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第2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

没办法,新建地区,条件简陋,只能先将就一下了。

刘伟鸿在浩阳工作过几个月,一切倒是轻车熟路,很快就将车开进了市委大院,径直去了后排的单元楼。浩阳市委大院的住房,其实也很紧张,这三室一厅的套间,都是临时调剂出来的。地委行署人大政协四套班子,正副职领导几十个,不可能全部挤在市委大院内,只能分散解决。比如有的地区领导,就住在下属局机关的单位宿舍里,军分区的领导,则暂时借用市武装部的场地办公。好在这种情形,不久之后就要解决了。

省里为了新建浩阳地区,可是拨下来不少的款子。

陆大勇住在二号单元楼的三楼,本就是浩阳市的常委宿舍,三室一厅,也不算太逼仄,只是和其他的地委书记比起来,有点委屈了。以前在青峰地区,陆大勇身为专员,自然也比这边住得宽敞。

刘伟鸿来到单元楼下,正好碰到几个干部模样的人从楼上下来,带着小心翼翼的笑容。估计这些人是刚刚从陆大勇家里出来,为了接见刘伟鸿,陆大勇提前下了逐客令。

刘伟鸿提着塑料袋,缓步上了三楼。

一按门铃,门就开了,张阿姨笑吟吟地给刘伟鸿打招呼。张阿姨和朱建国的妻子于阿姨差不多年纪,都是四十几岁,身材比于阿姨富态,更有领导夫人的气度。

“张阿姨好。”

刘伟自微笑着问好。

“是伟鸿啊,进来,进来。”

张阿姨对刘伟鸿的印象很好,觉得这个年轻人帅气又懂事,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区委书记。至于陆大勇是不是给她说了有关刘伟鸿的来历,那就不得而知了。

陆大勇坐在沙发里,见到刘伟鸿,便即缓缓起身,微笑点头:“伟鸿来了,过来坐吧!”

“陆书记,你好!”

刘伟鸿疾步上前,向陆大勇鞠好行礼。

“呵呵,不必客气,请坐!”

“是,谢谢陆书记。”

刘伟鸿在一侧沙发上坐了下来,腰杆挺得笔直。

陆大勇拿起手边的香烟,递给他一支,微笑问道:“伟鸿啊,最近这段时间,工作怎么样,还顺利吧?”

刘伟鸿坦然说道:“谈不上太顺利。慕新民同志对夹山区的建设,有不同的看法。似乎对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满意。”

料必慕新民在《楚南日报》上发表的那篇通讯,陆大勇是一定看到了的。甚至于内参上的消息,他也能通过一些途径探听到一些风声。春节那回拜访,客人多,拜访的时间不长,算是纯礼节性的,刘伟鸿就没有和陆大勇谈起工作上的事情。

陆大勇眼里闪过一抹尴尬之意,笑着说道:“慕新民同志是从省委宣传部下来的,对地方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再说,工作之间有分歧也很正常嘛。”

慕新民是何种来路,陆大勇也很清楚。省长祝联盛亲口推荐的,陆大勇不能没有一点顾忌。谁也摸不清楚祝联盛与慕新民之间,到底有何种内在的关系。身为地委书记,需要陆大勇协调的方方面面的关系太多了,他确实也有自己的难处。

“陆书记,我听朱辰说,过两天你要上首都一趟,去国家部委跑一下项目?”

刘伟鸿撇开自己的工作,径直问道。所谓朱辰,乃是陆大勇的秘书,自从上回在林庆宾馆与陆大勇第一次见面之后,刘伟鸿便加强了与朱辰的往来。朱辰脑袋瓜子转得极快,属于极其聪明的那一类人,颇得陆大勇的信任,和刘伟鸿关系处得很好,地区的很多消息,刘伟鸿都能在他那里打听得到。

陆大勇双眉微微一扬,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地区是新建的,基础比较差,很多方面,都需要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啊,就是对国家部委不是那么熟悉,怕是……伟鸿,你老家是首都的,是不是有什么门路啊?”

说看,陆大勇眼里闪过一抹试探的神情。

刘伟鸿微笑说道:“我是没有太多的门路,不过我小姑父以前在国家计委工作过,现在调往中组部。陆书记如果方便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联络一下,你到了首都,和我姑父见个面,他也许能帮得上忙。”

“哦?是哪位啊?”

陆大勇顿时来了兴趣。

“马国平。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

“马局长?”

陆大勇大吃一惊,双眼顿时就瞪大了,失声叫道。

“对!”

“马局长是你姑父?”

“是的,亲姑父。”

“……”

陆大勇怔怔地望着刘伟鸿,半晌说不出话来,脸上神情极度震惊。中组部干部二局是管地方干部的,当然,只要是管到省级干部,地区级干部,还是由各省掌控的。但像陆大勇这样的地委书记,已经是地厅级干部中含金量最高的职务,抬腿一迈,就进了省部级的行列,对中组部干部二局局长,焉能不熟悉?

马国平可是刘老的女婿啊!

刘伟鸿却说马国平是他的亲姑父。

陆大勇脑子里乱哄哄的,好一阵才算是理清了这中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坐在他面前的这个神态恭谨的年轻人,是刘老的孙子!

“对不起啊,陆书记。我家里的意思呢,是让我在基层多锻炼,扎扎实实的做一些事情。以前没有跟你说明,不是故意要隐瞒什么,请你多多体谅。”

刘伟鸿微笑着说道,脸上的歉意很是诚挚。

“不,不是,伟鸿,我不是那个意思……”

一时之间,陆大勇还不能从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第422章要多开动脑筋

林庆县的两会,定于三月底召开。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和政协办四家联合起来,为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开始做准备。虽然是召开两会,但还是以县委办为主来进行筹备工作的。王化文是县委常委,很多事情由他出面协调,比较合适一点,其他单位都会买账。

一时间,县城很是热闹起来。

夹山区也很热闹。

司州煤矿的施工队,已经正式开赴夹山,开始进行基建工作。煤矿的生活很艰苦,司州煤矿的同志们,由一位副矿长带队,就在矿山上搭起了简易的棚子,用帆布一铺,算是住所,便即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副矿长四十几岁,高级工程师职称,是个比较古板的知识分子,小身板一点不壮实。刘伟鸿担心山上太冷,生活太差,副矿长高工只怕受不了,便邀请他在区公所入住,每天去矿山上班就是了。谁知这位执拗的副矿长一定要住到山上去,与工人们同甘共苦。据了解,副矿长参加工作二十二年,劳模也就当了二十二年,先进工作者更是年年不落。

这样一位老夫子,叫他丢下他的施工队伍,一个人住在区里,却如何能够做通思想工作?

刘伟鸿又是敬佩又是无奈,只得吩咐区里的干部,一定要保障施工队的后勤物资供应,吃的用的以及取暖的柴火,千万不能少了。硬性规定,施工队在山上施工的情况,至少每三天要向他汇报一次。

矿山一动工,便即开始带动周边几个村庄,也活跃起来。施工队就近雇佣了几十个壮劳力为他们做事,工钱月结,附近村庄的一些农产品,譬如家禽鸡蛋之类,也能销到山上去。

刘伟鸿和陈博宇在电话里面商定,要尽可能争取今年年底矿山投入生产。

除了矿山那边其他工作也是全面铺开,刘书记忙得晕头涨脑。

这不刚刚在办公室坐了不到两分钟,才泡好了一杯热茶,尚未来得及喝,毛凌就闯了进来,笑呵呵地说道:“书记,我有个事情,要向你汇报一下。”

毛凌是饲料厂的厂长,饲料厂去年投产,一直都在盈利厂里的福利待遇很是不错,毛凌这个厂长,就当得威风凛凛的。财大气粗嘛!

刘伟鸿有规矩,只要是工作上的事,不管是区里的干部还是下边乡镇的干部,随时都可以找他商量。这些干部们也早就习惯了刘书记的工作方式,一有事就直接向书记办公室闯。

“呵呵,毛凌啊来来,过来过来坐!”

刘伟鸿对这个年轻的厂长很是喜爱,微笑着地向他招手。

毛凌笑嘻嘻地坐到了刘伟鸿对面,掏出烟来,敬给书记一支。通常来书记办公室的干部,都喜欢“共刘书记的产”这人有钱,抽的都是好烟。据说他首都的那个女朋友,在江口做大生意,每个月都给他寄上千元钱,敞开了花。

这种“土豪”不打白不打!

不过毛凌现在也抖起来了,就不能在浑水摸鱼啦。

赚了钱,当得请书记抽好烟才合道理。

“哟,发财了鸟枪换大炮了,中华呢!”

刘伟鸿接过香烟,笑着调侃了毛凌一句。

毛凌搔了搔头,说道:“嘿嘿,刚刚招待客人的,剩下几根我给拿过来了。”

刘伟鸿点点头,却说道:“毛凌啊,招待客人当然不能太小气,但也不能太大方。你们饲料厂刚刚赚钱,可不能做败家子。我怎么听说,你们厂里,常年在夹山酒店包了几个房间啊?”

所谓夹山酒店,也是去年年底建起来的,用的是以前夹山供销社的房子,翻修了一下。是夹山镇一个在外边做生意的居民搞的,据说和区里的副书记张贤福沾点亲带点故。目前要算是夹山镇最好的酒店了。那个老板,已经搞了一块地皮,正在下基脚,准备正儿八经地建一个上档次的酒店。

夹山这一年的变化,有目共睹。工厂建起来了,养殖场建起来了,路也翻修了,农民们种棉花养猪养牛,手里很快就会宽裕起来,发展前景极其乐观。有眼光的生意人,立即便看到了商机,抢先一步占据市场的制高点。

对这样的“投资”刘伟鸿和区里都是十分鼓励的,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

夹山镇要迅速扩展,仅仅依靠公家的力量可不行,主要还是得依靠民间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毛凌陪笑说道:“书记,这不是厂里客人多吗?包几个房间,也算是为客人服务。您教导的,销售渠道一定要畅通,客人就是上帝啊!”

“哼哼,毛凌,你别跟我打马虎眼。我告诉你,销售渠道要畅通,客人是上帝,这个都没有错。但你小子,就是没当好这个家。我问你,你们是不是每天都有好几位客人在镇上住宿啊?没有吧!多数时候,这几间房子是空着的,你们晚上好打牌吧?”

刘伟鸿瞥了一眼毛凌,神情变得严肃了几分。

毛凌顿时便紧张起来,支支吾吾的,不知该如何回答。

夹山区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饲料厂现在又是耀眼无比的“明星”他的所作所为,岂能瞒得过刘书记的耳目。实则打牌也没有多少次,主要还是陪着客人打牌娱乐一下。夹山现在除了一个录像厅,也没别的娱乐。

但这样的辩解,是不能随便出口的。毛凌尽管年轻,却也在体制内混了好几年,面对上级领导批评时,应该如何应对,心里总算有几分底。真要是急着洗刷自己,可不见得是个好主意。

“毛凌,饲料厂还在创业阶段,刚刚开始有盈利,你的眼光要长远一些,不要被眼前这点成绩冲昏了头脑。工厂的管理,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两个方面的重要,不可轻忽。在夹山酒店包几间房,或许花多不了多少钱,工人们也不会有意见。但是作为当家人,你不应该开这个先河。客人来了,再去酒店开房子也来得及,并不怠慢。你要是担心酒店没房子了,我教你一个办法,你可以在厂里准备两间客房,装修好一点,东西准备齐全一点,未必就比酒店的房子差。咱们那个夹山酒店,也算不上是真正的酒店,条件很是一般,说不定你厂里搞的客房,比他们酒店的客房还要好。这是一次性投资,比你们在酒店包房子要划算得多了!”

刘伟鸿缓缓说道,语气也不是十分的严峻,仿佛在和毛凌谈心一般。

作为夹山的第一代商业经营者,刘伟鸿希望毛凌能够快速成长,最关键的是要立下好规矩。这才是刘伟鸿真正关心的问题。

毛凌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道:“对对,书记的教导,十分英明,我还是太笨了。”

毛凌这话,有一半是信服,还有一半,自然是拍马屁了。这也是国内官场的正常生态。

刘伟鸿笑骂道:“你少拍马屁!我告诉你毛凌,做一把手的人,就是要经常开动脑筋。你那脑子要不用,迟早得生锈!”

毛凌顿时暗暗舒了口气,知道刘书记不是真的对他生气,这一回“小题大做”也是给他提个醒。刘书记心里,对他还是看重的。

“嘿嘿,书记,我这不是拍马屁,是真的服气!做书记的,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站得高看得远……”

“得了得了,你少拍几句马屁行不?说吧,什么事?”

“书记,我有个打算,咱们暂时不还银行的贷款行不?我想要扩建生产嘛。”

毛凌笑着说道,一谈到正经事,马上就坐直了身子。

刘伟鸿说道:“扩建生产线是好事,但是银行贷款也不能拖欠,一定要按时归还。”

夹山区去年在建设银行贷款八十万修路改造医院,刘伟鸿就是着落在这两个工厂身上来归还的。这个可不能失信于人,不然姜大山会有意见了。

毛凌顿时着了急,说道:“书记,那资金不够啊。”

刘伟鸿抽了一口烟,望着他,笑了笑,说道:”

刚刚都告诉过你,要经常开动脑筋。转眼你就把我说的话给忘到瓜哇国去了?”

毛凌顿时又搔起头来,嘿嘿地笑着,说道:“开动脑筋,开动脑筋……可是书记,钱就是这么多,要还银行贷款,就必须缓两个月扩建生产线,这个,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刘伟鸿“嗤”了一声,很不屑地说道:“就你这模样,五大三粗的,还巧媳妇呢。我看啊,你笨得要命,往后再也别将自己往巧媳妇身上扯啊!”

其实毛凌模样还算俊秀,当然,还够不上“伪娘”的水准。

“书记,那您教我一招?”

毛凌试探着问道。

刘伟鸿坐正了身子,眼望毛凌,说道:“毛凌啊毛凌,你真要多动动脑筋了。银行的贷款,到期了肯定要还,这是个信誉问题。你们的生产线,最好也是马上就开工扩建。不矛盾!你小子就不能跟银行商量商量,先还款,再贷款?你们现在是盈利大户,哪个银行都会乐意给你贷款的。”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毛凌一拍脑袋,嚷嚷了起来,随即朝刘伟鸿伸出了大拇指。

“书记,高,实在是高!”

“滚你的蛋!”

刘伟鸿笑骂道。

第423章就差钱

毛凌还没有出去,分管道路交通和农业水利建设的邱副区长,兴兴冲冲跑了进来。

老邱以前只分管道路交通建设,实则在夹山区属于可有可无的领导干部,刘伟鸿后来调整副区长的分工,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划到了他名下。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不能闲着。尤其是领导干部,一闲着就要出毛病。刘伟鸿一直坚持认为,职责划分不清,领导干部无所事事,是“混乱之源”要么很多事大家都争着干,要么有些事谁也不干,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斗争。

刘伟鸿消除“斗争”的办法很简单,每个人都有事干,会议上只谈公事,一二三四分派得清清楚楚,谁的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就要挨批评。压根就不让你有机会在会议上搞什么“斗争”有意见私下去解决,因个人矛盾影响工作,双方都要落个不是。

这个办法十分有效。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实际效果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一把手本身的魄力和威望。魄力稍差一点,威望略低一点,难以服众,这个办法就实行不下去。你压不住场子,谁会听你的?更不用说批评了,只怕被批评者比批评者的态度还要“嚣张”但刘伟鸿在夹山区的无上威望,令得这个办法推行起来毫无阻力。眼下夹山区的干部队伍,已经渐渐养成了在工作上力争上游的好风气。

“老邱,来,请坐!”

刘伟鸿笑着招呼道。

邱副区长四十几岁了比刘伟鸿大了一倍都不止,但刘伟鸿随口称呼人家“老邱”老邱也没意见。一把手是不是尊重你,不在乎言辞,在乎实际行动。

老邱在刘伟鸿对面坐下来,拿起桌上的香烟就抽。他不是管企业的,不阔气只能打刘书记的土豪。

“书记,你得给我点钱才行。”

老邱自己点了烟,美美地抽了两口,这才慢悠悠地说道,神情很是理直气壮。倒好像他不是来要钱的,是来送钱的。这种情形也就在刘伟鸿领导的夹山区能够出现。其他区委书记,可不容许下属在自己面前这么没规没距。

刘伟鸿笑道:“要钱也不是不能商量的,但你得给我个理由啊。”

“当然有理由。咱们区里面水利设施要好好整修一下才行了。全区十一个水库,三十九口大型山塘还有许多引水的主干渠,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这么多年过去,都没怎么整修,已经都快派不上用场了。要是来一场比较大的干旱,不要说农田灌溉,就算是饮水,我看都够呛。”

老邱随口说道,数据清清楚楚,不带半点犹豫,看来对自己负责的这块工作,心里面很有底。

夹山区虽然历年的降雨量不算少,但因为地势高,储不住水。五六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修筑了这些水库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