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话,耶律敌律有些发急。来前耶律宗真再三交待,宋国可能借此次大胜取消岁币,让两位使节万万不可答应。那些很绢对契丹非常重要,一没有了,是大亏空。澶州之盟的时候,契丹说岁币是助军旅之费,但宋的使者答应用的是给太后的名义。现在的太后萧耨斤因为欲行废立,已经被耶律宗真软禁,则刚好用这借口取消。

    耶律连连摇头,着急地道:“司谏,岁币是澶州旧例,已行数十年,两朝安适,岂能说改就改?当时说的是助军旅之费,我国从此约束各部,不南下劫掠。”

    “助军旅之费吗?如果契丹是这样的道理,那以后你们也要给我们岁币了。此次定盟之后,大宋一样要约束党项各部不入契丹境内劫掠,是不是这个道理?”

    耶律敌烈一怔,看了看身边的王惟吉,一时有些发。不错,游牧民族有秋冬南下劫掠的惯例,契丹约束他们,让边境平安,宋作为酬谢给契丹岁币。党项入宋,也一样是游牧部落,一样要东进来劫掠契丹,而且已经劫掠过一次了。大宋约事他们,一样也要动军旅,那契丹岂不是同样要给大宋岁币?

    道理是你的道理,不能只对我讲道理,你也一样要讲道理,那双方都要。

    愣了好一会,耶律敌烈才道:“司谏,你这话到底何意?可否明言?”

    富弼拱手:“党项部落一向蛮横,要约束他们,所费不少。大宋要这里驻兵马,所费粮草俱从内地运来,朝廷不堪重负。本国的意思,是贵国每年供两万匹马,驮运粮草,使驻这里的将士们不致受饥馁之苦。兄弟之邦,此是应有之意,万勿拒绝。”

    耶律敌烈摇了摇脑袋,确认自己听懂了富弼的意思,才道:“两万匹马,驮运粮草,这说法如何能信?党项已经归宋,自然该由你们约束,怎么要由我们出马?”

    “你们约束本国部落,不一样要大宋出军旅之费?大家平等兄弟,自该如此!”说到这里富弼叹了口气,“两国相交,要平安无事,就要讲道理。大宋为兄,处处让你们一点,道理都是讲的你们的道理,是也不是?如此,才能有长久和平。”

    耶律敌烈脑袋发蒙,喃喃道:“如果,如果我们不答应给你们马呢?不议和了?”

    “兄弟之邦,自当友好相处,前面讲过了,过去的一些小冲突,就此揭过,议和当然要议和,不然我们何苦巴巴赶数千里到这里来?只是契丹若不助些马匹驮畜,我们很难约束住党项各部,议和之后,如果有党项部落入契丹劫掠,你们担待则个。”

    “他们敢来,我们自会剿灭!”

    富弼冷笑拱手:“如此最好,贵国有此把握,这两万匹马自然可以不要!”

    王惟吉在一边拉了拉耶律敌烈的衣襟,小声道:“如果党项劫掠之后逃过边境,我们能不能越境追捕?此要问清楚!”

    耶律敌烈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如果入我境内劫掠的党项各部逃窜,过了两国边界入了宋境,我们能不能入境追杀?你们大宋不管,我们自己管!”

    富弼勃然变色:“和约一定,不得相互交侵,岂容越境!兵马越境,自然视同开战!”

    耶律敌烈傻愣愣地看着富弼,突然想起来,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就是徐平驱虎吞狼把党项军放进契丹境内,夺了数州之地。宋军尝到了甜头,以后还想照做?

第323章 陇右军制

    在青冢的耶律敌烈和王惟吉不断向驻白水泺的耶律宗真奏报,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月才有了大致结果。契丹没有定下来供马,大宋也就先暂停了今年的岁币,此事以后再议。契丹难以维持四五十万的常备军,要求宋朝消减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两者妥协,把兵力约定在三十五万。云中一带改为三军,河东路十万,河北路沿边布置十五万军队。

    如此一来,河北有不少禁军南撤,沿真定府到北京大名府依次配置,另外一部分撤到沧州,对契丹南下进军的路线进行侧翼牵制。实际上宋军从代州和云内州两个方向威胁契丹的云州、朔州一带,契丹再次南下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其余事项依澶州誓约先例,轮廓已经定下,细节谈妥,再定正式誓约。富弼和张茂实回到云内州之后,没有多做停留,便快马回朝廷奏报。岁币没有谈妥,无非是从誓约中删去就是。此时是宋占攻势,契丹急于求和,这件事他们无法坚持。

    从这一刻开始,双方逐次从前线撤军,在来年二月前使前线兵力达到约定数量。

    徐平以刘兼济驻防线北段的卯城到巳城,曹克明驻振武县一带,张亢驻云内州新旧两城及辖下小城,自己与都护府一起带着折继闵的兵马撤到了东胜州。临行之前,徐平命驻前方的三将在正式誓约完成之前,把整段城壁修缮连接起来,作为隔断契丹的长城。

    到胜州之后不久,上奏朝廷,放弃河北岸的东胜州,把州城迁回南岸的榆林县,恢复唐朝的胜州之名。胜州是在唐朝大破突厥之后设立的,此次徐平大胜,当得起这个名字。

    迁到南岸之后,胜州便就退到了边境线一百里之外,作为支持边境防线的大本营。

    现在徐平只能决定这一带的军事布防,州县到底如何设置,还要朝廷集议之后才能决定。在都护府撤销之前,这一带仍然在都护府辖下,属于军管地区。

    陇右都护府是要撤销的,这不是常设机构,战争结束自然终结,不然就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藩镇。契丹也明确要求撤销陇右都护府,另在这一带依旧例设置安抚使司,作为双方交涉的正式衙门。撤销了都护府,才算战事正式结束。

    庆历元年十一月二十,冬至,徐平正式接到了诏命,让他在年底之前回京,以刑部尚书为参知政事。现在政事堂诸公中只有李迪和晏殊官职在徐平之上,徐平为参知政事,就是两位宰相之下排位第一的参政。不过这更可能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安排,只是让徐平回京而已,两府可能面临着大规模的调整,朝中的这种趋势徐平在西北都感觉得出来。

    不过让徐平以任参知政事的名义回京,而不是枢密副使,意思很明确,他接下来一段时间将不再直接参与军事。战功太大,陇右军又是徐平一手建立起来的,再让他回朝入枢密院供职,则就有成权臣之势。这也是徐平自己的意思,瓜田李下之嫌是必须要避的,揽那个权没有意思,对于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禁军的军改,自己已经开了头,自然有人会继续下去。这是大势,无人可以阻挡。

    回京之前,徐平需要做好善后按排。党项大军的遣散,西北各军的整编轮廓,各军的驻扎地域,甚至一些人事,都要徐平定下来才能走。

    上奏朝廷之后,兴灵路的种世衡和刘平部整编改为禁军,军号静戎,南都巡检使副另择人选。田况和石元孙所部,整编为清卫军,北都巡检使副另择人选。这是早就已经定下来的,让他们暂时做巡检,只是为了整编许怀德一军而已。

    都护府撤销之后,直辖兵力整编为清塞军,以谭虎为都指挥使,原判官曾公亮为副都指挥使。党项黑山监军司地区,以唐时丰州故城重设丰州,清塞军进驻。唐时丰州就是后世的包头一带,是阴山以北的游牧部落过阴山南下的东边路线的关键所在。唐时在这里设丰州都督府,是阴山以南地域的中心。契丹的丰州和大宋的丰州,一东一西,把守住阴山南下的路口。河东路的丰州降为府州治下的县,麟府丰三州实际是以折家为主,其余两家算是他家的附庸,此时折继闵放弃了世袭藩镇的地位,丰州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的了。

    对折继闵所率的麟府路兵马进行拣选,拣中之人再加上补入其他禁军和陇右先前各军的将校,整编为平塞军,以王凯为都指挥使,折继闵为副。折继闵虽然从管勾一路军马变成了副都指挥使,却从此成为朝廷正官,以现在各军正副长官的地位,他是高升了。

    张从曹克明的横塞军副都指挥使改刘兼济的清朔军副都指挥使,其职由原都护府主管公事梁接任。田况和种世衡一起自成一军,其张亢所部宁朔军副指挥使一职,由原秦凤路蕃落使刘涣接任。以后各军中高级将领将形成任期,到期调离,仿地方官例。

    军中制度健全了之后,也就无所谓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问题,那本就是制度缺失的表现。任期制的流官有其优越性,远比以各种手段控制将领本人更加有效,也更容易接受。

    各部经过半年的整编之后,由王凯和折继闵的平塞军代替刘兼济和张的清朔军。清朔军调往兰州,监视河湟的厮,并配合河西数郡的军事行动。

    党项原来在河西地区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和黑水监军司,统一设为甘肃路,秦凤路的韩琦调任为甘肃路经略使。种世衡和刘平的静戎军、田况和石元孙的清卫军调往甘肃路,配合经略司的军事行动。甘肃路是名义上的国内地区,作战以设的都巡检司为主,两军只是进行配合,故并没有主帅,韩琦也不是用兵的帅臣。

    此时的甘肃路,有的地方依然是党项的残余势力,有的地方旧势力把党项人赶跑,重新控制了地方,非常混乱。党项被灭之后,寄居厮之下的厮铎督带了一两万蕃落返回凉州,驻仁多泉城,欲重新夺回凉州。如果不是慑于宋军这几年的兵威,厮也有意北上占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周边各势力对于一片空白的河西地区,无不虎视眈眈,最西边的沙州已经与回鹘发生了战事。

    与契丹的战事结束,宋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了西域,首先就是要平定河西数郡。在秦凤路待了一年多,韩琦是到那里去的合适人选,徐平在秦州做的事情,他可以搬到河西去。

    这是经略西域的好时候,包括草原,包括西边,包括没落的吐蕃,周边都没有强盛的大势力。内部诸势力争斗不断,宋军只要后勤跟得上,进入那里并不会遇到激烈抵抗。历史上耶律大石带着契丹残部,都能在那里打出一个西辽来,宋军不会更差。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喀喇汗国的扩张,西域的佛国渴望得到中原王朝的保护。遥远的中原曾经是他们文化的根,与对西来势力的恐惧相比,他们更加愿意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历史上正是在这几年,沙州被西来势力攻破,灭佛随着而来,大量经典被当地势力封到了佛洞里,成为了后世的敦煌藏经洞。

    现在的西域没有使用大军的地方,一军兵力足以灭国,静戎和清卫两军,就是那一带最强大的兵力了。更重要的是经略司辖下的巡检司厢军,平定叛乱,维护地方,主要是靠他们。大战可能没有,小战必然数不胜数,这个时候使用正规禁军得不偿失。

    此时在整个西北地区,宋朝的正规军是由陇右诸军扩充来的七军,为宁朔、清朔、横塞、静戎、清卫、清塞、平塞,都是三衙禁军废弃不用的军号,满编约二十五万人。

    这个系统之外的正规军,只有王信所部的原延路禁军数万人。他们会被打散,拣选之后补入其他各军,选剩的为厢军,进入各路都巡检司。至于王信本人,会调回京城,为管军大将,在三衙供职。这后的西北,禁军就由原陇右诸军班底消化,实行整编。

    这是徐平用他前世的知识,慢慢摸索出来的办法,最终形成了禁军和地方厢军彻底分开的制度。两军各自有作战任务,从根本上就不同,制度上当然也不同。

    作为正规军,禁军以重兵集团为单位,战斗力远非巡检司可比,军队的装备和将士的待遇,也与地方厢军有明显区别。以后禁军就是军职,巡检司为兵职,两者无交集。厢军则以地方治安为主要任务,依然受地方官管辖,其装备和兵力都受到限制。

    禁军与地方完全割裂,地方官不再有指挥禁军的权力,禁军也不再干涉地方事务,其补给完全由枢密院派转运使负责,不再依赖地方。遇有战事,则设都护府,临时指派帅臣。

    军职仿地方州县官之制,实行流官制度和任期制度,把军权彻底收到中央朝廷。军职同时设除役年限,除役的军职可入巡检司,巡检司的将校一般从军职转任。

    与此相对应,禁军会有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以及自己的军官培训体系,成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军队。禁军的人事权和财权收归枢密院和皇帝,各级统兵官不再管人和钱,只负责具体的军政事务。作战、训练、后勤、装备等一应军队的具体事务,以后由枢密院统一安排,设置专门衙门,并配置专业人员。

    权力体系,无非是条和块,军队难管与地方坐大差不多的道理。从上到下条的制度和组织缺失,必然导致下层块的权力膨胀。把条的制度建立起来,下面块的权力就受到了制约,再与地方割裂,不管是藩镇,还是军队统兵官,都失去了作乱的基础。

    自到秦州,徐平来西北的三年时间,就做了这样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斩了元昊,灭了党项,第二件事就是初步理出禁军从上到下的条的组织和制度。以后的军改,就是加强条的制度和管理,逐渐把军权从统兵官手中收到中央朝廷手中。这样的改革,其实与大宋建立之初的收地方之权、废藩镇是一回事,只是对象不一样罢了。正是因为如此,他的想法才容易被赵祯和枢密院接受,因为同样的改革在地方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了。

    徐平多出来的这千年知识,明白国家对军队的控制,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他前世所谓的近代、现代军队,其实就是军政事务的专业化、职业化,形成条的控制,把各级主官的权力收上来,使他们成为整个组织结构中的一个棋子。

    在权力体系从上到下的条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大量僚佐官员,他们很多人其实做的是文官的事,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他前世,很多国家的军队中,这些人就是文职。如果抛开文化的因素,以文制武就是军队中去除部落化、藩镇化,军权中央集权。

    文明的进程已经摆在那里,这是徐平前世正常国家都会做的事情。这样做的,就是选进的制度,不这样做的,就是愚昧落后的制度,在他的前世这是常识。以文制武从来不是军队战斗力不强的原因,强大的组织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组织权在谁手里,军权就在谁的手里。对军权实行中央集权,是中央朝廷对军队有效控制的根本保证。

    对军队体系的监督,与从统兵官手中收回军法审判权一起,合并成为军法司。以后这会是一个常设机构,或者为御史台下辖一衙门,或者独立。权力的集权,必然伴随着监察的加强,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情。缺失了监察,军制的改革便就留出了巨大的缺口,最终还是会回到老路上去。

第324章 各扫门前雪

    徐平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阴山,久久静立不对。

    山的那一边,是广阔无垠的戈壁和草原,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徐平不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甚至他连自己前世的历史书上是怎么记述都不清楚,但却极其肯定,此时的草原上肯定特别热闹。一两百年之后,就会从那里涌出一支可怕的军队,把这片大陆的大部分吞噬。史书记载着王侯将相,但历史却不是由他们书写,他们只是历史的选择。要出现那么强大的力量,一两百年的酝酿时间其实也是不够的,应该在更早之前就开始酝酿了。

    徐平所能够做的,就是牢牢扎紧阴山下的篱笆,以后有机会,再去扎牢幽燕一带的篱笆。草原的力量积蓄到了这个地步,肯定要释放出来,指望自己去大手一挥,把一切都消化于无形是不可能的。能够选择的是如何释放这股力量,是让他们如历史上一样南下中原大地,把一切撕碎,还是像汉朝一样,拦住这股洪水,让它渲泄到另外一个方向。

    历史上蒙古的崛起走了跟匈奴不一样的路,主战场不再是在阴山,在河西,而是到了燕云,到了河北,是因为汉后有了鲜卑。鲜卑及其继承者势力一直盘距在燕云一带,蒙古崛起首先面对的不是中原,而是这一支势力。把这一支势力吞并,再面对中原,主战场也就东移了。历史上蒙古崛起,首先打的就是阴山以南的党项势力,因为他们来自草原。

    匈奴南下威胁大汉,结果被打得支离破碎,被迫西迁,与跟其他蛮族一起结束了罗马帝国。草原上的力量真空,帮助了在东北的渔猎势力东胡崛起,其中一支鲜卑最终壮大起来,进入了中原腹地,其传承一直延续到千年后的现在。千年轮回,现在又到了草原的势力崛起的时候了,历史上他们彻底压倒了东胡一系,并最终完全灭亡了中原政权。

    历史不仅仅是中原的王朝更替,还有阴山以北的大草原,东北的白山黑水孕育出来的其他势力。中原王朝压制了大草原的势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