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隐得到李渊的调令时,已是三月中旬,中原的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河东郡则一片安宁,陌田之上,百姓忙碌而喜悦的春耕着,一如和平年代的时候。
李隐看过李渊的调令后,将信给了一旁的房玄龄,“房先生,你对此事怎么看?”对于宋正本与房玄龄两人,李隐一直都是以先生尊称的,待之十分尊敬,故而宋正本和房玄龄两人心中都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房玄龄道:“离石稽胡,兵不过五六千,要将叛乱扑灭并不难,晋公应该考虑的,是应该如何在此次平叛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李隐沉吟了一会后,“我打算一路北上的时候,一路收买人心,并借机安插亲信,以扩大我在太原道的影响力,先生以为如何?”
房玄龄道:“晋公所言,正是我之所想。不过切记行事要不着痕迹,不能落了他人口实才是。另外离石稽胡既然是被齐国公逼迫而反的,如果能和平让他们归降,并因为外援,就再好不过了。”
李隐点了点头,全盘接受了房玄龄的意见。
翌日,李隐带兵离开安邑,沿汾水一路北上。因为稽胡人的兵马并不多,所以李隐此次并没有将所有兵力带上,只带了其中的一万三千人,其余的都留在了安邑,免得无端消耗不必要的兵粮。
李隐所带的人马虽多为骑兵,但走得并不快,一路晃晃悠悠的,有时还在某些地方待上许久,这样做的目的,自是为了实行执行原定计划,使上一些手段,收买人心,并借机安插亲信了。
第176章 李、王再战中原
就在李隐借着平定离石郡的稽胡叛乱的机会,暗中施展手段增加自己在太原道的实力之时,中原的大战仍在进行得如火如荼。
李密与王世充作战之地,为今河南之地的各郡县,要地为偃师城、偃月城、金镛城、北邙山、洛水以及东都洛阳的西苑等地。李密的作战目标为洛阳,而王世充的作战目标则为回洛仓与洛口仓,其中,洛口仓为李密军的根本所在。
自从王世充自江都救援东都之后,与李密大战有三场,小站数十场,都是败多赢少,特别是大战的那三场,双方兵马投入各有十多万,但最终都是以王世充的惨败而告终。
不过王世充意志却十分的坚定,屡败屡战,至今仍未让洛阳陷于李密之手。
三月十日,王世充在获得东都兵马,补充了兵力,又休整了数月后,便又打算与李密进行第四次大规模的会战了。
十三日,王世充突然出击,在洛北打败了李密了一支八千余人的部队,小胜一场,然后便驻扎在巩县北面,临洛水布置兵力,并偷入偃月城,与李密军隔水相望。
李密见王世充此次主动出击,士气甚高,便筑长城、掘地堑周围七十余里,打算先固守一段时间,待王世充军的士气稍有回落再行出战,李密兵锋虽强,但与敌作战,从不缺乏必要的耐心。
李密耗得起,王世充可耗不起,他所率军队的士气,是他花费了许多金钱、女人,再加上种种承诺,才好不容易鼓舞起来的,如不能取得胜利,时间久了士气必然会回落。
十五日,王世充命令各军分别搭设浮桥,渡洛水向李密进攻,并下令先搭好桥的军队先攻击,而王世充自己,也与虎贲郎将王辩等人,于洛口仓北面,偷偷渡过洛水,到达南岸。
十六日,王辩率先攻李密位于石窟寺东栅,王辩乃河北名将,所部将士都是精锐之兵,又偷渡洛水而来,李密军一时抵挡不住,开始败退。王世充军亦攻破李密军外栅,遂进逼洛口仓仓城之下。
但此时,王世充各军因渡洛水者前后不一致,因着王辩与王世充的胜利,诸军虽都渡过了洛水,但情形有些混乱不堪。
李密见此,从中看到了扭转战局的战机,于是精选锐卒数百人,分为三队出城,冲击阵型混乱的那些王世充军队,而李密则亲率大军紧随在后。
王世充军队遭受到李密数百精选锐卒的袭击后,本就有些混乱的前军立即败却,后军亦随之大乱,遂致全军大败,因争桥渡河而溺死的大半。
王世充诸军大败之时,虎贲郎将王辩已率军突破到了李密军的外层营墙,李密军营之中一片惊恐混乱,眼看就要溃败,连李密也慌了神。可王世充并不了解这一情况,于是吹响号角收兵。
李密乘机带领敢死者反攻,王辩军在进退失措之际大败,王辩本人也阵亡在其中,洛北各军于是全线崩溃。
这一战,隋军可谓是伤亡惨重,虎贲郎将王辩、霍世举、刘长恭、梁德重、董志通等将帅,皆死于非命,王世充仅与数百骑败奔大通城(大通城具体在何地已失考,疑似在孟津县西)。
之后,王世充收拢溃兵,得万余人。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天晚上,风狂雨冷,士兵趟水浑身上下都打湿了,而这天夜晚又极其寒冷,所以冻死的又数以万计,所以第二天后,王世充身边的人仅剩几千余人,狼狈之极。
王世充绑缚自己到附近府衙投狱请求治罪。越王杨侗派人赦免了王世充,召他回东都,赐给他金钱锦缎美女安慰他。王世充再次召集逃散的旧部,得一万多人,驻扎于含嘉城(含嘉城在洛阳城北),不敢再出战。
李密乘胜进据金墉城,修复城门堞、房屋,住在城内。金墉城在洛阳的东边,邙山南麓,距洛阳仅八十里,李密大军战鼓的声音能由此传到东都,使得官吏百姓常常惊醒。
不久,李密拥兵三十万,在北邙列战阵,南边逼近东都上春门。
十九日,隋金紫光禄大夫段达、民部尚书韦津领兵抵御李密,段达一见李密军势强盛,心中害怕,于是竟撇下大部队率先往东都逃去了,李密纵兵追击,一脸懵逼的隋军随即溃败,民部尚书韦津死。
于是隋偃师、柏谷及河阳都尉独孤武都、检校河内郡丞柳燮、职方郎柳续等各自率领部下投降了李密。
连续两次大败隋军之后,李密的声威,更为显赫了。
鉴于李密此时浩大的声势,尊李密为主的各方势力,如窦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都派人奉表劝李密称帝,李密属下裴仁基等也上表请正位号。
但李密却一口拒绝了,他回答道:“东都一日未攻克,称帝之事勿要再提。”
李密有着属于他的骄傲,他不愿像那些阿猫阿狗那样,随便找个地就登基称帝,他李密若是称帝,必要在隋朝的都城之中,这才算是真正的取隋而代之。
这时,东都缺粮,隋太府卿元文都等人召募守城人,不吃公粮的进散官二品,这一来,手持象牙笏板上朝的商人,不计其数。
李密既知东都缺粮困境,便不愿强攻,继续围困洛阳,企图通过粮食拖垮洛阳的军队。
随后,李密派房彦藻、郑等人东行出黎阳,分别招慰各州县,以增强己方实力。又以梁郡太守杨汪为上柱国、宋州总管,给杨汪的亲笔信写道:“过去我在雍丘曾遭您追捕,古人射钩斩袂的不计前嫌,我愿仿效之!”
杨汪于是也派人与李密联系,李密对其极尽笼络,羁縻待之。
房彦藻致书窦建德,请他来见李密,窦建德复信虽然言辞很谦卑、礼数很周全,但推托罗艺南下,请求守北边,不见李密。
然而,房彦藻回程走到卫州时,却被贼帅王德仁截杀了。王德仁有数万人,占据林虑山,四处抢劫,是几个州县的祸患,李密虽对其大恨,但一时间却无法兼顾。
第177章 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江都。
茂苑城如画,闾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杨广初到江都城之时,江都仍不失为繁华之所,然而此时,江都城的街道上,早已不复当初的热闹之景,不过江都皇宫之内,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君臣相醉,似乎外面纷乱的世界,都与之无关一样。
杨广到江都后,更加荒淫,宫中一百多间房,每间摆设都极尽豪华,内住美女,每天以一房的美女作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杨广与萧后以及宠幸的美女吃遍了宴会,酒杯不离口,随从的一千多美女也经常喝醉。
不过杨广其实心中也知天下大乱,心情常忧虑不安,但却已没有能力改变什么,只能选择摒绝视听,以酒色麻醉自己。下朝后常头戴幅巾,身穿短衣,柱杖散步,走遍行宫的楼台馆舍,不到晚上不止步,不停地观赏四周景色,唯恐没有看够。
这天大醉过后,有个官员找到一个机会向杨广禀报道:“跟从陛下到江都的骁果兵,有很多逃跑了,再不采取措施,只怕江都就没有兵防守贼盗了!”
杨广当时虽未作答,酒醒之后却对这件事感到有些忧虑,于是找来裴矩,问他该如何办。
裴矩回答道:“从人情上讲,没有配偶,就难以久待,请听任军士们在此成家吧。”
杨广听从了裴矩的建议,于是将江都境内的寡妇、未嫁之人都召集到宫下,任凭将士们娶走,有些原来就有奸情的人,任凭他们自首,然后即将此女配给他为妻。
然而江都的骁果有十数万人,能成功娶妻安家的,不过数千人罢了,这个措施并不能从根本是将问题解决。
杨广眼见中原已乱,返回洛阳无望,便不想再北方,打算把国都迁到丹阳(即建康,今南京),保据江东之地,下令群臣在朝堂上议论迁都之事,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赞同迁都丹阳;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说明不可取,请杨广御驾回洛阳,并与虞世基忿然争论而下殿。
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环境恶劣,地域狭小,对内要奉养朝廷,对外要供奉三军,百姓承受不起,恐怕最终要起来造反的。”
御史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于是公卿都曲意阿奉杨广之意道:“江东百姓渴望陛下临幸已经很久了,陛下过江抚慰统治百姓,这是大禹那样的作为。”
于是杨广下令修建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
当时江都的粮食吃完了,随杨广南来的骁果大多是关中人,长期在外,思恋故乡,特别是得知关中被李家占据之后,更是思乡心切了。
他们见杨广准备迁都丹阳后,知道杨广丝毫没有回长安的意思,于是都策划逃回乡。以前的逃亡,规模都比较小,现在则是整支成建制的队伍一起逃亡了。
郎将窦贤便带领部下西逃。杨广派骑兵追赶,将窦贤捉住,并砍下他的头领,悬挂在城门上,以示警告。但仍然不断有人逃跑,令杨广颇感束手无策。
虎贲郎将、扶风人司马德戡一向得杨广信任,杨广派他统领骁果,驻扎在东城,司马德戡与平时要好的虎贲郎将元礼、直裴虔通商量:“现在骁果人人想逃跑,我想说,又怕说早了被杀头;不说,事情真发生了,也逃不了族灭,怎么办?又听说关内沦陷,李孝常以华阴反叛,皇上囚禁了他的两个弟弟,准备杀掉,我们这些人的家属都在西边,能不担心这事吗?”
元、裴二人都慌了,问:“既然如此,有什么好办法吗?”
司马德戡道:“如果骁果逃亡,我们不如和他们一齐跑。”
元、裴二人都道:“好主意!”于是相互联络,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侍杨士览等人都参与同谋,他们日夜联系,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商议逃跑的事,毫无顾忌。
有一位宫女告诉萧后:“外面人人想造反。”萧后道:“由你去报告陛下吧。”
宫女便对杨广说了,杨广很生气,认为这不是宫女该过问的事,杀了这个宫女。后来又有人对萧后说起,萧后道:“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法挽救了,不用说了,免得白让皇上担心!”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说起外面的情况。
杨广略懂占卜相面,喜欢对萧后说江南话,这天半夜摆酒,抬头看星象,对萧后道:“外间有不少人算计侬,不过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卿也不失为沈后。我们姑且只管享乐饮酒吧!”然后倒满杯喝得烂醉。
谋划带兵逃跑的人中,虎牙郎将赵行枢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历来很要好,勋侍杨士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赵、杨二人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听后,立即变得兴奋无比,两眼闪烁不定,似是在考虑着什么诡计。
司马德戡等人定于三月月圆那天结伴西逃,宇文智及道:“皇上虽然无道,可是威令还在,你们逃跑,和窦贤一样是找死,现在实在是老天爷要隋灭亡,英雄并起,同样心思想反叛的已有数万人,何不乘此机会诛杀昏君杨广,起大事,成就帝王之业?”
宇文智及以前数次因犯了王法,被杨广下令关进大牢,虽然最后都被杨广念着他爹宇文述的功劳给放了出来,但宇文智及却早就对杨广心怀恨意了。
自从宇文述死后,宇文智及总算是谋得了个将作少监的肥差,狠狠的贪污了几个月,最近还一时贪心作祟,胆大包天的将原本修建丹阳宫的银子给挪走了不少。
在那之后,宇文智及夜夜被惊醒,害怕东窗事发,被杨广砍了脑袋,所以在得知司马德戡等人要叛逃之时,心中一恨,索性教唆司马德戡等人将杨广杀了,一了百了。
第178章 江都之乱(上)
司马德戡等人都从未想过要杀杨广,只是一门心思想逃回关中而已,这时听了宇文智及之言后,都是大惊。
但司马德戡等人细细一想,觉得宇文智及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如果就这么逃跑的话,窦贤的前车之鉴可就近在眼前,他们可不想像窦贤那样,让杨广将头颅挂在城墙上。
于是,在思虑再三后,司马德戡等人都同意了宇文智及的意见。
赵行枢、薛世良要求由右屯卫将军许公宇文化及为首领,因为宇文述的关系,宇文家在军中素有威望,其他人也都同意了,他们这些人协商定了之后,才一切前去告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性听说后,脸色顿时大变,直冒冷汗,他在江都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要什么有什么,可不想造杨广的反,不过他虽有心拒绝,但见司马德戡等人都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他要是敢说半个“不”字,只怕会被他们给乱刀砍死。
宇文化及不敢不答应,最后只好选择了听从司马德戡等人的安排。
司马德戡让许弘仁、张恺等人去备身府,对认识的人散布谣言道:“陛下听说骁果想反叛,酿了很多毒酒,准备利用宴会,把骁果都毒死,打算只和南方人留在江都。”
骁果兵听后,都很恐慌,互相转告之下,许多人都有了反叛之心。若是一般的士兵,出于对皇权的敬畏之心,或许不会那么容易做出反叛杨广的决定,不过这些骁果兵却有点特殊。
江都城这十几万骁果兵,大部分的骨干人物都是当年参加雁门关防御战的,那时杨广为了激励士气,在雁门关对众人许下了丰厚的奖励承诺,然而事后却反悔了,一万七千余人拼命换来了战功,却仅仅奖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人。
一万多人对杨广仇恨的种子,便是在那时埋下的。
之后,因为在雁门关之战中骁果死伤惨重,所以杨广便以那一万多人为骨干,又招募了十几万骁果,不久便带着他们到了江都……
因着此前对杨广原本的恨意,所以此时众人在司马德戡等人的扇动下,才这么毫无心里阻拦的就答应了反叛。
四月初十,自觉得发动叛乱准备了半月有余后,司马德戡召集全体骁果军吏,宣布了发动叛乱的计划,军吏们都齐声道:“全凭将军的吩咐!”
当天,大风刮得天昏地暗,黄昏,司马德戡偷出御厩马,暗地打磨生锈的武器,分发兵甲,进行着叛乱前的最后准备之事。
傍晚,元礼、裴虔通在下值班,专门负责大殿内;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唐奉义与裴虔通等商量好,各门都不上锁。
这场惊天的叛乱,即将发动。
司马德戡等人的行事并未做过得的保密举措,故而他们将要叛乱的消息为江阳县长张惠绍所得知了。
张惠绍于是飞驰去通告了裴蕴,裴蕴与张惠绍一番商量后,决定假称圣旨调江都城外的军队逮捕宇文化及、司马德戡等人,敲开城门援救炀帝。
二人商量这么商议好后,转念又觉得假冒圣旨的罪责太大,有些担待不起,于是决定派人报告此时群臣中权势最大的虞世基,由虞世基来做那个决定,这样就不怕事后被杨广责罚了。
然而,虞世基在得知消息后,却怀疑谋反的事不真实,压下来始终没有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