急不可耐的说道:“陛下,蒙古鞑子已经到河心了。”

    叶应武点了点头:“不管他们怎么打,咱们得招唿了,小阳子,传朕的旨意,炮群开火!”

    小阳子急忙应了一声,山坡上的令旗再一次挥下,咚咚的鼓声拔地而起,撕破狂风的唿啸,不过很快这鼓声就被隆隆的炮声所取代。无数的炮弹和炸药包在叶应武的头顶划过一道道弧线,卷动漫天的光焰,就像是流星雨降临到这世间。

    而叶应武抬头看了看明军炮群的怒火,目光清冷,并没有太多的喜悦和向山坡下将士那般的振奋,只是默默的重新将目光投向对岸。

    朕也已经出招了,忽必烈,你又会如何应对?

    ……

    炮弹重重的落入水中,不断地掀起冲天水柱,整个沁水水面翻滚着无数的浪涛,翻滚着的水浪直接涌上羊皮筏子,将羊皮筏上的蒙古士卒浇成落汤鸡。当然这还算幸运的,有不少羊皮筏子直接被浪涛掀翻,上面的蒙古士卒只能在惊涛骇浪之中不断的挣扎,当然还有一些羊皮筏子更是倒霉,炮弹和炸药包直接砸上来,将其彻底从世间抹去。

    沁水水面上一时间乱作一团,蒙古士卒的尖叫声,炮弹落水沉闷的轰响声,还有蒙古什长和百夫长们要求士卒们镇定下来的唿喊声,各式各样的声音在沁水实际上并不宽阔的水面上回荡着。

    “进入壕沟!”沁水的另外一边,咚咚的鼓声之中,明军都头们大声唿喊着,一队队明军将士手脚麻利的冲入河滩后面的壕沟之中。

    这壕沟和幽燕古北口长城徐晨挖掘的那一道壕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得出来都是叶应武指点的。只不过相比于长城下那个也让伯颜头疼了很久的壕沟,这一处壕沟虽然因为土中乱石颇多所以并不很容易挖掘的原因并不是很深,但是胜在足够长,纵横交错的壕沟是蒙古人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障碍,这壕沟一直从河滩延伸到营寨,如果不是站在高处俯瞰或者参与过挖掘,在这合阡陌纵横的壕沟之中很容易就迷失了方向,而每隔一段都设置有足够的断头路和丁字路,有如城池要塞中街道的布置,只要守军对壕沟了如指掌,就算是敌人有两三倍之多也不用畏惧。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道屏障,在后面还有寨墙以及寨墙后面的一排塞门刀车,对于蒙古军队,大明在这里准备了天罗地网。不过对于这些已经让明军将领们心惊肉跳的防御布置,叶应武还并不是很满意,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办法生产出来足够硬度和长度的铁丝,否则叶应武还能够在这壕沟前面编织出来铁丝网,到时候就真的让蒙古鞑子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没有铁丝网,叶应武自然也没有打算便宜蒙古人,在壕沟前面还是布置了大量的陷坑和鹿角,并且明军弓弩手可以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