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美茹就不一样。她不但是医生,更重要的是,她还是老爷子的儿媳妇,是至亲之人。她是可以“勉强”的,老爷子若是“不守规矩”林美茹就能监督他。

反正一切都是为了老爷子好,为了老刘家好。

这一点,林美茹和刘成家自然都不会反对。

百善孝为先!

况且大家都明白,在现阶段,或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谁家的老爷子活得更久一些,谁家就能有更长久的“保存”回到首都之后,昨儿大家族聚会,刘成家将这个意思一说,大家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就算是杜于馨也不反对。以前,经常出入大内照看老爷子老太太,是杜于馨的“本职工作”如今这样一来,“二房”不免风头甚劲,遮盖了杜于馨的“光芒”但老爷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却是老刘家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的,包括她杜于馨在内。

两相权衡,杜于馨当然也知道何者莫重要。

办成了这事,刘伟鸿心里又略略安然了一些。假如这个措施有效,也不要“多”了,只要老爷子能多活一两年,在储君定位的关键时刻投下关键的一票,老刘家就会因此大大获利。这在政治上,是难以估量的资本!

到那个时候,老刘家定然更加强大,料必也更加不容易被人“连根拔起”“伟鸿啊,老爷子身体康健吧?”

问候过贺老爷子,云汉民又转向了刘伟鸿,同样微笑着问道。

不管他有多不待见刘伟鸿,基本礼数不能废。何况对刘老爷子,云汉民也是很尊敬的。开国元勋,国家柱石,非同小可。

刘伟鸿也忙即欠了欠身子,规规矩矩做了回答。

问候过长辈,接下来的谈话,自然就要放松一些,聊了几句有关春节的话题,云汉民说道:“竞强,你那篇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很有见地。不错啊!”

贺竞强微笑答道:“云叔叔过奖了,我那也是有感而发。”

云汉民提到的那篇文章,刘伟鸿也拜读过,就发表在《号角》之上。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老贺家在宣传系统实力雄厚,贺家的子弟乃至圈子里的人,在各种重量级的杂志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也就不少。自重生之后,刘伟鸿对《号角》等重要党刊党报就十分关注,几乎是每期必读。

贺竞强作为中宣部的处长,发表这样一篇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文章,其用意不问可知,必定是在为外放地方做舆论准备工作了。

贺竞强前不久刚提的正处,继续在中央机关熬资历,也得两三年之后才能上副厅。不如就利用这段时间,去基层锻炼一下,镀镀金。等时间一到,再转回中央机关,顺理成章的就能往上提一级。积累经验和熬资历两不误,乃是最佳的选择。

中央机关的正处级干部,下放地方,不可能去省里的机关,只能是担任县市级实职,不然这个下放就变得全无意义。但以贺竞强的资历来看,他外放地方,有可能担任县长,也有可能担任县委书记。相对来说,担任二把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一下子就做一把手,负责一个县的全面工作,只怕力有未逮。

贺竞强刻意强调自己对党建工作的“研究心得”意图十分明显。

看来这位贺处,骨子里头也挺傲气,不肯屈居人下。

“贺处那篇文章,我也拜读了,确实见解独到。尤其是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其中的亮点。”

刘伟鸿微笑着说道。

大家的眼神便望了过来,似乎没有想到刘伟鸿会就此事发表看法。虽然说刘伟鸿曾经在《号角》上发表过影响巨大的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大家也依旧心中存疑,很有一些人认定,刘伟鸿只是挂名,整个“事件”是老刘家那些“老奸巨猾”的幕后推手设计的。

“目前整个社会正处于激烈变革的阶段,很多基层党员对国家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某种疑惑。这个时候,确实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让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之中宣扬党的路线和大政方针。”

刘伟鸿丝毫也不在意大家诧异的目光,镇定自若地说道,而且全是“官方用语”规范无比。这一刻,穿着羽绒服牛仔裤的“阳光男孩”脸上露出沉稳之色,亦是干部风范俨然了。

刘伟鸿这样的变化,自然逃不过云汉民和贺竞强的眼睛,都是暗吃一惊。

老刘家这个二小子,还真是与往日有了些不同呢。云汉民顿时就想起了上次刘伟鸿登门,那一回,刘伟鸿可是说得明明白白,让云汉民出任京华市委书记的提议,是他的首倡。云汉民自然是绝不相信,事后也不可能去找刘成胜“对质”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呢。

至少刘伟鸿现在就规规矩矩坐着,并没有搞怪捣乱。

原先还以为他是故意来跟贺竞强捣蛋的,谁知却是这么一副沉稳的架势,却是不可小觑了。

云汉民心里尽自讶异,却没有开口动问。无论如何,他属意贺竞强,不愿意和刘伟鸿说太多的话,以免无意间冷落了贺竞强。

贺竞强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却也并不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扭头和云汉民谈起了宣传部的工作。这个意思也就很明白了。他也不想让刘伟鸿在这个客厅里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在这里,我贺竞强才是主角。

刘伟鸿也不介意,依旧规规矩矩地坐着,脸带微笑,倾听云汉民和贺竞强之间的谈话,只是不再开腔。

云雨裳漂亮的秀眉,便微微一蹙,望了云汉民一眼,神情颇为不悦。

不管怎么说,今儿个是年初二,上门是客,也不能如此冷落刘伟鸿吧?说起来,老刘家还帮了云汉民的大忙呢!

云汉民只作不知。

“卫红,来,到我房间里去,我给你带了些东西回来。”

云雨裳再也忍耐不住,霍地站起身来,招呼道。

“好的。云伯伯,杨阿姨,贺处,暂时失陪一下。”

刘伟鸿微笑着站起来,和几人打了招呼,随在云雨裳身后,施施然进了她的香闺。

这一刻,云汉民和杨琴固然是目瞪口呆,沉稳如山的贺处长,也微微变了脸色,望着刘伟鸿和云雨裳的背影,目光变得阴鸷无比。

第157章折中

不知不觉间,时间讲入了九零年三月。

刘伟鸿担任林庆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也有近三个月了,已经逐渐适应了环境,也初步建立起在秘书组和政工组的威信。

这一日,刘伟鸿拿了一本《号角》杂志,走进了朱建国的办公室。

这期《号角》并非最新出刊的,而是去年十二月的“老”杂志,上面就刊登着贺竞强的那篇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文章。

作为一个秘书,以世俗的观点来看,刘伟鸿其实并不是那么合格。

他不负责县委书记办公室的整理工作,也并不接送朱建国上下班,另外有一位秘书组的秘书负责这个事情。严格说起来,那位同志才是朱建国真正的秘书。刘伟鸿更像一位普通的县委办副主任,当然,主要身份是朱建国的“智囊”朱建国的所有讲话稿,都是出自刘伟鸿之手。

刘伟鸿可不乐意当真给人倒茶拎包。

这种事情,就不是刘二哥该干的。

上辈子潦倒半生,也没干过这样的活计。

朱建国倒也并不介意。他也没将刘伟鸿当做是普通的秘书来使用。秘书好找,刘伟鸿这样的智囊,那就不容易碰到了。

“书记,有空不?”

见朱建国正在看一个文件,刘伟鸿随口问道。

他如今进出朱建国的办公室,几乎都不用打什么招呼了,就好像他本来也在这个办公室上班一样的。两个人都“习惯成自然”朱建国抬起头来,征询似的望着他。

“这上面有篇文章,请你看看。”

刘伟鸿便将《号角》递到朱建国的面前,自然是打开了的,直接翻到了刊登那篇文章的页面。

朱建国接了过去。

刘伟鸿便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就在朱建国办公桌前落座。

大约几分钟之后,朱建国看完了文章,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篇文章写得很有道理。”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是很有道理,我觉得他这个思路是很不错的。咱们可以借鉴一下。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好好抓起来。”

春节过后不久,贺竞强便如期外放,去东南某省担任了县委书记职务。根据刘伟鸿的分析,贺竞强和朱建国一样,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经济建设的工作,不是他的强项。贺竞强肯定要扬长避短,在自己熟悉的宣传领域和党建工作上多花力气了。

贺竞强和普通的县委书记是完全不同的,此番下放镀金的性质非常明显。作为老贺家明定的第三代接班人,贺竞强的成长,会得到老贺家的高度关注。他要做什么动作,老贺家自然要全力支持。贺竞强在县里大张旗鼓搞党建,不久之后,高层必定会有配合的文件出台,将他的经验总结出来,树立为典型。

很多所谓典型其实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某人需要成为典型,以便他快速升迁,那么他就必定能够成为典型。

官场惯用手法,大伙心照不宣罢了。

刘伟鸿此举,却是“盗版”朱建国在林庆县依样葫芦的来上一招,说不定到时候刚好就能与高层的文件精神“暗合”如果贺竞强真的在东南某省被树立为典型,刘伟鸿为何就不能操作一下,让朱建国也成为楚南的典型?

遥相呼应嘛,也显得贺竞强之道不孤。

这叫做借力打力,就算贺竞强有气,也只能憋着。

谁规定党建工作,只有你们那边能搞我们林庆就不能搞?

当然,这一招,别的县委书记恐怕也学不来。没有刘伟鸿这样的“幕后推手”就算将贺竞强的模式学到了十足十,也不会有多少作用。上面没人给你撑腰嘛!

又或者刘伟鸿本身是林庆县委书记,也不能用这一招。

那也太掉份了!

刘二哥不屑于此。

“怂恿”着朱建国这么干,倒正好合适。

朱建国显然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说道:“嗯,这个事,确实是可以试一试。党建工作,县委还是要重视起来的。”

朱建国这话,要算得是有感而发了。

春节过后不久,朱建国便依照刘伟鸿的建议,亲自去了地区一趟,将那份经济发展规划书呈给了陆大勇过目,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陆大勇对此还是比较赞赏的。

且不管朱建国这个方案合不合适,起码这个动作值得肯定。朱建国没有主政地方的经验,那就必须要迎头赶上。虽然说县委书记主要抓党务,但一个完全不懂经济建设的县委书记,也是很难树立绝对权威的。

等到陆大勇仔细看了朱建国的规划方案之后,更是欣慰。

这个规划方案,还真是有板有眼,条理分明,逻辑严密,尤其是眼界广博,前瞻性很强。陆大勇正在考虑怎样整合全地区的煤炭资源和其他的矿产资源,以便尽早将浩阳地区津设成真正的能源基地。朱建国这个规划方案,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想不到这个老朱,还真是个人才,在经济建设方面,颇有天赋。

自然,陆大勇不知道,真正的人才,另有其人,朱建国不过是配合刘伟鸿,唱了一出双簧。

但让朱建国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觑见陆大勇的同时,邓仲和也拿着自己的方案,魏见了专员曹振起。曹振起对邓仲和的方案,也表示了肯定。

不管曹振起是不是真的认同邓仲和的方案,至少邓仲和靠过来这个动作,曹振起是要表示欢迎的。曹振起老于官场,明白“班底”的重要性。

无论如何,邓仲和也是一县之长,虽然不如县委书记那么地位显要,但架不住人家年轻啊,不到四十岁的县长,整个浩阳地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很有潜力嘛。

邓仲和此举,也要算是“孤注一掷”摆在他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不多。朱建国是陆大勇的亲信,邓仲和要想在林庆县做一个“能说话”的县长,只有一条路可是。那就是向曹振起靠拢,谋求一个硬扎的靠山,才有可能与朱建国抗衡。不然的话,他就只能自动自觉地放弃自己的“主权”向朱建国“俯首称臣”做一个低调的二把手。

这却是邓仲和很不乐意的。

邓仲和三十几岁能做到县长,可见骨子里头也是极其强势的一个人,勇往直前。甘心居于人下,做衬托红花的绿叶,不是邓仲和的习惯。

如此一来,局面就变得有点微妙。

一开始,曹振起并不清楚朱建国另外搞了一个方案,后来陆大勇主动和他沟通,曹振起自然就知道了,却还是支持邓仲和那个方案。

这也是必须的。

曹振起如果不支持邓仲和,又如何取得邓仲和的信任?

而且,如果曹振起完全赞同了朱建国的方案,可以预见,陆大勇必定也要在全地区这么干。这就意味着,陆大勇会拿到经济建设的主导权。地委书记管帽子是制度,一旦连经济建设的主导权也拿到了,那曹振起手里,还能剩下些什么?

看似是林庆县一隅之地的“争斗”已经隐隐变成了地区两大巨头的“交锋”好不容易拿到行署专员这个位置,曹振起可也不想就这么做一个为陆大勇摇旗呐喊的马前卒。

陆大勇就任地委书记不久,资历不比曹振起老,说白了,陆大勇就是占了个“地域优势”如果他不是原青峰地区的行署专员,那浩阳地区这个书记,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因此,陆大勇也不能强行“压”曹振起,同意朱建国的方案。

几经波折,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重新拟定了一份规划书,将朱建国和邓仲和的意见都融合了进去。

国有大型煤炭资源公司要办。民营资本也不排斥在外。在保证国有大型煤炭资源公司运作良好的基础上,对具备采矿资格的私营企业,也要适当允许进入,不搞一家独大。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朱建国和刘伟鸿都有点无可奈何。

胳膊拗不过大腿!

既然如此,刘伟鸿便退而求其次,向朱建国进言,要牢牢的将国有大型煤炭资源公司的掌舵人选,掌握在自己手头。对煤炭局、国土局、矿产资源局等部门的头头,也要掌控到位。拿住了这几个“人头”朱建国就能掌握主导权。

对刘伟鸿这个建议,朱建国自是连连点头。

这家伙,年纪轻轻,权谋智术却是十分老到。以前在农业局彻底“打垮”陈崇慧叔侄俩,就是明证。

听他的不会错。

如今刘伟鸿又提出要重视党建工作,朱建国也深以为然。

“书记,我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基层支部建设,省里和地区,甚至中央都会赞成的。”

刘伟鸿强调了一句。

朱建国点了点头:“有道理。这个事,我们好好商量一下,拿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纯粹党建工作,倒也不用担心邓仲和又来“捣蛋”刘伟鸿点头应诺。

反正这样的任务,必定是要落到他头上的。

就在此时,朱建国办公桌上的电话急促地震响起来,朱建国拿起话筒,不过听了两句,脸色立即就变了,显得很是震惊。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第158章宗族械斗

眼见得朱建国脸色大变,刘伟鸿自也知道,发生了极其要紧的变故。

随着朱建国的应答,刘伟鸿马上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很快,朱建国就放下了电话,对刘伟鸿说道:“夹山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宗族械斗!张姓和马姓开战了!”

刘伟鸿的眉头也紧紧皱了起来。

夹山区是林庆县比较偏远的一个区,辖一镇五乡,境内多山地,地瘠民贫。张姓和马姓,是夹山区两大姓氏,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原因,这两大姓氏的村民一贯不和,时不时会闹些矛盾出来。林庆县民风强悍,民间多有习武之风,很多村子里,都有自己的“演武堂”请了把式教导村里的年轻后生,习练拳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强化国民体质,算得是有益的活动。但也正因为如此,农村的斗殴事件,也层出不穷。往往由于一点点纠纷,就会演变成为一场“武斗”尤其是大宗族聚居的村落,更是组成了类似社团的组织,动不动就和人大打出手。据说前几年,也曾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宗族械斗事件,令得当时县里的领导十分被动,还挨了处分。

没想到朱建国到任不久,就遇上了这么档子事。

碰到这样的紧急事件,朱建国倒是极有决断,马上抓起电话,给县公安局拨了过去:“蒋局长吗?我是朱建国!对是我!夹山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宗族械斗,你听说了吧?嗯,嗯嗯……这样,你马上组织人手,发动所有公安干警,还有武警中队,马上集结待命!”

挂断公安局蒋局长的电话,朱建国又给县武装部打了个电话,请县武装部配合马上召集基干民兵,准备作为第二梯队进行支援。

碰到这样重大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武装部那边,一般都是会配合的。

而且从八五年开始,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实行地方和军队的双重领导,工作人员也改成地方干部,县武装部的级别降为副团级,直接接受县委领导。朱建国兼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