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强上д庑┒髀盹6济挥小�

    无奈之下马铮想到了二战时期苏联人对付德国人的战术——反坦克狗!没错,土狗炸弹不是马铮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苏联人的伟大发明。

    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德军坦克部队曾不止一次面对过这种奇特的敌人,这些受过特殊训练的狗会爬到坦克下面,引爆自己携带的炸药。苏军士兵称它们为犬地雷或犬炸弹。德军士兵则称它们为反坦克犬。

    事实上这种利用小狗来作为打击敌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24年,苏军在那一年批准士兵将狗用在战场上。不过,那时使用军犬的目的和后来大不相同,具体包括搜寻在大雪中失踪的士兵、通过爆炸物的气味找出埋好的地雷等。

    在了解到狗身上的潜力后,苏联人开始考虑进行一系列与犬类训练相关的实验,以使军犬能够把炸弹运送到德国坦克装甲最薄弱的底部。

    为使军犬能够完成这项任务,苏联人采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创始者巴甫洛夫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首位研究者爱德华·桑代克的研究成果。

    训练中,人们先让军犬挨饿。几天后再让它们在启动着的坦克下进食。原则上,这会使军犬在看到坦克时分泌唾液。因为它们会将坦克和进餐时间联系在一起。然而,苏联人寻求的是让军犬在看到坦克时跑向它。

    训练反坦克狗的初期,苏军设想让狗携带炸弹,跑到目标地点后由其咬住捆住炸弹的皮带上的松紧扣放下炸弹然后返回阵地。炸弹上一般都安置了定时装置,待狗撤离后会自动爆炸。但训练了一年后苏军发现即使是最聪明的狗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

    虽然对单一的目标经过多次训练狗一般可以应付,但一旦环境或目标位置发生变化。狗就会犯难,甚至会跑回阵地再释放炸弹。由于狗出发时身上的炸弹就被定时,因此这往往会造成狗和训练人员的伤亡。

    于是苏军改为让狗执行自杀爆炸式的任务,他们将食物安置在坦克下,然后让饥饿的狗去坦克底下寻找食物。久而久之让狗产生条件反射。

    起初的训练坦克是静止的,等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坦克会带着食物开动,并用空包弹和其他道具模拟战场环境,使狗逐步适应。到战时,苏军会给每条狗捆上一枚10…12公斤的地雷,地雷经过改装,在地雷上有一根20厘米长的木扳手,当狗设法钻到坦克底下时,ban手会被拉动而引爆地雷。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将反坦克狗投入到实战。当时苏联各训狗中心共培训了4万条狗,其中大多数都是反坦克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反坦克狗炸毁了停在该城市附近机场的12辆德国坦克。而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期间,反坦克狗也打伤13辆德国坦克。

    不过由于当时训练方法不太先进,因此苏军利用反坦克狗所取得的战绩十分的有限,因此在42年的时候苏军就取消了反坦克狗连的编制。

    但是马铮不一样,作为共和国最精锐的特种兵指挥官,马铮等人作战时经常需要警犬的协助,因为每一个特战队员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警犬作为助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马铮和战友们都在系统的学习怎么样训练警犬,因此他懂得如何训狗。

    现在客观条件限制了八路军反坦克的能力,无奈之下马铮只得利用这种“残忍”的方式对付日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减少部队的伤亡。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马铮和手下的特战队员们一共训练了足足四百条土狗,这些狗一直都被马铮当成宝贝的隐藏着,以期可以给日军一个前所未有的“惊喜”。

    原本马铮以为反坦克狗会在武汉战场上一鸣惊人,这次他来的时候带了五十条反坦克狗,准备用在进攻武汉的日军身上。

    但是没想到由于长江沿岸到处都是河流和沼泽,因此日军基本上没有动用战车,再加上战斗比较顺利,马铮也就没有浪费宝贵的狗狗。

    这次听说日军南路军动用了大量的装甲力量,马铮就知道是时候让自己训练的狗狗出场了,为了确保能一举重创日军装甲部队。马铮特意让留守根据地的特战队预备队员带了两百条狗狗南下丰镇,支援独七旅作战。

    没想到这些反坦克狗真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第一次出手就摧毁日军一个完整的战车联队,还吓的一个步兵旅团仓皇而逃,简直是绝了。

    不过马铮也知道,这次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主要是因为日本人不了解反坦克狗,尤其是那些个步兵,他们完全没必要害怕狗狗,只要不碰到炸弹上的木板手炸弹就不会爆炸,在此期间他们有无数次机会击毙狗狗,几千人被几十条狗吓的乱窜,这些日本人也真是够了。

    但是这种事情只可能有一次,当他们回去仔细一想就能想出对付反坦克狗的办法,毕竟对付狗狗的办法实在太多太多了。下一次就算是再次动用狗狗,效果也不可能像这一次这么辉煌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张鼓峰事件(第一更)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二百一十一章:张鼓峰事件(第一更)

    驻蒙军最终还是退了,在开战第五天的时候全县撤退了,此战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持续了五天的时间,最终以日军迅速被歼灭一路,打残一路,丢掉一座省城而结束。

    是役,绥察抗日根据地歼敌一万五千多人,其中日军占到了半数左右,击毙日军中将一人,再次取得大捷。

    尽管这次日军伤亡惨重,但是驻蒙军元气未伤,第16师团和第26师团几乎保持着全盛状态,要不是晋察冀军区和120师等部突然出手的话,后宫淳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撤兵的。

    日军虽说从前线撤兵了,但是却迅速向以包头为中心的绥西调集重兵,以防马铮所部夺取整个绥西地区,这让马铮趁机一举收复绥远的愿望落空了。

    不过无所谓,现在归绥一旦落入根据地手里,进出包头的主要通道被堵死了,日军想要进入包头的话只能绕道托克托县、达拉特旗,路程远了一倍有余不说,道路还极其的难走,期间还要通过八路军120师以及晋绥军第35军的防区。平时无大战还好,一旦发生大战,各部队一配合的话,瞬间便可截断日军各部之间与绥西之敌的联系。

    在马铮看来,只要日军不从绥西撤兵的话,那他们就是他家餐桌上的一盘菜,随时可以吃掉。

    但是现在马铮人在武汉前线,还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一场绥西会战,况且归绥城刚刚收复,这里作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首都”所在地,势力是盘根错节,八路军想要在当地站稳脚跟还真不容易。因此在此之前还是不要打绥西的注意,贪多而嚼不烂啊!

    8月1日,鉴于驻蒙兵团在此前的战斗中多次受损,令皇军蒙羞,经大本营决定,驻蒙兵团缩编为驻蒙军。划归华北方面军直辖。其原指挥官后宫淳中将即日起调回国,新编驻蒙军司令官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兼任。

    驻蒙军划归华北方面军对于马铮所部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之前驻蒙军势力单薄,对付马铮所部不管是兵力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捉襟见肘的,所以才会让马铮所部屡屡重创。但是华北方面军不一样,这可是一个兵力在二十万左右的大型军事集团,一旦其决定打掉马铮所部的话,必然会倾巢而出,到时候绥察根据地的压力可就大了。

    事实上接到大本营的命令之后。华北方面军就准备调集大军继续围攻绥察抗日根据地,不过他们这边正在商讨作战方案的时候却接到了大本营暂时不要在蒙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命令。

    日军大本营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下达这样一道奇怪的命令,倒不是大本营怕了马铮所部,而是北方出事儿了。

    这里所指的北方自然不会是华北,而是东北。

    张鼓峰,位于中苏边界线上。这座海拔仅为155。1米的小高地东面和北面是长池和波谢特平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

    这张鼓峰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在与清政府1858年签署《瑗珲条约》时,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而在条约的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

    事实上,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另外,1909年由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境线也是通过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1:84000的地图,边境线也与1909年地图标注的边境线相同。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珲春界约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些依据,所以伪满洲国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但是由于伪满洲国根基未稳,且境内抗联部队频频出击,因此对于这一带的并界线并未重视,更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

    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

    而此时日军正在进行武汉会战的前夕,也就是正要夺取黄梅和九江两个战略要地。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于是乎苏日双方就此事展开了谈判,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尾高龟藏的朝鲜军第19师团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日军大本营认为,在张鼓峰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7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张鼓蜂附近的哈桑湖地区属“满洲”领土,应划归“满洲”,遭到苏联拒绝。

    数日后,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3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由住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云八带路,进入苏境后,让金、高二人放哨,松岛、伊藤等人分头绘苏边境军事设施图。被苏边防军发现后,松岛被击毙,其余2人逃遁,这是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随后,日本向苏联递交照会,以松岛之死为由,要求苏军撤出张鼓峰,否则采取措施。苏方声明日军侵犯了苏联领土,因而开枪击毙松岛。

    同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驻朝鲜的日本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集中所属部队待命。朝鲜军司令官命令驻罗南的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准备出兵,控制国境线,并部署步兵4个中队、山炮兵2个大队和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

    7月20日,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向苏联政府强烈要求其撤出张鼓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苏方负责。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答复:“任何威胁吓不倒莫斯科”。

    同时为了应对日军可能出现的进攻,苏军也加强战备,并在张鼓峰西坡构筑防地。

    7月29日,10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随后日军偷渡图们江,集结于防川屯,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留下18岁至45岁的男子挑水、送弹药,战争一触即发

    31日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第一发落在张鼓峰北坡苏联领土上,第二发落在张鼓峰顶,第三发落在张鼓蜂西坡。日军一个大队于凌晨4时40分攻占了张鼓峰。另一个大队在炮火掩护下于晨6时攻占了沙草峰。日军又向哈桑湖地区进攻,张鼓峰事件终于演变成了现实的流血冲突。

    由于此时外蒙古已经被苏联控制,而独七师所在的绥察根据地距离外蒙古直线距离只有几百公里,为了避免在北方国境线一带刺激苏军,因此日军大本营才会命令华北方面军立即停止对该地区抗日力量的进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先发制人(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二百一十二章:先发制人(求订阅)

    张鼓峰事件的突然爆发算是解了绥察根据地一围,对于华北方面军这样的巨无霸马铮还是极其忌惮的。一旦华北方面军对绥察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在武汉战场上的部队就必须撤回塞北了,不然老巢可就真的不保了。

    不过现在有了苏联人的牵制,日军暂时停止了针对绥察根据地的一切行动,这让马铮松了一口气。

    不管这口气还没有喘出去,马铮的神经就再次紧绷起来了,因为武汉前线的战局再次发生了变化,他的独七师再次处于了风口浪尖。

    鉴于日军前一段时间在九江、湖口一线的失败,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立即命令第九师团、第27师团西进增援101以及106两个被打的半残的师团,准备夺回湖口和九江。

    同时,配合作战的第二军也开始在大别山北麓集合,准备配合长江南岸的第11军的进攻,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在日战区开始了。

    其实对于这个时候发动武汉会战,陆军方面是很有意见的,毕竟8、9月份正是中国盛夏季节,这个时候部队大规模的调动和作战是非常的辛苦的,甚至于会使得部队因中暑而大量减员。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减员,战役最好是在十月份以后进行。

    但是陆军的意见却被海军否定了,海军坚持此时进攻,理由是这个时候进攻对海军有利。根据海军部门多年收集的资料显示,每年的8、9月份正是长江的丰水季节,江面广阔浅滩极少,便于大型船只溯航至武汉地区。进行编队和协同作战,因此最好是在这个时候展开作战。

    为了配合陆军作战,同时也为了一雪前耻,日海军第三舰队将剩余的第12战队以及全部的中小型舰艇由青岛调往武汉前线,准备参加武汉会战。

    日军的行动自然瞒不过无孔不入的军统局的监视,很快关于日军各部队的行踪被传达到了前线的各师旅。自然也传到了马铮手上。

    看完第九战区送来的敌情战报之后,马铮沉默了,熟知历史的马铮知道,真正的武汉会战即将开始。

    事实上前两个月的战斗只能说的是武汉会战的前奏,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抢占进攻武汉的桥头堡。因此日军这一阶段的进攻无论是兵力上还是火力上都很有限,事实上日军仅仅动用了三个师团外加一个波田支队,这与华中方面军计划的9个师团相差甚远。

    历史上日军基本上也是遵循这样一个进攻轨迹夺取的武汉,当时日军在第一阶段顺利夺取了黄梅和九江,随后又以这两个桥头堡作为跳板集中兵力向武汉突进。最终打垮了国民政府,赢取了武汉会战的胜利。

    但是现在由于独七师的突然出现,日军的第一阶段的战役虽然基本上结束了,但两大目标只占领了黄梅,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日军想要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那么下一阶段的战斗便是要夺取九江。

    而夺取九江,现在独七师驻扎的湖口便是首当其冲,想到即将会有至少四个强大的日军野战师团围攻湖口。马铮的心情顿时就不美丽了。

    尽管现在独七师兵强马壮的,国民政府答应的兵员和装备也全都到位了。两万七八千大军不弱于国民政府一个集团军。但要是和日军四个师团对阵的话还是差了老远,因此马铮决定先发制人。

    趁着这几天休整,马铮便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经过师部所有军官讨论之后觉得很有可行性,随即马铮便决定实施这个作战计划。

    马铮的作战计划并不复杂,就是想趁着日军第101师团以及106师团被重创的有利时机。在其援兵还未到来之际,直接出兵夺取彭泽一线的控制权,将战线再往东推移数十公里。最好是能将马当要塞夺下,到时候再配合陈绍宽的海军,便可以将日本海军舰队阻挡在马当以东。支持日本陆军再也不可能利用海陆空立体战术向长江上游进攻了。

    既然制定了作战计划,各方面条件也都具备,马铮便不再犹豫。在驻蒙军全线撤退的同一时间,马铮指挥各部开始向彭泽地区挺进。

    由于所部101旅团的突然覆灭,所以导致101旅团不敢随意进攻,即便是和106师团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