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亨目瞪口呆,好半天站在那里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这一段时间以来,都认为孔晟已经死了,想想当时那种场景,地动山摇之中,行刑台上的孔晟伴随着行刑台一并陷落不知所踪,岂能还留有命在?

    可孔晟却好端端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李亨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射向孔晟拜伏在地的身后,见拖着一道长长地影子,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声音依旧颤抖:“孔晟?你还活着?”

    一旁的朱辉光看得其实有些心惊胆战的。他根本而没想到,孔晟会选择在皇帝暴怒难耐的时候显露身份,与皇帝在这种场合下会面。

    可孔晟的行事,从来就不拘一格、不按照常理出牌,朱辉光焉能判断孔晟的心思。

    “陛下,臣当日陷落地底时昏迷过去,待臣再次醒来时已经出现在终南山南麓一座不知名的山谷之中,被山中猎人所救……臣在山中养伤数日,今日一早才出山返回长安城,特此进宫向陛下请罪!”孔晟不疾不徐将早已斟酌好的向皇帝解释的措辞表达出来。

    孔晟这话基本上是杜撰了,与事实无关。

    可事实却是惊天动地的存在,即便孔晟如实相告,皇帝也未必会信。相反,倒是孔晟这种九分假加一分真的解释,皇帝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如何跟皇帝解释过去,孔晟早就有了腹稿,半真半假地说一些,只要能解释过去就可以了。

    至于如何到了终南山中,孔晟大可以用昏迷中不知何故来应对,而皇帝自然就会自动脑补,向所谓天命之子的诸多神秘处靠拢。

    总而言之一句话,反正我还活着,至于我为什么活着,中间存在什么神秘之事,我一概不知。这是孔晟的说辞。他越是这样说,皇帝反而更加相信,更能掩饰过去,而倘若孔晟实话实说,反而会让皇帝不信,认为孔晟别有用心。

    皇帝站在原地目光闪烁良久才渐渐消化了孔晟的话,旋即为孔晟的活着而欣喜若狂:“好,好,孔晟,活着就好,朕心甚慰!孔晟,你还不知,朕前两日已经下诏赦免你无罪,既然你安然无恙,朕也就既往不咎,待明日,朕会昭告群臣,让你官复原职就是!”

    皇帝探手亲昵地拍着孔晟的肩膀,喜形于色。

    “多谢陛下宽宏大量,臣不胜惶恐。臣此番死里逃生,深感陛下隆恩,懊悔不及……”孔晟适时地拜伏下去大礼参拜,给足了皇帝面子。

    “罢了,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朕也不跟你计较了。可是,朕要告诉你,下不为例,若是你胆敢再有抗旨之事,朕绝不轻饶!”皇帝沉声道。

    孔晟干笑一声:“臣不敢。”

    皇帝冷哼一声:“还有你孔晟不敢做的事情?朕再三下令,你都抗旨不从,如果不是……朕一定砍了你的脑袋!”

    孔晟嘿嘿笑了笑,耸耸肩。

    朱辉光在一旁终于一颗心落了地。要知道,孔晟可是他带进宫来的,如果皇帝不肯赦免孔晟,必然会因此降罪于他。朱辉光甚至还担心,皇帝会因为他私下带孔晟进宫怪罪下来,结果皇帝连提都没提这一茬,很显然,孔晟健在人世的惊喜冲淡了一切了。

    安宁宫。

    皇后张氏神色焦躁不安,在殿中来回逡巡。皇帝本来约定国宴结束后来安宁宫安歇,结果却没有来,张氏派人去打探消息,听说回纥王子移地建在国宴上桀骜不驯,引起皇帝发怒,宴会不欢而散,皇帝哪里还有心情来行男女之事,直接回了自己的寝宫去了。

    定王李侗神色平静,伺候在一旁。

    张氏抬头来望着自己的儿子,叹了口气道:“我儿,看起来,你父皇今晚是不会过来了,都怪这些回纥人狂妄自大,惹皇上动怒生气!”

    李侗轻笑一声:“母后,父皇国事繁忙,今日又是设宴款待回纥使臣,可能忘记来安宁宫了,母后不必放在心上。”

    张氏有些失望地扭头行去。

    对于国事,其实张氏还是非常关心的。当然,关心国事不是目的,关心权力才是目标。她甚至想要提出,今日招待回纥人的国宴,作为皇后她要出席,只是她还没来得及提出自己的要求,皇帝一句话就止住了她的念头。

    张氏终归还是没有敢提。

    望着张氏盈盈行去的丰满妩媚背影,少年李侗平静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他比谁都看得清楚,自己这位母后热衷权力,甚至怀有当年武曌则天皇帝和韦后、太平公主之流同样的女子称帝的野心。

    只是现在已经失去了女子当政的时代语境和社会环境。即便是强悍如武则天,在临终之际,还是将皇位和权力交还给了李唐皇室。

    在男权社会,女子当权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侗轻叹了一口气,若是张氏这些野心不减,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膨胀,她现在做的,表面上看是在扶植培养自己,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从幕后走向台前做各种准备。

    李侗深知,最近的张氏对于皇后母族力量的举荐力度超乎往昔,皇帝也给皇后几分面子,当然也有制衡太子…党的政治考虑,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张氏族人进入朝廷核心要害衙门,张家的权势正在走高。

    假以时日,皇后的母族肯定会成为朝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这已经引起了皇太子李豫的高度警惕。在皇太子李豫控制的关键值司中,张氏的族人渐渐受到排挤打压就是例证。

    李侗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向殿外行去。

    未来如何,还需要观察,此刻也不必过于担心。

    少年李侗的心胸、心机、城府、手段和视野,正在展露峥嵘,只是除了李侗身边的人,除了孔晟略有察觉之外,哪怕是皇帝,都无从知晓,皇太子李豫更是从来就不把李侗这个不起眼的弟弟放在眼里,李侗从来就不在李豫重点监控的名单上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炮在轰鸣(1)

    第四百九十六章大炮在轰鸣(1)

    皇帝拍着孔晟的肩膀,“孔晟啊,你果然是上天眷顾之人,如此灾难中都能安然无恙,看来,坊间传闻你是上天派来辅佐朕定鼎天下的应世贤臣,是确凿无疑了!”

    孔晟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应承下这一茬来。别人议论归议论,但自己不能承认。开玩笑啊,这世界上只有天子才是上天之子,受天命治理天下,如果再冒出自己一个所谓的天命之子来,岂不是成为皇帝和皇室的眼中钉?

    一念及此,孔晟立即拜伏在地坚决道:“陛下,这些流言蜚语,都是对臣的中伤!臣一介士子,出身江南孔家,陛下灵武登基力挽狂澜,臣不过受陛下感召和诏命,投笔从戎,能有今日,完全是陛下信任和连番擢升,哪里有什么上天的眷顾?!”

    孔晟这番话说得非常漂亮,至少让皇帝听了心里感觉很舒服。同时,孔晟用坚决的态度否认了关于自己所谓天命之子、气运之子的各种传闻,一概称之为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借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皇帝哈哈大笑:“孔晟,你不必担心,朕也是道听途说,坊间传闻,不会太当真的。你说得没错,你能有今日,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勋是一方面,朕之破格擢升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是朕力排众议,委以重任,你焉能有今日?”

    皇帝的这番话其实也算是对孔晟“明白事理”的某种善意回应。

    孔晟当即顺水推舟,再次拜伏下去:“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突然想起了孔晟之前的抗旨拒婚,不由撇了撇嘴道:“好了,不要说这些漂亮话了,朕不爱听。还为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朕好意赐婚纪国公主于你,你竟敢忤逆朕的好意!执迷不悟,让朕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丢尽了面子!”

    孔晟尴尬一笑,没有接皇帝的话茬。

    他突然想起纪国公主因他而死,神色就变得有些悲伤起来。皇帝没有注意到孔晟的神色变化,轻叹一声道:“纪国为了你也算是用心良苦,竟然服毒自尽,幸亏朕的御医施救及时,否则,朕绝对不会轻饶你!你明日就去看看纪国,记住朕的话,朕之爱女,你要伤害了她,朕下一次,哼!定斩不饶!”

    孔晟愕然,旋即大喜道:“陛下,纪国公主没有……”

    皇帝凝望着孔晟,不满地沉声道:“孔晟,你这是什么意思?纪国为你服毒是真,侥幸救回性命,至今缠绵病榻,你莫要无动于衷!”

    孔晟如释重负,纪国之死,成为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一块巨石。如今听闻纪国被救回性命,他心底的这块巨石终于被搬开,暗暗松了一口气。

    孔晟连连称是。既然纪国公主安然无恙,那么,他当然要去探视一番,否则就是他不通人情了。

    皇帝突然想起了今日回纥王子移地建在含元殿的种种威胁,又想起孔晟突然露面与自己相会,恐怕也与此有关,不禁神色一沉,转头望向了孔晟,一字一顿道:“孔晟,那回纥小儿今日之诸多狂悖无礼,着实让朕心中愤怒。若不是顾忌回纥人举兵十万危及灵武边陲,朕岂能容他?!”

    孔晟笑了笑:“陛下今日龙颜震怒,其实大可不必。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点了点头:“此刻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话直说就是。”

    孔晟轻轻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之人,一直以来,其实亡我中原之心不死。有野心的,不止是回纥人。所谓与蛮夷交好,都不过是战略国策。想那回纥,苦守漠北苦寒之地,粮食物资匮乏,对我中原大好富庶江山,回纥人觊觎已久。因此,对于回纥人,该强硬的时候必须要强硬,绝对不能让步,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摇摇头道:“孔晟,不是朕心软、妇人之仁,而是大唐如今内忧外患,实在是经不住战火连年了。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叛乱尚未平息,如果再有回纥大军犯我边境,南北夹攻、腹背受敌,朝廷如何应对?”

    “陛下,过虑了。陛下可知打一场战争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回纥人也不傻,他们会考虑打不赢怎么办。况且,以回纥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与我大唐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事。以臣看来,回纥人举兵号称十万,其实顶多就是五六万人,他们岂能举国来犯?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大军压境,无非是施加威胁,企图从大唐捞取好处,惦记着我们的粮草和物资辎重罢了。”

    孔晟笑了笑:“如果陛下还存有担心,那么,臣还有一计,可以让回纥人不战而退,而且从此之后不敢轻易再犯我边境。”

    李亨大喜,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急急道:“孔晟,朕就知道你有办法,你且说说看,朕洗耳恭听!”

    孔晟神色不变:“陛下,当日从臣那里取来宫里的那门火炮不知可在?”

    李亨脸色一变,缓缓退了一步,有些警惕和威严地紧盯着孔晟沉声道:“当然尚在。孔晟,你这是何故提起此物?”

    “陛下,当日陛下从臣那里取来宫中的不过是臣的一个试验品,或者说是半成品,其实只具有观赏价值,并不实用。但是后来臣对火炮又做了改进,不如……”孔晟疾步上前,附在皇帝耳边小声说了一番。

    皇帝神色变幻,缓缓点头:“也罢,朕一切依你。但是孔晟,此事事关重大,一旦……你可知道后果?”

    皇帝目光凛然,略带杀机。

    孔晟知道皇帝在暗示自己,若是火炮因此而公开,那么,今后就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或者说皇帝手里,严禁孔晟私人掌握如此国之重器。

    而事实上,即便是皇帝默许,满朝文武也未必会答应啊。

    孔晟早有思想准备。其实,既然他主动提出这般建议,说白了怎么能不考虑到后果呢。

    孔晟躬身下去:“陛下,臣正在充实完善火炮铸造技术,臣可以答应陛下,待臣出使回纥结束回到长安,一定会将完整的火炮铸造方法交给朝廷的火器铸造监,决不食言。”

    李亨狂喜,他前番之所以不惜以砍头来威胁孔晟,无非惦记的还是火炮铸造术。如今孔晟终于答应要将如此国之重器交给朝廷了,他焉能不高兴?

    其实孔晟从一开始就准备将火炮铸造技术贡献出来,推动这个时代的兵器科技进步。只是他不愿意火炮铸造术变成皇室私有的镇压天下的利器。而且,目前他所掌握的火炮铸造术的确还不成熟、不成体系,待他从回纥出使返回之后,他会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的研发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充实完善。

    而同时,他会推动皇帝在国家层面设立火炮铸造监,这就是国家的机构部门,而不是皇室私有。这种东西,只有掌握在国家层面上,才不会沦为某一个阶层专权****的工具。皇帝可以更迭,可以改朝换代,但国家却始终都是那个国家。

    他还在考虑在大唐设立火器研究院。火器研究院,火器铸造监,火器配置司,这三大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运作,各自制衡,分工协作,互相监督,火器就不会沦为私器。

    孔晟很清楚,火器只有作为国家行为,建立在国家工业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才会具有发展的空间。而如果是皇室的私器,当火器的价值被透支过去,皇帝就会失去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从火器技术的发展来看,自火药发明之后的700年间,中国发明了像火枪和突火枪之类的若干种火器。正如李约瑟所说:“从最早发现火药配方到射出与内膛口径吻合的弹丸的金属管状枪的完善,这整个过程在中国演进时,其他民族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蒙古人在长期的征战之中把火器带入他们所征服的阿拉伯和欧洲地区。一般地讲,火器传入欧洲的时间应该在13世纪中叶,或许还要晚些。然而,在5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最先发明火器的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早已无可奈何,只有挨打的份。

    就火器的价值来看,中国人将它用于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当这种威胁被消除之后,朝廷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发展火器的兴趣。而火器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式兵器,举国家之力推动发展,才有了后来西方火炮火器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最先发明火器的东方大国,却只能在西方火炮的轰鸣下被动挨打。

    在这件事上,孔晟想的很清楚。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会竭力推动火器在大唐的发展,这是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根本。而发展火器军工产业其实还是一个抓手,这同样会带动其他相关的很多产业,最终推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突飞猛进。(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炮在轰鸣(2)

    第四百九十七章大炮在轰鸣(2)

    “孔晟,朕心甚慰。汝此番为朝廷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勋,有此国之重器在,我大唐何愁不能恢复开元盛世?你以诚待朕,朕也不会负你,火炮铸造术交予朝廷之时,便是朕封汝为王爵之时。”

    “此外,朕还可以给你一份惊喜。”皇帝哈哈大笑,眼眸中掠过一丝玩味的光彩:“孔晟,你前番抗旨拒婚,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重情重义,不负江南杨奇之女,其实朕心里很明白,你无非是害怕娶了公主之后,便不能再纳其他女子……朕说的可对?”

    孔晟闻言一怔,旋即尴尬地搓了搓手,心说皇帝的想法还真是天马行空,太具有跳跃性了,刚说着火炮和封赏,突然又跳跃到女色的层面。

    虽然孔晟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在皇帝面前,那可是坚决不能承认。好在皇帝也没有继续纠缠,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明天“收拾”回纥王子移地建的事情上,君臣俩气氛融洽地并肩站在那里,小声叙叙谈谈,偶尔皇帝还发出爽朗的笑声,朱辉光远远地站在身后,心头弥漫着某种异样感。

    这哪里像是君臣,而更像是朋友。皇帝和臣下能如此者,满朝文武当中,恐怕也就只有孔晟这么一个另类了。

    而这个夜晚,恐怕长安权贵中无一人知晓,被认定死亡的孔晟悄然回归,在大明宫内与皇帝秘密谋划着一件注定要震动整个大唐、并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孔晟悄然在夜幕的掩饰下出宫,皇帝心情舒畅,一扫之前的各种阴霾凝重,他突然想起与皇后的约定,不由向朱辉光笑道:“朱辉光,朕倒是忘记了,今日与皇后还有约定,来人,摆驾安宁宫。”

    朱辉光自然是赶紧安排。

    皇帝深夜突然到来,张氏已经睡下,得到通报,立即慌不迭地草草更衣出迎。不过,突然是突然,却还是惊喜的。

    张氏的心思其实也蛮简单。这说明皇帝还是没有能忘记她的存在,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后宫嫔妃暂时无人可及。

    从这个角度上说,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念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