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视率节节攀升。
真是活见了鬼了,中国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妖孽!今天晚上,全国注定有不少观众要失眠了。
新闻联播已经播完了,秦天柱捏捏自己的鼻子,不知道是什么感觉。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要出名了,全国出名了。没法不出名,没法不轰动。只是不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好是坏。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今天的新闻主角虽然是他秦天柱,但新闻中还是没有他的镜头。说不得是还要来个下回分解吧!秦天柱现在算是知道了朝廷台的做派了,他们这样一天一个新闻报道,节目内容层层推进,这是要把自己像个“天王巨星”一样来包装宣传啊。
以后,谁要说97年的中国不懂偶像包装,秦天柱一定跟他急。朝廷台这几天的手法,那简直就是偶像包装方面的大拿啊,人家只是平时不屑于干这个。
第五十六章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郎月影是京城十三中的高三学生。虽然已经是高三学生,学习紧张,但十三中还是给了高三学生每个星期一天的假期。对郎月影来说,每个星期的星期六晚上是最值得她期待的时刻了。可以整晚上电视节目看个够,第二天再美美的睡个懒觉,还是比这个更惬意的事情吗?她昨天晚上就看《恰同学少年》看得很过瘾,真是部好剧啊,剧中主角们的学生生活那才叫精彩,相比起来,我们这些整天就知道啃书本的毕业班学生真是活得糊里糊涂。
今天是星期天,是《恰》剧的大结局了,虽然明天还要上学,不能看得太晚,不过今晚只有最后一集,看完了也不算太晚。
她的同班同学,也是她的好姐妹陶丽丽,下午的时候就跑来和她一起胡混了。郎月影为人清冷,不是个太热情的人。不过,玩得来的朋友还是不少,大家熟了,也不在乎她那清冷的性子。
郎月影家里只有她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很,这让她的不少同学很是羡慕。也因为如此,她的一班好友一有空就经常跑到她家里搞个什么聚会。
“月影,你这里实在是太舒服了,一个人住着大房子,也没人管你,真让人嫉妒啊!”陶丽丽每回过来,都忍不住要对她羡慕一番的。没办法,她自己在家给父母管着,在学校被老师管着,真是憋坏了。
“你要喜欢,周末就常过来呗,我也没拦着你!”
“那我今晚住在你家了,好不好?”
郎月影耸耸肩,随意道:“我无所谓,只要你父母同意。”
一想到父母,陶丽丽就一阵泄气,她父母管得她可狠了,是万万不容许她在外过夜的。“算了,不管这些了。今天我是过来陪你一起看《恰》剧的,咱们运气不错,刚好轮到周日晚上播《恰》剧大结局!”
要平时的话,她们毕业班学生需要晚自习,是没机会收看的。
郎月影看她还带了大包小包的零食过来,提醒道:“你走的时候,可别忘了打扫卫生啊,可别把我家里丢得一堆垃圾,最后拍拍屁股走人,让我来打扫!”
“知道了,知道了!哪回来最后不是我打扫的卫生,看你这样子,别人还以为你多爱干净呢?你这家里的东西还不是都摆的乱糟糟的!”
陶丽丽了解自己的好姐妹,人那是长得极美的,只是有个缺点,就是人比较懒。
每回同学们到她家聚会,最后一定要打扫好卫生才走,她这个主人是不会去动手的。她有时怀疑,郎月影平时周末总要拉几个同学到她家聚会,是不是有故意找个廉价清洁工的嫌疑。
郎月影理所应当回道:“东西摆得乱点没什么,反正都是自己住,我也不介意,可要是垃圾满地,那家里的气味就不好了!”
陶丽丽没好气的笑道:“月影啊,要是让学校的男生们知道,他们心中的美丽女神,其实现实生活中是个懒婆娘,那你的形象可要毁掉了。”
郎月影才不在乎这些,“谁管他们怎么想,都是些肤浅的小男生!”
是啊,是挺肤浅的!陶丽丽也点头同意,尤其是与《恰》中的众主角们相比,是挺肤浅的!还有与《恰》剧的导演秦天柱相比,更是有天上地下一样的距离。
《恰》剧的导演秦天柱,竟然是个十四岁的初二学生,太令人震惊了,昨天不知道惊掉了全国多少观众们的下巴呢!
郎月影看到昨天新闻联播的报道后,也是对这个叫秦天柱的小男生充满了好奇和不可思议。她这种女生,平时自然是对新闻联播这种严肃的新闻节目没半点兴趣的。昨天,纯粹是因为听说这几天的新闻联播有《恰同学少年》的报道,因为喜欢《恰》剧的缘故,爱屋及乌下瞄了几眼昨天的新闻。
这一看不得了,看到了大新闻。自己追捧的《恰》剧竟然是个初中生导出来的,人家小小年纪,已经靠卖歌曲卖剧本赚得了一百多万,靠这一百多万,拍出了让全国观众惊艳的《恰同学少年》。
真是天才少年、横空出世!
嗯,听说刘天王的新专辑《笨小孩》上市了,主打歌《笨小孩》就是秦天柱创作的作品,有空一定要买一张过来听听。笨小孩,笨小孩!他算什么笨小孩嘛!
郎月影与陶丽丽坐在一起收看新闻联播,昨天新闻中把主角吹捧了半天,可真人却是没出来露半分钟的脸。观众们也都聪明了,知道下一回的新闻中应该会有正主的真容出现。
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说得就是如此吧。
就在全国观众的期待下,朝廷台对秦天柱的采访终于在新闻联播中播放。
记者那天对秦天柱的采访历时两个多小时,新闻联播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自然是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问题。
记者:当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你选择了《恰同学少年》这样的故事。
镜头前的秦天柱面容看上去清秀稚气,只是他的表情神态确是成熟稳重的,这一对比下,形成了秦天柱各人独特的气质。
他思索了一会儿答道:那是初春的一个中午,我坐在学校草坛边的一张石椅上,和煦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我的眼前是老树吐出了绿色的嫩芽,是花丛中万花吐蕾,姹紫嫣红,真是好美的春光啊!
可是这么美的春光,在上千人的学校里,除了自己以外,却没人去欣赏。大家匆匆吃完午饭,又行色匆匆地赶到教室,去做作业去学习,为了那要命的分数,为了那要命的前途。
这时我的学姐何珊珊抱着本书走了过来,她说她早上学了首《沁园春长沙》的词,很喜欢,怕影响其他同学,所以到外面来朗读一番。我听后,心神激荡,马上就喜欢上了这首词。
我们年轻人原本就该像词中描写的那样,飞扬青春、激昂文字的啊。
我们年轻人就应该在这样美好的春光下,聚在一起畅谈人生理想,讨论学习心得,聊聊兴趣爱好的啊!这才是我们的青春,这才是我们的人生。
那一刻,我的心中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我们的青春不该那么沉闷,不该那么痛苦,不该那么势利。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在他们一股脑儿向着他们所谓的学习目标冲刺奋斗时,是否有认真想过那真的就是自己的目标吗?
我要告诉我的同学们,在他们奋勇奔跑时,不要忘了有时也该停下来看看沿途美好的风景。
郎月影看着电视机前的秦天柱,喃喃自语道:“说得真好啊!很有诗意呢!”
陶丽丽也附和道:“是啊,怪不得能做出这一番大事来,确实是很有才华。”
只是,人实在是太年轻了,脸上还稚气未脱。看到秦天柱,陶丽丽又想到了自己的弟弟,“月影,我弟弟也是个初中生,还大他一岁呢,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我那弟弟,一天到晚跟我在爸爸面前争零花钱,气死我了。这小子,还老是向我打听你的事,什么兴趣爱好了,三围怎么样了,有没有男朋友了。哎,真是不学好!”
郎月影没好气道:“无聊!”
“我要是有个秦天柱这样的弟弟那该多好!”陶丽丽忍不住想入非非起来,“我爸就不肯给我钱买化妆品,气死我了。秦天柱要是我弟弟,我就让他给我点钱,我可以买点高档的指甲油了。哈哈哈!”
她想到美处,忍不住得意的笑了起来。
郎月影撇撇嘴,嘲讽她道:“不知羞,哪有向自己弟弟要钱的!”
“不管了,不管了!反正从今天起,我是秦天柱的粉丝了。对了,”陶丽丽想起了什么来,“你爸爸不就是在之江省的灵泉县当副县长吗?你让郎叔叔给我捎个秦天柱的签名回来。”
“哼!”郎月影重重一声,“你少在我面前提他,不然跟你翻脸!”
陶丽丽吐吐舌头,她这才想起,郎月影的家庭关系,可不是那么和睦的。一对父女,关系能搞成他们这样差的,也算是奇葩了。
……
秦天柱这天晚上在公司,与梅花公司的其他四人呆在一起,他们一起等待朝廷台那边报过来最终的收视成绩。
“叮铃!”
秦天柱拿起电话电话,“是韩主任吗?”
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浑厚的中年男声,却不是韩主任的声音,“你好,我是杨远,朝廷台的台长。你就是小秦经理吧?”
“你好,杨台长,我就是秦天柱!”
“今天最后的收视成绩出来了,12。8%!打破了我台自从94年《三国演义》后,近三年来的收视纪录!向你们表示祝贺!”
呵呵,12。8%,秦天柱笑歪了嘴,他看到好多的钱在向他打招呼,有钱的感觉真好,“同喜,同喜!我也向贵台表示祝贺!”
那边的杨台长却是有些不满意道:“小秦啊,你们什么都好。可有一点,我是大大的有意见的!”
秦天柱听得一愣,“什么意见?”
“你们《恰同学少年》怎么只拍了23集呢,我看里面的剧情也没有完全结束嘛?你们完全可以拍个四十集的嘛,实在不行三十集也行啊!”杨台长满脸肉痛的说道:“按照《恰》剧的涨势,你们如果有个三十集的话,收视率完全有可能冲到15%,这得损失多少钱啊!”
汗,这杨台长跟我一样,也是个贪货哪。说道钱,秦天柱问道:“杨台长,那个购剧款……”
杨台长豪爽道:“放心,少不了你们的。明天购剧款就给你们打过去!”
秦天柱挂断电话后,心里美翻了。2400万,明天就可以到手了。有钱了!有钱了!
看着金光华、李光等人投来的询问眼神,秦天柱笑眯眯回道:“12。8%,2400万到手!”
平时挺安静的赫兰鹏,听了这个好消息后,忍不住鼓气掌来。他这一鼓掌,金光华、李光、周嘉朋以及秦天柱都不由自主的鼓气掌来。
这个掌是值得鼓的!这是对他们成功的庆祝,庆祝梅花传媒的创业作旗开得胜。
秦天柱看见窗外飘起了雪花,不禁想起了月初在京城的那个晚上。那一晚,自己和周嘉朋两人真是狼狈万分,心情沮丧郁闷之极。
周嘉朋也想起了在bj市的那个风月交加的夜晚,他望了望墙壁上的公司logo。白雪皑皑下,红色的梅花开得那么红,那么艳。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不负梅花之美名!
第五十七章宣传机器,全力开动
星期一,秦天柱回到学校上课。他一到教室,就被班上的同学围到中间。
“秦天柱,太牛了!新闻联播前两天播的都是你的新闻!”
“是啊,这待遇都快赶上国家领导人了!”
“秦天柱,《恰》剧最后一天的收视率怎么样?”
“秦天柱,我昨天跟我隔壁一女生说你是我同班同学,人家老说我吹牛,你要为我作证啊?”
“秦天柱,我妹妹很喜欢你,她要个你的签名!”
“秦天柱,我姐姐说你是他偶像!”
李建衡拿出班长的威严来,“好了,大家有问题一个个来,不要乱!”
他说完后,走到人群前面,对秦天柱说道:“柱子,星期六的新闻联播你看了吗?”
秦天柱点点头道:“看了,有你,有辰光,还有晓蓓的!”
听到秦天柱看了星期六的采访,李建衡急急解释道:“柱子,我真是冤枉啊,你可得相信我,我那天采访的时候,说得可都是你的好话。”
看秦天柱没什么反应,他接着说道:“当然,我承认我那天是说过你成绩很差。那是因为那记者问我你以前的成绩怎么样?我当然只有实话实说,然后我重点介绍了你最近一年的巨大进步,想不到最后怎么只播了我前面这几句话呢?”
一旁的曾辰光也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张晓培重重点了点头,附和道:“我说你上课走神睡觉,是想告诉他们其实你那是在思考,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汗,我的晓蓓诶,我那可真是在睡觉。
“好了,好了,大家别忙着解释了!”秦天柱向大家开解道:“你们后面说我怎么厉害,怎么好,人家根本不关心。人家就是要把我塑造成一个在学校不怎么样的差生,然后却制作出了让人惊艳的作品,这样的新闻才有冲击性和爆炸性。所以,你们后面的话,因为政治不正确的缘故,被编辑掉了!”
原来是这样啊。不过,张晓蓓有点愤愤的想到,这些记者还真是焉八坏,经他们这么一编辑,这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反过来了嘛。
这时周建国抱了一堆报纸走进了教室。“这些是近几天的报纸,都有关于我们《恰同学少年》的评论,我把他们放到教室后面的报刊栏里,大家翻阅的时候,注意爱护,别人还要看呢!”
呵呵,还真是不少,厚厚一叠的报纸中,都有《恰》剧的评论文章,而且还都是刊登在许多大报的重要版面上。秦天柱看了看几篇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人民*日报》署名艺文的评论文章:壮哉,《恰同学少年》!
笔者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冲动,此刻自己的眼眶依然含着泪水。
两集电视剧,一个半小时,自己是在激动中度过的,激动得难以自抑,激动得不符合我的年龄和如今日渐冷淡的这个社会!看前两集的时候,笔者已经产生要为《恰同学少年》写点评论的想法,但觉得还早,总要等看完吧?不然怎么下笔?
然而这部电视剧却让我等不下去,看它的每一分钟,都仿佛在催促我,不,不是它催促,是剧中那股蓬勃的精气神感染着我,让我无法等下去。
它太震撼了!
那种久违的青春活力,那种久违的理想主义,那种不容阴暗的堂堂正气,那种对今天的教育、对中国的未来深深的反思和忧患,那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不光是我,每一个收看的观众,都要为之而震撼吧?
想到壮哉一词,是晚上看这部剧时,突然跳进脑海的。当时剧中正出现毛主席和他的同学们一道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那种冲决一切、沛不可当的青春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
这种感觉多么的久违啊!在这个理想缺失、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部电视剧还在堂堂正正,展现理想,展现志向,展现精神追求的高于一切,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正如今晚剧中蔡和森的一句台词“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这种追求和信念,自古曾见于无数中华仁人志士,但自五四之后,如今的中国人中,又还剩下多少?
仅仅看了几集,我已经深切地体会到,青年毛主席这个形象,只是这部剧作者借用的一层外衣,这部剧真正要反映的,是教育,彻头彻尾,它的目的分明只有一个,反思目前中国严重而迫在眉睫的教育缺陷。
它是在疾呼:我们的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这一天了!
于是,它写一位优秀的校长,写一群优秀的教师,写一种开放的、尊重个性却又不失规则的教育理念。它给教师们的篇幅,并不少于主角等人,甚至更加浓墨重彩,由此,我们也足以体会到这部剧真实的创作含义。
剧中对第一师范的教师和教育的描写,也许不乏美化,但却让人信服。民国初年那种开明的教育风气,当时学校的观念、教师的责任感,以及那种师生关系,对照今天,又是何其具有现实的启迪?
今天,我们还有这样富于责任感、把教书育人看得如此崇高的教师群体吗?
在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度不断降低、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甚至荡然无存,只剩下名利物欲的今天,我们又怎么能不怀念曾经有过的,那些把传道授业解惑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时代?
这种责任感,这种神圣,并不是这部剧的虚构,看看民国初年的资料,我们就知道,那曾经是教师这个行业普遍遵守的准则!
而这部剧,首先呼唤的,正是这种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与神圣感的回归。
这,才是它最大的现实意义。
……
《光明*日报》署名秋石客的评论:《恰同学少年》为什么成功
无论如何,该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是近年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是一部摧人向上的健康作品,给已经沉迷于金钱的社会注入一缕清新的暖风,有文化风向标的意义。特别值得当代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去欣赏,并应引起教育和文化部门的深刻反思。
该